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1.02








近期活動

BOT東海岸?!從「出賣牙買加」看起
蕪土吾民:2012年文化研究會議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主題活動-我愛寫詩過新年
NPO活動的社群行銷攻略
陳仲嶙副教授演講 「國民環境信託的法律工具 」(1/9截止)
2012數位綠地球國小冬令營(1/15截止)
逢甲大學2012地理資訊科技高中研習營(1/16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sony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達悟族人30年的憤怒

 

年前的凱道,寒風刺骨,但身穿達悟戰服的達悟長老,只有籐編的頭盔、背心、丁字褲,這些生活於亞熱帶海洋中的南島語族人,一年難得幾回經歷這樣的天氣,可是幾位年逾古稀的70歲勇士站上凱道,卻一付大無畏的模樣,是環境逼得他們不得不如此堅強,因為長老們要對抗的是強凌弱的國家機器。

蘭嶼人真的生氣了,因為忍無可忍。說起蘭嶼的輻射外洩,國內的研究者早在十年前就發現蘭嶼島上的農田及芋頭、甘藷等作物含有人工核種銫137等,過去六年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扈治安,亦接受台電委託,在他所做的監測調查報告中,也顯示蘭嶼在過去三年來,發現更多地方出現銫137、鈷60,他呼籲政府應立即為蘭嶼島民做詳細健康檢查,並在核廢料尚未完全撤離以前,持續進行島上的核幅監測工作,以掌握核輻射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並讓當地人能有一個共同參與的機制。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台電調查報告(蘭嶼貯存場附近海域放射性物質調查部分)下載

拒絕「核你到滅族」 達悟族再上凱道

與核共舞30年 達悟族人追討明天的幸福

2002:立委建議經濟部每人發50萬元買斷蘭嶼

我們的島∣守護都蘭鼻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忠峰

2003年,政府首度提出都蘭鼻開發案,一位熱愛都蘭部落的劇作家陳明才,為了抗議開發案,在都蘭鼻投海。都蘭部落藝術家希巨蘇飛,回憶起這段往事,相當不捨。在都蘭鼻海岸上,聳立了一根漂流木柱,那是紀念劇作家陳明才,在2003年以投海死諫,抗議都蘭鼻開發的紀念木柱。阿才的死諫,擋下開發案,也讓部落有了新的思考。

希巨蘇飛以都蘭糖廠為基地,十年來用心打造糖廠藝術村,舉辦許多活動,讓都蘭部落成為東部海岸線上的一顆文化明珠。以藝術形塑都蘭之美,成為都蘭部落的獨特魅力,相對部落的開放態度,也吸引更多藝術家,前來都蘭定居,成為不斷新添的力量。謝嘉釗和李韻儀夫婦,七年前到都蘭部落,從事藝術創作,並且經營月光小棧。在長期互動下,夫婦兩人已經被部落認同,成為部落年齡階層組織的一份子,有如家人般彼此相互幫忙。

一種來自民間的新力量,緩緩地在都蘭部落生成,但是東管處沒有放棄引進財團,在都蘭鼻開發大型觀光園區的想法,2011年BOT開發案捲土重來,都蘭部落全面抵抗。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雖然捷運新莊線趕工通車,但上週五青年樂生聯盟遞送「總統人權期末考,樂生走山知多少」考卷給馬吳競選總部,今天就是他們承諾回應的日子,今天下午關心的民眾與文化界也將趕到樂生院,期盼正面答覆。年年在南極奮力阻止日本捕鯨船的人們,最近利用無人駕駛飛機監控捕鯨船隊,並且拍到船隊的照片,這是本季雙方第一次的交鋒。多國地方政府與國家、與好萊塢影星、日本商家、飲料大廠與俄羅斯基金會合資超過1億美元,讓厄瓜多暫停在亞馬遜雨林開採石油。但厄瓜多要求全球在2024年以前集資36億美元才願完全放棄,此舉被視為國際勒索,這場戰爭還沒結束,需要更多人同心協力尋求解決之道。而在15年前,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芎蕉坑10戶人家,為了保護家園,相約不賣地,至今誰也沒違背,這個特殊的案例,是否能打造出期盼中的現代桃花源,還有更長的考驗。名人朱學恆舉辦「有機」的跨年婚宴,堅持用台灣在地農民耕作的有機蔬果,希望促成風潮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為何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育不可切割?

