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4.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台北市野鳥學會

洪雅書房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不斷攀升的糧價 導致暴力抗爭

忍受饑荒的婦女。圖片來源:聯合國糧食計畫署
【相關連結】

古巴面對糧食危機 推行都市「鄉村化」有成

生質能源衝擊糧食收成 聯合國下週集會討論

國際米價仍將上漲一段時間

全球糧價飆 40國鬧饑荒 未來3年仍供需失衡

氣候暖化破壞全球糧食供應量

全球氣候變遷讓眾多可耕地無力生產;生質能源的大量需求排擠了糧食作物;另外,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對肉類的需求大增,使糧食轉作為飼料。在上述這些原因下,糧價不斷攀升,對購買不起的民眾而言,這是 一場惡夢。

在海地,民眾的暴力抗爭運動仍持續進行,9,000名聯合國和平部隊人員進駐也無法終止因糧食價格上升而導致的搶劫與暴力行動。儘管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The World Food Programme,WFP)正在籌措經費來緊急支援在海地的援助 工作。但截至目前,僅募得所需9,600萬美元中的13%的經費(約1,240萬美元), 只夠支援4月份的運作…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生活在他方
美濃農村
文字:李慧宜;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

一坵一坵綠油油的稻田、一片一片色彩繽紛的花海,這些,是農村的美景。推銷田園生活的買賣招牌、各式各樣的豪華大別墅,這是農村的另一種風貌。當農村青年一股腦兒往外打拼的時候,有一些都市人卻選擇回歸農村,走進自然。

2006年7月,張秋香、鄭順發夫妻倆和孩子們,一起耕種稻米、地瓜和土豆,共同經營自循性農場,回收家中廚餘,處理成雞鴨鵝的食物,也當作土壤的肥料,同時還參加旗美社區大學的有機農業課程,推動有機農民的傳統市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德宗
充斥著大大小小保麗龍的海邊。圖片來源:晁瑞光

 


據營建署最新海岸線調查統計,全台灣總長1024公里的海岸線超過五成因築海堤、漁港等因素水泥化。不但破壞了景觀、更重要的是海洋生物的生態與棲地也大受影響。僅存的天然海岸線也常佈滿髒亂,狀況亦不甚理想。除了 吃吃喝喝的海鮮文化,海洋對於台灣還剩下什麼意義?

【相關新聞】

逾半水泥化 其他堆垃圾

750人淨灘 垃圾50噸破紀錄

營建署公告台灣地區海岸範圍 海岸保育有所依據

龍坑變垃圾坑 洪荒世界變色

海洋解嚴 漁村再生─淺談總統候選人的海洋政策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不斷攀升的糧價 導致暴力抗爭
摘譯自2008年4月09日ENS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副執行主任鮑威爾出席杜拜國際人道救援與發展大會。圖片來源:DIHAD糧食價格的不斷攀升,致使貧窮與不安狀態持續升高的警訊,使得數名聯合國資深官員開始徵求各國對此全球危機進行緊急應對措施,而全球的窮人正是這個危機的最大受害者。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The World Food Programme,WFP)的副執行主任鮑威爾 (John Powell) 對一個「飢餓的新面目」提出警告,並表示這個現象需要結合各政府、私部門及人道組織的力量才能克服。他在杜拜國際人道救援與發展大會(Duba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 DIHAD)上指出:「糧食價格現在正以大多數人這輩子從未見過的速度飆昇」。這個會議4月8日在杜拜國際會議中心(Duba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re)開幕之後將舉行3天。鮑威爾表示他對於市面上充滿食物但很多民眾就是沒有能力購買的情形感到憂心。

3月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他們正在籌措經費以彌補由於近來全球糧食與燃料價格障礙所造成的5億美元缺口,此價格上升幅度估計從2007年6月以來已達55%。

在9日的大會中,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部副秘書長(UN Under-Secretary-General for Humanitarian Affairs)赫姆斯(John Holmes)警告,飆升的糧食價格將可能引發全球的不安,並威脅政治的穩定性。

