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1.30








近期活動

2012「麥田狂想」之好麥共響音樂會
「Beautiful Life」演唱會
以藍色經濟,打造雲林農業新未來
【環境巡禮】阿塱壹、後灣仔、水蛙窟、東港共和新村
「梅峰山中講座」社區農耕-當建築遇到農藝
離島。海之濱 『2012走。到澎湖乘風』
第三屆【我們的島】環境短片徵件活動(6/30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徵求海洋工作夥伴
守護杉原灣送您反美麗灣毛巾!(送完為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見證沙漠裡的樸門永續設計推手Jan Martin Bang

 

以色列南部的冬天豔陽高照,寒風吹撫著生態農園園區內生機勃發的各式蔬果,很難想像這裡是年降雨量不超過20mm的沙漠型氣候。雖然地理及氣候條件惡劣,但在適當的規劃及觀察下,沙漠孕育綠洲不再遙不可及。以色列諸多集體農場(kibbutz),在草創時期受益於Jan Martin Bang提供生態社區規劃,思考與實踐如何應用最少的資源,透過生態設計規劃,一草一木創建家園。

Jan Martin Bang從1960年代起開接觸樸門永續設計,1984年起他在以色列境內協助建立學習圈,並且開始以希伯來文教授課程、演講分享、工作坊教學。這條道路開始慢慢開花結果,以伊拉特(Eliat)北郊50公里處的Kibbutz Lotan為例,其農作物100%來自樸門永續設計概念及廚餘堆肥、生態廁所堆肥的滋養。人們種植作物、食用作物、排出排泄物、再將排泄物用作堆肥,繼而又成為人們盤中飧,成為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圈。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我們的島:聽土地說說話

蘇格蘭芬霍恩生態村探訪記:深入樸門民居的一天

轉型城鎮金斯頓:樸門農園中小而美的社群生活哲學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初識Mudgirls的自然建築實踐

我們的島∣泥土向前衝

作者:公視製作團隊

每當我們的衣服、鞋子或地板,沾染上泥土,人們會想盡辦法把它清乾淨,「泥土」在人類的世界中,彷彿是一種「髒髒的」東西,但是你知道嗎?泥土的價值超乎你的想像!

「我們將土壤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因為它一直都在那兒,因為它處處可見」,影片中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人們看待泥土的方式,但是你有想過嗎?如果我們失去了泥土,這個地球將變成什麼樣貌?沒有泥土,貧瘠的地球長不出作物,沒有泥土,萬物無法腐化回歸自然,這時你才會發現,土壤是孕育地球萬物之母,自然界新生和腐朽的循環,都依賴這小小的泥土。

由美國出版的「泥土向前衝」這部影片,用有趣易懂的方式,來解讀「泥土」,原來泥土裡,住著數百億個有機微生物。片中就用擬人化的方式,把這些有機微生物繪製成「泥土寶寶」,可愛的「泥土寶寶」有著深褐色的身體和一雙白色的大眼睛,它們原本在土地裡,過著平凡的生活,有些彼此手牽手相親相愛,有些彼此競爭爭奪地盤,它們在泥土裡建構自己的家,但是人類卻改變了它們的家。當人們炸開山區土地,「泥土寶寶」從家裡滾落流離失所,當人們將土地鋪上水泥,「泥土寶寶」從此被黑暗覆蓋,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看到這些「泥土寶寶」的處境,不免讓人難過。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日本宮城縣沿岸農田,大多在311時遭海嘯淹沒,因此鹽害嚴重。為了早日重建,官民合資砸下百億日圓,在當地打造一座未來實驗農場,期望透過資訊科技或機器人等技術融合,提高農業生產。其實很多人對農耕生活是嚮往的,在我們年節期間,柏林舉行了農業相關主題展,來自全球59個國家、1624個參展攤位,吸引了40萬訪客,許多國家的農業部長也齊聚討論有關農業發展的趨勢。而加州庫卡蒙加牧場市近來積極推動食物資源再利用計畫,將一般餐館的廚餘物盡其用,經加工後當成肥料用於園藝,讓我們來看看怎麼加入他們。

北美有670萬隻蝙蝠死於白鼻病,這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野生動物傳染病,讓許多環境學者認為許多飛行哺乳動物恐將瀕臨絕種。蝙蝠的存在對人類其實幫助很大,牠們使農民不需要在像是玉米、棉花、蔬果等作物上施灑農藥。幫農民節省了大筆開銷,我們也吃得安心點。而廣西柳州龍江河的鎘污染超標3倍,擔心健康受到損害,下游民眾在賣場展開了搶瓶裝水大作戰。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2011.11-2012樂生保留運動大事記與近況說明

作者:青年樂生聯盟

各位關心樂生的朋友:

2012年的今天,看到近日樂生頻上新聞媒體的消息,有人疑惑:「樂生?我以為樂生已經沒事了?」

在這裡,我們必須遺憾,卻又驕傲地告訴大家:是的,樂生還在,樂生保留自救會也還在,樂生運動仍然無法停歇。2012年的今天,我們一直守護的樂生院,面臨的是比前幾年更險峻的存亡危急之秋。

自2004年訴求反迫遷、保留樂生,要求樂生院指定古蹟、保護珍貴文化資產;2005年的暫定古蹟、保留41.6%的院區(此方案因無法讓院民續住而遭到否決);2006年的「611大遊行」、國民黨部絕食四天;2007年「308蘇貞昌官邸陳情」、415大遊行;2008年的貞德舍事件;2009年的「沒橋沒人權」爭取聯外陸橋運動;2010年到2012年的「反走山、要安全」抗爭,一路走來,樂生運動跌跌撞撞,屢敗屢戰,一直不願意放棄最後的希望。

精采內文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推動生態社區 Jan Martin Bang獻身以色列16載

本報2012年1月30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編者前言:記者2012年初前往以色列伊拉特(Eliat)北郊50公里處的羅坦生態農場(Kibbutz Lotan),參與「綠色學徒營」(Green Apprenticeship),透過實地操作,認識樸門永續設計、生態設計等綠色生活,並在營隊中結識各方同好。本文是繼〈女孩玩泥巴! 初識加拿大Mudgirls的自然建築實踐〉後,記者系列專文第二篇,報導以色列集體農場走向生態社區的重要推手。

Jan Martin Bang獻身以色列十六載,擘畫生態社區,陳婉寧攝。

1966年起接觸樸門永續設計  第一次知道「樸門如此美妙」

Jan Martin Bang佇立在以色列沙漠中的生態菜園,以色列南部的冬天豔陽高照,寒風吹撫著Kibbutz Lotan園區內生機勃發的各式蔬果,很難想像這裡是年降雨量不超過20mm的沙漠型氣候。雖然地理及氣候條件惡劣,但在適當的規劃及觀察下,沙漠孕育綠洲不再遙不可及。

以色列諸多集體農場(kibbutz),在草創時期受益於Jan Martin Bang提供生態社區規劃,思考與實踐如何應用最少的資源,透過生態設計規劃,一草一木創建家園。

Jan Martin Bang從1960年代起開接觸樸門永續設計,出生於挪威,成長於英格蘭,學習背景橫跨教育、哲學、農業、地理學…等等。在初初接觸樸門永續設計時,Jan Martin Bang取得相關教師及設計師認證資格,如同他自己所說:「每一次真心實意、身體力行,走在田園間思考的時候,發現取得相關的認證不是任何一位樸門永續設計的學習者所在意的,而是如何更細膩地與自然互動,這些不言不語的土地與環境,會以最讓你驚訝方式回應你。直到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我終於知道我知道了。』」

獻身以色列16年  與Kibbutz Movement站在一起

Jan Martin Bang帶領大家在搭建完成的廚餘菜園上使盡踩踏,讓各層次的廚餘、稻草桿及土壤充分夯實。陳婉寧攝1984年起Jan Martin Bang移居至以色列,以色列國內所興起的Kibbutz Movement,讓許多Kibbutz內部都在爭辯如何找到一條可長可久,維繫猶太族群又同時能可持續地利用資源有限的地力之路。尤其在〈寂靜的春天〉一書問世,揭露慣行農法使用大量施用化學物質重創生態後,務農起家的Kibbutz對內需要各式各樣的農產品以為養集體農場內的所有居民,對外販售多元種植的農產品又成為集體農場的經濟來源。如何找到可持續的農業發展之道對Kibbutz而言是一嚴峻的議題。

Jan Martin Bang在以色列境內協助建立樸門永續設計的學習圈,並且開始以希伯來文教授課程、演講分享、工作坊教學…等等,講課的同時,也不忘行腳走過以色列的每一片土地。Jan Martin Bang和他的團隊也走訪以色列周邊地區(如:埃及、巴勒斯坦、土耳其等地)的生態村落,持續不斷地參照學習。

以Kibbutz Lotan為例,1983年猶太群體聚集起來在Lotan落地生根,起初急於
將族群聚集起來,開始在Lotan一磚一瓦搭建住房、公共餐廳、祈禱會所、幼兒園、青少年教育中心…等等。基於生存需求而無法對生態或環境多加考量,直至1994年起,開始接觸樸門永續設計的概念實踐作法,Kibbutz Lotan試圖從生態農業、規劃生態旅遊、建設生態村的概念基地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

