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與水保局展開會談 雙方達成多項共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與水保局展開會談 雙方達成多項共識

2007年12月10日
本報2007年12月10日台北訊,黃修文報導

由數個民間團體所組成、長期以來關心治水議題的水患治理監督聯盟,12月6日前往新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與自南投的水保局官員面對面溝通。雙方對於資訊公開以及針對工程所造成生態環境影響如何建立民間監督機制進行討論,希望避免過度工程整治而破壞生態環境,例如石門水庫上游整治第一階段一些案例。

石門水庫上游過度工程造成環境破壞,引起民眾關心。由自然步道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綠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綠色陣線等核心團體和其他相關團體所組成的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自上個月起對於石門水庫第一階段整治的現場展開廣泛的現場勘查。聯盟成員發現,包括寶里苦溪、匹亞溪、蘇樂橋等地的大型工程對現場環境產生了莫大的破壞。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型的工程時常看不出必要性,多數的野溪都被加上防砂壩或者固床工的工程,雖然工程單位認為這樣可以穩定河床,但是聯盟認為崩塌才是淤積的主要來源,過度的野溪整治對於解決淤積問題並非治本之道。聯盟所揭露的這些問題,經媒體報導(如水庫延壽工程 變摧毀野溪殺手),使得官方急於尋求和聯盟直接對話的機會。

雙方在水保局第一工程所的會議室展開會談,水保局方面由負責規劃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治理的建設組組長王晉倫代表水保局長主持,負責實際施工的第一工程所所長林長立,也率領工程單位參與會議。王晉倫一開始就表示水保局重視生態環境與歡迎民眾參與的基本態度,聯盟則由代表自然步道協會出席的陳儒東提出統一的要求:希望在資訊公開的部分,除了現已公開的工程名稱、經費、地點外,能更進一步上網公開工程配置圖,工程進度、工程內容、說明會的會議通知與紀錄。而在民眾參與的部分,則希望儘早在規劃時期就能參與,而在實際施工時的評鑑也能表達意見。

在資訊公開方面,雙方有很大的共識,說明會時程和紀錄及工程的細目一兩週內就可以上網,工程圖部分也可望在農曆過年前完成資訊公開。而在民眾參與部分,雙方則對於所必需參與的工程種類有一些討論,將來監督機制可能主要集中在大型、一定金額以上,特別是跨越溪流的構造物的工程上。水保局希望可以在公文程序之後,正式形成行政的辦法,使得民間團體可以在石門水庫第二階段整治計畫時,於探討工程必要性的初步規劃階段、個案工程在規劃設計時測設階段的會勘和討論、乃至於在工程進行時的評鑑,均可實地參與審查,針對工程的必要性、棲地環境的迴避以及施工時的品質表達意見。

雙方也就一些個案交換意見,時常到當地義診的黃泰華醫師特別提到在進行必要的工程施作時,還是要再考慮一些特殊的生態景觀,如野溪的深潭,急流等生態敏感區域,儘量不要破壞,並且也要顧及在地部落居民對於溪流的感受。水保局認為,其實避開敏感區在工程上大多可以做到,只是所設計的壩體大小可能要改變,另外民間團體積極參與,告訴工程師那邊的景觀需要保存也相當的重要。

代表南港社大的梁蔭民則對下文光區域有一處以索道運輸工程物資的做法頗為讚賞,也希望水保局可以推廣如索道,軌道等運送的做法,減少施工便道的施作。水保局表示,該局也警覺到施工便道的問題,但如索道等特殊做法,仍然要累積經驗才能夠進一步推廣。梁蔭民在會後展示了一些看不出必要性的中小型工程的照片,顯示出今後對於中小型工程必要性的篩選,仍然是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水患治理聯盟的執行秘書曾瑾珮表示,此次的會議主要的目的是要建立民間參與政府公共工程的機制,希望民間參與不再只是被動的參加說明會,而是能主動的將其想法溶入政策之中。她也對水保局重視生態的開明做法表示肯定,希望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第二階段整治計畫中,民間參與可以形成一個典範,將來可以推廣到整個易淹水區域整治計畫。她也希望更多的團體以及專業人士可以加入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共同守護家鄉的好山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