過去幾週裡,有幾個國家發生了一些對抗糧食價格飆升的暴力抗爭活動,這些國家包括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喀麥隆(Cameroon)、埃及、塞內加爾(Senegal)、摩洛哥以及最近的海地。上週在海地有4個人在糧食抗爭暴動中喪生。

海地的人民因買不起價格高漲的糧食而發生爆動。圖片來源:UN儘管該國總統浦雷華(Rene Preval)下令停止暴動,在海地的一些暴力抗爭運動仍舊持續進行中,9000名聯合國和平部隊也無法終止因糧食價格上升而導致的搶劫與暴力行動。身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配給部門,世界糧食計劃署再一次徵求糧食捐贈者來緊急支援計畫署在海地的援助工作,這個國家在這場糧食價格硬仗中,所受的傷害特別嚴重。

到目前為止,計劃署僅募得所需9600萬美元中的13%的經費(約合1240萬美元),其所需的經費將用來協助海地,這個西半球最窮國家的170萬民眾。結果,計劃署表示目前所募得的錢僅夠支援整個4月份的運作。

同時兼任聯合國緊急救援協調人的赫姆斯9日在與科威特官員會面的場合裡討論糧食價格高漲的議題。在他前往4個波斯灣國家,試圖鼓吹更緊密國際人道行動夥伴關係的行程裡,科威特是最後一站。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我們的島:生活在他方

文字:李慧宜;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

走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尋找一處農村落腳,更是許多都市人一輩子的田園夢?可是法令過度開放,造成農舍破壞農地生態,欠缺相關配套的協助,也讓進入自然農村的人們,又失望地回到都市生活。不過,在高雄縣美濃鎮,有一戶特別的家庭,成功地打造出他們的第二家園。在媽媽張秋香的帶領下,他們走進社區與居民一起生活、向農民學習耕種有機農業,來看看這10年來,他們的淚水與歡笑。

一坵一坵綠油油的稻田、一片一片色彩繽紛的花海,這些,是農村的美景。推銷田園生活的買賣招牌、各式各樣的豪華大別墅,這是農村的另一種風貌。當農村青年一股腦兒往外打拼的時候,有一些都市人卻選擇回歸農村,走進自然。

2006年7月,張秋香、鄭順發的田野心得寫著:2年前,跑了很多地方,就只有美濃,不會讓人有缺憾的感覺。這裡的夕陽很美,人心可以很寧靜,沒想到,我們在美濃,一待就是8年。

這8年間,兩夫妻和孩子們,一起耕種稻米、地瓜和土豆,共同經營自循性農場,回收家中廚餘,處理成雞鴨鵝的食物,也當作土壤的肥料,同時還參加旗美社區大學的有機農業課程,推動有機農民的傳統市集。

到了2008年4月,張秋香、鄭順發的田野心得上寫道:「以前我們循著鳥聲、追著風跑,在日落之前趕到美濃看夕陽;但是現在,我們全家卻在夕陽下,拔草、工作……生活就是這樣,走進農村,就是要跟農民,站在同一邊!」

10年前,鄭順發、張秋香夫妻,懷著田園夢,帶著全家到美濃定居。從離開都市到鄉下住的那天起,無論是老爸、老媽,還是小孩子,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動手做。像是鄭順發,職業是耳鼻喉科醫師,固定早晚看診,但每天過了中午,都還得回家做苦力。他學著接水管、釘門窗,對他來說,農村就是全新的教室。

在世俗稱呼裡,張秋香是位醫生娘,1998年跟鄭順發住進美濃的時候,農業發展條例還沒有修法,沒有農民身分的他們,不能買賣農地,所以透過當地朋友幫忙,才買到農地蓋起農舍。

有餐廳的味道、又有些像住家,這裡就是這兩夫妻在美濃築夢的地方。整理了3年,過去的鐵皮屋,變成採光好、通風佳的工作室,雖然沒有把握何時完工、也不確定最後呈現的樣貌,但他們就是埋著頭做。

