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
2007.04.24
本日焦點:

全球響應世界地球日 上萬活動進行中

莫斯科地球日單車活動海報(圖片來源:Critical Mass Russia)

 

4月22日地球日,歌手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在華盛頓大教堂大力宣導「世界地球日」活動,整個週末,由「世界地球日網絡」與「綠蘋果音樂藝術節」主辦的音樂會,在紐約、舊金山、芝加哥等地都有表演。

莫斯科宣導騎自行車活動以支持環保交通;北京也舉行「告別隨手丟文化週」的活動;埃及清淨水源活動,則是世界各地成千上萬個地球日活動中的一小部分;而在華府,氣候行動的觸角延伸到了國會議員,週一將在全國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舉行記者會。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   欄

環境教育新任務——因應全球暖化的減災教育

圖片提供:涂大芳體驗自然中心
作者:江慧儀 (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
過去,在暖化的議題上,環境教育試圖傳遞全球暖化的成因、影響等相關知識,企圖引發眾人對此一議題的覺知與個人行動。然而,檢視社會發展的方向與規模,並從整體生態環境的大尺度來看,在面對全球暖化引起的災害時,「天氣」、「氣候」不應再是人們坐以待斃的藉口。環境教育已經迎接了新的任務——除了個人行動,「減災」的教育也刻不容緩。

環境節日

全球暖化特輯 面對台灣 之一

2002年北部大缺水,農業與工業用水就上演了一場「搶水大戰」,民眾苦不堪言。
文字:陳佳珣(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忠峰(公共電視記者)

有人質疑,現在正發燒的全球暖化議題是場騙局?絕大多數的科學家會肯定的告訴你,「人類」就是這場地球災難的元兇!在太陽系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決定了地球的氣候變化,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氣候是在冰河期和間冰期之間,規律的來回擺盪,周期大約10萬年,而現在正處於溫暖間冰期(約8千年),地球暖化是長期且必然的趨勢;但是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形成溫室效應,卻讓地球在短時間內發燙發熱。

讀者投書

行政院不願面對的真相——6位環評委員的聯合聲明

作者:徐光蓉、李根政、文魯彬、郭鴻裕、周晉澄、詹順貴 (環保署第六屆環評委員)

近一年來,行政院視環評委員為投資障礙、絆腳石,在政商密切合作之下,加以財經報紙傳遞片面資訊,環評委員頓時成為眾矢之的。近日更於行政院財經小組中,直指目前的環評審議令其「無法忍受」,給予環保署空前壓力,赤裸裸介入環評審議,為大財團排除開發障礙,要求簡化環評程序、限縮委員審議範疇,快速通過環評。

對於這項擺明了把環評會當成開發案的橡皮圖章的行政干預,我們認為已損及環評制度僅存的一點社會信賴,對於制度的傷害遠勝於對委員形象的負面影響。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環境節日

讀者投書

熱門內容
劣劣劣! 蘇花高名列頭號環境殺手
立志成為國家資源BOT化 最大顆的絆腳石!
熱門關鍵字
溫室氣體 環境教育
推薦評論
一位花蓮新住民眼中的蘇花高 (4)
最新報告:「中國將成全球變暖最大受害者」 (2)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 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