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5.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社區營造學會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反核、捍衛人權 全球綠人的願望

台灣綠黨對全球綠人決議進行投票
【相關連結】

2008佛州氣候高峰會 主打再生能源投資

巴西印地安人爭取土地權 抗爭到底

全球綠人結盟 盼設秘書處 團結社會改變的力量

全球綠人大會:反對美國讓氣候成為新戰場

全球綠黨同聲表示「核能不應作為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要對抗氣候暖化,應努力增進能源效率和推廣再生能源、減少能源使用和浪費、要求全球政府節約能源。綠黨的呼聲是可能實現的,日前美國佛州召開氣候高峰會,即佛州自2007年來,綠色經濟已漸有起色。

另一方面,環境與人權脫離不了關係,全球綠黨均反對「中國對圖博(Tibet)的壓迫」,也施壓哥倫比亞游擊隊,立即釋放遭綁架的綠黨精神領袖貝丹考(Ingrid Betancourt)」。另一方面,巴西印地安人爭取土地權的運動正如火如荼展開,和不願還地給原住民的武裝農民對抗,情勢高漲,考驗著巴西政府的智慧……精采內文

 
 
  生態工程:從國土規劃的尺度談溼地的希望工程
台灣溼地地圖
作者:云樹梅

濕地生態系物種豐饒度僅次於熱帶雨林,但台灣普遍多視濕地為無利用價值之處;隨著人口劇增、各項建築與工程興建,讓台灣濕地持續縮減與畸零化,導致許多濕地生物面臨滅絕危機。

內政部營建署在溼地保育上,正透過全國溼地地圖的劃設,優先將重要濕地與生態敏感區位劃定為國家重要溼地,以建立全國濕地生態保育的網絡及濕地銀行。我們希望相關決策者與工程人員,在決策與規劃設計階段,同時也能具備此一視野的思考角度……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楊婷婷
台日志工在股植生護沙,成果豐碩

 


七股潟湖護沙行動順利告一段落,在志工的努力下,種植了將近兩千平方公尺的馬鞍藤以及60株紅樹林,期待這些植物茁壯、充分發揮固沙的功能;然而在中國大陸河北省與潟湖同樣具有保護水岸、提供多樣生物棲息功能的溼地卻逐漸減少,50年來全省濕地已消失了90%以上。

各地減碳政策上路,台北縣在火車站設置LPG(油氣雙燃料車)計程車招呼站作為起頭示範花蓮縣農業局則以減碳概念推動農村新產業,設立減碳村激勵社區成長;警政署也從5月起推動減碳節能實施計劃,預計實行至8月底,培養警察人員環保習慣。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週年特輯:支持一群好傻好天真、卻絕對不笨的我的好朋友

環境資訊協會LOGO

作者:胡慕情(台灣立報記者)

約莫一年前,從採訪小教育的路線轉到環保、社團,接二連三的環保議題如蘇花高、台塑大煉鋼廠等接踵而來、爭議不斷;儘管環保人士力擋,正確資訊在主流媒體因報社壓力或稿多版擠等原因,經常未見披露。除了小眾媒體,閱聽眾難以接收事件完整訊息與內容。

然而每次的抗議或環評場合,總有環境資訊協會採訪編輯的身影,不倚賴傳統媒體,而是「自己當媒體/行動者」,將完整報導與紀錄透過網路平台發佈,並進一步利用各種資源如社會性書籤等方式,使用具創意的環境議題票選活動,讓網路親近者得以有階段性地接觸環境議題的各種資訊,實為創舉……精采內文

 
 
  反核、捍衛人權 全球綠人的願望
本報2008年5月5日巴西,聖保羅訊;李育琴報導

來自87國綠黨和綠色團體共同召開的全球綠人大會,經過2天正式議程和周邊數十個工作坊的討論,全球綠人大會4日進行最後討論,並針對會議決議和宣言進行投票。包括台灣提擬的一項決議在內,共有三項決議以及「給21世紀的21點」宣言獲得大會通過。大會最後做出三項決議為:「核能不應作為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反對中國對圖博(Tibet)的壓迫」以及「立即釋放綠黨精神領袖貝丹考(Ingrid Betancourt)」。

台日共提反核決議

台灣與日本共同的提案「核能不應作為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指出,全球面臨氣候暖化危機,而IPCC第四份氣候變遷報告中,首度提出核能是解決全球暖化的手段之一。在此趨勢下,部分國家開始推廣核能,作為對抗氣候暖化的工具,然而核能隱藏的風險、龐大經費、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對弱勢原住民族的權益侵害,卻未被提及和妥善處理。

