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本站為推出更符合讀者需求的專文,生物多樣性專欄即日起進行讀者回饋調查。敬邀共襄盛舉! 本站將提供精美贈品,感謝填寫者!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綠色陣線協會  
 
  綠手指上的灰指甲─內湖慈濟保護區開發案

慈濟內湖開發案用地。圖片來源:苦勞網

【相關連結】


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案


台北赤蛙家園設保護區 民眾擔憂私有土地被限制開發


老產業遇上新科技


保育團體募款買地 哥倫比亞度假村預定地變成保護區


波特小姐:彼得兔的誕生

都市化所帶來的最大衝擊,就是人口集中後所需面對的住宅與土地開發爭議。都會區近郊的自然環境,在開發單位和亟欲解決住地不足的政府官員眼中,成為最大的一塊餅。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英國政府想要使用鄉間綠地,擴建住宅空間,而台灣的社福團體「慈濟基金會」,則向台北市政府申請內湖保護區變更,興建國際志工大樓。

「慈濟基金會」正準備將保護區變更成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目前,慈濟計畫在該地興建國際志工大樓。

基地後方,仍住有30多位居民,2007年10月6日,強烈颱風柯羅莎過境台北,1天之內降下200多公釐的雨水,基地下方的涵洞,無法將瞬間彙集的雨水排出,基地後方農民的作物,淹沒在排水不及的豪雨之中。為何慈濟要選擇一塊保護區的基地上,興建社會福利專用區?精彩內文

 
 
  生態工作假期:最不熱的夏天-阿拉斯加的工作假期
蘇沃小船港前,豐收的釣客,前排是鮭魚,後排掛起來的是大比目魚

作者: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想出國玩,卻不想只是走馬看花。想在一個地方待久一點,貢獻一點力量。青春,不想只是走過就不留痕跡…

2006年暑假,我剛畢業,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可以做旅行的安排,因為以上的想法,在網路上搜尋,找到了很多志願服務或者是類似工作假期的機會,最後選擇了Global Volunteer Network(GVN)這個總部位於紐西蘭的國際志工組織。

當初在地點及項目選擇時,有很多的考量,因為對亞馬遜叢林有一種神秘的嚮往,其實一開始是希望可以去雨林做一點復育或是種樹的工作的。不過,又考慮到這段期間的經驗,如果能結合自己的專長,不但能有所貢獻,更能累積經驗,這樣的志工經驗,也可成為未來履歷上的成績,於是我選擇了位於蘇沃(Seward)的阿拉斯加海洋生物中心Alaska SeaLife Center)中,屬於研究性質的工作。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李育琴
圖片來源:USDA(美國農業部)

 


民眾為連日居高不下的物價上漲氣憤、憂心,然而追根究底,物價不會平白無故上漲,除了追查不肖商人居中哄抬物價,以更全面的角度思索物價上漲的問題,從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象,致使農民的農作產量大減、收成不穩,在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食品、蔬菜價格上揚,只是供需平衡的一種反應。民眾還認為全球暖化與你無關嗎?

【相關新聞】

物價上漲的未見之因:氣候變遷


全球糧食儲量將臨低點 食品價格未來居高不下


各國食品飆漲 價格管控出籠


CPI能否回降?看國際穀物原料臉色


澳洲農民因乾旱面臨破產危機


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作物的馴化與二次綠色革命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綠手指上的灰指甲─內湖慈濟保護區開發案
作者:斷境音像工作室

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公園旁的這塊基地,現在仍是台北市土地分區使用管制中屬於保護區的範圍。佛教社福團體「慈濟基金會」,正準備將保護區變更成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目前,慈濟計畫在該地興建國際志工大樓。

基地後方,仍住有30多位居民,2007年10月6日,強烈颱風柯羅莎過境台北,1天之內降下200多公釐的雨水,基地下方的涵洞,無法將瞬間彙集的雨水排出,基地後方農民的作物,淹沒在排水不及的豪雨之中。為何慈濟要選擇一塊保護區的基地上,興建社會福利專用區?慈濟為了開發案,堅持了10年,為何10年前,居民公投反對,10年後,環保團體抗議之下,卻仍然堅持開發?

慈濟內湖開發案到底隱藏了什麼問題?