作者:陳昭倫(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IUCN瀕危物種名錄專家)

過去三年的時間,將台灣白海豚分佈的區域劃設成保護區,一直是各界關心白海豚保育的學界與社會大眾一致的期盼。但是,農委會主管保育的林務局卻遲遲不敢作決定。再加上另有一種說法認為白海豚的分佈可能有所謂的「熱點」或是「熱區」,使得在保育台灣周邊沿海唯一定居的小型鯨類的賽跑上,不斷的喪失先機。到底從事像白海豚這類小型鯨類的棲地保育或是保護區的劃設要如何取捨呢?從彼得‧羅斯(Perter Ross)博士等人在2010「水域保育」國際期刊的文章,我們可以分析得到答案。

首先,我們可以從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的地理分佈與生態來看。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棲息在東南亞沿岸溫暖熱帶海域的小型鯨類,從中國的南方海域、印尼蘇門答臘到澳洲中北部的淺水水域。而其棲地的形態主要為沙質灘地、封閉海灣、沿岸潟湖、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以及混濁的河口區。這些主要的棲地的水深都不會超過水深20公尺。

精采內文

 

達悟族人30年的憤怒

作者:林瑞珠(本報特約記者)

年前的凱道,寒風刺骨,真的很冷,所有的記者及到現場支持的朋友,都裹著大衣,撐著雨傘,但身穿達悟戰服的達悟長老,只有籐編的頭盔、背心、丁字褲,這些生活於亞熱帶海洋中的南島語族人,一年難得幾回經歷這樣的天氣,可是幾位年逾古稀的70歲勇士站上凱道,卻一付大無畏的模樣,是環境逼得他們不得不如此堅強,因為長老們要對抗的是強凌弱的國家機器。

中華民國這個「外來政權」,不但擾亂了小島島民安寧的傳統漁牧生活,還把可能導致達悟族人滅絕的核廢料丟棄在他們的土地上,甚至已經造成輻射汙染,孰可忍,孰不可忍?相較於當下的刺骨寒風,一點都不算什麼。

當記者會(報導)結束,聲援的人們及記者陪著多位達悟長老推著象徵核廢料的黃色大桶走向總統府之際,在人行道上,在眾多警察群中,忽然有一位警察脫下外衣,給一位年長的達悟長老披上。警察也不忍!

之後,眾人徒步前往一公里外的行政院,呼籲政府立即遷出核廢料。大夥兒被拒絕在行政院外的拒馬前方,現場有位環保人士建議達悟族人高喊口號,以引發院方及媒體的重視,達悟族夏曼‧夫阿原突然怒火中燒:「我們都已經喊了30年了,喊得聲音都啞了,媒體也報了30年了,你們也不來處理。」

蘭嶼人真的生氣了,因為忍無可忍。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這個憤怒肇始於1974年5月11日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展開「蘭嶼計劃」,亦即在蘭嶼設置核廢場貯存場,當初僅對族人表示要在紅頭部落南方海岸蓋「罐頭工廠」及碼頭,實則在核廢料場挖了有23座壕溝,落成後,於1982年5月17日開始,運來的竟是第一批運進蘭嶼的一萬零八桶核廢料,自此,一艘艘貨船駛入碼頭,帶進這個永世的惡魔。這個事件讓保守的蘭嶼人於1988年第一次走上街頭,發起「220驅逐蘭嶼惡靈」反核廢料運動,接著達悟旅台青年又在台北街頭發起514反核運動。這個運動持續到2009年,核廢料貯存廠可能改由台東達仁埋單,但迄今九萬八千多多桶核廢料面臨腐蝕、輻射外洩的危險,卻不知何時遷出。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非但如此,台電還想闢建六條壕溝,但最多只能存放三萬桶就會爆滿,至於被中研院研究團發現蘭嶼的土壤、海洋都有銫137、鈷60污染,卻置若罔聞,仍然源源不斷運進核廢料,任憑達悟人不斷努吼,也趕不走這個前所未見的強大惡靈。