台灣日本提議「核能不應作為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作為大會決議日本代表表示,2007年日本新潟地區大地震,造成全球最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失火發生輻射外洩的意外,顯示興建核電廠的政策對於身處地震帶國家人民的安全造成威脅。

因此,這份提議要求全球綠人嚴聲提出警告核能並非對抗氣候暖化的選項之一,應努力增進能源效率和推廣再生能源、減少能源使用和浪費、要求全球政府節約能源,並且把這份決議送交給各國政府,尤其是八大工業國,強調這項決議內容。

台灣代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在全球綠人憲章當中,反核已是基本價值。然而面對氣候變遷危機,部分國家政府卻以此作為藉口,重提核能計畫。」這項提議要求各國會員,綠黨和環境團體,應敦促各國政府提供多樣的能源來源和節約政策,而非強力推廣核電廠的興建。

此項提議與「反對中國對圖博的壓迫」以及「立即釋放綠黨精神領袖貝丹考」,是在眾多國家會員的提議中,大會選出較有共識及符合全球綠人大會的目標,此外,這些提議必須推廣全球綠色憲章,讓全球綠人有實質的因應行動,且促進各國綠人的溝通串聯。

除了三項決議,最後大會也討論「給21世紀的21點」(21 points for 21th century)宣言。經大會於會前收集意見,在會議期間舉辦工作坊讓各會員討論達成共識後,於大會逐點討論並提出修正,之後逐一表決。最後正式通過的21點宣言,是全球綠人共同承諾要付諸實行,在面對未來世界面臨的生態與社會危機時,做為優先的行動指引。

全球綠人行動力仍不足 引發憂慮

大會採用多數共識決,僅正式會員能夠投票大會在達成共識和決議後落幕。此次大會在87個會員國參與,經過第二次全球綠人大會,儘管對大會和部分國家綠黨有正面的收穫,全球綠人的行動力和面對當今全球問題的具體對策,仍引起不少疑慮。

兩度參加綠人大會的韓國綠黨代表車明齊說:「說的還是比行動要多,相較於2001年坎培拉第一次大會,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日本代表Ecolo Japan秘書長金本秀爾則表示,「坎培拉是第一次大會,當時這樣我們可以接受,但是第二次大會仍未有十足進展,就令人感到失望。」

然而他們都同聲指出,全球綠人大會最成功之處,是讓各國綠人了解不同國家面臨的問題,透過彼此交流和報告,可以共同思索在不同背景下有相同的問題時,可以如何效法因應策略,獲得結盟的效益。

台灣代表團22人得到更多實質收穫。針對氣候變遷、永續城市、能源/生質能、原住民權益、全球綠人政治和青年參與等議題,在回國後將把收穫心得與國人分享,並透過對議題的持續投入,為台灣永續環境的走向推廣全球綠人宗旨,帶來正面效益。全球綠人台灣之友將於5月12日舉辦返國記者會,報告具體收穫成果。

Top

 
 
  生態工程:從國土規劃的尺度談溼地的希望工程

作者:云樹梅

濕地生態系物種豐饒度僅次於熱帶雨林,但台灣普遍多視濕地為無利用價值之處;隨著人口劇增、各項建築與工程興建,讓台灣濕地持續縮減與畸零化,導致許多濕地生物面臨滅絕危機。內政部營建署在溼地保育上,正透過全國溼地地圖的劃設,優先將重要濕地與生態敏感區位劃定為國家重要溼地,以建立全國濕地生態保育的網絡及濕地銀行。接續上篇專文所談到回歸生態工程的核心價值,我們希望相關決策者與工程人員,在決策與規劃設計階段,同時也能具備此一視野的思考角度。

內政部營建署於去(2007)年12月20日的「2007全國公園綠地會議」上,發表了75處國家重要溼地。國家重要溼地的評選標準,是以國際間於1971年簽訂的「溼地公約」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為依據,以生物多樣性50%,自然性、代表性、特殊性30%,規劃合理性20%評定。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副局長洪嘉宏指出,如此全面性的溼地調查與公告,是台灣跨出溼地保育的第一步,獲選的溼地,將優先以「城鄉風貌計畫」給予補助;希望藉由積極的獎勵方式,拉抬溼地在台灣各地方的「社會地位」,使其在輿論和民眾意識中,受到更正面的關注與評價。