影片內文:

台北市內湖區, 大湖公園旁的這塊基地,現在仍是台北市土地分區使用管制中屬於保護區的範圍。

佛教社福團體「慈濟基金會」,正準備將保護區變更成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目前,慈濟計畫在該地興建國際志工大樓。

基地後方,仍住有30多位居民,2007年10月6日,強烈颱風柯羅莎過境台北,1天之內降下200多公釐的雨水,基地下方的涵洞,無法將瞬間彙集的雨水排出,基地後方農民的作物,淹沒在排水不及的豪雨之中。為何慈濟要選擇一塊保護區的基地上,興建社會福利專用區?慈濟為了開發案,堅持了10年,為何10年前,居民公投反對,10年後,環保團體抗議之下,卻仍然堅持開發?

慈濟內湖開發案到底隱藏了什麼問題?開發基地位於山坡指狀延伸地形與盆地交界處,基地原是接連大湖的兩塊小湖,又稱為「溜地」,是早期灌溉用的塘陴。

郭瓊瑩:

這邊是七星水利會台北非常重要的灌溉系統,有一個埤,很多農民世代住在這個地方。如果這邊開發了,其他就被阻絕在上面,我覺得這裡系統性的排水,並沒有完整的解絕、周延的去看待,這就是坡腳阿,都是水路的最末稍,當然就是一個環境敏感地區溜地上游屬於米粉坑溪與大溝溪的流域,由於是谷地集水區與順向坡地形,整體基地範圍都屬於環境敏感地帶。

早在民國62年,「七星農田水利會」就將該地賣給了「新陸觀光公司」,當地居民傳言,當時國民黨政要「蔣緯國」是「新陸」公司幕後的支持者。

郭坤祥:

對,聽說好像也是他們官家子弟的,所以說有時候左手搬到右手,右手又丟給左手就丟來丟去,這有時真的是很不合理。

廖信東:

當初在耕種的時候,實際這塊是一個湖泊,上面綠白色格子狀的,是我們種植的東西的地方,後來就是非法填土,非法填土之後,上游變的會淹水,下大雨連下個3、4天,就是會淹水,淹的話差不多這麼高,在這邊種什麼東西也沒辦法收成啊!你這邊辛辛苦苦播種,然後...

「新陸公司」在未經政府核可的情況下,將仍有滯洪功能的溜地,填高5到8公尺。違法經營了「翡翠湖俱樂部」。(還缺一些這方面的影像資料)

陳添賜:

對,這就是他們北基地,都是湖。他們原先低於我們的田3公尺,現在填起來高我們2公尺,所以我們變成低窪地區。

郭坤祥:

當初新陸開發公司買了這塊地之後,他有兩度申請,第一次申請是要規劃要蓋大樓、蓋住宅,然後因為這個部分當初大湖山莊有比較資深的國代,反對這樣的開發案,所以這部分就沒有完成。緊臨翡翠湖俱樂部的是「國會山莊」是當時執政的國民黨為了安置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用都市計畫變更的方式,將同屬於保護區的山坡地變更成住宅區。民國68年,動工興建「國會山莊」,現則稱為「大湖山莊」。

民國86年,慈濟向新陸觀光購得土地,準備興建兒童醫院。根據新新聞雜誌606期的報導指出,當時台北市都發局副局長李繁彥先生說,「保護區是可以開發的。」

廖本全:

再來是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講得很清楚,保護區是做什麼用?為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維護天然資源及保護生態功能而劃定之分區。所以我就問台北市政府「你為什麼會同意?」當然台北市政府一定會告訴你說「我沒有同意!我們現在在都委會我們尊重委員的決議。」可是問題是我們從這個一系列的脈絡裡頭,可以讀出台北市政心裡在想什麼!