說起蘭嶼的輻射外洩,國內的研究者早在十年前就發現蘭嶼島上的農田及芋頭、甘藷等作物含有人工核種銫137等,過去六年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扈治安,亦接受台電委託,在他所做的監測調查報告中,也顯示蘭嶼在過去三年來,發現更多地方出現銫137、鈷60,他呼籲政府應立即為蘭嶼島民做詳細健康檢查,並在核廢料尚未完全撤離以前,持續進行島上的核幅監測工作,以掌握核輻射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影響,並讓當地人能有一個共同參與的機制。

但台電對於「輻射外洩」並不認為是件嚴重的事情,核能後端營運處副處長李清山表示這些被發現的外洩,並非意外的外洩,是例行檢整作業中,在取桶開蓋的過程中「微量地釋放」,而且數值遠低於法規標準,未來將在排水溝出口加裝過濾棉以減少釋出。這,不過是掩耳盜鈴的做法。

台電以核能發電生產供電比不超過台灣電力的兩成的核電,卻造成處理萬年垃圾的核廢料難題,這個難題卻丟給不曾享用過核電的蘭嶼達悟族人,明顯不符合比率原則,而且,很顯然的,國民黨政府當初這樣的決議與欺騙,乃出於種族歧視,因為達悟族人只有3000多人,敵不過國民黨百萬大軍。以至於「核你到永遠」,吃定少數民族。

這是天怒人怨的欺凌,怎可能澆熄達悟族人的心中怒火?

非但如此,外來政權還想用國家公園還緊箍達悟人的生存空間,粉飾核廢貯存場的醜惡。那個爭議起於1985年,國建會中有人提議在蘭嶼成立國家公園,並通過大會向政府提出建議案。這個議案引起達悟族人相當大的反彈,經過多年抗議,後於1993年在立法院舉行「與雅美人共舞」國家公園與原住民權益公聽會,身穿傳統戰服的達悟人,推出部落長老以母語嚴厲抨擊內政部在規劃國家公園時,不曾尊重達悟族人的意願,國家公園計劃終於停擺。

國家機器企圖使用國家公園的法令來嵌致達悟族人的生存命脈之惡毒手段被破功之後,核廢料仍源源不絕運往蘭嶼,寫下蘭嶼達悟人百年被殖民、被掠奪的近代史中,最恐怖的一頁。

12月30日達悟族人在凱道上的宣示〈我們共同的島嶼宣言──小島給大島的良心〉,便將百年來的達悟「島難」,言簡意賅清楚說明,企圖打動當前及未來執政者的良心,只是,當現場維護秩序的警員亦升起惻隱之心同時,那些廟堂高官不知是否還是充耳不聞?

在此節錄達悟的宣言節錄示〈我們共同的島嶼宣言──小島給大島的良心〉宣示文中的一段,讓達悟人直接告訴讀者,他們莫名其妙成為「台灣同胞」的歷程,如下:

1897年,當我們的島嶼《Pongso No Ta-u》發現鐵殼船的時候,我們的天神讓風靜止,讓海平靜,他們的鐵殼船因而拋下鐵錨休息。

1897年,當我們的祖先首度遭遇《異族》的時候,達悟的男人敞開雙臂迎接他們登岸,他們自稱Nipon日本,我們自稱Ta-u達悟。

1897年,當我們的祖先以地主的傳統勇士的穿著,排列的握著長柄木器,微笑的迎接遠方的朋友時,日本人於是穿著軍服,握著步槍,板著臉相向,於是在我們的灘頭插上白邊中紅的旗子,宣示這是他們日本人的《島嶼—紅頭嶼》。Ta-u(達悟~土人)變成Yami(椰眉~生番),自那一刻起,我們島嶼的集體命運瞬間轉型 —《災難的起源》。

