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10.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布希政府干預瀕危物種棲地劃設 非營利組織提訴訟

加州虎螈(California tiger salamander);圖片來源:C. Johnson

【相關連結】


物種多樣性納入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

馬達加斯加一溼地 發現瀕絕狐猴新族群

重大開發案成中華白海豚殺手

美國非營利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2日於聯邦法庭提出五件訴訟,共同指控布希政府以政治力干預六個西部物種重要棲地的指定,而這些物種都是名列瀕危物種法案的瀕危或受威脅物種。

這些訴訟是生物多樣性中心為了挽回對十幾種瀕危物種的錯誤政治決定所進行的行動。這行動始於2007年8月28日,該組織提出欲執行訴訟的通知,準備向政府對於分布在28州內,55個瀕危物種重要棲地不當決定提告。

生物多樣性中心科學主任格林沃德說:「政府的錯誤政策,造成西部七個州內超過30萬畝的棲地被取消保護。」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深海生物的視覺適應(上)

作者、攝影:廖運志

隨著深度增加,陽光穿透進入海水中的亮度也隨之遞減。在深度接近千米之處已經是完全的黑暗,沒有任何的陽光可以穿透至此;然而在到達完全黑暗的深層水域以前,有一層光線微弱的朦朧區,視覺的適應與特化在此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部分生物擁有更為靈敏精良的視覺,另一部分卻走入視覺退化的演化胡同。無論最終為何,這些生物都是歷經長時間的適應與演化的結果!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美國郵政管理局使用E85燃料的郵車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冬季嘉年華進行宣傳(圖片來源:Michael Hicks)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態工程:溼地生態工程演化的期待:以國道6號生態池遭風災沖毀為例
C608標生態池中的陸島;攝影:林世偉

作者:倪宏坤

雖然辛樂克的大水,沖毀了生態池大部分的心血與設計,卻發現自然的力量所揭示的,正是重建生態池的最佳設計藍圖所在。期待辛樂克的經驗,能正面提醒並刺激我們的思維與胸襟,讓生態工程繼續美好的「演化」。

人工溼地(constructed wetland)的景觀與生態功能,最近幾年在台灣引起相當大的注意;溼地結合土壤、植物與微生物,而具備對水質的淨化作用,更使得人工溼地受到重視,成為應用於改善河川水質的熱門生態工程。精采內文

 
 
 
布希政府面臨瀕危物種相關訴訟

摘譯自2008年10月2日ENS美國,奧勒岡,波特蘭報導;楊璧如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非營利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2日於聯邦法庭提出五件訴訟,共同指控布希政府以政治力干預六個西部物種重要棲地的指定,而這些物種都是名列瀕危物種法案的瀕危或受威脅物種。

這些物種包括兩種鳥類:西方雪鴴、西南柳木鶲;哺乳類一種:美景湖鼩;兩爬類一種:加州虎螈;以及加州植物兩種:蒙茲的洋蔥和San Jacinto Valley crownscale

這些訴訟是生物多樣性中心為了挽回對十幾種瀕危物種的錯誤政治決定所進行的行動。這行動始於2007年8月28日,該組織提出欲執行訴訟的通知,準備向政府對於分布在28州內,55個瀕危物種重要棲地不當決定提告。

生物多樣性中心科學主任格林沃德說:「以這六種生物的為例,政府的錯誤政策,造成西部七個州內超過30萬畝的棲地被取消保護。」

格林沃德舉加州虎螈的例子,指出政府將美國漁業和野生生物局的科學家在索諾瑪郡訂出的74233畝重要棲地全數取消。重要棲地對於瀕危生物的生存和復育來說是「必需的」。

科學家認定必要的重要棲地,在其他生物的案例中被取消的比例從23%到100%不等。

布埃納維斯塔湖鼩(Buena Vista Lake shrew);圖片來源:B. Moose Peterson「布希政府表完全不顧政府所屬科學家的科學性決議,而這種罔視專業的做法,讓這六物種及其他更多的生物面臨滅絕的險境。」格林沃德說。