慈濟購地不久後,溫妮颱風侵台,在汐止開挖山坡地與順向坡興建的林肯大郡因此崩塌,大湖山莊當時嚴重積水,社區裡卓家三口溺斃喪生。溫泥風災後, 內湖當地居民舉辦公投抗議慈濟興建醫院,建議興建水保公園, 居民抗議後,慈濟醫院的規劃因而轉到台北縣新店動工。

但是,違法填土的基地,政府並沒有處理! 基地環境敏感的特質也並沒有消失!週遭的積水問題當然也沒有改善。

民國90年,納莉颱風來襲,台北市災情慘重。當時大湖公園水閘門因人為疏失無法開啟又再度造成大湖山莊嚴重水患,淹水狀況超過溫泥颱風的淹水高度。並且也同樣造成人民傷亡。為了防止災害再度發生,大湖山莊上游以生態工法整治了米粉坑溪與大溝溪,雖然大湖山莊淹水情況已經改善,但,今年6月的一場豪大雨以及秋颱柯羅莎,還是造成基地後方低窪農地淹水。

農民淹水問題無法解決, 而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專用區開發案,正準備在台北市都市審查會議中闖關。除了環境敏感問題以外,社會各界遇到慈濟的開發案也同樣非常敏感。 當有媒體記者報導慈濟開發相關問題時,卻往往會因為種種因素,讓新聞無法見報。

媒體記者:

有負面的影響時後他們會用兩種方式先消音跟消毒,,一個是打電話到報社高層,除了對記者小動作之外,會打電話給報社的高層,或者是電視台的高層、媒體的高層。第二個動作就是親自拜會,可能是社長、可能是董事長,可能是電視台台長,廣播電台台長等等不一定。這兩個動作非常有效,只要他去電說明了之後,通常這則新聞隔天的命運就是,「再見」!

慈濟志業,眾人肯定,但是成就志業的開發案與對待環境的態度,似乎不能混為一談。雖然基地的問題並非慈濟所造成,但台北市政府無力解決當初違法填土問題,卻採用個案變更方式讓社福團體開發當地。在法律上、政府與慈濟都能找到適法管道,在技術上、人造工程或許能抵擋自然災害,慈濟開發案倘若過關,屬於環境敏感地帶的大湖地區,再度發生不可預期的自然災害,慈濟志工們必須救援國際志工大樓, 這,不是上演一齣社會福利荒謬劇嗎!?

10年前、台北縣汐止「林肯大郡」倒塌, 6年前、台北市天母也有保護區變更住宅區的「六之六」案例,最近,辛亥隧道上的「中埔山」也有開發案,這些案例,都一再挑戰著政府與開發單位,如何誠實的面對「環境正義」與「人民權益」的問題!不管是社福團體或商業開發單位,都不該只是為了開發案,力求突破都市計畫審查或閃避環境影響評估。

政府是否能替人民生命嚴格把關?公民大眾是否有瞭解週遭公共議題的機會?我們希望藉由慈濟內湖開發案,再度檢視政府與民間社福團體的問題。

灰指甲的造成並非一時一日,治療灰指甲也不能急就章,因為自己的忽略與漠視,我們也可能是灰指甲感染的病原。

不論開發案通過與否?或許!我們能再花點時間,再用點氣力,參與,並且瞭解生活周圍的公共議題,讓自己的聲音不會再度淹沒。

延伸閱讀:
行動者影像資料庫

相關新聞:
內湖開發案,慈濟爆關說惡行
慈濟內湖開發案緩議
保護區要蓋大樓 慈濟被批雙重標準
七大環保團體籲北市 撤回慈濟內湖園區土地變更案
台北無米樂──大湖山莊與慈濟腳下的世襲農民

相關文章:
保護區內蓋社會福利中心? / 小記者的隨想
關於慈濟內湖基地案:給證嚴法師的一封信 / 廖本全
向證嚴上人請命書 / 還我家園促進會
來自內湖里長的一封信 / 內湖區大湖里里長郭坤祥

Top

 
 
  生態工作假期:最不熱的夏天-阿拉斯加的工作假期

作者: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想出國玩,卻不想只是走馬看花。想在一個地方待久一點,貢獻一點力量。青春,不想只是走過就不留痕跡…

2006年暑假,我剛畢業,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可以做旅行的安排,因為以上的想法,在網路上搜尋,找到了很多志願服務或者是類似工作假期的機會,最後選擇了Global Volunteer Network(GVN)這個總部位於紐西蘭的國際志工組織。

學以致用 為履歷表加分

GVN的主要宗旨是協助有需要的地方性組織進行全球志工媒合的服務,在世界五大洲中,目前有十九個國家參與這樣的服務,每個國家或地區,根據不同需求,有教育、照顧孤兒、社區服務、保育、科學研究、環境保護、重新造林等等項目。

