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7.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為何收不到電子報?
我們正在徵求專職編輯與專案執行。

誠徵志工協助日文翻譯與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生態工程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程入口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石門水庫集水區二階工程將展開 環團密集會勘監督

治水預算一旦浮濫編列又缺乏監督,反將破壞原始山林
【相關連結】

伊拉克建立水利模型 國土規劃逐步到位

2008年1月:石門庫區治水工程 開放民間參與評鑑

2007年12月:聯盟與水保局會談 達成多項共識

2007年8月:民間成立監督聯盟

「治國興邦,水利為要」,水利計畫是國土規畫重要的一環。在伊拉克,藉由美國科學家的協助下,建立起兩河流域的水利模型,其中除了要考量到農業、商業與工業用水的需求,更考慮到美索不達米亞溼地的存續──尤其在該溼地逐漸退化的危機之下。

在台灣,曾經遭批評為綁樁而浮濫編列的治水預算,計畫項目之一的石門水庫集水區治理,正準備展開第二階段治水工程。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特別與水土保持局商談就第二階段執行計畫規劃中的工程,選定40幾處環境較為敏感的區域,在細部規劃之前就進行會勘,雙方共同商討其工程的必要性以及工程的最適規模。在工程減量方面,已經認定有三件不必要的工程,對於原先初步構想的工程量也減少了二十餘座固床工和幾個防砂壩,至少可以省下數千萬的工程經費…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還我清淨霄裡溪
霄裡溪源頭。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文字:陳佳珣;攝影:陳慶鍾、葉鎮中、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一片好山好水,一塊生產優質良米的土地,一條新埔人飲用水的來源,因為華映、友達把廢水排進霄裡溪,沿岸的產業、生態、人文、甚至是新埔人的飲用水安全,因此亮起紅燈。

霄裡溪是鳳山溪的支流,上游在桃園縣龍潭鄉,中下游就進入新竹縣新埔鄉,全長16公里,在居民生活記憶中,霄裡溪的水是好到可以直接生飲。民國90年,面板大廠華映跟友達陸續在溪流源頭設廠,廢水就排進霄裡溪,居民生活的從此改變,因為水再也不一樣了…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苓云
宜蘭優良綠建築設計

 


聯合國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擴增到92億,逐漸耗竭的自然資源如何養活人類令人擔憂。因應不斷上漲糧價,英國開始流行「自己種食物」,上半年購買蔬菜種子的比率首次高出購買花草。除了「城市農業」興起外,英國倫敦出現號稱全球最環保的夜店,除了使用再生材料與再生能源外,最特別的是熱舞狂歡也能發電。

在台灣,建築業者似乎對節能、環保建築興趣缺缺,上半年僅一業者取得綠建築標章。在對岸的中國,由於法規強制性不足,北京興建的節能奧運場館是否真能永續環保?專家也持保留態度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讓澎湖馭風 金門秀軍威(中)
《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封面。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作者:嚴長壽 (亞都麗緻旅館集團總裁、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

2007年,澎湖縣長邀我到澎湖,就澎湖未來的觀光發展,針對產官學界演講。在場的觀光業者描述,澎湖夏天是飛機和船「來不及載客人」,冬天是「載不到客人」。航空公司可以因為乘客大減而取消或減少航班,但是那些無法移動的旅館、餐廳等行業,只能坐困愁城。

至於冬天為什麼載不到客人,很多人認為,澎湖的風太囂張,遊客不敢上門。我告訴澎湖的朋友,澎湖和綠島不同。綠島只有三千多人,從事觀光的人口也只有一部分,大部分人從事漁業或其他工作,或許可以比照瑞士滑雪勝地的經營方式,只在旺季做生意,淡季放緩步調休息。但是澎湖有六、七萬人口,對觀光依賴很深,如果整個冬天都打烊,很多居民可能無法生存下去…

精采內文

 
 
 
  石門水庫集水區二階工程將展開 環團密集會勘監督
本報2008年7月14日桃園訊,黃修文報導

位於偏遠的秀錦地區的大型工程(第一階段時的工程)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自去(2007)年開始參與石門水庫整治計畫後,在與各機關協調的過程中,常常遇到某些工程已經發包進行之後,才發現其對環境的破壞太大,但在此時受限於合約以及工程計畫,很難再進行大規模的修改。因此特別在第二階段執行計畫實施之前,與水土保持局商談就第二階段執行計畫規劃中的工程,選定40幾處環境較為敏感的區域,在細部規劃之前就進行會勘,雙方共同商討其工程的必要性以及工程的最適規模。