1947年1月29日中華民國國軍紅藍白的旗子插入我們的土地起,宣示這是你們中國人的島嶼《紅頭嶼—蘭嶼鄉》。達悟人居住的島嶼變成了「蘭花居住的島嶼」 —《災難的生根》。

1980年2月原子能委員會蘭嶼核廢料儲存場第一期工程動工。1982年5月17日台電正式將288桶的核廢料貯存在蘭嶼。紅頭嶼~蘭花居住的島嶼~核輻射儲值島 —《滅族的證據》。

在記者會場上,達悟人向府方呼籲,要求將「蘭嶼核廢貯存場」改為「中華民國核能廢料臨時貯存場」,回饋金改為「賠償金」,並訴求「島國與島國的對話」,要求政府簽署「達悟民族島嶼治理協定」。只是,當現任原民會主委孫大川針對「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存在著假自治的爭議時,卻西瓜偎大邊,願當執政者的說客,並強勢要求原住民接受這種沒有土地、沒有權力、沒有財政的自治法,完全不立於原民的利益基礎上,為自己的族群爭取權益,這種原住民族的首長,根本將台灣島外的蘭嶼達悟族人視同化外之人,怎可能協助落實「島國與島國的對話」?

至於被經濟部列為核廢料場址的台東達仁,亦是原住民排灣族的傳統領域,未來完成建場之後,那些核廢料不過是從達悟族的領域搬到排灣族的領域罷了,倒楣的都是少數族群,不過到底會不會搬,還是一個問題,因為核電廠仍持續的運作,核廢料仍然源源不絕,台電需要的是擴大貯存場的規模,對於已經霸為己用的蘭嶼核廢貯存場是否真的遷移,時在啟人疑竇。至於環境正義,不管搬到哪裡,都不可能得到解決。

面對欺騙人民的政府,難怪會讓原住民怒火中燒。

※ 台電調查報告(蘭嶼貯存場附近海域放射性物質調查部分)下載

Top

 

我們的島∣守護都蘭鼻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忠峰

都蘭鼻,都蘭阿美的文化之根,當開發力量進入,部落群起反抗。他們要保衛的,不只是傳統土地,更是一種生活態度,關於東部發展的美麗願景...

都蘭鼻位於台東東河鄉都蘭部落海邊,在地理上是一塊突出的海岬,在都蘭部落心中,這裡是一塊有著深厚歷史的聖地。

蔡政良博士是阿美族人,從事原住民人類學研究,他表示,都蘭鼻是學術地理名稱,在部落其實有著自己的稱呼與故事。日治之後,都蘭鼻土地大部分被收歸國有,都蘭部落不斷爭取歸還部落傳統領域。蔡政良認為,歸還土地不只是人民的財產問題,也是土地的認同問題。

2011年1月,觀光局東部風景管理處規劃開發都蘭鼻,計畫劃設30公頃土地,進行觀光園區開發,並且以BOT方式興建觀光旅館委外經營。

東管處的開發計畫,引發部落的高度不滿,也掀起都蘭部落一段傷心往事。開發都蘭鼻,政府已經不是第一次嘗試,但是遭到的抵抗,卻是強烈而悲壯。

2003年,政府首度提出都蘭鼻開發案,一位熱愛都蘭部落的劇作家陳明才,為了抗議開發案,在都蘭鼻投海。都蘭部落藝術家希巨蘇飛,回憶起這段往事,相當不捨。在都蘭鼻海岸上,聳立了一根漂流木柱,那是紀念劇作家陳明才,在2003年以投海死諫,抗議都蘭鼻開發的紀念木柱。阿才的死諫,擋下開發案,也讓部落有了新的思考。