阿拉斯加海洋生物中心,這裡的天氣總是濕濕冷冷的當初在地點及項目選擇1時,有很多的考量,因為對亞馬遜叢林有一種神秘的嚮往,其實一開始是希望可以去雨林做一點復育或是種樹的工作的。不過,又考慮到這段期間的經驗,如果能結合自己的專長,不但能有所貢獻,更能累積經驗,這樣的志工經驗,也可成為未來履歷上的成績,於是我選擇了位於蘇沃(Seward)的阿拉斯加海洋生物中心Alaska SeaLife Center)中,屬於研究性質的工作

光是在海洋生物中心,就又有好多種不同的選擇,有研究、復育、教育、解說等,因為我是地理系畢業的,對地理資訊系統(GIS)的運用有興趣,正好斑海豹(Harbor Seal)研究室的研究工作有此需要,所以我就加入了這個團隊,同時間我遇到的另一位來自佛羅里達的志工貝琪(Becky)2,則是加入解說的團隊。

Homestay經驗@阿拉斯加

漂亮的基耐海灣附近景色

從2006年8月1日到8月31日我在蘇沃這個位於基耐海灣(Kenai Fjords)的小鎮停留了一個月。食宿是已經包含在費用之中的,由於各地物價不同,根據你去的地點不同,申請時須繳交的費用也不同。食物的部分,提供的食物很簡單,主要是義大利麵、麵包、火腿、起司片、魚罐頭、冷凍青菜、核果、果乾、餅乾類的乾糧還有蕃茄、蘋果等,因為我有提出要求說我需要米,所以食物中有一小袋米,所以在還沒去之前,有一些特殊的需求,都可以先提出。

我和Greg還有兩個小朋友一起去海洋泛舟小鎮上也有大型超市,我會再去補充一些牛奶或新鮮蔬果,「阿拉斯加志工中心」(Volunteers for Alaska)是負責幫我安排服務工作、聯絡以及生活的在地組織,也有提供我一台腳踏車,所以買補給品或是去一些附近的地方,交通都不是問題。住的狀況也要看當地所能提供的狀況而異,我一開始收到的通知,是會住到青年旅舍裡面。

不過運氣很好的是在當地組織阿拉斯加志工中心與阿拉斯加海洋生物中心的協助下,我住進蘇沃濱海之家Seward Waterfront Lodging)的一個小房間中,雖然設備很簡單,但是可以跟他們一家相處的感覺很好,經營者葛瑞格(Greg)和愛琳(Arlene)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在我到之前的三個月,才剛從烏克蘭認養了一對國小年紀的兄妹,我住在那邊的期間內,也因為他們才有機會一起去划海上獨木舟呢!

酷玩GIS

阿拉斯加海洋生物中心,斑海豹研究室中的主要工作,是觀察記錄基耐海灣的斑海豹分佈與數量,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阿拉斯加附近的冰河後退的速度十分迅速,也影響到了海水溫度及生物的棲息環境。

我的主要工作,是利用GIS軟體(地理資訊系統),將幾個固定測站的海水資料(如溫度、導電度、溶氧量等等)在地圖上表現出來,並記錄時間上的變化,再加上斑海豹數量的變化後,就可以了解冰河、海水、斑海豹之間的關係。其中大多數的軟體運用技術,是我在學校就已經學會了的,不過如何在地圖上表現出 3D的海水深度,或是4D的時間變化,對我來說就是一些挑戰了,不過我也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可以獨立學習。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樣的工作其實大多時間都是待在實驗室的電腦前,比較不能像其他工作,能有機會參與野外調查或是在海洋生物中心的水族館中走動,但我還是會利用一點休息的時間,到水族館中走走,看看會潛水的鳥-海鸚鵡(Puffin)潛入水中游泳吃魚,還有海獅、海豹在展示窗前的優美划行,最開心的,當然就是巧遇台灣來的遊客囉∼