         張秋香           農村是全新的教室         有餐廳的味道、又有些像住家,就是夫妻在美濃共同築夢的地方

都市人住進農村,在浪漫之外,最重要的,是「放下」的態度,放下習慣,也放下身段。同時,旗美社區大學的有機農業課程、美濃有機產銷交流委員會的活動,也讓張秋香、鄭順發,把自己「種」進農村裡。

這一片住家後面的菜園,是張秋香的心靈寄託。幫野菜澆水、用鋤頭除草、直接捏死菜蟲。張秋香雖然是學化工出身,她對農業的困境和有機的方向,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張秋香認為,因為自己有實際操作過,所以發現有機的阻力,其實是消費者,當每個人都想買漂亮的產品,使得農夫不得不噴藥、施化肥,要推動有機農業,一定要從消費者下手。

鄭順發、張秋香沒想到,當初單純的想法,在經過汗水的洗滌後,卻讓人生變得更完整。這成功的經驗,也吸引許多都市朋友前來請教;只是能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

鄭順發說,很多人來蓋房子,享受鄉村風情,一開始懷抱著浪漫的心情,可是只要1個星期沒有整理家園,草就長得像人一樣高;剛開始大家都很開心地除草,但是久了,都累了,習慣都市生活的人,不可能繼續待在農村生活。

抬頭一看,夕陽的餘暉,襯出了美濃山系的形狀。山下的屋舍,正是個傻傻的家庭,親手打造的園地。雖然美濃,是鄭順發、張秋香生活在他方的起點,不過走到現在,也早已日久他鄉變故鄉了。

採訪側記

張秋香一家人,生活在農村裡,放下知識的傲慢、收入的光環,回歸到人的本質,用手、用腳,也用心去營造全家人的未來。農村也熱烈地回報他們,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生活。但,這樣的例子,有多少呢?

試想,政府如果能夠參考歐美國家作法,建立整體農地敏感級數分類,規劃適合集村農舍的戶口,設計水電線路分配,統合社區的汙水處理,鼓勵農舍家庭綠化家園、減少使用硬鋪面,或許農村與都市之間的會話,能出現更友善的結果。

         住家後面的菜園            自己蓋房子          夕陽的餘暉,襯出了美濃山系的形狀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Top

 
 
  逾半水泥化 其他堆垃圾
摘錄自2008年4月13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台灣原是美麗海島,但一千多公里的天然海岸線,卻有半數以上已水泥化,剩下的部分又充斥各種廢棄物,滿目瘡痍。為了搶救台灣的海岸,保育界將發起「守護海洋」行動,號召大家一起重新找回乾淨海岸線。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海岸有著歷經千萬年才形成的珊瑚礁和藻礁,還有細緻美麗的白砂和貝殼砂,以及變化詭譎的岩岸和豐富潮間帶。但過度開發帶來惡果,根據營建署最新的海岸線調查顯示,全台長達1024公里的海岸線,因為築海堤、開漁港,海岸線被大規模的水泥固封,水泥化比率已高達58.7%,不只天然景觀被破壞,海洋生物的生態和棲地也大受影響。

僅存的天然海岸線,還不到42%,長約409公里,卻也常常滿佈髒亂。長期監測海岸廢棄物的台南社大助理晁瑞光說,海邊遊憩的民眾隨手亂扔垃圾,周邊餐廳、商家打造的「海鮮文化」,也常把不要的廢物、廢水排放到大海,還有河川上游一路流下來的各種廢棄物,都嚴重污染海岸和海洋。

因此,422世界地球日前夕,荒野保護協會選在4月20日發起「全台守護海洋」活動,將於挖仔尾自然保留區、五股溼地生態園區、沙崙海水浴場、六塊厝漁港、麟山鼻沙灘、桃園笨港、新竹紅毛港、台中高美溼地、嘉義溼地、台南鹽水溪出海口南岸、高雄旗津海灘、宜蘭無尾港、花蓮溪出海口等13處海岸,透過自然觀察和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要重新找回台灣乾淨的海岸線。