希巨蘇飛以都蘭糖廠為基地,十年來用心打造糖廠藝術村,舉辦許多活動,讓都蘭部落成為東部海岸線上的一顆文化明珠。以藝術形塑都蘭之美,成為都蘭部落的獨特魅力,相對部落的開放態度,也吸引更多藝術家,前來都蘭定居,成為不斷新添的力量。謝嘉釗和李韻儀夫婦,七年前到都蘭部落,從事藝術創作,並且經營月光小棧。在長期互動下,夫婦兩人已經被部落認同,成為部落年齡階層組織的一份子,有如家人般彼此相互幫忙。

一種來自民間的新力量,緩緩地在都蘭部落生成,但是東管處沒有放棄引進財團,在都蘭鼻開發大型觀光園區的想法,2011年BOT開發案捲土重來,都蘭部落全面抵抗。

為了保護傳統領域,拒絕財團進入,11月12日都蘭部落舉辦「為土地而跳」抗議活動,都蘭部落族人群聚,許多要求歸還傳統土地的部落,也前來結盟抗爭。活動開始,都蘭部落青年跳起傳統護衛舞,以雨傘取代長矛,繞行部落領域,宣示土地主權。活動現場,高掛一張部落傳統領域地圖,標示部落早期在都蘭鼻生活的地名,部落長老敘述土地的歷史,指控政府強佔,不尊重部落存在。

面對部落的強烈反對,參與的民代與政府官員,受到嚴厲質疑,被要求簽署不開發承諾書。最後他們簽下承諾書,推動開發的觀光局,也做出暫緩開發的說明。都蘭鼻開發暫緩,抗爭行動再次擋下開發案,這場抗爭行動,讓部落年輕人齊聚,形成更多內在的力量。

阿美部落有傳統的年齡組織,分層領導與行動,但是面對現代化社會,許多年輕人都在外地工作、讀書。部落開始透過網路傳播、視訊會議等新科技,讓年輕人瞭解與參與,守護土地的行動。更重要的是,在都蘭鼻土地上,有著年輕族人的記憶,大家瞭解,都蘭鼻是部落祭場等文化場域,大家都願意回來守護。

開發案被擋下,但是都蘭的願景在那裡?謝嘉釗提出他的在地觀察,認為政府應該培植部落經營人才,以部落為主體發展,而不是讓財團來開發。在部落空間應用上,一種新的方法在部落推動,二位年青人來到都蘭部落經營背包客棧,將部落舊屋改裝成舒適的住宿空間,避免開發原始自然的區域。這種融入部落的民宿,方便旅行者走入部落和居民互動,而不是關在海邊的豪華園區裡,根本不知部落有什麼。

從糖廠藝術村、月光小棧藝廊到背包客民宿,都蘭部落許多力量在生成,以一種分散多元的面貌呈現,一旦資本化開發進入都蘭鼻,將摧毀文化最珍貴的部分,讓都蘭變得殘缺不全。

抗議聲中,都蘭鼻暫緩開發,但是政府如果無法瞭解,在許多人心中,都蘭生活代表的美好和獨特意義,那麼下一場開發不會停止,都蘭鼻的風暴,也不會有終止的時刻...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樂生走山危機 馬總部:1月2日前回應

本報2012年1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陳瑋駿報導

樂生青年前往馬吳競選總部遞交樂生走山期末考,陳瑋駿攝由於樂生與迴龍醫院面臨走山危機,日前在「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的座談會上,青年樂生聯盟向馬總統高喊「救救樂生」,馬總統表示他回去會了解狀況。青年樂生聯盟上週五(12月30日)前往馬吳競選總部陳情,將寫有樂生現況問題的「總統人權期末考‧樂生走山知多少」考卷遞送給馬吳總部人員,馬辦人員接下考卷後,表示三天內(1月2日結束前)會回應。