這條道路開始慢慢開花結果:Lotan內所有的農作物100%來自樸門永續設計概念及廚餘堆肥、生態廁所堆肥的滋養。人們種植作物、食用作物、排出排泄物、再將排泄物用作堆肥,繼而又成為人們盤中飧,成為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圈。

Lotan所出產的有機農產品及奶製品也對外銷售至以色列一般市面上供大眾選購、後續建立的幾棟建築及社區環境規劃,仔細關照氣候地理條件設計開門開窗方向、建材來自當地取手可得的椰棗樹幹及樹葉、稻草桿、沙與土。

Lotan也在沙漠中利用中水回收復育生態濕地。由於位於歐亞非大陸交界,該處是500多種鳥類飛行路線的必經之路,生態濕地及周遭環境維護也是Kibbutz Lotan近年來致力發展的生態旅遊基地之一。

廚餘箱裡的廚餘,連一滴殘渣也不放過。陳婉寧攝還有因為改善環境經驗累積的結果,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好奇沙漠中的生態村是如何建構起來的,於是人們開始有系統地分享樸門永續設計在沙漠中的應用及本地化過程、社區內公共空間自然建築的營造模式,也就造成了今天Green Apprenticeship 課程的由來。Kibbutz Lotan受益於Jan Martin Bang許多,也為Kibbutz Movement豎立了一典範。

現在全以色列還有270個大小規模不等的kibbutz存在,但其中僅有1/4是真正實行共同經濟制度,各kibbutz也面臨人口流失及如何維繫猶太群體文化、社會、經濟制度之議題。

樸門永續設計不是工具與方法  是觀察與疑問

農場中使用蚯蚓堆肥的區域,陳婉寧攝Jan Martin Bang的挪威生活經驗,也讓他開始思考在各種極端氣候條件下樸門永續設計如何因地制宜,它絕不是一樣照本宣科的工具。「simple handy tool」,是Jan Martin Bang一再強調的,使用工具或材料或思考觀察,都不能本末倒置、捨近求遠。

Jan Martin Bang表示,他更樂意看見樸門永續設計是一種social tool,讓人們不分年齡加入動手體驗的行列,並提供一促進社群交流的場域。例如:door frame garden、輪胎花園、building with cob(cob為英國傳統建築常用材料,通常混合牛馬糞便、黏土、砂、麥稈等自然素材)…等,都是既無專業技術門檻、又利用本地資源或廢舊物品簡易生成的環境元素。在其中,成人與孩童協助收集材料或參與其中營造,形塑了一個讓人參與其中又育教於樂的學習環境。樸門永續設計主要作用在讓人思考,對待環境的方式沒有統一答案或方法,是故重在觀察,學習將問題作為思考的起點。

用樸門永續設計來滋養地球與社會

Jan Martin Bang帶領學員觀察廚餘堆肥內的蚯蚓活動。陳婉寧攝在Kibbutz Lotan裡,地處沙漠之中,出入交通不便,整個Kibbutz Lotan的資源幾乎就是以生態農業做為基底出發,以農業來餵養社區裡150餘名居民,還要加上全年經常性的來訪遊客、志工、研究者及學習者的飲食需求量,同時農產品及奶製品的出品也是Lotan的重要收入。在這樣一個資源貧乏的環境中,善用每一寸土地及資源需要有更遠見的看法,因為土地資源根本沒有糟蹋破壞的本錢。

Jan Martin Bang總是會從農業議題來引發思考:今天談到世界的農業圖象,映入腦海裡的詞彙與概念是什麼呢?是產量、跨國食品企業、飲食權力、集體產量化…還是其他?

在Jan Martin Bang的農業圖像中有一座光譜,光譜的一邊是慣行農法、化學農業產業,中間是有機農業產量化工業、再來是有機農業,最後是樸門永續設計式的家庭農場──在Jan Martin Bang的說法中,這是更bio-dynamic層次的農事。Biodynamic指的是:停止農業化學用藥、加強人土之間的有機連結、以環境與土地重建人性、尊重自然循環、過程與理念上的友善動物及友善地球、致力農業的多元性、將農業作為社會群體交流的場域,讓更多人因體驗參與而懂得資源之美、產出營養美味的作物。

農業價值不在於產量,在於滋養大地與人類社會。樸門永續設計也不是埋頭在自家田園的美好時光而已,如何讓改變在社會發生更是重要。

※ 作者以色列之行感謝2012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支持。

※ 以色列Kibbutz Lotan Green Apprenticeship 課程網站http://www.kibbutzlotan.com/creativeEcology/ga/

※ Jan Martin Bang著作:"Ecovillages – a practical guide to sustainable communities"、"Growing Eco Communities – practical ways to create sustainability"、 "Sakhnin – a portrait of an environmental peace project in Israel"、 "The Hidden Seed – the story of the Camphill Bible Evening"

Top

 

我們的島∣泥土向前衝

作者:公視製作團隊

銀河系所有已知星球當中,地球是唯一擁有美麗外衣「泥土」的地方。一把泥土裡蘊含的數百億有機生物,超過所有已知星球的總和。不僅維繫著我們的健康,也支撐著地球的生態系統,古老傳說視泥土為人類的起源,聖經裡的亞當,希伯來文涵義即為泥土。然而這個大自然賜與人類最珍貴的禮物,卻在我們忽視下棄之如敝屣,40億年累積起來的豐厚土壤,在過去一百年,已經流失了三分之一!

