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1.1.2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追討程序正義

后里花農陳欽全經過40年的努力,推動后里成為花卉之鄉 拒絕中科汙染,站出來追討程序正義!繼續閱讀

※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文字稿將搭配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於2010-01-24 (一) 22:00 首播。


新聞回顧 | 開發 並不是唯一的路

202選址錯誤? 國家生技園區環評補件再審

危及紅樹林保留區 專家反對淡北快速道

沒石化業連牙膏都做不出來?學者批經濟部誤導民眾

農田水圳「控固力」 每年300公里!

美麗灣飯店海灘廢棄物 環署限期一個月清除

縮小規模仍是毒 彰化逾2600學子反國光



新聞回顧 | 2011環境前瞻 預約一個環保盛世

功能確實整合 環境資源部才是徹底重生

土地利用整體規劃 五都環境治理的新挑戰

環境教育法即將上路 有助提升公務員環境素質

東發條例急闖關 缺乏參與不利庶民

行政體制不尊重環評 司法訴訟仍將持續

淺山生態系與里山精神 保育生物多樣性新趨勢





本週精彩專文

2011。麥田旅者--環島麥之旅

沒有海,我的冰箱怎麼辦?

大學生的公民課

低能政府沒天良,宣導農藥不是毒藥

守護多瑙河溼地 烏克蘭年輕律師挺身對抗大開發

我們的時代--不只是寫一首詩

雨林「黑手黨」

松香滿山林——德芙蘭步道

阿凡達戰爭再現? 稀土開採重創生態(下)

老建築新生命





本週焦點新聞

加拿大海岸發現新種翼龍

「地球觀測」上線 搜尋地球科學知識輕鬆搞定

巴西土石流 逾525名民眾喪生

環保人士:暫緩伐林計畫 無法拯救印尼雨林

慕光之城特展 親近台灣蛾類多樣性面貌

追討程序正義 (1)

孕婦體內測出多種化學毒物 全美各地都有





追討程序正義(之二)


本報2011年1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從后里三線路轉進四月路,就是后里花農陳欽全的家,沿途香水百合、劍蘭、文心花田,點綴后里別有一番風情。65歲的陳欽全高農畢業,因為愛花退伍後回到故鄉開始種花,是后里最早種花的農民之一。

花卉之鄉后里

陳欽全回想,當時種花的成本相當高,第一次先種1000顆,每顆種子1元,「那時工資一天才20元」。經過40年的改良、推廣,光是香水百合,年產值就達到10億。如今后里成為花卉之鄉,是后里人經過多少年辛苦的成果。

冬日早晨,天色還沒亮,陳欽全跟著兒子、採收工已經在田裏採收香水百合。香水百合美麗又有香氣,是年節最受歡迎的花卉。採收工動作俐落,分類、包紮、套袋。70多歲的阿嬤還能在這裏快樂工作,見證農業才是永續的職場。

環評未考慮開發案選址

2010年8月25日中科三期環評審查會上,陳欽全帶著后里鄉的文心、火鶴到會場,「文心在日本拍賣一枝日幣300,火鶴一枝200,后里農民也在爭取外滙。」他要求政府不應只支持科學園區,也要重視后里花卉的價值,花卉需要乾淨的空氣,一旦空氣汙染將影響花卉生長,「希望委員重視這部分,幫我們把關」。

陳欽全說,因為以前種花曾受鑄鐵工廠汙染,所以對工業汙染很關心,得知中科三期將進駐后里,他也加入后里鄉農業保護協會,因此跟廖明田成為好朋友,希望自己也能為保護土地盡一己之力。

中科三期排放大量廢水,可能對牛稠坑溝、大安溪出海口的農作產生影響。而且科學園區排放的空氣汙染物也會影響作物生長。農業之鄉被選為科學園區用地,突顯開發案選址出了問題,但現行的環評審查卻未處理選址衝突的問題。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舉例,許多開發案都選在農業生產用地上,例如中科四期選的是台灣中部最重要生產地帶的核心區,這裏又是水資源極度匱乏地區、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如果環保署做第一道把關手,這案子根本不應該進入環評。」