但現在還有281個物種被確認待保護,卻未列上名單;以及法院查到有許多重要棲地的指派是不合法的,因為他們不是以科學為基礎。

格林沃德表示:「下個政府將要為修正布希政府對瀕危物種管理所犯的錯誤而努力。瀕危物種的保護計畫必須確實。」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生物簡介:深海生物的視覺適應(上)

作者、攝影:廖運志

隨著深度增加,陽光穿透進入海水中的亮度也隨之遞減。在深度接近千米之處已經是完全的黑暗,沒有任何的陽光可以穿透至此;然而在到達完全黑暗的深層水域以前,有一層光線微弱的朦朧區,視覺的適應與特化在此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部分生物擁有更為靈敏精良的視覺,另一部分卻走入視覺退化的演化胡同。無論最終為何,這些生物都是歷經長時間的適應與演化的結果!

盲鰻:全身具有軟骨且口部無法像一般魚類自由開合,屬於較原始的魚類。退化的眼睛(如下圖)使牠們必須依賴敏銳的嗅覺來辨識食物的方向。以死亡後沉降至海底的魚類等動物屍體為食,偶而會吃掉漁民剛捕到的漁獲物,因此對漁民而言,是個麻煩人物!

盲鰻頭部及其退化的眼睛

盲鼬鳚:是非常稀有的深海底棲性魚類,眼睛已完全退化。

擬海螯蝦:棲息於深海泥沙底質,退化的眼睛隱藏在頭胸甲前端的額角基部。

爐眼魚頭部及眼睛

爐眼魚:屬於底棲性深海魚類,紀錄深度至少超過1000公尺,最深記錄可達4163公尺。由頭部之特寫可以清楚看到,眼睛已經明顯退化並包覆在類似皮膚的組織下方,此淡黃色皮膚組織是否具有感光的功能仍具爭議,問題是,在這完全黑暗的環境下,視覺真的有其作用嗎?(下期待續)

※ 即日起,本文作者廖運志於海洋大學舉辦「被日光遺忘的神秘國度」深海生物攝影展,供人一窺在迥異的壓力與溫度下,地球上會出現何等特異的生命型態!詳情請點選此處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美郵政總長誓言 達成節能運輸目標

摘譯自ENS美國華府報導;葉松剛編譯;禾引審校

本月初,美國郵政總長波特(John Potter)在一場美國郵政管理局(U.S. Postal Service)的活動中,表示將提升節能意識並致力於節約能源。波特號召所有員工、供應商與合作夥伴,一起加速「綠化」的腳步。

該活動在郵政管理局總部舉行,不僅有優美的音樂節目,更展出局內所使用的太陽能光電設備。現場還展示了「T3」等使用替代燃料的交通工具。「T3」是款測試中的電動三輪車,可望在未來取代在佛州、加州、德州與亞歷桑納州等所使用的傳統燃油貨運車輛。

郵政管理局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計畫於2015年達到減少三成能源的使用。未來每年將為各項節能措施編列預算,並以提升照明與高壓交流電設備為主要目標。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波特要求局內34,000個部門的685,000位員工進行節能運動,將非使用中的設備、燈具的電源關閉,隨手關門,並調整恆溫器,更重要的是讓員工具備「個人的節能責任感」。

2008年初啟用的能源管理系統(Utility Management System)為一實驗性計畫,藉由記錄電力、天然氣、燃油的耗用量與其成本,以提供較佳的能源管理方案。

最耗能的500棟郵政建築正在進行詳細的能源審查,這些建築物佔地4000萬平方英呎-─大約是所有郵政設施40%,並且消耗了郵政系統中60%的能源。

郵政管理局的高層表示,在可能節省的能源之中,已經確定省下超過10億英熱(British thermal unit, BTU)的能量。

在郵件處理中心裡,正對照明設施與控制設備進行改善,藉由使用活動式節能日光燈,創造出高層人士所謂的「乾淨明亮的環境」。

郵政管理局正在考察數個節能系統,其中包括使用光電電池、太陽能板、地熱與風力渦輪發電。目前,該機構已在節能工作上獲得一些成就,他們設計並製造環保信封與郵箱,使得該局成為運輸業中唯一獲得「從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 Certification)的企業。(編按:「從搖籃到搖籃認證」是指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節省能源或是運用再生能源、使用對環境無害的原料、產品能夠回收或再利用、有效率的使用水並將汙染降到最低,為社會盡一份心。)