遠眺鐵立庫的崩塌區水患治理監督聯盟並邀請學者與原住民團體參與會勘行程,目前已進行過二梯次四天二十幾處地點的會勘。該聯盟與水保局在摸索過程中,並逐漸暸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對於將來規劃的方向也得到幾點共識。

這兩次的會勘地點的選擇,先由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加盟團體荒野保護協會就各工程點的航照圖,選出植生狀況較佳的40幾個地點,再請水土保持局安排各梯次的會勘,之後分別選定在6月18, 19日至與7月4, 5日在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會同舉行。參與會勘者除聯盟執行秘書曾瑾珮,相關團體代表則有綠色陣線成員林長茂,南港社大講師梁蔭民,以及卡拉教會的原住民牧師等人。中興大學教授鄭皆達也在6月18日參與鐵立庫的會勘,並就專業知識部份提供意見。

卡拉溪崩塌地已有部分植生復育6月18日進行鐵立庫與蘇樂橋下游的會勘發現,鐵立庫崩塌地很大,但當地地質相當的不穩定,水保局及桃園縣政府在這個區域進行多項工程,期望能保存復華道路以及上方的農路。對於復華道路上的明隧道的工程,之前水患治理監督聯盟也曾提出興建橋樑,加大斷面,讓不穩定的土砂自然流出的見解;不過水保局的規劃仍然著重的防砂壩等防砂設備(多期的工程總計要好幾億的經費),而鄭皆達在勘察後也因其過度不穩定的地質,極力反對太多的工程施作,最後共同決定要將其列入石門水庫的第三次評鑑,經由更周詳的考量再來決定施作方式。至於蘇樂橋下游的固床工程則因為溪床的確刷深嚴重和台七線保全的必要性而沒有太大的爭議。

6月19日則是勘查卡拉溪流域崩塌地治理工程,原住民牧師亞馥對於卡拉橋下游土石災害工程中過多的固床工認為需要再詳加考量,水患治理聯盟的代表也認為卡拉溪的崩塌地已有部分植生復育,不需要大規模的工程,不過水保局依然認為治理有其必要性。

李埔三鄰二區崩塌地--附近並無保全對象第二梯次主要在田埔(李埔及玉峰地區)及秀巒的工程點,7月3日的行程主要是李埔及玉峰的土石災害復育工程。在李埔三鄰二區中的崩塌地已有一些植生復育而且附近並無村落,因此聯盟希望再加強植生復育即可,不過水保局方面仍認為固床工有其必要。而李埔三鄰雙方則有共識先進行保育治理,有必要時才進行野溪固床。同時進行的玉峰地區土石災害復育工程和玉峰村二鄰土石災害工程復育工程,其實問題大多是道路排水的問題並非水保局所應負責者,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認為應當釐清整治機關的權責,但對於工程內容並無太多意見。

不過7月4日所會勘的秀巒地區的土石災害復育工程的爭議較多,主要是工程地點位於相當上游的秀巒地區,如秀錦地區9-500 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以及附近第一期工程中所要保全的養老道路,畢竟是人跡罕至之處,工程挸模過分龐大不符合比例原則。然而秀錦地區2-250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則以保全竹60線幹道,聯盟對於少量野溪的固床措施還可以接受。至於秀錦4-150號,錦泰地區1-000及1-850號工程等3件則因為植生復育良好。聯盟建議取消治理。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表示,在這兩個梯次的會勘中,在工程減量方面,已經認定有三件不必要的工程,對於原先初步構想的工程量也減少了二十餘座固床工和幾個防砂壩,至少可以省下數千萬的工程經費。在會勘過程中,治理單位水土保持局與民間聯盟雙方對彼此立場也有更深入的理解。水患治理監督聯盟仍然對於上游的防砂工程的效益存疑,但是也較了解水保局所受到來自民代以及居民的壓力。同時水保局對於工程的規模設計也較以往為審慎保守,對生態的影響考量的確有所進步,且對於各種致災原因的考量和防治也有較周全的概念。希望在接下來的會勘中,雙方可以找出更良好的整治方式,在第二階段的治理,真正可以改善石門水庫集水區的生態環境,為水庫的使用者提供清淨的水源。