環評結論首創:對環境沒有重大影響之虞

中科三期在環評第一階段審查就通過,為了避免外界質疑,環保署在審查結論中,首度加入「本案對環境並沒有重大影響之虞,不需依環評法規定進入二階環評」的文字。

環保署署長沈世宏表示,有沒有重大影響之虞是專業的集合判斷,資訊夠不夠做判斷,也是專業的範圍。

中科三期續審附了9個條件過關

2010年8月31日中科三期附了9個條件才通過,這些條件每一項都是精細且需要控管。外界質疑,附加這麼多條件,反而證明開發案對環境已有重大影響之虞,依法應該進入二階環評審查通過才能開發。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建良指出,有條件通過的表象,造成很多案子沒有不通過的,「因為可以把一般對於這個案子的質疑轉換成這些條件。」他認為,環保署往往可以自圓其說的一點也在於,很多問題都在這個附條件當中已經照顧到了,「讓原本我們希望能有一個把關的功能已經完全失守了。」

不過沈世宏認為,「所謂附條件就是讓他沒有重大影響之虞」,環評委員經過附條件就有把握這個條件,不管是開發時候的條件或完成後營運要遵守的條件,都可以確保沒有重大影響之虞。

同樣的案例也出現在蘇花改的環評審查。一個400多億、經過台灣地質最敏感道路的重大開發案,經過兩次初審,去年11月9日環評大會通過,總計審查22 天。環評結論附加了8個條件才過關,每個條件都需要嚴密控管。但審查結論中也指出「本案對環境已無重大影響,無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學者:應取消一階、二階審查制

重大開發案接連在一階段環評即通過,跟環評二階段制度篩選大案、小案的原意不符。學者認為,如果環保署要用一階通過來規避二階環評,倒不如取消兩階段審查制,讓所有開發案都完成最嚴謹的環評審查程序,以召公信。

李建良表示,把一、二階劃分廢掉,只要應該做環評的都要走相同的程序,也不會讓主管機關透過一階就通過的方式來規避環評程序。

但沈世宏認為這不可行,因為目前有87%的開發案在一階審查就過了,如果把一階二階取消變成只有一階,原來那87%一階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可能增加一些複雜的要求而影響效率。

環評匆促一階過關 不到半年就說做不到

重大開發案不願進入二階環評就急著過關,事實上許多爭議並未釐清。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案,2009年10月30日通過環評審查,去年4月核備,不到半年中科管理局提出包括:放流水排放、voc抵換方式、化學品管制、廠商進駐、以及相思寮保留等五項變更。

2010年11月24日中科管理局提出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環評結論變更差異分析,在環保署舉行諮詢會時,環評委員、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指出,當初花了那麼多時間審查,如今要變更,浪費大家的時間。

環評委員、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林鎮洋也說,REACH要改成管理局自己核,當時就是因為不放心才要求用REACH管制,現在要改,「除非有很強的理由,否則無法說服社會大眾。」

中科對環評結論如此輕率,環評委員、民眾都有受騙的感覺,果然也引發社會更大的抗爭。2010年12月24日中科管理局在彰化舉行放流水變更說明會,包括芳苑、王功、大城鄉民對於未來廢水要改排到彰化縣大城鄉外海,全數反對。

Top

追討程序正義(之三)


后里果農王婉盈家傳了四代的梨園被徵收為中科三期聯外道路。
她多年追討,要中科退回多徵的土地

本報2011年1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4條規定,環境影響評估應審查範圍包括:生活、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環境影響,但實際上環評委員會對汙染排放以外的開發影響卻較少評估。