百年呼喊 「救救樂生」

自去年民國百年捷運局委託大地技師公會提出的鑑定報告出爐,指出捷運新莊機廠工程有諸多疑慮之後,青年樂生聯盟與樂生保留自救會為搶救樂生院與捷運新莊機廠面臨的走山危機,已向數個政府單位陳情抗議,包括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監察院,以及屢次前往陳情的台北市政府。目前捷運新莊機廠工程,已經因為穩定樂生院邊坡的地錨荷重過大而暫停,卻隨時有可能繼續開挖。

即便工程目前已經暫停,地錨荷重卻從未停止上升。青年樂生聯盟曾前往副總統參選人辯論會與「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座談會會場陳情,企圖將「救救樂生」的聲音傳達給馬總統,馬總統日前於12月15日的座談會上表示已聽見訴求,會回去了解。

樂生保留自救會與青年樂生聯盟蘋果日報所刊登的半版廣告圖片如下(取自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翻攝畫面)

馬總統將於1月2日回應樂生走山問題

樂青在座談會的兩個星期後,於30日前往馬吳競選總部繼續表達「救救樂生」的訴求,並欲遞交樂生走山考卷給馬總統。該份考卷的問題包含:樂生院保留是否會影響新莊捷運通車、樂生院邊坡地錨最高荷重為何,以及馬總統打算何時針對樂生走山議題啟動跨部會協調等。馬總部接下考卷,並表示相信馬總統會於3天內回應樂生走山問題。

於當天同一時間,捷運局也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未來將以「明挖覆蓋」工法,繼續進行捷運新莊機廠工程。青年樂生聯盟得知這項訊息後,立即於會後透過新聞稿說明:「『明挖覆蓋』是仍然要繼續下挖,並施作大面積的連續壁,這個施工過程,就可能直接導致邊坡滑動而引發走山。」

青年樂生聯盟表示,多位知名的藝文界人士,包括:導演侯孝賢、詩人吳晟、鴻鴻、台大外文系教授張小虹、作家朱天文、朱天心、紀大偉、陳雪、文化評論人張鐵志,明日(2日)將前往樂生療養院現勘並發表看法。

Top

 

反捕鯨人士 以無人飛機監控日本捕鯨船隊

本報2012年1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國際反捕鯨人士試圖停止日本每年在南極地區獵捕鯨魚的行動,他們表示利用無人駕駛飛機攔截到捕鯨船隊的位置,並且拍到船隊的照片。

反捕鯨人士用無人飛機拍攝到日本捕鯨船所在位置(Sea Sheperd 提供) 反捕鯨人士用無人飛機拍攝到日本捕鯨船所在位置(Sea Sheperd 提供)

「海洋看守保育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表示,日前無人飛機拍攝到出日本漁船Nisshin Maru於澳洲西海岸,這是本季第一次與捕鯨者接觸。

海洋看守保育協會創辦人瓦特森(Paul Watson)透過衛星電話向路透社表示,「但是其他的日本船艦會掩護捕鯨漁船,讓他們可以逃跑,我們在伯斯(Perth)西部發現他們的蹤跡,接下來幾天我們將會持續的追蹤,移向南方。兩架無人飛機裝設有照相機和偵測設備,讓海洋守護者可以遠距離監控捕鯨船隊。」

瓦特森表示,「發現日本船隊時,海洋看守保育協會的三艘船遠在南極外海。從漁民那得知日新丸號漁船已航經印尼的Lombok海峽,航向南極海後,我們便在這等候它的到來。」

海洋守護協會透過「直接行動」企圖阻止日本每年獵鯨行為,雖然他們的直接行動遭受其他環保人士和政府的批評,特別是日本政府,但是這個行動也擁有具影響力的支持者。

瓦特森表示,在美國紐澤西的支持者贊助了這兩架無人飛機的費用。

國際自1986年起停止捕獵鯨魚,但日本政府卻利用規定的漏洞,借科學的目的,合理化其每年的捕鯨活動。

※ 參考資料:路透社報導

Top

 