未來,郵政管理局將採購通過能源之星(Energy Star)認證的節能產品,並且將節能的需求加入郵件處理設備的設計中。

擁有全美最大車隊的郵政管理局,不但擁有43,000輛使用替代燃料的交通工具,且光是2007年共消耗超過一百萬加侖的替代燃料,同時也增加40%的E85(一種含85%乙醇、15%汽油的燃料)使用量。

郵政管理局的領導階層正在審查一個橫跨全美的能源管理計畫,該計畫一旦實施後,將設定建築物能源減量的目標,建立車隊燃料耗用的標準。

作為一個獨立的聯邦機構,美國郵政管理局是唯一一間運輸企業能夠將郵件送達全美任何一個地址-─總共1.46億個家庭與公司的住址,而且他們每週還上六天班!該局擁有37,000個營運據點,憑藉郵資、產品與服務的收入來支付營業費用-─而非依賴稅收,每年有750億美元收益,投遞世界上近半數的郵件。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河北蔬菜節水灌溉技術推展省水觀念

摘錄自2008年10月6日新華網河北報導

作為中國重點缺水省份之一的河北省,大力探索和推廣蔬菜節水技術體系,目前年可節省水資源4.8億立方公尺。

河北省將現代灌溉技術與農藝技術有機結合,以水肥一體化運用為核心,通過大量的試驗示範,篩選出了適宜在不同類型地區推廣的膜下溝灌、膜下滴灌、膜下微灌蔬菜節水技術體系。它以水肥一體化運用為核心,以推廣節水品種為基礎,立足配套節水設施,集成技術模式,杜絕大水漫灌,實現節肥、節藥、節水、提質、增效的目標,緩解水資源緊缺矛盾,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據瞭解,目前3項節水技術在全省不同蔬菜產區重點推廣400萬畝,年節約深層地下水4.8億立方公尺。

Top

 
 
  全天不關水龍頭 星巴克被批浪費

摘錄自2008年10月6日台灣醒報報導

英國太陽報5日報導,考慮到衛生因素,全球一萬家星巴克皆採取水龍頭全天不關的政策。英國環保單位抨擊該項措施,直言:「浪費水!」台灣星巴克受訪時表示,台灣分店的水龍頭也全天不關,中研院水資源專家汪中和、營養師金惠民都認為,清水即可保持衛生,不必全天不關水。

每家星巴克分店櫃台後方都設有一個冷水水龍頭,稱為:「汲水井」。用來清洗湯匙和咖啡器具。水嘩啦嘩啦的全天流不停,一天流13個小時,一分鐘就流掉3公升的水。單日流掉的水量高達2千3百萬公升,等於擁有2百萬人民的非洲納米比亞單日用水量。

如今全世界都面臨水資源匱乏的困境,星巴克仍執意採用這項政策。英國水公司發言人羅賓森表示,完全沒必要為了衛生考量,將水龍頭全天開著,「水龍頭的水來自河川和地下水,浪費水資源會對環境和野生動物造成莫大的傷害。」他說,「大公司應該豎立一個良好的楷模。」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暨水資源專家汪中和學者表示,只要是清潔的水都可以確保器具的衛生,使用流動的水確實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商家可以先將水貯存於大容器,要使用時再放在小容器,既方便使用也節省資源。

Top

 
 
  環團反對 上課流於形式又擾民

摘錄自2008年10月6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是「環境教育法」,還是「環境衛生處罰條例」?環保署要強制違反環保法規的人上課,但不少環保團體都反對,認為環境教育的本質應在於用教育方式來潛移默化、改變人的行為,而不是拿上課當處罰。