熱情服務態度獲得好評

雖然說海洋生物中心同時還有很多實習生,不過一直沒有機會交到一些朋友,我和志工及實習生負責人吉內兒(Jenelle)聊到這個話題,他說,除了由於工作時間彈性大、野外調查的機會很多,不容易同時遇到很多人待在辦公室外,他覺得實習生跟志工的差異真的很大,因為實習生到這裡來常常是比較具有目的性的,需要學分,或是要學一些技術,所以他們比較容易要求比較多,且不願意多付出一些。
同樣的,如果是志工,可能因為到這裡來就是自願服務,相對的不計較回報,反而常常是比較有力的幫手,也比較有向心力。這應該就是我常常覺得比較孤單,出去走走也都是獨行俠的原因,雖然還有另一位志工貝琪,我們會一起出去吃飯或是偶爾聊聊,只是因為他跟我重疊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星期,不過後來,我跟吉內兒也成為不錯的朋友。

不預設期待 專注體驗異文化

佳其在蘇沃的出口冰河(Exist Glacier)之前志願服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有太多期待,你的主要目的是「服務」,雖然說大多數的經驗中,都會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以及和善的人們,可是這些都是附加的,而且因為每個人的機運不同,即使是去同一個地方,不同時間都會有不同的遭遇及收穫。

我到阿拉斯加的時間,已經可以算是當地夏天的尾聲了,濱海的蘇沃,由於地形關係,天氣非常不好,常常是濕濕冷冷的天氣,不過我還是去了不少地方,雖然大多時間都是一個人漫遊,欣賞當地美景。

蘇沃小船港前,豐收的釣客,前排是鮭魚,後排掛起來的是大比目魚一直很期待有機會可以遇到研究船要出海,可以跟著出去,不過因為我的工作本來就不比較不偏野外,所以也是一直到最後我都要放棄希望了,才剛好有機會可以跟我的主管安(Ann)一起出海去幾個定點換自動記錄相機中的記憶卡,不過航程當然就不如想像中的去看壯觀的冰河口囉。

另外也有很多不同的學習和對地方的了解,比如每天下班後,沿著自行車步道騎到到小船港(Small Boat Harbor)正是釣船們回航的時間,看釣客們載滿大比目魚和鮭魚進港,直接就在碼頭邊片下一片片新鮮的魚片,好想馬上來一片新鮮的鮭魚沙西米!可是我沒有去釣魚,只好到超市裡去找鮭魚,想自己買來吃,沒想到,超市裡連一條新鮮的魚都沒有!真是讓我超級驚訝,不過想想也對,在這裡,要吃魚就出海去釣就有啦∼不過,雖然沒有吃到鮭魚生魚片,還是受到民宿媽媽愛琳的熱情招待,吃到了大比目魚(Halibut)生魚片還有他自製的煙燻鮭魚唷,真是人間美味呀∼ 

愛琳自製的美味煙燻鮭魚

兼具國民外交的任務

一個月的服務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其實似乎就在才剛熟悉整個環境後,就要離開了。雖然說有將負責的工作彙整成一個簡單的成果,可是如果還有時間,應該可以做的更好吧,也覺得還有好多好多都還沒有去過沒有看夠的地方。

在國際志工組織裡面,大部分的自願服務都是三週以上的,我的服務時間是一個月,如果再加上在阿拉斯加的旅行,總共是一半月左右,這樣的安排,真的是可以比較深入了解地方,對一些工作比較能進入狀況的。

不過,其他組織中,也有較短的,如一週左右的安排,除此之外,通常也都會安排一些自己旅行的時間,所以,這些就看個人的時間能配合的程度囉,最後,別忘了,不管到哪個國家,當志工的同時,也都兼具國民外交的小任務唷。

*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佳其在阿拉斯加生活的讀者,可至國際志工組織的志工日記連結頁面或佳其的冰河藍網誌

*其他相關組織及服務性活動:
Earth Watch
GlobalAware Adventures in Service
Cross-Cultural Solutions

註:

  1. 關於服務國家及項目的選擇,都是可以在一開始在填寫申請表時註明你的志願,之後會有工作人員跟你聯繫,也可以跟他討論一下你的興趣及想法。選擇你有興趣的地點以及服務項目是當志工時很重要的一部份,除了貢獻你的時間及金錢外,也要找到一個符合自己興趣及能力的項目,這樣才能勝任愉快又有豐富的收穫唷∼
  2. Becky已經70多歲,屬於阿嬤級的了,他則是因為之前到過阿拉斯加海洋生物中心,很佩服他們所做的貢獻,所以決定回到這裡當志工。