75處國家重要溼地共分為:「國際級」2處(台南曾文溪口與四草)、「國家級」41處,以及「地方級」32處。其評定過程,是於2006年10月便開始邀集專家學者、相關團體、政府部會代表等各界人士成立小組,1年中辦理說明會、書面審查、現場會勘、複審等程序而評定。

[1] 國家重要溼地

台灣擁有年輕的水文地質,以及綿長的海岸線,棲地條件豐富且多樣,各式溼地地景散布於全島,雖然進入21世紀的台灣,許多溼地已因著農業、工業而單一化,或淪為汙染與廢棄物的集中地;政府這項以保育溼地棲地為目的的補助計畫,期待激發民間正確認識溼地的價值,並串連出台灣目前重要的溼地網路,將棲地保育從個別、分散的狀態,轉為更大尺度的關懷視野。於此同時,期待也可以避免公共工程因缺乏對棲地的認識,而將工程劃設於重要溼地的區域範圍內,造成保育的遺憾與輿論上的對立。

在未來,棲地保育的知識與資本來源,將會是台灣溼地保育網路的重要工作與挑戰,因此建立「溼地銀行」(wetland bank)機制,是必要且關鍵的過程。溼地銀行的概念類似種子銀行(seed bank),提供溼地動植物保育及其庇護的系統。內政部營建署署長林欽榮於發表〈台灣溼地保育宣言〉時表示,溼地銀行的建立步驟,首先會成立「溼地保育基金會」,以建立溼地保育與人才的資料與知識庫;進而推動企業贊助、募款,辦理公益信託,建立溼地保育的資源庫。

雖然政府提出如此積極的願景與構想,但溼地棲地的範圍界定、所有權歸屬,以及是否有明確的法源依據作為後續保育行動的依據等,卻也至關重要;在目前法令面還未能提供實質規範的情形下,台灣目前的溼地棲地保育,往往仍停留在認養階段。

從國土保育的觀點面對溼地,總脫不開「限制開發」的保存策略,舉例來說,日前4隻丹頂鶴冬日留棲台北縣金山的清水溼地,引發了當地金山2-3號觀光道路新建工程路線橫切溼地的爭議,在民間保育團體的奔走下,台北縣長周錫瑋做出了丹頂鶴停棲其間工程暫緩、並保存清水溼地完整性的積極政治承諾;但,在許多當地居民的意願上,溼地許多都是私人農地,縱使多處廢耕多年,地主也許正等待著觀光產業擴大後,土地地目變更後的增值利益。如果生態保育創造的利益不夠豐厚或不夠即時,無怪乎一般民眾寧願選擇闢路增值,賣地謀利。

清水溼地後續是否真能如民間保育團體所願,可以升格為營建署的國家級溼地,以爭取到對溼地保育與補助,還有待觀察;但溼地保育與開發之間的競合根據為何、如何選擇,在台灣,儘管輿論沸揚,卻還不成一門學問。然而,如果彼此願意換個不同的思維角度,或許將發現保育與經濟並非全然對立;在2005年由「千禧年生態系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出版的報告中,就提供了宏都拉斯在溼地開發與保育上達於兼顧的研究案例供參照。

宏都拉斯海岸溼地的紅樹林,擁有多重的生態與經濟價值,包括溼地可闢為魚塭養殖魚蝦、紅樹林的植株可收割作為木材、水土保持、水質與毒物淨化,並防洪與抗波浪侵蝕等。1987年,當地許多的紅樹林仍然存在,到了1999年,許多紅樹林棲地已經轉而建造房屋、養殖魚蝦,以及種植作物。在這長達12年的研究中,也發現了每公頃紅樹林的生態與經濟功能,大約可以表列如下:

每公頃紅樹林的生態與經濟功能

此一案例,讓我們看到:如果能先放下「全有」或「全無」在開發與保育中拉扯的堅持,其實是有機會在研究過程中,尋求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利益端點:是不是保育一定面積下的紅樹林,就可以達到相當程度的防洪與生物多樣性功能?是不是保留一定面積下的魚塭開發,就足以創造出兼顧地方經濟的收益?當雙方都願意以良性互動的方式一起坐下來討論,正是保育與地方利益交相尊重的學習過程。