曾在中國大陸做環境教育的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說,大陸人一聽到「你要再教育」,都嚇得半死,以為要「勞改」了;事實上,道安講習也是訂在「道路交通處罰條例」裡,而非「道安教育法」。方儉說,教育不應該是「處罰」,環境教育法也不應淪為「環境整人大法」;如果真要處罰亂丟垃圾、菸蒂的人,也應訂在如廢棄物清理法、水汙染防治法等法令才對。

綠色陣線秘書長吳東傑也不贊成強制上課的手段,他認為,上課只是流於形式、擾民,沒有辦法達到改變行為的效果,徒然傷了政府威信。

前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台科大教授劉志成早期參加過環境教育法草案的審查,他認為,環境教育法應是用教育來改變大家的想法、行為,用上課當處罰有點突兀、怪怪的。

但參加此次環教法草案討論的環保媽媽基金會董事長周春娣,則贊成強制上課。她表示,基金會多年來開了很多課,但總是那些關心環境的人來上課,會去汙染、對環境不負責的人永遠不會來,事實上,該上課的應是這群人。

周春娣說,所謂強制上課不只是坐在教室聽課、看影片,還應該讓他們出去做社區服務,看看在空地草堆裡、道路分隔島、水溝裡有多少亂丟的瓶罐、菸蒂,有多難清理。

Top

 
 
  教科書回收 各校冷熱不一

摘錄自2008年10月9日聯合報彰化報導

新學期開始滿1個月,實施回收教科書的國中小學開放學生領用二手書,但各校領取二手書冷熱不一。

二林鎮原斗國中上學期結束時,已回收各年級藝術與人文及綜合科課本,這學期開學後分發給學生使用,各年級學生只須繳費購買國文、英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健康與體育6科的教科書,減輕家長負擔。近年來少子化的結果,原斗國中回收舊生課本數量都足夠供應新生使用,還可淘汰較破舊的課本,且藝術與人文、美勞等課本學生使用頻率較低,書況通常很好。

彰化市南郭國小教務主任蔡永上說,綜合活動教科書附件少,段考不考,學童使用上沒困擾,別的科目教科書附件多,要寫練習題,二手書都寫好正確答案,附件也被撕下用掉,不方便學童使用。

中山國小和民生國小都停止回收二手教科書;中山教務主任楊麗美表示,領取二手書的小朋友反映舊課本「不好用」,領書人數越來越少,學校停辦後,如果學童使用兄姊同一版本的舊課本,可以不買新書。

Top

 
  生態工程:溼地生態工程演化的期待:以國道6號生態池遭風災沖毀為例

作者:倪宏坤

雖然辛樂克的大水,沖毀了生態池大部分的心血與設計,卻發現自然的力量所揭示的,正是重建生態池的最佳設計藍圖所在。期待辛樂克的經驗,能正面提醒並刺激我們的思維與胸襟,讓生態工程繼續美好的「演化」。

人工溼地(constructed wetland)的景觀與生態功能,最近幾年在台灣引起相當大的注意;溼地結合土壤、植物與微生物,而具備對水質的淨化作用,更使得人工溼地受到重視,成為應用於改善河川水質的熱門生態工程。

溼地是活的工程

運用於改善河川水質的人工溼地,多建構於比鄰河川的河濱高灘地,除了會受潮汐影響水位之外,最大的擾動便是夏秋之際的颱風。以台北縣大漢溪畔的新海橋人工溼地為例,於2005年1月建構完成後,當年度的8月即遭強烈颱風海棠侵襲,洪水退去後,溼地生態面目全非,引來不少生態工程不切實際又浪費公帑的疑義;但其實洪水沖刷並未將溼地的高程差夷平,因此月餘之後,水、植物、魚類、鳥類均紛紛重現,溼地生態宛若新生;但2007年10月的柯羅莎颱風,則突顯出人工溼地使用年餘後,底部泥沙與有機質淤積的問題,台北縣政府順勢重新疏浚、微調設計,使人工溼地能在恢復生態之餘,繼續發揮改善河川水質的功能。