Top

 
 
  750人淨灘 垃圾50噸破紀錄
摘錄自2007年11月4日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在嘉義縣環保局與布袋鎮公所發動下,11月3日於好美里海岸舉辦的淨灘活動,750位參加人數空前。

3日一大早,各界人士紛紛前往好美里自然生態保護區旁沙灘,行走於防風林與沙洲之間撿拾各種垃圾,逐一堆放,直到中午結束時,環保局人員估計,重量約有50公噸之多,成果超越歷年各季節的淨灘活動。

這些垃圾主要為漂流木與竹竿,大多數是前幾次颱風過境時,因山區豪雨,洪水從上游所帶來,有一些則是沿海養殖蚵架被颱風吹散而沖刷到好美里沙灘。林榮和指出,海岸是生命之母,但長期被人棄置垃圾而汙染,環保局每年雖然都定期僱工到東石及布袋的海岸線進行清潔維護工作,但垃圾一直清不完,因此決定以加強處罰方式,由縣警察局及各分局配合,將非法傾倒垃圾者依廢棄物清理法處罰。

Top

 
 
  營建署公告台灣地區海岸範圍 海岸保育有所依據
本報2007年2月1日台北訊

營建署於1月30日公告台灣地區海岸範圍圖說。營建署表示,為配合「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完成了台灣海岸地區範圍圖說並公告。未來,這份海岸地區範圍圖,將作為行政院核定「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劃設國土保育範圍之一「海岸地區」,及作為各單位辦理海岸地區公有土地處分之依據。

2005年,營建署委託辦理了「整體海岸管理計畫及其配套措施之研擬」研究計畫,重新檢討劃設海岸地區範圍(比例尺1/5,000)。去年,營建署邀集各機關及縣(市)政府召開「各縣市海岸地區範圍」研商會議,會議中決議,將依照「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定義台灣海岸地區、劃設海岸地區範圍,以建立全國一致操作性原則。劃設完成後的海岸地區圖如下所示:

台灣地區海岸範圍圖(圖片提供:營建署)

營建署所依照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中,對海岸地區定義為:「平均高潮線至第一條省道、濱海主要公路或山脊線之陸域,以及平均高潮線往海延伸至30公尺等深線,或平均高潮線向海6公里所涵蓋之海域,取其距離較長者為界,並不超過領海範圍之海域及其海床與底土。」

營建署表示,在內政部營建署網站,也公開了海岸地區劃設成果及劃設海岸地區問答集,提供各單位或民眾參考。

參考資料:海岸地區「濱海陸地」劃設原則

Top

 
 
  龍坑變垃圾坑 洪荒世界變色
摘錄自2008年4月1日聯合報墾丁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龍坑生態保護區的海岸崩崖、海蝕溝中,有不少垃圾及漂流物,破壞有「侏儸紀公園的洪荒世界」之稱的龍坑景觀, 民眾希望還給它的美景。墾管處長施錦芳表示,在天氣好轉後,將協調軍方支援清理。

民眾表示,到龍坑生態保護區,就好像進入了洪荒世界,這裡正好是太平洋及巴士海峽的交界,波濤洶湧,除了觀賞大海及巨浪外,全區偏佈崩崖、礁裙、峽谷,全台唯獨僅有的景觀。 日前看到靠龍磐公園方向的礁裙及海蝕溝中堆積了不少的垃圾及漂流物,應該是被海浪帶上來的,龍坑生態保護區是國寶級的生態保護區,這些垃圾等有礙觀瞻,盼能清除。

施錦芳說,去年出風鼻特別景觀區也是海浪及洋流帶來一大堆垃圾及漂流木,經向三軍聯訓基地指揮官陳福海反映,軍方派人花了2天2夜清出好幾輛卡車的垃圾。 龍坑自下月起要封園1個月,因這裡的地形特殊,礁石林立,清除不易,幸好墾丁的落山風漸息,海象轉好,墾管處將再向軍方反映,派兵來協助清理。