謝家梨園一紙公文變塵土

后里謝家的梨園已傳了4代,中科三期要興建聯外道路,8成梨園全部被徵收,每顆樹才賠償3850元。如今梨園已被挖得面目全非,怪手整地,只見灰濛濛的塵土。

「從這個圍籬過去原本是種植高接梨,大約一甲地,現在只剩下住家旁這個狹長面積可以種植」,梨園主人謝龍雄的媳婦王婉盈站在工地圍籬外眺望,想著過去圍籬內梨樹豐收的景象。

土地被徵收 嘆一生心血都白費

70多歲的謝龍雄,年輕時從南投名間買樹苗回到家鄉種植,許多梨樹都已超過50年。花苞從日本進口,用的都是高級的進口肥料,辛苦呵護的梨園突然一紙公文要被徵收,謝龍雄覺得這一生的心血都白費了。

年末,天氣有些冷,謝龍雄走進只剩狹小空間的果園,「突然說要徵收我的土地,心裏很難受,農民是靠水果生活,你突然拿去以後生活要怎麼辦?」

謝龍雄說,自從知道土地要被徵收,以前都沒用過健保卡,一煩惱什麼病都來了,尿酸、高血壓、還有一堆有的沒的病。「政府做這種惡霸工作,給農民很傷心。」

環保署:環評會不處理土地徵收問題

謝家如今只剩下0.2公頃的梨園,但中科聯外道路的擋土牆太高,影響梨樹空氣循環。2010年8月31日中科三期環評大會時,王婉盈當場追問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你多徵用不到的地是不是要還給農民?」此外她也要求中科應降低擋土牆約一半高度,讓梨園可以有充分的空氣。

不過沈世宏在會中說,「我們這是環保署的環評,徵地問題我們也很關心,但不在找們權限,但附帶我們會跟他說要好好考量。」

環保署認為土地徵地問題不屬於環評審查範圍,最後只在結論中做成附帶建議,請中科管理局、台中縣政府積極依會中承諾辦理。環評結論的附帶建議沒有法律效力,從2010年8月31日中科三期通過環評至今已過了4個多月,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我在環評會講的就是這道擋土牆,他當初講的擋土牆只要做到膝蓋高,結果做這麼高,你看梨樹才多高。」王婉盈站在梨園靠近擋土牆的位置說:去年收成損失很多,有結成梨子的長不大,沒結成梨子的就死掉。

「當初你要我土地時,兩個禮拜一張公文就定案了,8月31日到現在四個月了,為什麼老百姓要這樣等?」

沈世宏認為,環評處理的是對不特定人受到影響的問題,不是個案的影響,「個案影響不是沒有地方去處理,土地徵收內政部會處理這個問題。」

學者:開發案對社會、人民生活影響都應評估

不過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的看法是,環境的影響評估對於環境的定義有各個面向,包括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人民的生活環境。一個開發案包括對社會、社會中人民的生產方式與生活的聯結有什麼影響,都必須講清楚,「這是環評委員的職責」。但現在環評實質運作完全漠視這一塊。

對一生守護土地的農民來說,一旦得知土地將被徵收,身心受創往往難以平復。

2010年8月3日王婉盈在立法院舉行的記者會中,說出公公謝龍雄因土地被徵收差點尋短。而就在同一天,苗栗縣大埔朱阿嬤也因無法接受土地被徵收而自殺身亡,以身見證台灣政府土地徵收的沒有人性。

過去一年爆發的工業開發徵收土地案,還包括後龍灣寶、二重埔、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相思寮,居民都因土地面臨被徵收而身心受創。

如今多數開發案涉及農地變更,土地徵收也嚴重侵害人民權益。台灣環評制度特有的准駁權,環評審查結論變成開發案是否許可最重要的關鍵。如果環評審查不考量土地徵收等因素,已無法達到保護環境、人民的目的。

※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文字稿將搭配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於2010-01-24 (一) 22:00 首播。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