國際捐1億美元 厄瓜多雨林石油開採暫緩

摘錄自2012年1月1日自由時報報導

在多國地方政府與國家、美國影星、日本商家、飲料大廠與俄羅斯基金會協力出資超過1億美元(約台幣30億元)後,厄瓜多政府20111230日終於同意暫緩在全球生物最豐富的亞馬遜雨林亞蘇尼Yasuni)保護區開採原油的計畫。

厄瓜多的經濟成長極度仰賴石油出口,左派總統柯利亞表示,國際社會若想保護亞蘇尼,就得在2011年底以前至少拿出一億美元;但若要厄瓜多完全放棄開採計畫,全球就得在2024年以前集資36億美元,也就是放棄開採所損失的約76億美元石油收益的一半。儘管厄瓜多當局的要錢舉動被斥為國際勒索,但還是有不少政府、團體與個人共襄盛舉。

亞蘇尼面積廣達982千公頃,是美洲豹、巨型犰狳與亞馬遜河豚等野生動物棲息地;亞蘇尼計畫所要阻止開採的是,3塊未經開發的油田區,統稱為ITT,占厄瓜多近兩成重原油蘊藏量。

Top

 

芎蕉坑好山好水 住戶守「百年之約」不賣地

摘錄自2012年1月1日聯合報苗栗縣報導

15年前,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芎蕉坑10戶人家,為了保護家園的好山好水,自發性簽署「不賣地」協議書,期限到民國1百年底,直到31日沒有任何一塊地出售,大家的「百年之約」做到了。

芎蕉坑百多公頃的土地,簽約的10戶人家就占了60多公頃,如今市值可觀。10名地主已有3人過世,除了其中1人因債務土地被法拍,無人賣地求現,連第二代都願意延續。

芎蕉坑之名,源自山區道路彎曲如蕉,且種植的香蕉甜美。這裡有溪谷、山丘,景致怡人,離著名的法雲寺及大湖市區不遠,居民有了不賣地共識,年輕人開始回鄉整修老房,荒田也有人整理,家園生態愈來愈豐富。

「十多年來,芎蕉坑沒有因強風豪雨發生過災情」,56歲的古政業在當年簽約戶裡,年紀算輕的,他認為這與芎蕉坑沒被濫墾、濫伐有關。

參與見證、觀察芎蕉坑的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本壯說,當地居民自發性不賣地,創造出典範,是全台社區再造特殊案例,但是否已打造出大家期盼的現代桃花源,其實還考驗著居民。 

Top

 

朱學恒「有機婚宴」 響應「直接跟農夫買」

摘錄自2012年1月1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宅神朱學恒選在2011年的最後一刻,舉辦非常「有機」的跨年婚宴,堅持用台灣在地農民耕作的有機蔬果,宴請近千名親友和「阿宅大軍」,希望促成「有機婚宴」潮流。

一向講究飲食的宅神,對這場婚宴的菜單很有自己想法,希望一改傳統婚宴大魚大肉的習慣,從兩個月前就用契約耕作方式,和全台灣的有機農夫合作。一開始先向宜蘭的行健村訂購所有的蔬菜,但北部連續20天的大雨,農民種下的蘿蔔、青江菜全泡在水裡,宅神又緊急向花蓮吉安的花田喜事有機農場、高雄旗山、台中外埔鄉等各地農友求援。雖價格比一般蔬果高上一倍、但宅神堅持讓賓客吃到「直接跟農夫買」的菜。

婚宴10道菜裡,有機蔬果就占了7道,包含芋頭西米露、食蔬雙青、水果玉米,就連伴手禮也是號稱碳足跡最少,從陽明山半嶺梯田以樸門農法完全手工割稻耕種的糙米。朱學恒說,這些有機農場主人都是在相對弱勢的環境下耕作,成本高、賣相也較不討喜,但都是他們努力的汗水。

Top

 

論壇∣為何白海豚優先棲地保育不可切割?

