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翰聲
以前在投信作石化產業研究員的時候,曾被問到,這些PET保特瓶回收之後都到哪裡去了?有看過報導說,可以重製成PET瓶,但是總覺得怪怪的,如果是做成花盆,又太浪費這樣高純度的回收塑膠,傳說中可以做成衣服,還真的不是騙人的!
分析原料EG與PTA的走勢,總是研究員的重要功課,而系出同門的PET(保特瓶)與聚酯纖維(衣服),保特瓶回收之後改做成衣服,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從店家給的資料中得知,PET回收纖維的特性,可以保暖、易於排溼,非常適合作為戶外用品、禦寒衣物的材質(Patagonia是戶外休閒活動服飾專賣店)。
自然書訊:
作者:陳品潔
一位人稱「梨山阿寶」,突破傳統的價值、階級、性別、與文化侷限,「投筆從農」討山去,曾在小小台灣引起一股津津樂道的旋風,《女農討山誌》就是阿寶討山過程的生活記錄。
阿寶說「大自然何嘗需要人去成就它什麼?」生物圈有一套比「農民曆」、「廿四節氣」更縝密的規則,水要怎麼流?風要怎麼吹?氣候要怎麼變?凡規則之外者就淘汰出局。農作物會不會豐收?經年累月與土地相處所累積的智慧告訴農人,除了盡到灑下辛勤汗水的責任之外,其它的就要交給老天。討山人除了「看天吃飯」,還得比農人多一份對自然山林中植物相與動物相的變化的覺察能力。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 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 不我與,其後也處。
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 不我過,其嘯也歌。
江有潟湖
江水流入潟湖,你棄我而去,不再管我! 不再管我,你會後悔失措。
江中有小島,你與我分手了,孤單一人! 一人,怎麼生活。
江水有支溪,你與我分離,晝夜相思! 相思,只有長嘆飲泣。
以「綠色採購」之名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CSR強調企業除了追求股東利潤的極大化外,也應同時兼顧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與環境等利害關係人的福利,例如改善勞動條件、落實人權、環境保護、打擊貪污、贊助社區公益活動等。然而,目前國內企業的作法仍停留在企業的慈善公益活動,進而提升企業形象之「表面」責任,如何落實實質意涵,深入日常營運之管理是目前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電子業因應全球化的影響,找尋低開發成本的市場如中國大陸等,造成許多違背人道的管理行為。非政府組織(NGOs)中,自發性地監督電子業者,如Cafod(the Catholic Agency for Overseas Development)追蹤電子業供應鏈的勞工的工作環境;Christian Aid則監督生產者電子廢棄物的責任。
編者的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人文
自然書訊
專欄作家
編者的話
本會快訊
7月至11月,每月1日與15日推出外來種防治主題系列專文!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天池悲歌
發現寶藏:台灣的亞馬遜河
自然人文:Patagonia 服飾店的綠色傳奇--﹥
我是在等公車時被這家店的櫥窗所吸引,一邊掛滿了保特瓶,一邊掛滿棉線卷軸,如果沒有注意,大概會當作前衛的裝飾而已,偏偏店的風格是屬於輕鬆型的,不太像搞怪的樣子。
留意一下文字,真是不得了――「環境友善的纖維」,原來是回收的聚酯纖維跟有機棉。
以前在投信作石化產業研究員的時候,曾被問到,這些PET保特瓶回收之後都到哪裡去了?有看過報導說,可以重製成PET瓶,但是總覺得怪怪的,如果是做成花盆,又太浪費這樣高純度的回收塑膠,傳說中可以做成衣服,還真的不是騙人的!分析原料EG與PTA的走勢,總是研究員的重要功課,而系出同門的PET(保特瓶)與聚酯纖維(衣服),保特瓶回收之後改做成衣服,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從店家給的資料中得知,PET回收纖維的特性,可以保暖、易於排溼,非常適合作為戶外用品、禦寒衣物的材質(Patagonia是戶外休閒活動服飾專賣店)。
至於有機棉,一般人則比較熟悉,從栽種過程,到製成纖維等過程,都要做到對環境友善的要求。有看過一個數字,棉花田耗掉全世界1/4的農藥(還是化學肥料?)所以改用有機棉,對土地的休養很有幫助。
如果只是產品環保,那也就沒什麼好驚奇的。重點是這家店的生活態度!