在較大尺度的溼地保育行動上,還有台北縣市的「淡水河生態廊道」構想。「生態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的概念,在於提供棲地間生物聯絡與交通的管道,是當今保育相當重要的一環。若生物於破碎的棲地中無法交通與繁殖,族群數減少、基因庫流失,導致的物種瀕危與滅絕,將是必然的結果。

在此觀點上,台北縣政府又為了要同時解決淡水河汙染問題,而規劃在大漢溪和新店溪高低灘地上,廣泛建置具有汙水處理效能的人工溼地,除了可以成為都市郊區汙水的淨化方式,其可以串聯的淡水河沿岸如關渡平原、五股溼地、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沿岸溼地,將成為廣及 5,000公頃的溼地生態廊道。

人工溼地是運用自然機制所構築的天然淨水廠,讓汙水經過土壤、微生物、植物、空氣的交互作用,將水中的汙染物質轉變成生物和植物的營養,得到淨化,也使周圍的生物也獲得所需的養分,使得在淨化汙水的同時,也可以豐富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是利用自然程序淨化汙水的生態工程技術。然而,政府與民間對於尚未成熟的人工溼地概念與技術,尚有些許迷思,例如,處理汙水的人工溼地通常需要很大的面積,才能使汙水得到相當的淨化效果,因此人工溼地中只有非常後端的水域,也就是經過相當淨化程序後的水體,才不會引起公共衛生的疑慮,也才具有營建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此之外,人工溼地與自然溼地在維護管理上,也有大相逕庭的思考邏輯。若要人工溼地同時肩負水質淨化與生態效益的責任,密集且適當的水位與植物管理,與汙染排入的總量限制,都是必須的。台灣自1998年開始提倡、思考跟落實建造的過程中,並沒有很長的時間,許多的學理與原則仍在學習、研究、調查的階段。目前已經在淡水河流域出現的國家重要溼地,包括挖子尾、淡水河紅樹林、關渡、大漢新店、新海、打鳥埤當中,大漢溪畔的新海、打鳥埤屬於汙水處理型的人工溼地;計畫建置中的人工溼地計畫,尚有五股二重疏洪道、塔寮坑溪、湳仔溝、鹿角溪、城林橋等。

待人工溼地成就自然溼地的保育,華麗的水夢想固然令人振奮,但在溼地保育跨入創造人工溼地的領域中時,更加凸顯了溼地保育需要完整的資料庫、成熟的知識庫,以及豐富資源庫的重要性。今(2008)年是營建署訂定的「台灣溼地年」,如何穩定生態系並維護生物多樣性,以促成環境與人類的永續,台灣需要建立的是長期且積極的作法,以有效協調政府與民間建立共識,合理調整國土資源保育與利用的各項政策。

※ 此文轉載自「生態工程網站

Top

 
 
  七股護沙成果豐碩 志工帶走滿滿回憶
本報2008年5月4日台南訊,陳誼芩報導

「大家離開時,記得拍拍身體,把沙留在沙洲上。」在七股植生護沙的志工要離開沙洲時,總不忘如此互相叮嚀。昨(3日)「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護沙行動告一段落,台灣、日本近30名志工,合力完成頂頭額汕、網仔寮汕的植生工作,「以後還要來這裡看看沙有沒有長高、馬鞍藤有沒有長高。」晚上則在滿天星斗、烤肉香、歡笑聲中,度過最後一個在七股的夜晚。

「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昨晚在「藍色招潮謝」民宿廣場,舉辦惜別晚宴與結業式。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副會長吳萬祥談起七股的環境變遷,欣慰多年的努力,終於阻擋下濱南開發案;但也表達出漁民對於潟湖消失的憂心。他代表當地居民,向為了保存潟湖而努力護沙的志工表示謝意。志工也對七股帶給他們的一切心懷感激。「這裡濃濃的人情味,社區媽媽的愛心、阿邊婆的細心叮嚀、民宿主人無微不致的招待,都讓我很感動、也很感激。」

「印象最深的是種下小樹的那一刻,感覺希望無窮!」志工程美蘭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也提到,第三天繼續到頂頭額汕植生時,觀察到前一天種下的馬鞍藤情況良好,相信不久以後就可以看到成果,也希望志工未來經過七股時,可以再來看看自己種下的馬鞍藤和樹苗,是否已經變成一丘一丘的小沙丘。

