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 條條道路通「自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境教育 條條道路通「自然」

2011年09月27日
本報2011年9月27日新竹、台中訊,李詩婷報導

來自中國各地環保團體的參訪團26日前往道禾實驗學校和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體驗台灣的環境教育成果,以及規劃人員如何將自然和環境融合至生活的教學課程裡,讓孩子與一般社會大眾,從自然環境中學習,關心周遭、愛護環境,進而產生行動。

道禾實驗學校  崇尚自然法則

道禾實驗學校外觀融合了東方傳統文化的道禾實驗學校,在別人眼裡或許是另類的教育學校,但看在這些來自中國不同省分來的環保人士眼中,卻覺得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道禾實驗學校園長蕭佳燕介紹,該校教育理念是「以自然法則引領孩子體驗自然與愛的奧秘,向內尋求真實的自我。」校園裡,看不到正規教育體制下的教學方式,而是透過書法、繪畫、農耕、劍道、茶道、舞蹈、音樂、戶外體驗等各種方式,讓孩子自由自在的長大、向外拓展。

天花板上孩子們的書法作品「學齡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在廈門白嶼復育紅樹林的林大聲說。蕭佳燕認同此一說法,他表示孩子的人格特質在小六階段就大約定型,畢業後回到正規教育體制後,其實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不容易隨波逐流。

「真正的教育不是給予孩子知識,而是培養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在道禾,看得到這樣的堅持,也因為有這樣的堅持理念,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融合人文、生態、教育的概念,體現東方獨特的兒童教育精神與內涵,帶給孩子一片更廣闊的天空和未來。

八仙山「枯木大飯店」  特殊教案吸引目光

同樣是走在環境教育的道路上,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有不一樣的教學模式。透過專案教師許美惠的帶領,參訪團初步認識了八仙山動植物的多樣性,以及特殊有趣的「枯木大飯店」教案。倒掉的枯木會長蕈類,蕈類再會吸引蟲前往,蟲又會進駐在枯木裡,造成枯木的自然分解;該教案設計者認為,枯木也是一種環境教材。

中國環保人士參訪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隨時隨地都拿者相機在做記錄珍古道爾環境文化交流中心項目總監康耘表示,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教材,不過認識枯木、蕈類、和昆蟲的課程「沒有整個結合,成為一個教案。」

兩岸環境工作者接著以「森林復育與教育」為主題進行座談。林務局東勢林管處技正洪幸攸表示,透過戶外教學、主題活動、專業研習、環境解說和特別企劃等方式,希望孩子或是民眾可以從大自然裡面學習到團隊合作、專注力和知識經驗,這都是一般課本裡學習不到的東西。也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管道搭起人與環境之間的橋梁!

內蒙古濟溪環境交流網絡副總幹事石磊,則分享了他在雲南省昆明市裡對滇池周遭附近的古樹進行調查和保護的行動經驗。他說,透過調查、防範和宣導,讓民眾親自參與古樹名木調查和保護,在這過程互動亦是一種戶外體驗教育。此外,保護古樹名木周邊生態環境也是具體保護滇池周邊環境的重要環節。

認識台灣不同的環境教育現場後,兩岸環境工作者均同意,教育方式需「因地制宜」,運用環境特性作最合適的課程安排,並讓參與者親身體驗與實踐,知識便會根基在腦海裡,而環保意識也會從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