Top

 
 
  物價上漲的未見之因:氣候變遷
摘譯自2007年11月2日外電報導;鄭佳宜編譯;蔡麗伶審校

每次你在賣場櫃台結帳都會有種懸疑感,物價彷彿又比1年前提高不少?的確如此。根據美國眾議院農業委員會最近收到的統計報告,這一年來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衡量家庭和日常消費的平均指標)估計從3.5%升高到4.5%。

全球糧食生產正奮力跟上大麥和玉米暴漲的需求,在這樣掙扎的景況底下,物價上漲並不令人意外。

當政府和消費者同聲指責物價持續上漲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則對促使物價上漲的因素審慎以待,特別當氣候變遷是其中的一項因素。

氣候變遷迫使農民不斷調降收成,乾旱影響尤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氣候變遷從環境和社會經濟兩方面影響農業發展,例如上游的土地取用性和品質、土壤、水源,都會影響農作物表現和最末端的價格。

氣候變遷迫使農民不斷調降收成,乾旱影響尤烈。圖片來源:ENS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相當地不一致,在某些區域帶來更為頻繁和不規律的旱澇週期,在典型的寒冷氣候區延長生長季節。

全球暖化為某些區域帶來水氣,也同時使一些原本乾燥的區域更接近赤道氣候。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2007年評估報告中直陳,更頻繁的乾旱和水災將對農業產生不利的影響,特別是亞熱帶低緯度區域。

參考資料﹕看守世界

Top

 
 
  全球糧食儲量將臨低點 食品價格未來居高不下
摘錄自2007年11月5日東森新聞報導

西孟加拉與墨西哥爆發食物暴動,牙買加、尼泊爾、菲律賓和南撒拉哈非洲地區,相繼傳出飢荒警訊。由於基本糧食價格飛漲,越來越多國家政府被迫介入控制物價,一場因為基本民生物資價格而起的政治動盪風暴正在醞釀當中。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下週將發佈的報告指出,全球糧食儲量將在25年內到達最低點,價格未來將會居高不下。

在中國大陸,糧食價格的通貨膨脹數率達到18%,印尼和巴基斯坦則為13%;在拉丁美洲、俄羅斯和印度,糧食通膨數字也超過10%。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指出,過去一年來,小麥的價格已經漲了一倍,玉米漲了超過五成,稻米則漲了超過兩成。

聯合國糧農組織主席迪伍夫上週表示,「如果把油價與糧食價格飛漲因素綜合起來,就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危機因素」。

食品價格高漲的原因就是油價。美國農夫停種穀物,改種更具商業利益的生質燃料作物,其它的助漲因素還包括天候的變化劇烈,中國與印度等國的需求大幅增加。這些因素互為作用,綜合成食品價格的大漲。

華府智庫「世界觀察研究所」的總裁布朗說,全球8億汽車駕駛人為了維持機動性,正在競爭穀物;但其它20億窮人,卻只是為了生存。

去年,美國農夫種植了1400萬公噸的玉米,但其中有20%卻是提供給生產汽車使用的乙醇,美國的乙醇產量佔了全球的兩成,但卻也扭曲了世界的穀物市場。玉米是許多國家向美國進口的主要作物,有許多當作動物飼料;如今美國農民為了生產乙醚,造成玉米供給短缺,導致全球畜牧業成本價格大增。

國際貨幣基金上週表示,天災因素與人口增加又加劇了糧食危機。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的統計,全球有57個國家受到洪水災難的衝擊。而在南亞、歐洲、中國、澳洲、蘇丹、莫三比克與烏拉圭,則是受到乾旱與熱浪的衝擊。

世界糧食計畫指出,全球有8億5400萬人處於飢荒當中,每年這數目還以400萬人的速率增加,「人類正面臨近來歷史上供應最吃緊的糧食問題,對世界最貧窮的人來說,食物已經不是他們所能夠負擔」。

Top

 
 
