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07年7月10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I'm NOT A Plastic Bag」,台灣民眾一窩瘋搶購名牌,連環保袋也搶著買。不過環保團體批業者打著環保名義,販售名牌手提袋,造成社會重大衝擊,環保本質被曲扭,產生負面效應,昨(9)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和主婦聯盟帶著使用多年的平價環保購物袋前往微風廣場,希望對業者進行柔性勸說,卻不得其門而入,被保全人員強制驅離,並遭到跟蹤與恐嚇。
全球暖化下 公衛教育成為防疫前線
pH值飆到9 石門水庫水質拉警報
甘肅史上最大沙塵暴肆虐 3天後影響台灣
獲保育美名 英保育團體肯定台灣禁售鯨鯊
布袋復育鱟勁十足 珍愛自然資源
紐西蘭公有土地開放私人碳封存計畫
歐洲巴西將合作發展永續性
南亞遭遇25年來災情最嚴重季風雨
杜拜人工島 嚴重破壞生態
南美蕉農受毒害 赴美告官
綠色城市紐約 實行腳踏車共享計畫
世銀與中國簽署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專案
環保總局會議通過奧運空氣品質保障措施等
無錫強化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保護太湖
甘肅省招商 注重環保效益
江蘇農業專家著手將太湖藍藻「變廢為寶」
綠色學苑――《樹》
千里步道第二十次智庫沙龍討論會
河川守望義工培力工作坊(新莊)
賞蝠趣:親子營隊
生物多樣性:
賞鯨標章:許藍色旅遊一個永續的未來
作者:黃苙詒
若您曾經參與賞鯨旅遊,必定會被這些悠遊在海中、舞姿曼妙的藍色精靈所深深吸引而無法忘懷…台灣四面環海,東部沿岸並有黑潮流經,帶來豐富的漁業資源,賞鯨活動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所發展。
賞鯨活動最早從花蓮石梯港開始,而宜蘭縣大里漁港、梗枋漁港、蘇澳商港及烏石港等,都有出海賞鯨的船隻,且一般都會安排繞行龜山島的航程,至於台東賞鯨的地點則以富岡、成功兩個漁港為主。
讀者投書:
生態的實踐
作者:張君玫(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已經在台灣進行第8年的「海灘廢棄物監測」,也發現許多便利大眾生活的消費品都在汙染海洋,比如塑膠袋、保麗龍、玻璃瓶碎片、吸管、瓶蓋、橡膠、燈管,還有針筒和藥罐。
亂丟垃圾不僅是個人的公德心問題,也反映現代人隨用隨丟的生活風格,人與人之間的輕忽,地方和地方之間的剝削。都市人把垃圾帶到山林海邊、別人家的樓梯間或無人商場,台灣人用欺騙的方式把核廢料儲放到蘭嶼,後來又提議運到北韓或中國,最近則傳出要放到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而引發當地居民抗議。實際上,發達地區把廢棄物「合法」或「走私」運到較不發達地區的事情,時有所聞。
編者的話:
築一方夢田~環境信託專欄開跑
作者:編輯室
「農地開放買賣興建住宅」、「政府徵收農地蓋中科」…看到一連串的土地「淪陷」報導,心中不斷湧起「如果我有錢,我一定要買下這些地,留下土地的生命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7年前創會開始,即一直推動台灣的「環境信託」,也在2006年底接受一位認同這個理念的民眾,將他的地交付我們經營管理。然而到底「環境信託」、「國民信託」是什麼?
簡言之就是,「有錢出錢、有地出地」,透過民眾集體的力量募集資源,並交付可信任的人來維護管理公眾的資產。當然這之間有更細緻的論述與案例需要說明,透過這個專欄,我們從七月至十一月每隔周三將刊登一篇文章,從各角度與面向來呈現「環境信託」的現在與未來,期待您的參與並共同加入「築一方夢田」的行列!
綠色學習課表
生物多樣性
讀者投書
編者的話
本會快訊
為推動環境信託,本會將於7/26-8/9赴英國交流公益信託推動經驗,歡迎提供相關建議與資源!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