※ 本文同步刊登於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網站

【附件下載】
二階工程現勘計畫第一梯次會議記錄(31.5 KB)
二階工程現勘計畫第二梯次會議記錄(30 KB)
卡拉溪會勘意見by梁蔭民(3.86 MB)

Top

 
 
  我們的島:還我清淨霄裡溪
文字:陳佳珣(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慶鍾、葉鎮中、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霄裡溪是一條名不見經傳的河流,因為華映、友達把廢水排進來,讓它開始被注意,當國家法規並不足以保障原來生存在這裡的居民的權益時,就應該被檢討。台灣很小,有多少的好山好水好土地可以這樣被犧牲?把土地、水源都毀了,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還能平安嗎?

一片好山好水,一塊生產優質良米的土地,一條新埔人飲用水的來源,因為華映、友達把廢水排進霄裡溪,沿岸的產業、生態、人文、甚至是新埔人的飲用水安全,因此亮起紅燈。

霄裡溪是鳳山溪的支流,上游在桃園縣龍潭鄉,中下游就進入新竹縣新埔鄉,全長16公里,在居民生活記憶中,霄裡溪的水是好到可以直接生飲。民國90年,面板大廠華映跟友達陸續在溪流源頭設廠,廢水就排進霄裡溪,居民生活的從此改變,因為水再也不一樣了。

公害篇

面板大廠華映。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霄裡溪是沿岸居民賴以生存的水源,早期甚至是飲用水來源,世代住在霄裡溪畔的黃先生取用霄裡溪水來養殖錦鯉,在華映、友達設廠後,就發生了三次鯉魚大量暴斃事件。鯉魚場老闆沿著河往上溯,而找到華映,但他氣憤地說,找華映理論總是推三阻四,說不是他的水,因鯉魚廠離華映有一段距離。為了水污染的問題,三和村民多次向環保單位檢舉,甚至兩次到華映門口抗議,但都沒有結果,因為桃園縣環保局表示,廠商所排放的廢水是「符合放流水標準」,依照水污法是無法撤銷廢水排放的許可證。

黃先生的鯉魚池已經荒廢,他不敢再養魚,深怕會血本無歸。而他向桃園縣環保局申請公害仲裁也被駁回,因為桃園縣環保局歷年的檢測數據,華映公司並沒有明顯嚴重的違法事實,於是他轉向環保署公害公害糾紛裁決委員會申請仲裁。

錦鯉死亡跟面板廠的廢水是否有關,在裁決書中載明了各項調查,其中,環保署督察總隊,曾發現未經許可的不明管線排放廢水,再與處理後的廢水混合後排放,水保處也曾連續8天監測廢水,發現華映有利用假日偷排廢水的情形,雖然黃先生並沒有擁有水權,但仲裁委員會認定他世居在這裡,而認定他使用霄裡溪的權利應該被保障。最後,委員會裁決華映應賠償黃先生180萬元。華映不服裁決結果提起上訴,被桃園地方法院駁回,現在上訴到台北高等法院。

農業篇

華映與友達的廢水一天的排放量總共3萬噸,在枯水期,甚至比霄裡溪原本的水還要多,這對引霄裡溪水灌溉的農業又有什麼影響。

引霄裡溪水灌溉的農田。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龍潭鄉三和村民楊先生的土地位在水源頭,等於是華映、友達廢水排下來後,首當其衝的農地,三年前他就發現,把含有廢水的溪水直接引進農地,肥料沒多施,稻子卻長的特別高,但卻不結穗,他就知道水有問題。為了保護生產良質米的土地不受污染,他有三甲多的土地申請休耕,只剩下引山泉水灌溉的農田才種水稻。他撈起水圳泥土裡的螺和蜆說,華映、友達流出來的水圳的水,這些東西都活不了,連福壽螺也沒有,都死光光了。他說這個水不能種稻子,下游其他農民還不曉得,應該開會和大家討論。

霄裡溪沿線有5、600公頃的農地,屬於新竹縣的就有500公頃,霄裡溪匯入鳳山溪後,還有1000多公頃的農田需要引水灌溉,民國92年8月,新竹農田水利會做例行的水質檢測時,發現水中的導電度偏高,而且持續不斷,才追查到華映、友達兩家公司。為求公信,新竹農田水利會還花錢請檢驗單位,做完整的水質檢測,發現在導電度、總氮、鈉吸著率、氯化物、殘餘碳酸鈉,都大幅超過灌溉水質標準,有的也不符合放流水標準。這些物質有的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不透水,對農業生產有影響;氯鹽多的話,會造成土壤鹽化;而重金屬含量即使現在沒超過,怕一旦累積,將來可能會成為潛在性重金屬污染的場址。