生態工程在傳統的思維上演化,使工程「活起來」,人工溼地便是能夠在刺激與脈衝不斷的大自然中,藉由自我調控或人為工程的介入,成為具有前瞻性與永續性的工程範例。

國道生態池的設計爭議

國道6號南投段的建設由霧峰起始,沿著烏溪河床蜿蜒向東,行經草屯、國姓、埔里等地,跨越許多農用地,將阻斷農用水圳的水路連續性,勢必對其固有的水域生態造成影響,因此在東草屯與愛蘭兩個交流道下,依循原來的北勢湳圳與無名圳的水路與位置,開闢了兩個生態池,依照工程的標段,分別稱為C602標生態池(東草屯交流道下、北勢湳圳)與C608標生態池(愛蘭交流道下、無名圳),相關的詳細報導可參考《理想緊扣實踐──國道六號的溼地生態工程》一文。

施工中的C602標生態池一景;攝影:林恩澍,2008年8月21日

C608標生態池一景;攝影:林恩澍,2008年8月21日

這兩處生態池在設計上,融合了「生物廊道」的觀念,例如圳道邊的小動物「逃生通道」,涵洞下的「生物通道」,甚至水池中提供隱蔽環境的「生態陸島」,以及多處的跌水設計等,在台灣目前的國道工程思維中,如此的細膩實屬難得;但國道工程畢竟在「生態」方面是外行,因此還是落了些相當的口實與諷刺,例如《只可遠觀的國道生態工法》一文中所描述的。

供動物使用的「逃生斜坡」;圖片提供:國工局      國道涵洞下的水流邊,以卵石鋪砌生物通道;攝影:倪宏坤

C608標生態池中的陸島;攝影:林世偉      生態池中的跌水設計;攝影:倪宏坤

颱風對生態池的貢獻與毀滅

位於國道6號愛蘭交流道下的C608標生態池,於2007年8月完工;2008年2月起,荒野保護協會開始協助生態池的生態與水質監測,當時生態池已經經過相當的颱風洪水洗禮。生態池是在無名圳的原水路開闢形成,水源來自鄰近的眉溪。眉溪是烏溪的支流,水中懸浮泥沙的濃度相當高,且無名圳的水流流速偏快、流量偏高,進入水域開展的生態池後,泥沙大量沉積,加上從水圳中漂流進入的水蘊草、浮萍、大萍、粉綠狐尾藻等強勢水生植物,在池中亦快速增生,本有生態池快速陸域化的隱憂;但颱風過境時的強大水流,正好將池中淤積的泥沙與植物沖洗淘淨,颱風在鞏固並更新生態池功能的角色上,原本相當正面。

2008年9月21日辛樂克颱風過境期間,一日的大水卻將大部分的C608標生態池摧毀殆盡。當新聞焦點集中於廬山塔羅灣溪的土石流與倒塌的建築時,埔里的眉溪河段有兩處大破堤(相關新聞可參考《土山堆屋旁、排水危民田 沒人管》一文),茭白筍田淹水沖毀廣達數百公頃;潰決的眉溪土石流亦衝入C608標生態池,將池區的高程差沖毀夷平,並推倒捲走了所有的植被,無論是木本的臺灣肖楠或楓香、池岸邊坡的水丁香或香蒲等,無一留下;當水流退去,生態池區的灘地上,只見一條滾滾蜿蜒的小泥溪,先前繁衍遍布的福壽螺暫時消失影蹤,水中吳郭魚和琵琶鼠仍然悠游。

眉溪河床附近的茭白筍田;攝影:倪宏坤,2008年4月24日

 

眉溪河床附近的茭白筍田;攝影:倪宏坤,2008年9月23日  

C608標生態池;攝影:林世偉,2008年2月26日

C608標生態池;攝影:倪宏坤,2008年9月23日

先別說按照洪水頻率的演算,辛樂克帶來的雨量可能幾百年才遇一次;僅按照對C608標生態池本身入流與出流的水流與水量監測,不難發現生態池初始的形狀與水流方向設計,確有不易改善的瑕疵;而辛樂克的介入,卻是強烈的將這些瑕疵,毫不留情的揭露出來。

