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全球抗暖化大遊行。
作者: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在巴里路線圖定案後,台灣對於全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正逐漸形成共識。行政院現就研議,要把202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2000年的水準,約略等同要減排40%。
但不論是行政院所研擬的草案,或是《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減量時程,還是這兩年來各國競相喊出的減量目標。這些數據與年限,似乎都離民眾好遠。
也許,是該開啟「碳常識」討論的時候。精彩內文
新聞掃瞄志工、國際新聞翻譯志工、國土監測志工、新聞編採志工,擔任環境資訊協會志工不算什麼,萃慧的多重志工身分才可怕!看出她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和投入。環境資訊中心仰賴萃慧在國際議題的專精,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的她,對於農業污染、公共衛生等議題,翻譯起來特別嫻熟。今年2月美國發現蜜蜂消失的事件,萃慧很成功的傳遞了這則訊息的嚴重性。而今年十大環境新聞回顧,萃慧也協助撰寫農業污染帶來的危機。其他更多精彩的新聞翻譯內容,請讀者密切注意電子報每日的國際新聞囉。(文/李育琴)
科學時報:誰來關照中國虎的命運?
舊金山動物園猛虎出籠 遊客一死兩傷
宜昌老虎剝皮案 又有案外案
研究顯示:泰國森林具潛力供2000隻老虎生存
保育工作見成效 西伯利亞虎族群增加
汙染日月潭 涵碧樓挨罰
台西募款 發蚵超人之家成立
暗管汙染大漢溪 上廁所意外踢爆
檢舉圳水汙染 環局推拖
再不治汙所有人都沒水喝
堅持平等原則:中國氣候變化戰略突圍
超越綠建築 挑戰永續生態城市(下)
自然文化交匯的小島學習體驗(上)
【2007年環境事件簿】
願景工作坊--公民審議參與的新興嘗試
永續採集拯救「救命植物」
山巒俱樂部票選2007年度環境新聞
鳥類興亡 暖化有責
亞洲象成觀光業搖錢樹 情況不妙
單車族「收復」停車場 要求13.8%停車位
也許,是該開啟「碳常識」討論的時候。
讓減碳成常識 把抗暖當義務
如果問人家「你有沒有常識啊?」是帶有點挑釁的意味,但這其實是一種基本的溝通方式。常識,Common sense,不見得代表的就是博學的知識,常常也代表某個群體所建立的某種心照不宣的共識或想法。儘管在環境議題中,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已經逐漸成為常識,社會的知識菁英大聲的疾呼抗暖減碳的重要性,大有今天不作,明天天就會受到天譴之態勢。
然而,先不論專家所估算的時間表與減碳量之間的種種差異性。無論差個幾年,解決暖化問題似乎已經事到臨頭了。如果以40,50歲的掌權世代來說,減碳這碼全球的巨大工程,慢慢具體浮現出來,時間點總是落在20, 30年之內。換言之,解讀這些訊息,都表示這是我們這個世代所必需完成的「人類大業」。
污染債留子孫 世代正義難解
不幸的是,40, 50歲這批來得及在1960年代趕得上世界環保運動的臨界族群,口中總不忘「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以致將環保這樣的事,落成利他主義(Altruism)的高貴情操(看,我可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沒有預期到的是,在上個世紀一些未能解決的污染議題,如今又有新的環境議題產生。如果面對這樣的新議題,還是用以前舊的觀念「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如有這樣的態度,恐怕潛意識上總覺得,也許子孫才有能力,可以自行排解;不然,就是打算不想負起這樣的時代責任。
對於中生代來說,千禧年過後,料所未及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環保的議題也隨之變質。從地方性的污染,到區域間生態系的面臨崩潰,如今的暖化議題,更是涉及全球、所有人類的共業。只要一息尚存,人類與所有動物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者。不幸的是,整個大氣的的二氧化碳平衡,已經被破壞了,整個氣候型態都在改變中。
如果這一代的成年人,還敢說「環保是為了後代子孫」的話,套用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兒童的地球宣言:「看,你們這一代人留給我們的是怎樣的環境?」,減碳已經是現在不得不作的事了,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盼你我早日覺醒 脫離文明共犯結構
能源如空氣,無所不在。今日造成平衡失衡的最大主因,是人類藉由資本主義之力,過度開採與利用地底下化石燃料。也就是人類繼發明用火以來,掌握到將封存在地底下的古代太陽能,像阿拉丁神燈中的精靈被叫了出來,這確實造就文明的進展,也為許多人謀得福祉。但所產生的暖化副作用,正威脅到整個地球生態的平衡。
造成這種環境失衡的文明人,人人都是參與共犯。改變之道,或許就在人心;且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建立對碳的知覺,也就是作任何事之前都要去考慮到碳作用。這聽來匪夷所思,但我們不是在資本主義的教誨下,作任何事之前,不是都會先想到錢?作什麼事或是作選擇之前,都會先想到碳議題,例如,買一瓶水前,就會先考慮其瓶子產生了多少碳?不如選擇可重複使用的水壺等等…
將來的生活,恐怕脫離不開碳這個問題,同儕之間在討論彼此的想法時,如果有人表示不同意時,恐怕冒出來的會是「你有沒有碳常識(carbon sense)啊?」
※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