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7.12.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2008環境大預言】十大環境議題前瞻論壇,歡迎報名!

2008TEIA感恩茶會,邀請您∼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綠色陣線協會  

好燒的京都議定書
 
  農發條例修正案引爭議 學者呼籲監督立院
http://e-info.org.tw/files/active/74/20071218-143020-happyrice.jpg

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獲利者是誰?;圖片來源:無米樂

【相關連結】


台灣農業的美麗與哀愁――談WTO與台灣農業 四之一


農地非農化 三生何以有幸?(上)


前瞻2007之國土願景:農地非農化 三農無以為繼


前瞻2007之新農運動:回歸農村文化及價值的維護

《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於上週立法院一審通過,引發農委會、經建會,以及關心台灣農業永續發展、農村、農民問題的學者和民間人士極大反彈。行政官員抨擊提案立委趁選舉當前,臨時排入議程,讓多數立委忙著拚選戰之際,沒空來管法案審查。而執政黨立委更擔心影響選情,不敢擋下此修正案。未來立院若正式三讀通過,獲利者是誰?對台灣農民和農業發展究竟有何影響?

農發條例修法引發如此之爭議,然而對農民來說,開放0.25公頃或0.1公頃都不是最核心的問題。關心台灣農民權益的楊儒門發表聲明表示,農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會走上賣祖產一途。否則,農民不會賣掉賴以維生的家園。

精彩內文

 
 
  生物多樣性:超越綠建築 挑戰永續生態城市(上)

生態綠建築的思潮來襲代表了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尊重。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作者:廖桂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博士生)

在綠建築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在國外比較前進的城市中已經成為主流專業價值的今天,「經過綠建築認證就是永續、環保的建築」在專業實務和媒體報導上被視為理所當然,當認證制度越具規模、越趨繁複,綠建築的真正意涵和目的也不再被討論。當前,在許多綠建築的討論上,綠建築的本身似乎已成為終極目的,其作為改善地球生態環境和氣候的工具意義,已經在技術細節的討論中被遺忘。要回答「綠建築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根本問題,也許我們該思考一下綠建築背後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美國印地安西休休尼族原住民Carrie Dann為大地祈禱。圖片來源:Erin Hetherington,Oxfam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也有不少例子證明,像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氣候變暖將對亞洲人的衛生健康帶來災難性影響;美國的研究說明,柴油廢氣污染和高膽固醇兩種結合,提高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空氣污染對肥胖人士的肺功能影響更甚;澳洲對居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高輻射線及高臭氧層與急性心血管疾病相關。

【相關新聞】

心血管疾病與環境汙染息息相關


空氣污染影響肺功能 肥胖人士受害更深


柴油廢氣+膽固醇=心血管疾病


全球變暖影響健康 亞洲受害最重

2007台灣回顧:人人自危?!電磁波的爭議與存廢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當農地成為一種商品
楊儒門說:農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會走上賣祖產一途。

 

 

作者:楊儒門(農民權益工作者、文山社區大學講師)

日前,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通過初審,贊成與反對的意見,都只著重在:修正前,允許建築面最小要在0.25公頃以上,而修正過後只要0.1公頃。我想強調的是:這對農民有什麼影響?

當農民日子過得下去的時候,不管規定「二分半」才可以建房子,還是「一分」,這對農民來說,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他們不會賣土地,賣袓產,賣掉賴以維生的家園。但是,農民在種植方面得不到溫飽或是應有的生活條件時,管你是改為1甲、10甲或是10坪、20坪就可以建房子,對農民利益而言,完全沒有任何分別。

日子過不下去,才會走上出賣袓產的一途。那是所有對土地、家園有情感的人,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其中的傷痛,並不是外界所能想像的。精彩內文

 
 
  行動參與:台西募款餐會 搶救發蚵家族!
台西淹大水,台塑的油罐車可以過得去,台西人民可是「過不去」。(圖片來源:陳秉亨)

 

發起單位: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環保聯盟雲林分會

台西,在西部沿海以養蚵而聞名;現今,每逢颱風大雨必淹之地。
原本一年可收成的蚵,現在則要3年才能收成;
8個月一季的文蛤,則經常因台塑排放廢水,導致水溫過高死亡。
台西人以養蚵為業,遇到「六輕」的污染排放,生活已快過不下去。

希望更多人來關心我們雲林這塊土地、希望社會能看到雲林這島國孤兒的無力!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一直致力於雲林沿海地區產業、文化、生態、發展人與自然之間永續生存環境,我們以實際行動關懷八輕、大煉鋼廠設立,捍衛沿海居民生存權、環境權,以及社會改造工作。

所以…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並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拒絕讓西海岸海域遭到污染與破壞。精彩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