華映、友達造成霄裡溪水不適合灌溉的問題,新竹農田水利會雖然不斷發文給環保署和新竹縣、桃園縣的環保局反應這個問題,但都無法解決。桃園縣環保局表示,環保局是依據水污法來稽查處分,重點在廠商有沒有違反放流水標準。符合放流水排放標準不見得適合灌溉,因為灌溉水標準比放流水高,能做的就是修法,從水污法中把放流水標準提高到跟灌溉用水標準一樣,但沒有一個國家這樣做。

農田水利會無奈地表示,水利會只能舉發,不能開罰,事業單位排放的廢水造成灌溉水不符合標準,也不會受罰,對農業生產危害政府並沒有重視,中央應該跨部會來解決這方面問題。

高糧價時代驗證了一句話「農業是立國是根本」,但現在引霄裡溪灌溉的農民,連自己的種的稻子都不敢吃。乾淨的土地是全民健康的保障,工業廢水進入河川,造成原本的用水單位、農田水利會飽受其害,農地受到潛在污染的威脅。灌溉排水系統混雜普遍存在各個縣市,但中央與地方相關單位卻都沒有能力解決,住在台灣只好自己自求多福!

水源篇

今年梅雨豐富是不用擔心缺水,但新埔人卻還要取山泉水過日子,甚至可以多到100多人在排隊,絡繹不絕的取水人潮,讓當地居民開起了一間小店賣自家的農產,因為華映、友達的廢水排進霄裡溪,霄裡溪匯入鳳山溪後,馬上就是新埔淨水廠的取水口,擔心污染,新埔鎮有一大半人靠取山泉水過日子,附近山上只要有山泉水湧出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有人排隊取水,多的時候可以排到100多人。

被污染的混濁河水。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其實早在民國93年7月,自來水公司就發覺水源有問題,因為過濾後的水煮沸後,水是濁濁的,就像文蛤湯那樣,但他們把水送到水質檢驗室化驗,卻驗不出個所以然,驗不到毒性。為求保險,自來水公司還是在取水口前築起一道土堤,不取用霄裡溪和鳳山溪的混流水,而是在河床下埋設管線到匯流口以上,把鳳山溪的水引進土堤內的引水道,一直到現在仍維持這樣的取水方式,但民間團體仍不放心。新埔愛鄉協會陳金進表示,只有這一牆之隔,水還是可能滲過土堤,進水取水道,而且如果下大雨,溪水暴漲也可能會漫過土堤,對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並沒有保障。

華映、友達的開發案都經過環評審查,關係到3萬多人的飲用水安全,以及1500多公頃的農地裡無數農民的權益,但是從新竹縣政府、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新竹農田水利會到鳳山溪的主管機關第二河川局都表示,當初並沒有接到華映、友達開發案的相關查詢,也沒有參與環評審查。環保署負責環評審查的綜計處表示,有邀請經濟部水利屬、自來水公司、水資源局列席,是否要表達意見是這些機關的權責。民間團體朱增宏認為,霄裡溪從桃園縣 流到新竹縣,大部份農田、居民都在新竹縣境內,新竹縣所有相關單位都沒受邀參與環評,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他認為不僅環評制度要檢討,司法機關要介入,是否有行政單位失職包庇的情形。

民國87年,新竹縣政府就已經公告了自來水的取水口,時間點比華映和友達的環評案還要早,當初環保是否有疏失或不實。環保署綜計處表示,這裡沒有劃設水源保護區,也沒有劃定為取水口一定範圍的保護區域,當初環評審查對於霄裡溪確實有探討飲用水的問題,取水口是在鳳山溪,不在霄裡溪。