一進門,門邊是這個店面改成賣場之前的老照片(真是尊重在地歷史)。還有一個擺滿文宣的小平台,除了自家的型錄,就是舊金山灣區以及加州的環保運動的宣傳品。「對環境友善的海鮮」,在這個離漁人碼頭不遠之處,特別有意思,反對過度捕撈,是一般人無法全部都吃素之下的環保運動(就像「人道屠宰」的概念類似)。我看過一個新聞專題,在工業化的漁業下,估計網獲的單一經濟魚種大概只有30%左右,其餘2/3活生生的魚,被撈起來、揀起來、再倒回海裡,都已經死掉了,就算不談多殘忍,也是相當的浪費。
店的左邊,有一個舒適的角落,空間相當豪邁而不吝嗇,擺上當地環保書籍,以及活動海報,特別展示店員過去一年所作的環保運動,因為公司提供員工一年有2個月到NGOs作事情的給薪工作,這可就把台灣一些只會把慈善捐款當廣告來搞的企業大大汗顏了。
公司的簡介摺頁與小冊,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說明公司創辦的理念,封面那句「(行動)比說話大聲」可不是蓋的!他們計算了公司總體的電力耗費,然後架設風車來加以平衡(碳足跡的觀念),公司從營收撥出捐款支持環保運動,其類別比重由客戶回函卡來加以分配。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店東西一定很貴又不好看,那就錯了,樣式相當具時尚感,價格也跟當地物價差不多,跟一般服飾店不同的,店員是兩個中年男子(不是年輕妹妹),雖非型男、打扮卻相當有個性。
如果不是這一、兩年,我剛添購一堆行頭,包括背包、外套、衣褲、鞋子,我可能在滿箱的二手書籍之外,再帶一堆衣物回來。
最近,在台北車站旁,忠孝西路、中山南北路口一堆戶外用品店中,發現他在台灣也有專賣店,下次再去看看,他們來台灣有沒有什麼改變。
註:Patagonia是南美洲的聖山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為地球嗆聲! 」寫于2007/06/10
自然書訊:綠色學苑:《女農討山誌》綠生活的開始 --﹥
登山的人是否就有愛山的表現?怎麼樣才叫做愛山?如何才能減少登山對山林的破壞?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直接卻不易解答的問題,背後一連串的脈絡關係太複雜、太打擊這個講求快速、效率的社會秩序。環境問題因為更切身,使人更能逃避,於是,經年累月地蘊釀,爆發出一連串的環境災害,是整個社會不願面對真相所致的悲劇。阿寶說:「我在羊群中長大,慣聽狼族的種種邪惡,始終不敢離開牧犬的衛護」。面對這樣的指陳,他放下一切,踏上人生的討山之旅,這本書是他打破羊群禁忌的紀錄,也是一位為破碎土地的動容而行動的子民,對於整個文明消費生態文化深刻的反省。
然而今日的梨山,除了地形、高度與氣溫異於平地外,生活條件已漸趨一般農地。山坡地上除了果樹、農人、商家、農民口中的害蟲之外,原生植被與野生動物在開發政策之下多已絕跡。觀光與農業的加乘效應的結果,山坡地承受超限利用的壓力,農藥施灑與過度栽植造成土壤微生態系消失,加上水源汙染與廢棄物傾倒山坡地等問題,使當前所見的梨山滿面瘡痍,集台灣山坡地開發之大成,在地人無辜地施加環境的壓力,山下的人無辜地遭殃。如何面對人和自然原本就有衝突?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該取?該捨?該如何生活?阿寶的掙扎,相信也是許多人良知上的掙扎。作者復育山林的過程、遇到的挫折與務農的發展脈絡,和梨山命運的交織,值得讀者搭配作者與馬丁的手繪圖細細品味。
從護惜土地的理想開始,實踐的過程中,原本對於環境被破壞的憂心憤怒、憂急、沮喪和挫折,在新的生活工作的方式,不斷學習思維與領悟,慢慢「淡出」找到生活平衡,讀者可以看到一位高知識分子投筆從農的掙扎與轉變。這種生活態度,是逼迫自己破繭而出的力量、是因應自然之道共同進步的文明的基礎。書中可以看見阿寶對於自我認真與要求的態度,和對於自然深刻的筆觸和尊重。
2003年,曾經突發奇想而打電話跟阿寶說:「我跟你到梨山一起種水梨,你提供三餐,我不支薪好嗎?」他冷冷地的回我說:「有很多人都這麼說,也上來住了一段日子,後來就不了了之!」他說得很實在的,要像他這樣「實踐理想」,我的確沒有這樣的勇氣與決心。直自今日,我仍然不認識阿寶,只道她叫李寶蓮,和其他看過《女農討山誌》而深深感動的人們一樣,命運交會的原因無法追究,交會的光芒卻融化心中堅硬的某個角落,著實改變了許多人原本的生命。如何認真的「討」生活,透過這本書閱讀阿寶的生命經驗,這份認真將轉化到你我的生活中。
《女農討山誌》
