當全球暖化讓南北極的冰山融化、海面升高的時候,十多位藝術家正以裝置或表演藝術的方式,在阿根廷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上的小城市突顯全球暖化造成的災害。
在這個「世界盡頭雙年展」中,「向日葵:氣候變化的守護者」是本月份展出的作品之一。用太陽能板作成的花瓣,再加上溫度計跟相機,這也許是展品之中最實用的一個。
註:1842年,英國的農夫約翰‧拉維斯(John
Lawes)首度以硫酸作用於磷酸岩石,產生磷肥,可用來覆蓋於土壤的表面,這是全世界最早的化學肥料。1909年,德國的化學家夫立茲‧哈柏(Fritz
Haber)研究出如何經由氨的合成,從空氣分離出氮的方法。(資料參考:《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一書)
1、 櫻花鉤吻鮭僅是眾多中文俗名的一種,以台灣鮭魚稱之亦可。 日本人稱Oncorhynchus masou masou
為櫻鱒(Sakura masu),英文俗名:cherry salmon或masu
salmon的原因有兩說【註一】。一說是指在日本櫻花花開之際(每年的3~4月),此魚正好由海溯河而上;另一說則指此魚成熟雄魚體色有鮮紅條紋婚姻色。一般日本學者俗稱台灣鮭魚為次高鱒(渡部和林1985)、台灣鱒、莎拉茂鱒(Saramao
; 大島正滿1919、安江安宣
1982)。台灣鮭魚的科學學名是渡部正雄和林淵霖兩位研究者鑑於台灣鮭魚的原模標本(holotype)遺失或殘缺不全,地模標本(topotype)也保存不善,甚至有點畸型(現存於美國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編號SU 23095),方於1985年12月20日以 ”Revision of the salmonid fish in
Taiwan”為題目,將研究結果發表於日本生物地理學會會報(Bull. Biogeogr. Soc.
Japan)第40卷第10號75至85頁,正式將台灣鮭魚之科學學名定名為O. masou formosanus (Jordan et Oshima)。台灣鮭魚科學學名的直譯是:台灣勾鼻鱒。至於中文俗名或所謂中文學名:台灣鮭(魚)、台灣鱒、台灣陸封鮭魚、石川氏鮭、櫻花鉤吻鮭等,都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台灣的研究人員或學者所命名,櫻花鉤吻鮭的名字應該是源自陳兼善(1969)所編的「臺灣脊椎動物誌」。台灣鮭魚的科學學名自1985年以降一直沒變;只是俗名,隨著更多更新科學證據的出現而演變。
2、台灣鮭魚成熟雄魚的鼻吻端既不鉤吻,體表也沒櫻花色或圖樣
太平洋鮭屬(Oncorhynchus)之名源自此屬魚種的成熟雄魚都有勾鼻(hooked nose or snout or
upper jaw)的特徵【註二】。早在渡部和林(1985)年的報告即明揭台灣鮭魚不勾鼻(The nose does not become
hooked,.......)。詹榮桂等(1990)測量頭長(head length)和鼻吻長或上顎(snout length or upper jaw
length)的比值(HL/SNL)發現比O. masou masou (3.250)更大 (=4.063;
見該文獻之表4),顯示台灣鮭魚的口裂遠比日本櫻鱒為小,勾鼻現象薄弱。所謂勾鼻請參考日本洄游型櫻鱒的鼻吻端的相片,雄魚明顯有上顎或稱上頷前端下彎成鉤狀(hook),上顎比下顎更突出,形成勾鼻現象和特徵【註三】。台灣鮭魚之成熟雄魚僅少數有下顎伸長的現象,尚未發現上顎前端下彎成勾鼻狀的魚隻【註四】。
櫻鱒生活史有降海及陸封二型,雄魚多不降河下海,有早熟、幼型成熟(neoteny)和成熟種魚的外部型態和幼魚(juvenile)相似的現象(生物上稱此現象為paedomorphosis),因此台灣鮭魚性成熟時,雄成魚仍保留條紋幼魚(parr)之外部體型形質,有黑色橢圓雲斑條紋、體色不銀化,成熟時無明顯二次性徵(勾鼻及紅色婚姻色)。台灣鮭魚雄魚終生不具櫻花的體色特徵亦證實之於曾晴賢(1986)年在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的著作-「台灣的淡水魚」一書當中:「另一型的魚(O.
masou masou)沒有洄游習性,終生在河川中生存,是為陸封型(本省產者屬之),生殖期時僅腹部微異,而雄魚體沒有變成紅色,因此稱之為山女魚(日本)。本種(即台灣鮭魚)稱呼做櫻花鉤吻鮭實為翻譯日文名時的錯誤,應改為台灣鱒方妥」。曾(1990)於農委會印行的「台灣淡水魚」,加註台灣鮭魚「體側中央有9個橢圓雲紋斑點,終生不褪」。
【註二】:The Pacific salmon belong to the genus Oncorhynchus, meaning
"hooked nose". The name is from the Greek words onkos, meaning "hook", and
rhynchos, meaning "nose". When you see their pictures you can see that they are
well named. The popular and scientific names for the fish are: chinook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coho (Oncorhynchus kisutch), sockeye (Oncorhynchus nerka), pink (Oncorhynchus
gorbuscha), chum (Oncorhynchus keta), and steelhead (Oncorhynchus mykiss).
(太平洋鮭魚隸屬Oncorhynchus, 勾鼻含義。此名稱原自希臘字 onkos(勾), 和rhyncho(鼻)。當您目睹太平洋鮭魚的相片時即可一目瞭然此名稱實在貼切。列舉數種太平洋鮭魚物種,常用及其科學學名:鋼頭
(steelhead),科學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