但在環評結論中卻有一個條件令人玩味,就是,如果霄裡溪規劃為飲用水源,華映就必須把廢水排放口,拉到取水口以下。新埔愛鄉協會陳金進表示,環評審查結論中,華映的污水放流口應該在取水口下游才符合環保署規定,從霄裡溪源頭放流,已經違反環評結論,政府單位應該要求該兩家公司立刻停工。通過環評審查的開發案,後續監督是由環保署督察總隊負責,督察總隊在民國95年到實地現勘,當時自來水公司已經築了土堤,而認定平常不會取到霄裡溪的水,只會取到鳳山溪,沒有違反審查結論,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當霄裡溪水暴漲或鳳山溪暴漲,溢流到土堤內的取水明渠,就可能被自來水公司取水口取到,因此要求這兩家公司提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

霄裡溪沿線。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督察總隊以實際狀況可能會取到霄裡溪的水,而要求該兩家公司提出對策,目前華映、友達計畫把廢水改排到其他流域。但綜計處卻以取水口在鳳山溪不在霄裡溪為由,讓新埔人少說喝了3年的面板廠廢水,就算自來水公司做了土堤,但新埔現在有一半的家庭不敢喝自來水,因為他們已經不相信政府,攸關飲用水安全這麼重要的課題,而環保署竟然是如此草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3月,新竹縣環保局轉發一張環保署毒管處的公文給新埔鎮公所,請公所通知霄裡溪兩岸的里長,內容是有關華映友達的廢水對飲用水安全的影響,要求霄裡溪沿線的居民不要取用未經處理的溪水引用,由於霄裡溪沿線並沒有自來水,居民都鑿取地下水使用,這張公文造成當地人心惶惶。當地里長張清漢表示,毒管處發文這很嚴重,到底含有什麼毒,他們並不知道,居民也居然到處拿水喝,造成居民驚慌失措。新竹縣環保局表示,毒管處的公文只是善意的提醒,沿岸居民的水井,不必然受到河川的影響,如果民眾有疑慮,會依照飲用水的標準做檢測,以釐清民眾疑慮。

面板廠的廢水成分有上百種,飲用水標準中正面表列的檢驗項目,是否能確保水沒問題,像被稱為化骨水的氫氟酸含有劇毒,但飲用水並沒有去規範到它,有些重金屬、化學物質並沒有列入飲用水的管制項目,更何況高科技之毒,有的根本驗不出來。

新埔愛鄉協會代表。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

新埔愛鄉協會已經展開行動,從法律面著手,希望司法能給人民一個公道,也讓公部門了解,人民不會讓公部門為所欲為,人民是有自救的能力。而這七、八年來,霄裡溪沿線的生態、環境、產業,變成實驗室裡的白老鼠,因為,現行的法規沒有辦法規範到高科技產業所造成的危害。

當政府全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同時,是否看到人民的苦難,是否看到溪流與土地發出無聲的哀鳴,也許有一天,當我們賺飽了荷包,回首一看,台灣已經千瘡百孔。

採訪側記

當政府沒有把人民的權益擺在心上,用行政法規當檔箭牌,農民、霄裡溪沿岸居民、新埔鎮民只能當受害者嗎?新埔愛鄉協會陳金進並不這麼認為,他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檢測,從溪流生態調查、沿岸水井水質檢測、灌溉水質檢測等等,逼得中央地方相關單位不得不更審慎的面對這件事,也跟著做一連串的調查。跑了這麼多的公害事件,政府單位不作為,是正常的!願意積極作為是稀有動物,要鼓勵保護他,所以人民對政府不要有太大的期望,透過各種方式去施壓,去爭取自己的權益,清醒吧!這個社會是現實的!當沉默的一群,會被欺壓犧牲!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Top

 
 
  世界人口日:聯合國籲改善產婦保健 達成千禧年扶貧目標
本報2008年7月14日綜合外電報導

7月11日是聯合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發表致詞指出,人人享有自由和負責任地決定其子女人數和生育間隔的基本權;同時,無論是國家內部還是國與國之間,婦女分娩時的死亡率,仍然是表明窮富差距的最顯著的指標。

潘基文說,當前需要採取三項基本措施來改善產婦保健:分娩時熟練的助產服務、提供緊急產科護理設施和家庭計畫(family planning)。他指出,家庭計劃是生殖健康基本的一環,因為家庭計劃生育可決定妊娠間隔。研究結果表明,家庭計劃對母親及其嬰兒的生命和健康有著直接影響。確保家庭獲得這些服務,可使產婦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兒童死亡率最多可降低20%。