  各國食品飆漲 價格管控出籠
摘錄自2007年10月30日工商時報報導

金融時報29日報導,聯合國農業首席官員警告,食品價格不斷飆漲,可能迫使一些開發中國家步上俄羅斯之路,實施零售價格管制,以避免造成社會的動亂不安。

聯合國食品與農業組織秘書長迪伍夫(Jacques Diouf)表示,由於受到躉售價格一路攀升,已開始轉嫁給消費者,過去數周來食品價格已經變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他說,「部分國家將採取價格管控,有些則將廢除食品的進口關稅,以把成本上漲影響降至最輕。還有其他國家則將增加食品的補貼」。

俄羅斯目前正對部分基本食品採取價格管控,以避免價格一路走揚將在12月國會大選前對普丁政府的選情造成不利影響。該國家的最大食品零售商與生產者已經達成共識,在2007年底以前把麵包、乳酪、雞蛋與蔬菜油等價格凍結在10月15日的水準。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自從1990年編纂以來,已經上升到最高點。小麥與牛奶價格在2007夏也創下歷史新高,玉米與肉類等交易價格也高出1990年的均價水平。

Top

 
 
  CPI能否回降?看國際穀物原料臉色
摘錄自2007年11月5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主計處公佈最新10月物價總指數,漲幅5.34%,創下13年來新高,主要原因是颱風重創蔬菜,菜價上揚,加上國際原物料上漲,才會讓物價創新高,面對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困境,民眾的痛苦指數也相對上升。

麵粉和奶製品等國際原物料價格高漲,加上3個月來颱風連連,蔬菜受損價格拉高。使得10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漲了5.34%,創下13年來的新高,而漲價項目中,和2006年同月相比,蔬菜類的絲瓜一口氣漲了171.95%,玉米78.6%,中藥材56.18%,沙拉油23.29%,汽油 11.42%,麵包9.32%。

由於10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5.34%,如果以台銀1年期定存利率2.52%來計算,國內實質利率出現負數,也就是負利率。

儘管10月份的物價總指數創新高,但是主計處預估,2007年物價年增率漲幅應該不會大於2%,因為蔬菜復耕後,供給正常,菜價下跌物價也會跟著回穩。

Top

 
 
  澳洲農民因乾旱面臨破產危機
摘錄自2007年10月23日外電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澳洲乾旱。圖片來源:wikipedia澳洲百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使得農民瑞德里(John Ridley)在這一季小麥的收成,頂多只有一袋的收穫量,也造成澳洲穀物區的嚴重損失。

瑞德里的農田位於旱災區域的中心,位於首都雪梨西方500公里(約310英哩)遠,這裡同時也是小麥主要產地,在正常情況下,本區小麥產量使澳洲成為全球第二大小麥出口國;然而2007年卻幾乎無產量可言。

這場乾旱不但殘害農作物,並且迫使已負債累累的農民們瀕臨破產邊緣。施肥與小麥的播種每公頃約需250澳幣,而瑞德里所屬農田佔地2500公頃,為典型中等大小的農地。

穀物種植者協會(Grain Growers Association)會長曼格斯埵夫(Dan Mangelsdorf),同時也是一名西懷厄朗(West Wyalong)地區的農民,他表示,他認得的農民沒有一個是不負債的。

澳洲國家銀行日前表示,澳洲每農地平均貸款40萬2000澳幣,與1990年的15萬相較高出許多。農民表示,目前有許多農地甚至貸款上百萬。

參考資料:路透社報導 

Top

 
  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作物的馴化與二次綠色革命

作者:蔣鎮宇(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現今人類餐桌上所食用的糧食,無一不是野外植物馴化的結果;小麥與大麥的馴化約發生在距今10,000年前的肥沃月灣(兩河流域);玉米的馴化則發生在現今的墨西哥,距今約9,000年前。相對而言,作物在亞洲的馴化時間較晚(距今約7000年前),但似乎也較為多元,馴化的種類包括水稻(Londo et al. 2006)、大豆、蔥、茶葉、香蕉以及奇異果(後來在紐西蘭的馴化)。

綠色革命與糧食危機

茶的果實與茶籽。攝影:蔣鎮宇馬爾薩斯( Thomas R. Malthus ,1766-1834)的人口論引發了達爾文「物競天擇」的學說(亦即天擇是生物演化的機制)。但在廿世紀中葉的第一次綠色革命,因為人類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並善用水利灌溉,使得穀類與糧食的產量大為增加,更因而改變了農業生物學者對作物生產量及品質的看法。

