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1.10.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台灣立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部落客報到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推薦瀏覽
荒野保護協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濕地保護聯盟
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Grist Magazine
崔媽媽基金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環盟彰化分會

誰來制止「非刻意」系統性汙染?

我們每日從不同途徑暴露到許多不同毒性物質,光是訂定每日容許攝取量,而不積極思考如何切斷各種暴露途徑,要如何保障民眾健康?而且雖然許多塑膠製品都有添加塑化劑,但不表示所有塑膠都必須添加塑化劑才能達到柔軟可撓的目的,無塑化劑的安全替代材質所在多有,要求任何食品容器包裝不得含塑化劑,是立即可行措施,更是較有效的管制措施,可避免目前掛一漏萬的作法(禁了DEHP與DBP,業者就改用DINP;禁了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還有其他數百種塑化劑),讓業者以各種塑化劑來輪流毒害我們的健康。衛生署的消極以對,凸顯政府的價值顛倒,視業者利益重於公共利益。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 尋找正確的決策
阿塱壹劃定自然保留區 學術界再推一把
設置森林保護司 印尼環境向前邁進
後國光石化 學者齊聚討論成本效益分析準則
聯合國領袖聚集 專注解決乾旱問題
中國擬立法規定企業環境違法 其資產將遭扣押查封
日青年務農 年補貼60萬
公路總局決定暫停台26線改善工程
瑞士國會批准逐步全面淘汰核電廠
衝擊原住民權益 巴西法官下令停建蒙特貝羅大壩
溫家寶:遏高耗能、高排放產業



新聞回顧 | 2011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

中國環境NGO抵台 開創兩岸環保合作契機
中國環境NGO蓋獵寮 看見泰雅智慧的驕傲
溼地、森林共存處 兩岸環團交流 汲取保育養分
環境教育 條條道路通「自然」
成龍溼地、頂笨仔 逢處見生機
中國NGO走訪阿里山 感受另類生態解說
探討兩岸永續契機 近百環境工作者齊聚一堂
兩岸環境NGO研討會 深度交換組織經驗




本週精彩專文

核四 你好嗎?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我們要改變!」 居民轉型,山城永續(上)(下)

必須回應每一位環評審查委員的質疑和意見
賽德克‧餘生者—歷史回顧與現實反省

從科學園區論全民受害的國家暴力

追尋海豚的身影:Photo-ID鯨豚戶政事務所工作假期
北京居民試驗「低碳家庭」

請陳文茜護生,而非放生!

翠峰湖環山步道
【氣候變遷Q&A】(18) 地球暖化會持續到什麼程度?


本週焦點新聞

哭吧,江汀村── 濟州島漁村的生存之戰!
新地圖顯示氣候變遷跡象
日本科學家:太陽黑子較少時期 強震頻繁發生
英研究:接觸交通廢氣6小時 心臟病發作率升高
新店溪蓋秀朗堰 環團批新北市浪費公帑
基翬開發案再次召開座談會 財團無溝通誠意
雪花啤酒「穿越可可西里」促銷活動 入侵藏羚羊保護區
小琉球海洋復育漸露曙光 過漁及幽靈漁網仍為威脅
小琉球海洋志工隊 要讓珊瑚礁重獲新生
彈弓能種樹 泰倡環保旅遊
谷歌資料中心落腳彰化
iTaiwan免費上網 全國2520熱點

誰來制止「非刻意」系統性汙染?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含有PVC材質的玻璃包裝蓋及封膜衛生署於8月1日以鑑於惡意添加塑化劑於食品中之犯罪行為,經政府2個月努力,「涉案廠商及產品已無新增,未發現有惡意污染產品,已無系統性污染」為由,停止適用「塑化劑污染食品處理原則」,也就是產品使用起雲劑之廠商,不用再提出安全證明。但兩日後,《壹週刊》爆料,其自行送驗的十三樣市售產品仍發現高量的塑化劑汙染,包括香椿醬與香菇拌醬等玻璃罐頭食品,分別被驗出高達614與703ppm的DINP;相關業者表示,這些塑化劑並非來自毒起雲劑,而是由金屬蓋子內部的塑膠墊片溶出。由此可見,雖可能已無惡意添加塑化劑之犯罪行為,但不代表「無系統性汙染」,因為市面上類似包裝的食品品牌與種類相當多,這些被舉發的產品只是冰山一角。