Top

 
 
  海洋解嚴 漁村再生─淺談總統候選人的海洋政策
本報2008年3月12日台北訊,陳誼芩綜合報導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但過去「重陸輕海」的政策,使得民眾缺乏親近海洋的機會,對海洋也不甚瞭解。在這次總統選舉中,馬英九和謝長廷雙方都提出關於海洋、海岸和漁村的政策,不論是「海洋興國」還是「海洋立國」,都有必要檢視其政策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莫讓海洋淪為繼土地開發之後,另一塊被利益瓜分的大餅。

七股潟湖黑面琵鷺在馬英九的海洋政策中,提到「鼓勵發展海洋產業,5年內產值達到GDP的5%」,海洋產業中重要的一項就是觀光,在海洋觀光產業上,他提出了「鬆綁及增修相關法令,推動民眾親海活動」、「分區評選設立適宜基地,推動海洋生態旅遊」、「結合生態與親水休閒,打造高雄海洋新樂園」三項政策。此外,馬謝兩人也都提到「傳統漁港多功能化:發展休閒漁業和觀光漁業」的政策。

長期關注海岸變遷與七股漁村的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主任鄭秀娟認為,觀光業普遍被認為是低污染的產業,台南七股成功阻擋濱南工業區開發案後,現在得以發展生態旅遊。提到總統候選人對於漁村的想像,他表示發展觀光業沒什麼不好,但重點是「什麼樣的發展模式,才能讓漁民雨露均霑」,他認為小而多元的發展是比較理想的模式。

蘭嶼朗島漁港擴建工程鄭秀娟也提到,相較於工業,雖然觀光業的污染較低,但土地利用仍需經過詳細評估,從國土規劃與復育角度出發,對海岸進行總定位,再談觀光。此外,他也提到長期的海岸變遷是全球趨勢,但人為因素更加速海岸倒退,過去政府抽海底的沙填台南科技園區的土地,到目前為止,自然生態還在填補過去的缺口,這是導致沙洲退縮、潟湖面積減小的原因之一。

潟湖是七股漁民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當地漁民的生計主要以養殖漁業為主,假日才從事生態旅遊業。鄭秀娟認為,漁村文化是發展觀光的根本,如果文化消失了,誰要來觀光?發展觀光不應只是對海洋的開發,更要考慮資源的配置,以及從根本解決農漁村所面臨的問題。

愛台十二建設中海岸新生的部份列出了「改造傳統漁港為兼具漁業及休閒觀光之『現代化漁港』」的建設,什麼是「現代化漁港」?又「現代化漁港」是不是等於「水泥化」、「單一化」?海洋作家廖鴻基曾為文指出,觀光漁港的建設過於單一化,且漁港建設的焦點,多停留在海洋資源的低層次消費,也就是以滿足遊客口腹之慾為主。他認為同質性過高缺少特色的觀光漁港,只會窄化了觀光漁業長遠發展的契機。他也在文章中建議應該發展「一港一特色」,因各海域的漁撈方法、漁撈文化都有顯著差異,這是天賜的資源,也是發展觀光漁業最大的本錢。(註一)

對於海洋資源的省思海洋大學邱文彥則認為,漁港轉型有其必要,但並非每個漁港都要轉型成觀光漁港,有些可用來作海洋資源培育,有些可作教育功能,他也建議觀光漁村應管控娛樂漁船的品質,建立導覽標章和觀光漁船制度等配套措施。

對於馬英九的海洋政策,邱文彥表示,海岸解嚴及法令上適度的鬆綁是必要的,台灣靠海民眾卻不親海,相較於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台灣的海洋觀光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認為「分區評選設立適宜基地,推動海洋生態旅遊」是可行的,但必須要有配套措施和適當的評選機制,應將海洋腹地、規模、管制方式等因素納入考量。

註一、出自廖鴻基《觀光漁港》 一文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