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
2007.05.21
本日焦點:

碳稅不痛不養 建築物能源效率影響減排

管制每年從建築物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比起管制交通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要大的多。(照片來源:公共電視)

 

編譯自2007年5月14日外電報導;吳萃慧編譯;莫聞審校

除了工業及發電所排放的氣體之外,他們發現從建築物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的成效最大。以碳交易價格每噸20美元來管制,每年就從建築物減排超過500萬噸的二氧化碳,而交通運輸每年只減少不到200萬噸。對大部份企業來說,為了減排二氧化碳,將發電設備更換成風力發電雖然要花錢,但是,卻可以在2030年之前減少3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且節省更多的錢。儘管已有一些大公司,例如杜邦及沃爾瑪等,因為進行建築物節能措施而省錢,又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效卓著,為什麼仍然有大部份公司沒有跟進?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   欄

中國需高度警惕耕地白色污染

耕地使用農膜一是建造塑料大棚生產反季節蔬菜或水果;二是直接鋪到耕地上,生產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或作物。(照片來源:中外對話)
作者: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從空中向下俯瞰,大地白茫茫一片;在高速公路兩旁,白色塑料膜更是一望無際,讓人仿佛來到了一個「水汪汪」的世界,真是「白色恐怖」。

田間地頭,渠溝路旁,甚至大街上,農户的院落裏,到處都是廢弃的農膜。舊的農膜没有處理完,新的農膜又鋪上了,這一奇特景觀在改革開放前的農村是根本看不到的。筆者曾經實地考察過幾十個國家,從來没有見到一個國家像我國這様,大張旗鼓地應用農膜。長此以往,耕作了5000多年的中國耕地將因為大量使用農膜、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而毁滅。

書齋

高山植物 哪裡來?怎麼走?

在低冷的溫度、稀薄的空氣中,高山植物展現它們旺盛的生命力。圖為玉山佛甲草(照片來源:褚侯森)
作者:陳志雄(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學組助理研究員)、王震哲(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台灣島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島嶼寬度雖僅約150公里,卻有將近4,000公尺的海拔高度落差,而伴隨著海拔高度的陡升,氣候類型從熱帶到亞寒帶皆有,也因此植群類型歧異度高、變化大。在台灣原生的4,000多種種維管束植物中,有1/4左右(約1000種)是特有種(endemic),而隨著海拔升高,特有種比例也跟著升高,台灣的高山地區,有超過半數的維管束植物是特有種,這些僅分布於台灣的種類,顯然與台灣的自然演化歷史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讀者投書

工業喝好水,農業喝毒水!

作者:李根政(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林啟燦教授和研究生,組成了「鄉土環境污染調查團隊」,長期進行後勁溪的水質監測,在2001年時發現仁武橋下一個排放口,所排放的多種有機氯溶劑的濃度高得離譜,透過和某家知名大廠商的直接對話,污染行為很快獲得改善,然而到2006年,該廠又故態復萌,林教授與本中心商議,希望將此污染事證公開,讓政府和所有廠商知所警惕。

為了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此一污染行為的影響,本中心針對後勁溪在八卦寮以下流域的環境進行勘查了解,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後勁溪竟是高雄地區1,600多公頃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書齋

讀者投書

熱門內容
從動物身上,看見和諧的可能
白海豚、開發案與產業政策
熱門關鍵字
廢棄物 高爾
推薦評論
蘇花高將斬斷東部萬年水脈? (3)
行政院不願面對的真相——6位環評委員的聯合聲明 (9)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