含PVC之玻璃包裝蓋及封膜2然而這起事件卻只被當成個案處理,除了《壹週刊》爆料的幾家廠商產品被要求下架外,衛生署並未就市面上類似包裝產品進行調查檢驗,許多民眾可能都還不明白自己仍深陷塑毒食品威脅中。據了解,這種塑膠墊片,材質主要是PVC,可以大量添加多種塑化劑,因此儘管衛生署於去年修正公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第四條,規定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若有塑膠類材質與食品接觸者,其DEHP與DBP等兩種塑化劑溶出試驗濃度分別不得超過1.5與0.3ppm,但是 DINP等其他多種塑化劑並未在管制之列。在這起爆料事件發生後,製造這種金屬蓋子的業者也做了以上說明,雖然他們也表示將換成「環保蓋子」,但到底只是改為添加其他種類的塑化劑,還是換成不含塑化劑的材質,兩種作法的「環境健康友善度」差異極大,畢竟各種塑化劑多多少少都有毒性。

這種透過含塑化劑之塑膠容器或包裝而汙染食品之行為,雖非刻意下毒,但不表示無法避免,更不表示我們就可以容許;尤其權責單位如衛生署與環保署,有責採取必要的預防或預警措施。然而在8月19日由立法委員田秋堇所召開的一場公聽會上,一群受到塑毒食品危害的媽媽們以此事件質問衛生署官員,要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只聽到某官員回答該事件不是刻意添加塑化劑於食品中的犯罪行為,而是來自包裝或製程,因此他們正在調查相關資料,了解塑化劑汙染的「背景值」,以做為 TDI(每日容許攝取量)訂定之參考,而未提到要如何管制這種含塑化劑之食品容器或包裝。

試問,我們每日從不同途徑暴露到許多不同毒性物質,光是訂定每日容許攝取量,而不積極思考如何切斷各種暴露途徑,要如何保障民眾健康?而且雖然許多塑膠製品都有添加塑化劑,但不表示所有塑膠都必須添加塑化劑才能達到柔軟可撓的目的,無塑化劑的安全替代材質所在多有,要求任何食品容器包裝不得含塑化劑,是立即可行措施,更是較有效的管制措施,可避免目前掛一漏萬的作法(禁了DEHP與DBP,業者就改用DINP;禁了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還有其他數百種塑化劑),讓業者以各種塑化劑來輪流毒害我們的健康。衛生署的消極以對,凸顯政府的價值顛倒,視業者利益重於公共利益。

不只是衛生署態度消極,環保署也是,對於家用PVC與PVDC保鮮膜,雖然提出2013年禁用的草案,但只是草案,一直未有定案,只因業者指出,PVC與PVDC保鮮膜廢棄焚化燃燒,並非戴奧辛最主要來源;這意味著產生的並不多,所以可以「容許」,不用禁止;但如果把PVC容器包裝、醫療用品、玩具、地板、管材、皮革等各種產品加起來,難道它們廢棄燃燒產生的戴奧辛及各式汙染還不夠多嗎?

該草案所根據的法條乃廢清法第二十一條:「物品或其包裝、容器有嚴重污染環境之虞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公告禁用或限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而PVC物品、容器或包裝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實已符合該法條「嚴重污染環境之虞」的前提,這也是為何環保署於2005、2006、2008年的委辦案中研擬 PVC材質的管制措施,擬定短中長期的淘汰計畫,而非只針對PVC家用保鮮膜單一產品而已。

比如2008年委辦案即建議「PVC短期管制先以常與民生接觸之消費性產品為主(如先管制盛裝食品類之包裝及其容器),不能回收或回收困難、對業者之衝擊較低且具替代性PVC 產品者,優先禁限用。中長程則以其他民生消費用品及使用年限較長之農業、工業用品為主。」今日環保署在面對業者質疑時卻未能適時澄清其政策,至今消沉不語;如果環保署也認同業者的看法,認為這佔PVC年產能千分之二的保鮮膜所構成的危害實在不夠多,因此逐步淘汰PVC不可行,那是否可以考慮即刻全部禁止?否則所有構成「系統性汙染」的有害材質,只要應用範圍夠廣,每種產品的危害都不夠多,那是否就表示其相關業者可以橫行無阻、毒害天下,刻意生產竟被政府單位認定為「非刻意汙染」的產品來危害環境與百姓?

(備註:圖片中的金屬蓋除了內部氣墊是PVC 外,外套膜也是。)

※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電子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