作者:阿寶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2月25日
【相關連結】
寶蓮園
【延伸閱讀】
貂之舞
半農半X的生活
女農討山誌
前瞻2007之新農運動:回歸農村文化及價值的維護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綠色學苑開課囉!本書為第十二次聚會分享主題。希望看完這篇書介後,也會讓您愛上這本書,並且來綠色學苑裡分享您的感動與想法囉~~
◎有關綠色學苑的詳細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請見http://e-info.org.tw/node/19207。
The river has a little island. You have left. I am alone, alone. How shall I carry on?
The river has tributaries. You have departed. I am depressed, depressed. I can only cry aloud.
作者:郭綉娟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觀念早於歐洲至今已有10年,但至今仍見人類生存與工作環境品質問題層出不窮。沒有人說音樂會、社會補助、獎學金等等的企業社會責任不好,但若用「綠色採購」的買賣契約的約束力來達到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效果會更好。
歐洲企業將CSR內化到企業日常營運、改善溝通與決策透明化、與利害相關者議合、建立綠色供應鏈的合作聯盟,致力於提升競爭力。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黃正忠說:「這才能算是真正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意涵!」。
電子業因應全球化的影響,找尋低開發成本的市場如中國大陸等,造成許多違背人道的管理行為。非政府組織(NGOs)中,自發性地監督電子業者,如Cafod(the Catholic Agency for Overseas Development)追蹤電子業供應鏈的勞工的工作環境;Christian Aid則監督生產者電子廢棄物的責任。NGOs並且定期公布不良企業名單報告,如2006年8月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公佈的調查報告,調查品牌業者:Acer、Apple、Dell、HP和Sony共5家所生產的筆記型電腦含有害物質含量比較,以實際行動來監督品牌業者,企圖達到品牌業者遵守承諾減量時間表,逐漸減少至不使用有害物質,此監督作法造成國際供應鏈間買賣雙方的壓力,品牌業者藉由買賣契約來改善其上游電子業生產製程。
許多企業藉由綠色採購的手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將供應商資格評選區分等級的稽核手法來區別供應商等級。列為優等的供應商,則對其有優先採購權,或採購量比其他等級的供應商更多之作法。此法固然有理,但無法突顯對於環境保護盡心盡力的供應商,其原因在於供應商資格評選的項目權重分配。資格評選項目涵蓋類型有價格、服務、品質以及其他要項等,但供應商善盡環境保護管理的稽核分數權重往往偏低,甚至未列入資格評選的項目中。
一般將供應商資格評選結果列為黑箱作業,但不少的跨國企業如Nike、Levi Strauss卻公布其所有的供應商名單。Nike的企業責任副總經理Hannah Jones表示:「我們認為透明化的好處,遠比未來任何訴訟的風險來得重要。關起溝通大門,不談挑戰與機會,不會讓公司有大幅成長。」
因為公眾與媒體的壓力,許多跨國企業願意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但因企業社會責任屬於自願性的自發行為,且推動落實沒有國際認可的統一標準作為,進而造成企業之間存在非公平性的競爭,有種「無落實也不會受到關注」的偏差觀念。
綠色消費的觀念自今仍不普遍,綠色產品買氣低迷,消費者看不到產品製造過程的用心價值,加上低廉價格的行銷策略,這讓有心落實綠色產品開發的企業也感無助,無法預期推動綠色產品所能帶來的回報效益,這同時也是造成許多企業仍佇立觀望且不投資綠色市場的原因。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