然而,特別是對窮人、邊緣化人口和年輕人來說,他們的資訊不足,享受不到家庭計畫的好處;而隨著10億以上15至24歲的人口進入生殖年齡,這方面的需求只會增加。潘基文呼籲各國履行千禧年發展扶貧承諾,為降低產婦死亡率。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人口67億,聯合國也預測在2050年將增加到92億人,各國應該未雨綢繆,增加在人口控制、消除貧窮以及環保上的努力,以緩和人口擴張的壓力。

聯合國「世界人口日」訂於1990年6月,是為了紀念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億,並喚起世人對人口問題的關注而設。

【參考資料】
聯合國新聞稿
聯合國世界人口日主題網站

Top

 
 
  花園變菜圃 英人自種自食抗糧荒
摘錄自2008年7月13日中時電子報報導

去年,英國人買果樹的比例增加了43%,各式香料植物增加了6%。今年上半年,購買蔬菜種子的比率首次高出購買花草,「這是30年來第一次!」位於倫敦西北方的一家花圃店家的老板驚訝的指出。

「自己種植食物」,成為一種潮流。在倫敦,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城市農業」,大家都十分認真的照顧自己種在小院子裡,窗台或家門前一塊小角落上的果菜。

白金漢宮附近的聖詹姆斯公園率先種植了蕃茄和豌豆,且讓參觀的學童和民眾把成熟的蔬果帶回家食用,「聖詹姆斯公園裡的蕃茄,第二天就成了我午餐三明治裡的一部分,太奇妙了!」

位於杜莎夫人蠟像館不遠,以玫瑰花園聞名的攝政公園,也計畫在花圃中,種植包心菜和葫蘿蔔。攝政公園執行長巴特利表示,只要選對蔬菜,許多蔬菜一樣可以開出美麗花朵,根莖既可觀賞又可食用,「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上周在倫敦市政廳舉行的一場「為倫敦種植食物」座談會中,各種主意紛紛出爐,甚至有人主張,把倫敦人行道旁的樹木改為可食用的果樹和各式堅果樹。此外,英國在各主要城市,包括倫敦各區域內的「市民菜圃」(allotment)也應徹底執行「荒蕪或績效不彰者,立即開除使用權」的政策。

「市民菜圃」是政府提供給居民自行耕種的公用地。租金便宜,每個公民都有權登記申請。不過,由於土地有限,擠破頭都很難取得一席之地。以倫敦為例,平均要等上二年半,才能排到使用菜圃權。如今,「城市農業」興起,市民欲租用政府菜圃,更遙遙無期,難怪嚴格執行使用權聲音四起。

Top

 
 
  全球最環保夜店 建材皆再生品 熱舞還能發電
摘錄自2008年7月13日今日新聞報導

環保節能是現在最當紅的議題,英國倫敦就出現了號稱全球最環保的夜店,不僅利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更厲害的是只要客人跳舞狂歡,舞池就會將跳躍、舞動的能量轉換成為電能,預估可以提供該棟建築物60%的耗能。

環保舞廳主人艾德華茲說:「我們可以預測其他俱樂部也會跟進,我們可以鼓勵其他舞廳,我們符合經濟效益,也符合環保效益。」除了以環保的方式發電以外,這家夜店不管是木頭、玻璃、油漆,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回收產品,店裡頭使用的油漆也沒有任何石油的成分。

環保舞廳顧客:「我熱愛這裡的概念,舞池會自行發電很好,並且回饋社會,真是太棒了!」如果舞廳的電自己用不完,還會把剩餘的電分給附近鄰居,甚至只要顧客能證明自己是搭乘大眾運輸前往,更能享受免費入場的優惠,讓這家環保夜店每天大排長龍,顧客都表示,玩樂同時還可以做環保,真是酷斃了!

Top

 
 
  上半年僅1業者取得綠建築標章
摘錄自2008年7月11日今日新聞台北報導

油電雙漲,節能減碳已經成為全民運動,建築業者也順勢以節能、環保建築為訴求,但如以國內制定最基本的節能、環保建築標準的「綠建築標章」來看,今年上半年取得「綠建築標章」的業者只有一家,可能創下該標章設立以來申請的最低紀錄。

台灣是到1998年才訂定台灣亞熱帶氣候專屬的「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主要是依據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四大指標群的九大評估指標,作為是否能取得「綠建築標章」的標準。