作者:陳昭倫(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IUCN瀕危物種名錄專家)

確認分佈於苗栗後龍溪到台南曾文溪口、僅存於台灣西海岸不到90隻的中華白海豚族群,2008年由IUCN列為極度瀕危(critical endangered)的族群。

過去三年的時間,將台灣白海豚分佈的區域劃設成保護區,一直是各界關心白海豚保育的學界與社會大眾一致的期盼。但是,農委會主管保育的林務局卻遲遲不敢作決定。再加上另有一種說法認為白海豚的分佈可能有所謂的「熱點」或是「熱區」,使得在保育台灣周邊沿海唯一定居的小型鯨類的賽跑上,不斷的喪失先機。到底從事像白海豚這類小型鯨類的棲地保育或是保護區的劃設要如何取捨呢?從彼得‧羅斯(Perter Ross)博士等人在2010「水域保育」國際期刊的文章,我們可以分析得到答案。

世界中華白海豚的地理分佈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Cetacea_range_map_Pacifi c_Humpback_Dolphin.PNG

首先,我們可以從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的地理分佈與生態來看。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棲息在東南亞沿岸溫暖熱帶海域的小型鯨類,從中國的南方海域、印尼蘇門答臘到澳洲中北部的淺水水域。而其棲地的形態主要為沙質灘地、封閉海灣、沿岸潟湖、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以及混濁的河口區。這些主要的棲地的水深都不會超過水深20公尺。

而白海豚會喜歡出現在這樣的棲地,可能受到水質特性的影響,包括水溫與鹽度。而這些都可能肇因於白海豚的食物的來源。以中國為例,中華白海豚多出現在主要的河口區。例如,白海豚只出現在珠江淡水注入的地方,而在香港白海豚出現的地方跟當地地漁獲產量相關;而白海豚每個月出現的密度與當地水文的溫度、鹽度與濁度等有著顯著相關。這些水文條件相對的影響著白海豚食物的出現。最重要的,白海豚在中國的沿岸分佈的水深大多出現在水深20-30公尺平整的斜坡底質。

中國沿岸與台灣西海岸的族群分布局限於水深30公尺之內 (Ross et al. 2010, Aquatic Conservation, 20: 685–694 (2010))第二,我們再來檢視台灣西海岸白海豚族群的分佈與生態。自從2002年中華白海豚在台灣的海域被觀測到之後,一系列的台灣白海豚分佈與族群生態的調查結果顯示其分佈的範圍可能可以從淡水河口到高雄沿岸。而目擊確認現存族群的範圍應為北起苗栗後龍溪南到台南曾文溪口。就生態棲地的特性而言,主要為泥灘地、河口與潟湖,這與包括中國沿岸和其他東南亞海域的白豚族群分佈特性吻合。雖然,目前並無相關的台灣白海豚族群的食物種類研究發表,但是應該也與食物的出現有關。同時,研究的資料也顯示,在台灣西海岸的族群分布局限於水深30公尺之內。

台灣西海岸白海豚的優先棲地保護區芻議 (Ross et al. 2010, Aquatic Conservation, 20: 685–694 (2010)) 從地理分布與生態的資料可以確定,白海豚的地理分佈具有極高的「棲地依存」(habitat-dependent)特性,因此,很可能因為棲地的差異而造成隔離的族群。而台灣的白海豚族群就因為這樣的特性,只沿著水深等深線30公尺之內在西海岸的灘地、河口、紅樹林和潟湖間遊走。在這窄小的範圍之內,任何的干擾都會讓這群極度瀕危,不到90隻的小族群,受到生存和繁延的威脅,任何一隻白海豚的死亡,都可能讓族群結構受到改變,而更容易滅絕。而在這不到150公里的直線範圍內,只選擇區域性的位置劃設小型保護區,而不是將其整體分佈範圍劃設成重要保護區,將會未來保育管理上對整體白海豚優先棲地造成切割效應,這對於已是小族群的台灣白海豚將會是加深其生存的威脅。因此,台灣西海岸白海豚的優先棲地保護區就必須涵蓋其整體的分佈範圍。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