依據對C608標生態池全池區的流速與流量分析,入流處無名圳流入的水流流速偏快、流量偏高,當進入池區後,大部分的水其實是以相當慢的速度緩流蓄積於池中。為了增加棲地與生物的多樣性,生態池的水岸通常岸邊開展較大,並有陸島坐落;但在C608標生態池中,陸島的位置與大小其實恰好是岸邊開展的生態池中「流水區」與「滯水區」的分隔線,大部分的水流從島的一側流過,另一側則完全不易換水,幾成死水區,成為強勢水生動植物密集並快速繁衍的溫床。

量測入流處與出流處,並陸島兩側的平均水流速度,以2008年2月26日所作的調查為例,入流與出流均約為每秒0.43公尺。陸島的兩側,有水流穩定緩慢流過者為每秒0.05公尺,不易換水的一側則無法測到任何流速,數值為0。依照C608標生態池的形狀推測,水流蓄積於開闊池區中緩慢流動,到出流處因池形收為狹窄,因而流速增加。綜合其他水文量測數據,C608標生態池的水力停滯時間約為0.26天,亦即水流進入生態池後,平均會在6小時15分鐘後流出;池水雖然流動緩慢,但停留時間不長,不至於有優養化的隱憂。

辛樂克帶來的洪水,其沖刷填平的,正是原來生態池中的「滯水區」;洪水退去後,堆滿土石的灘地上,留下的水流位置與流向,就是目前所能見的那滾滾蜿蜒的小泥溪,也與先前調查的「流水區」位置相符。原出流口的位置與寬度幾乎沒有改變,只是淤積的土石,使平均水深由70公分劇減為25公分。

生態工程的演化期許

雖然辛樂克的大水,沖毀了C608標生態池大部分的心血與設計,卻發現所留下的小溪,在流量與流向上,其實正揭示了重建生態池的最佳設計藍圖所在。不管是作為生態棲地或是改善水質的人工溼地,水深與流速都是影響生物多樣性與汙染去除率的關鍵因子。埔里以水質良好聞名,水質監測的結果也說明了生態池毋須發揮改善河川水質的功能,因此將生態池定位為「維持水域棲地」,確實相當適當;且人工溼地的工法,也會成為用路人與附近居民良好的生態與景觀視野。經過荒野保護協會幾個月來的持續監測,毀壞前的C608標生態池的維護管理難題,主要為泥沙淤積,以及強勢水生動植物繁衍過度,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生態池的岸邊開展、蓄積水量、水深控制與水流引導等,都是關鍵。

希望人工溼地能廣為民眾接受,除了池區能保持美觀、乾淨之外,獨特的生態更經常是所尋求的賣點。國道6號南投段工地範圍的水域,是曾經發現保育種魚類飯島氏銀鮈(Squalidus iijimae Oshima)的棲地,也時常有保育類的鱸鰻(Anguilla marmorata)現身,若國道6號的工程,可以讓保育類的物種仍然棲息,顯示出工程前後對於水域棲地的保護與經營,確實可堪稱「理想緊扣實踐」;但保育類物種是否現身,卻不是生態工程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人工溼地生態工程的成功,最佳的明證應是水域生態的多樣性與完整度,而這些都相當取決於乾淨的水質、適當的水量,與穩定並均勻的水流。

C608標生態池是否能夠重建,還牽涉到河川局與高公局的決策與預算;但若有重建的機會,期待辛樂克的經驗,是正面提醒與刺激了我們在生態工程的思維與胸襟。在保持並維護水域生態,並其所繁衍的動植物資源的心意下,是否運用了獨特的工法、是否種植了珍貴稀有的植物,或水池內是否棲息著有名的魚種,都不是生態池最重要的訴求。也許我們可以成功的做到既有活潑的生態,又有上述的美好;但我們所深切期待的生態工程,是「活」的永續工程,並不以人們的喜好或心願,扭曲或修改了自然本身的脈動與活力。也許先前C608標生態池,在辛樂克之下顯出失敗,但期待如此難得的經驗,能繼續促成生態工程持續在變動中,美好的「演化」。

※ 作者參與荒野保護協會國道6號南投段生態池水質與水文監測團隊,如有任何指正與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