全人類的糧食危機卻未因為綠色革命而獲得解除,第三世界國家每天卻有數百萬人在挨餓甚至瀕臨死亡。另外一個農業問題是糧食作物過度地使用農藥。而真正影響第三世界孩童健康的,還有微量元素的缺乏。

作物的馴化來自野生近緣種

雲南紅河州的野生茶森林。攝影:蔣鎮宇類主要的糧食作物在新石器時代多已被馴化,包括水稻、小麥、大麥、玉米、樹薯等糧食作物。主要的馴化中心有三,分別是:距今10,000年前的肥沃月彎(兩河流域)、距今9,000年前的墨西哥以及距今8000年的亞洲(尤其是中國)。均是受到全球盛行氣候,生態環境趨於穩定的影響。

作物的馴化在世界不同地區分別展開,顯示馴化不全然是偶發的事件。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人類仍對野生蔬果進行馴化,山蘇花、饑荒草便是例證,也因而豐富了我們食物的選擇。

重建作物馴化的中心

生物科技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帶來了曙光,利用基因重組及轉殖技術,生物學者的確可以讓所想要的性狀,甚至在親緣較疏遠的物種上表現出來,雖然轉殖技術上仍有許多缺點及不確定性,但是在科技發達的今日,的確可以讓人們期待許多令人鼓舞的新發現及生技產物。

人類在作物馴化過程中的強力篩選所付出的代價,不但是形態的多樣性消失、而變得單一,許多遺傳變異亦無可避免的從作物中流失,其效應有如迫使被篩選物種經歷一瓶頸效應(bottleneck)。

林下掉滿地的茶籽。攝影:蔣鎮宇人為篩選造成了遺傳基因多樣性的流失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栽培稻缺乏許多的抗病原菌及抗逆境基因,因此農民必須使用大量的農藥及殺蟲劑。在多數的作物都缺乏健全的遺傳結構下,生物科技單單利用長期馴化過的穀物作為遺傳物質來源,恐難達到二次綠色革命提升作物品質的需求及使命,如何尋求及善用存在於野生近緣種及族群的有用基因,則是生物技術及生物多樣性學者,共同努力的課題。

重建馴化及傳播的歷史,則有助於顯示遺傳多樣性熱點的分布。對於栽培作物馴化歷史的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較為清楚的是玉米、小麥、及瓜類作物。

野生的作物近緣種、乃至古老的當地的品系,蘊含長久演化所累積在演化支系(lineage)中的有用基因及遺傳變異,提供了生物技術學者最佳基因轉殖的來源。

廿一世紀農業的危機與需求:二次綠色革命

雲南紅河的香蕉,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攝影:蔣鎮宇人類糧食作物的來源,無一不是從野生植物經過人為的長期篩選馴化而來,使得野生物與栽培種之間有極大的形態差異。

透過密集的篩選,改變了植物的特性,並且快速地「固定」所欲的特質,達到育種的目的,但卻無可避免地造成了許多野外性狀、以及決定這些性狀的基因從作物中流失。

生物技術的發展帶給人類第二次綠色革命的契機,生物技術的進步必然大大提昇了農業的品質,然而許多提升產量及農業品質的有用基因(包括對抗逆境、抗病蟲害等),都存在於自然界那些作物的近緣野生種中。

近年來由於生物多樣性觀念的被重視,以及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具有與人類醫藥及保健相關的基因或化合物漸次從野生物中被發現,更有學者提出呼籲,在人類面臨許多新興的猛暴疾病威脅下,廿一世紀醫藥的希望可能就存在於原始森林中曾被認為百無一用、不知名的小花小草身上,這樣的認知強化了自然保育的重要性,也提升了生物學者對所謂「有用基因」(潛在有用)的重視及研究。如何利用生物科技,結合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已經是二次綠色革命最重要的課題。如何善用野生物的遺傳多樣性提高產量及糧食品質、以及降低農藥的使用,是現今農業的當務之急。

兩株千年的老茶樹。攝影:蔣鎮宇

◎本文節錄自《基因生萬物》,不適用網站CC授權,如需轉載請洽林務局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