對於國內業者興趣缺缺,張欣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會增加營建成本,在房市不景氣時,業者自顧生存都來不及,哪顧得到環保,等到房市景氣熱絡時,房子很快就賣掉,也不用去想這些這些問題,使得國內綠建築一直停留在「實驗」、「展示」階段,市場上民間綠建築也就寥寥可數。

張欣民指出,雖然綠建築住宅的造價比一般住宅高出1到2成,但房價也比傳統住宅高一些,業者成本幾乎可完全轉嫁出去,實際在銷售上也沒太大阻力,他建議,與其在房市景氣起起伏伏的「紅海」中廝殺,不如跨入環保綠建築的「藍海」,長期而言,對住戶及居住的環境也都有正面的幫助,更可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分心力,何樂而不為呢?

Top

 
 
  北京奧運號稱環保 能否長久仍待觀察
摘錄自2008年7月12日路透北京報導

號稱 「環保奧運」,但是將舉辦北京奧運重要賽事的樣板場館,真的能實現這項主題嗎?

專家表示,這項紀錄將優劣不一,北京奧運的最佳場館為節能建築立下標準,其他場館則會背叛環保永續的承諾。

到最後,這些場館大都要留給開發商,奧運主辦單位給予的強制性指導原則甚少,意味著他們沒有什麼影響力,要他們實施與比賽期間一致的環保標準。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體育及環境計畫負責人歐班(Theodore Oben)說:「目的一直是正面的,但如果你不給民眾一些強制性界限,讓他們有所依憑,那就是讓他們有機會抄捷徑」。

他說:「許多建築及設施都是承包商開發的,如果界限沒有強制性,這些承包商不是達到你的要求或是做得更多,如果他們想省錢就是抄捷徑」。

Top

 
  書齋:讓澎湖馭風 金門秀軍威(中)
作者:嚴長壽 (亞都麗緻旅館集團總裁、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

一談到離島的開發,很多人立刻想到賭場,
但是除此之外,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果澎湖能利用天然的風,成為觀光大島,
金門也以原有的戰地色彩,做出國際級的健康農場,
這樣的未來,會不會更動人?

夏天來不及載客,冬天載不到人

不興建賭場,離島難道就沒有發展嗎?

2007年,澎湖縣長邀我到澎湖,就澎湖未來的觀光發展,針對產官學界演講。我對澎湖並不陌生。三十多年前到現在,多次到澎湖,每次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應邀演講的同時,我也對澎湖的現況重新瞭解一番。

在場的觀光業者描述,澎湖夏天是飛機和船「來不及載客人」,冬天是「載不到客人」。航空公司可以因為乘客大減而取消或減少航班,但是那些無法移動的旅館、餐廳等行業,只能坐困愁城。

夏天「來不及載客人」是因為,每載來一批客人,平均只住一到兩天,又要離開。如果開始學習經營第二、第三階段的旅客,讓他們能安靜享受澎湖而多住幾天,載送旅客就不必像現在這麼頻繁,交通的需求也會緩解。

否則,夏天拚命擴充運能,不斷增加旅館和房間數,到了冬天,旅客大減,更多交通工具和房間閒置,只是形成投資上的浪費。為了爭取那僅有的客源,大家又要殺價競爭,收益就更低了。

至於冬天為什麼載不到客人,很多人認為,澎湖的風太囂張,遊客不敢上門。我告訴澎湖的朋友,澎湖和綠島不同。綠島只有三千多人,從事觀光的人口也只有一部分,大部分人從事漁業或其他工作,或許可以比照瑞士滑雪勝地的經營方式,只在旺季做生意,淡季放緩步調休息。但是澎湖有六、七萬人口,對觀光依賴很深,如果整個冬天都打烊,很多居民可能無法生存下去。

於是,夏天如何提升澎湖的旅遊品質,冬天如何克服氣候的難題,成了我帶回台北的題目。

答案寫在歷史之中

讓我們重新看看澎湖的歷史,就會發現:澎湖從元朝設官治理開始,至今七百多年,經歷了元朝、明朝、海盜、荷蘭、清朝、法軍攻陷、日據等時期。其中非常特別的是,明朝於1388年廢澎湖巡檢司後,約有270多年,超過澎湖近代史的1/3時間,澎湖成為海盜的樂園。