「活動中感受到大家對自然、對土地的付出,原來每個人都可以作一點事。」志工楊月里聽了廣播節目報名參加,她希望將這次活動的收穫與更多人分享。志工陳金佩和陳偉文是研究所同學,兩人相約參加這次的活動,在他們的生命中又多了共同的交集和回憶。從事科技產業的謝欣哲,去年曾到七股欣賞黑面琵鷺,受到黑面琵鷺的號召而參與護沙行動,「活動中,讓我找回年輕的感覺。」今年冬天,他將再度回到七股看黑面琵鷺、看自己曾經種下的植物。

除此之外,日本志工還有很不一樣的收穫,佐佐木孝子這次是第四次參加台灣的生態工作假期,他說:「上次大家還聽不懂我的中文,這次已經聽的懂了。」他也開始學起簡單的河洛話,向阿邊婆、萬祥伯道謝及道別。今年64歲的奧田一彥,做起工來一點也不含糊,「很高興大家可以不分國別,一起為環境努力。」台灣年輕人參與環境工作的熱情,讓他覺得台灣的環境很有希望。

「以後再來七股,可以到頂頭額汕、到『藍色招潮謝』、到七股旅店……」志工黃雅珠稱自己是「半個七股人」,老家在七股,後來搬到佳里的她,以前回到七股時,不是到黑琵中心,就是在田野間閒逛打發時間,現在多了可以懷舊且很有意義的地方。經過連日來的洗禮,志工們都知道沙洲對潟湖、對漁民、對海岸的重要性。「不要帶走一粒沙,但要把回憶、感動、以及七股漁村的自然風光和海岸變遷問題帶回去,告訴更多人。」

近千名志工在去年一點一滴的揮汗努力編製竹欄,經過東北季風的吹拂,已造就了二公尺高的月形沙丘。延續去年的成果,「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四天三夜的活動,在頂頭額汕的兩個區域植下面積約將近2千平方公尺的馬鞍藤,在網仔寮汕植下60株紅樹林幼苗,期待這些植物藉由自然的力量成長、茁壯,充分發揮固沙功能。

護沙,為了保住美麗的潟湖與蚵農生計護沙,為了保住美麗的潟湖與蚵農生計護沙,為了保住美麗的潟湖與蚵農生計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工作假期的活動帶更多人認識七股、瞭解海岸變遷議題;但後續的護沙工作,仍需在地居民的持續努力。北門社區大學今年秋天也將持續辦理編竹欄的護沙活動,北門社大主任鄭秀娟說:「讓外地民眾瞭解潟湖的重要性,也告訴在地居民面對潟湖面積縮小,我們可以有所行動,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Top

 
 
  河北50年來濕地消失90%
摘錄自2008年5月4日新華網河北報導

由於降水減少、生態破壞等多種因素,50多年來,河北省濕地面積逐年減少,全省濕地已經消失了90%以上。

據介紹,上世紀50年代,河北境內面積6.67平方公里以上的窪澱共1.1萬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9%。就是目前,河北還有昌黎黃金海岸、灤河河口、白洋澱、北戴河沿海、滄州南大港、張家口壩上、衡水湖七處濕地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

上世紀60年代,河北省內僅平原濕地就有30多處,窪澱內都存著水。即使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面積為1,000多平方公里的甯晉泊、大陸澤濕地還是常年有水。但此後開始,由於氣候變化和生產生活用水的增加,眾多濕地日漸萎縮,逐漸走向乾涸,濕地面積減少至現在的600平方公里,很多濕地,如東澱、文安窪、賈口窪、蘭溝窪、盛莊窪等逐漸消失。

專家認為,濕地衰減的原因是多方面。50多年來,這一地區年降水量呈逐年減少趨勢,近50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減少了近120毫米。同時,生產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遠遠超過水資源的負擔能力,只能靠超采地下水維持,導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目前,全省400多條河流絕大部分乾涸,繼而造成濕地逐漸萎縮。

Top

 
 
  落實減碳政策 北縣啟用LPG TAXI招呼站
摘錄自2008年4月30日中央社台北縣報導

台北縣政府打造全國第一座低碳城市,以新板橋車站特定區為示範,在火車站設置LPG(油氣雙燃料車)計程車招呼站,提供低污染計程車一個專屬的排班停車、候客區域。這是全國首創的瓦斯計程車招呼站,將在5月1日啟用,交通局將請板橋警分局取締非瓦斯車違規排班。

LPG計程車,俗稱瓦斯車,明天啟用的招呼站位於板橋火車站西側出口,地上有藍色的停等區域,寫著白色「LPG計程車招呼站」,也豎立招牌標誌,希望呼籲民眾能選擇低污染的交通工具搭乘,大家一起減碳、抗暖化。

