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造成北極海少冰期長 加拿大欲爭取統轄權
摘譯自2007年7月10日ENS加拿大,卑詩省報導;吳萃慧編譯;莫聞審校
加拿大總理哈波(Stephen Harper)7月9日宣布將建造最多8艘極區等級5的北極海洋巡防艦,同時將在加拿大北極區建設一個深水港,其目的是在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冰層覆蓋面積減少時,鞏固加拿大在北極的統轄範圍與主權。
哈波表示:「當全球商業航海路線在加拿大北部區域開拓起來,而這塊區域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物也愈來愈有價值的狀況下,加拿大北部的資源發展對這個國家就越具關鍵角色。」
10處休憩海域最新水質資訊
空大拆圍牆 蘆洲增綠地
岡山周收五天垃圾 環局支持
隱翅蟲肆虐 當心皮膚炎上身
高溫 山櫻花大量枯死
地底冒毒水 中華化工停工
重罰 才是克「髒」妙方
亞美尼亞採銅計劃破壞森林 特胡德村民冷漠
研究:車諾比核災後 羽色鮮豔鳥類易受輻射污染
全球太陽能大廠 進駐德波邊境小城法蘭克福
評估全球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開發指標系統
消除多氯聯苯污染 浙江積極推動
消失多年華南虎 陝西現身
中國將啟動食品監測系統
爆發污染後 太湖居民至今仍不放心
青島海域綠藻 已獲控制
自然和人為 雙重考驗遺址保護
山徑童畫師創意繪本種子研習營
「哇!太魯閣—2007太魯閣地質研習營」活動
「玉山容顏攝影比賽作品展」特展活動
基隆河地質地景觀察
「2007天然氣水合物國際研討會-能源、氣候與環境」研討會
觀察中國:
香港停滯的引擎
作者:陸恭蕙(思彙政策研究所CEO)
過去10年香港的環境政策有一些進步,但是在某些問題上的進步十分有限——甚至在許多領域出現了停滯。那麼政策何以成功,又何以失敗呢?
成功之處包括:完成了淨化海港計劃的第一階段(HATS),改善了海水質量,減少了柴油汽車的污染排放;機場從啟德遷移到赤立角,使受噪音污染影響的居民數量顯著減少;再循環固體垃圾量有了大大的提高。新的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的地質遺跡已經全部被認定,包括一個新的國家公園和一個新的海洋公園。
無車之旅:
狂飆入豫 斜躺車舒適騎乘新選擇
作者:吳郁娟(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2007年6月15日, Day6 鄭州
由於漢龍的媽媽在鄭州有個同鄉耿老師,據漢龍說當耿老師數度到台灣訪友時,受到漢龍一家熱情款待。於是我們決定騎到鄭州拜訪耿老師,不過路程約170km以上,前一晚讓我們猶豫一會,最終還是決定衝了,一早六點就出發。
從太陽在左手邊騎到右手邊,到下午五點,我們抵達黃河大橋,果然是「大橋」,這座橋至少有10公里吧。河北跟河南就是以黃河為分界,過了橋鄭州就到囉。騎到大橋最末斷終於看到以前歷史課本常常提起的大河,也是歷史考卷的例行性答案,河如其名,很黃,非常黃,加上河堤兩邊都是已收割田地,黃澄澄的一片大地,原來這就是黃河流域,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讀者投書:
王永慶忘了一諾千金?
作者:潘翰聲(綠黨秘書長)
台塑六輕等14家廠商因用水超過環評承諾,近日媒體上的爭論,有高到政治層面的批判,也有細到產能與節水的技術問題,表面上看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又一衝突,其實,一諾千金的資本主義精神才是根本的癥結。
700萬元的罰款對石化業龍頭僅是九牛一毛,誠信卻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台塑若連過去環評承諾都不願遵守,未來新建大煉鋼廠計畫,又如何取信於人?而朝野兩黨競相吹捧其填海造陸的偉大,卻沒有見到耗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龐大,與所能創造之財富不成比例;地方政府還在夸談農業首都,以不可能的願景欺騙鄉民,卻無在野政治人物將之戳破。難道GDP的數字真的迷惑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誤以為國王的新衣真的存在?
綠色課表
觀察中國
無車之旅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環境信託」專欄7月至11月每隔周三全新推出,邀請您加入「築一方夢田」的行列!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陳誼芩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