海盜會選擇這裡做重要根據地,主要是因為澎湖屬於群島,容易躲藏,又接近中國沿海,恰好可以控制中國沿海貿易的重要航道。

17世紀,荷蘭人發展海上貿易時期,也看上澎湖扼守台灣海峽的地理位置,三度領兵進駐澎湖。為了防守澎湖及貿易海道,荷蘭人在澎湖興建了全台第一座西式碉堡及多座砲台。

近代戰爭在澎湖占有重要地位,也留下許多古蹟與歷史故事。像中法戰爭中,法國將軍孤拔(S.Courbet)葬在澎湖;荷蘭人也留下西式城堡、砲台古蹟、將軍廟。

加上澎湖群島海岸線曲折,除了岬灣之外,還有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洞、沙岸、岩岸,地形非常多樣,可以說是天然的地理教室。因此,近年來部分學者倡議,將澎湖列為世界遺產,或由政府設置國家地質公園。澎湖還生產文石,這種石頭,全世界只有義大利及澎湖有。但是,澎湖文石數量稀少,價格不低,可以視為澎湖的寶石。

另外,澎湖經歷過元、明、清、法、荷、日的多元文化洗禮,在三個主要島嶼上就有24座古蹟,有古井、宅第、城郭、祠廟、碑碣、燈塔、關塞等不同類型,歷史資源非常豐富。

台灣的海運霸主——長榮海運的創建者張榮發,是澎湖人,遠東建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也是澎湖人,還有政界的許水德、東南水泥創辦人陳江章。民歌手潘安邦唱的「外婆的澎湖灣」,現在已是兩岸朗朗上口的民歌,文化的包裝素材,數不完。

「外婆的澎湖灣」,是近年來大陸遊客想到澎湖觀光的重要誘因。從這一點下手,市區可以規劃具有懷舊風味的酒吧、餐廳,無論是荷蘭風、澎湖灣、小漁村,也許都能成為澎湖夜生活的特色。如果有更專業的規劃與包裝,原來已經具備天然條件的澎湖,一定有更生動的呈現。

靠風,就能打響名聲

冬天,風成了問題。但是我們能不能借力使力,把阻力變成助力?

澎湖全年降雨少而風勢強,所以,已經興建了部分風力發電的設施。可見,澎湖要發展風力發電,大有可為。風車是工具之一。如果政府能邀請藝術家,為民宿及公共建築物加上具有台灣風味,又兼具實用與美感的風車,有別於荷蘭、希臘的歐洲風情,這樣不僅可以節能,也同時豐富澎湖低矮扁平的建築造型,創造特殊景觀。

此外,能否借用工研院科學家的資源,發展小型的風力發電機?澎湖夏天日照充足,是否可以在斜屋頂上設置太陽能板,降低對火力發電的需求?如果能提高自然發電的能量,澎湖將成為乾淨的綠色能源之島。然後,將這個特色,包裝成為吸引國際旅客的賣點之一。

風的用途,還不只如此。

與風帆相關的活動,在澎湖夏季非常活躍,現在也已經有了「澎湖風帆海鱺節」。雖然冬天玩風帆的人比較少,但是,我覺得風帆活動依然可行。冬天的東北季風雖然特別凜冽,不適宜一般遊客,但對於喜歡冒險的外國旅客,以及行家級的運動觀光客來說,這樣乘大風、破巨浪,卻充滿挑戰的樂趣。

另外,以風為動力來源,或許可以在特定地點或沙灘,開發運動型三輪賽車式風車,或風箏式沙灘軌道車。這也會讓不想在寒冬玩水上活動的人,有其他選擇。

當然也要請設計師為這種新運動,設計一套酷炫的服裝,就像賽車選手和重型機車騎士那樣的裝扮。這種看起來一副追風馳騁的酷樣,一定能讓許多年輕人躍躍欲試。

許多人想到北美觀光勝地舊金山,自然會想起街車(Cable Car)的特殊造型。就以交通及觀光做主題,我們可不可以為澎湖的冬天,研發出以風力帶動、有軌道、具美感的陸上帆車捷運系統,夏天則改為以太陽能為主、風力為輔的交通工具?

這麼做,一方面呼應環保,另一方面,一定可以成為全球首見、特色十足的觀光交通工具,而大大提升澎湖的名聲。風,可以是澎湖發展的阻力;風,也可以轉換成我們觀光的資源。(7/18,待續)

※ 本文經出版社天下文化同意,轉載自嚴長壽著作《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黃德宗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