環保局說,LPG即油氣雙燃料車,俗稱瓦斯車,是省油又環保的低污染車輛。依據車測中心的實際測試結果,LPG車行駛1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為197公克,比較一般汽油燃料車228.5公克,可以減碳14%。以計程車一年行駛約10萬公里計算,每年約可減少排放3.5公噸的二氧化碳。

Top

 
 
  全國首座減碳村 將於花蓮縣大豐大富誕生
摘錄自2008年4月30日大台灣旅遊網花蓮報導

為了使農村展現符合時代潮流的新風貌,花蓮縣政府農業局輔導光復鄉大豐、大富兩村,以減碳概念經營農村產業,讓因人口外流而蕭條的社區浴火重生,成為全國首座減碳村,永續經營農村。

全球暖化,減碳成為各國熱門話題及共同推動的要務,花蓮縣政府農業局善盡地球一份子的責任,以減碳的概念推動農村新風貌,選定森林圍繞的光復鄉大豐、大富村做為示範村。農業局長杜麗華於今年3月提出此計畫時,獲得兩村居民認同與支持,農業局隨即向中央爭取到750萬元經費進行初步計畫。

農業局在大富彭記擂茶召開討論會,農業局長杜麗華主持,與村民交換意見,並訂定未來發展方向,籌組發展協會,逐步推動各項減碳措施。

Top

 
 
  做環保 警方5月1日起實施減碳節能計畫
摘錄自2008年4月3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警政署為養成警察人員良好節能習慣,將推動「減碳節能實施計劃」,在不影響治安前提下,針對油、電、水、紙及環境綠化等五項,鼓勵警察機關勵行各項「減碳節能」措施。實施期間自5月1日起到8月底,期望能由以「隨手之勞、貼心環保」概念,帶動員警節能風氣。

至於民眾關心的治安工作,警政署強調,絕不會因這項「減碳節能」措施有所偏廢,目前各地,包括台南縣、新竹市、花蓮縣、澎湖縣等推動自行車騎警隊等勤務方式,仍以風景區、巷弄狹窄不利車巡、行人徒步區等為主,若有相關勤務調整,各地警察機關均須經事前審慎評估,參酌地區治安特性與警力機動調度能力等因素規劃,不會因噎廢食。

Top

 
  週年特輯:支持一群好傻好天真、卻絕對不笨的我的好朋友

作者:胡慕情(台灣立報記者)

約莫一年前,從採訪小教育的路線轉到環保、社團,接二連三的環保議題如蘇花高、台塑大煉鋼廠等接踵而來、爭議不斷;儘管環保人士力擋,正確資訊在主流媒體因報社壓力或稿多版擠等原因,經常未見披露。除了小眾媒體,閱聽眾難以接收事件完整訊息與內容。

然而每次的抗議或環評場合,總有環境資訊協會採訪編輯的身影,不倚賴傳統媒體,而是「自己當媒體/行動者」,將完整報導與紀錄透過網路平台發佈,並進一步利用各種資源如社會性書籤等方式,使用具創意的環境議題票選活動,讓網路親近者得以有階段性地接觸環境議題的各種資訊,實為創舉。

除了在前線衝鋒陷陣釐清環境議題糾葛,環境資訊協會也舉辦軟性教育活動,如與政府機關合作,辦理「自然步道體驗」活動,在活動結束後更利用社教資源,再一次將活動宗旨系統性地呈現在民眾面前—這是環境資訊協會的用心,透過不同管道與途徑,做成效最難彰顯、卻也最重要的:環境教育。

確實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呢。於是半夜11點,環境資訊協會的辦公室經常忙碌著;遇上活動,工作人員整夜無眠更時有所聞。但這個在今年成立八週年的團體,依然滿心喜悅、充滿熱情地宣告:「我們要繼續走下去!」只為了對環境的熱愛與人的關懷,這樣傻氣而天真地,往前邁進。

縱觀全世界的發展思維,環境問題恐怕一時半刻無法消失。然而,唯有知道,才有理解;唯有理解;才會關懷;有了關懷;才會行動。在環境資訊協會八歲的此刻,我願意許下繼續和它一起成長、努力的願望,期勉自己看見更多問題卻不灰心,並將繼續往前方走去;也希望有更多人一同以物質/非物質的方式支持好傻好天真,卻絕對不笨的我的好朋友,環境資訊協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