改編自暢銷著作的《泥土向前衝》,走訪全球20多國,足跡踏遍美國、法國、巴西、印度、肯亞與阿根廷,跟隨一批致力改善土壤的科學家、夢想家和環保人士,帶領我們重新認識泥土比鑽石還珍貴的價值。當全球為氣候變遷爭相奔走,《泥土向前衝》將告訴你:對抗洪水、颶風、旱災甚至戰爭最好的方法,就是顧好我們腳下的泥土!

每當我們的衣服、鞋子或地板,沾染上泥土,人們會想盡辦法把它清乾淨,「泥土」在人類的世界中,彷彿是一種「髒髒的」東西,但是你知道嗎?泥土的價值超乎你的想像!

「我們將土壤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因為它一直都在那兒,因為它處處可見」,影片中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人們看待泥土的方式,但是你有想過嗎?如果我們失去了泥土,這個地球將變成什麼樣貌?沒有泥土,貧瘠的地球長不出作物,沒有泥土,萬物無法腐化回歸自然,這時你才會發現,土壤是孕育地球萬物之母,自然界新生和腐朽的循環,都依賴這小小的泥土。

由美國出版的「泥土向前衝」這部影片,用有趣易懂的方式,來解讀「泥土」,原來泥土裡,住著數百億個有機微生物。片中就用擬人化的方式,把這些有機微生物繪製成「泥土寶寶」,可愛的「泥土寶寶」有著深褐色的身體和一雙白色的大眼睛,它們原本在土地裡,過著平凡的生活,有些彼此手牽手相親相愛,有些彼此競爭爭奪地盤,它們在泥土裡建構自己的家,但是人類卻改變了它們的家。當人們炸開山區土地,「泥土寶寶」從家裡滾落流離失所,當人們將土地鋪上水泥,「泥土寶寶」從此被黑暗覆蓋,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看到這些「泥土寶寶」的處境,不免讓人難過。

「40億年來累積起來的豐厚土壤,在過去100年內,已經流失了三分之一」,影片中提出的數據,點出我們對於老天爺賞賜的寶貴禮物,是如此的不珍惜。

為了重新找回泥土與人的關係,影片製作團隊走訪了20幾個國家,拜訪了依賴土地維生的人,有善待土地的農夫,有四處尋找美味葡萄酒的酒商,有研究土壤的科學家,還有用土壤蓋房子的居民,在他們眼中,長相不起眼的土壤,卻是比閃耀的鑽石還珍貴!

也有些人在深刻的反省後,開始行動,他們不再對著泥土施灑農藥,甚至挖開水泥鋪面,讓泥土可以呼吸,當看到「泥土寶寶」舉起雙手,努力的張開大眼,歡喜慶祝自己重現天日時,很想說:「向前衝吧!一起用力顧好我們腳下的泥土」。

採訪側記:

關於泥土向前衝

2010年出版

曾榮獲獲選日舞影展 觀摩片

華盛頓環保影展 最佳紀錄片

茂宜島電影節 最佳環保記錄片

門多西諾電影節 未來希望獎

泥土向前衝相關網站 http://dirtthemovie.org/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災區重建 日打造未來農場

摘錄自2012年01月23日自由時報報導

日本東北的宮城縣沿岸地區,在去年311大地震時多數農田遭到海嘯淹沒,由於鹽害嚴重,短期內很難耕種。為了讓宮城縣災區農業早日復甦,農林水產省計畫與民間企業攜手,未來六年由官民合資砸下百億日圓(約合台幣39億元)經費,在當地打造一座未來實驗農場。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農水省打算從2012度起6年內,租用宮城縣名取市、岩沼市、山元町等地約200到250公頃的農地,打造高科技實驗農場。

實驗農場中,將廣泛栽種稻米、麥、大豆、果樹及蔬菜。以感應器自動偵測作物的水分、肥料及生長狀況,引進無人耕耘機耕地,由機器人進行採收裝箱,並以LED燈驅蟲取代噴灑農藥。至於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則排放給農作物吸收,以刺激作物生長,並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相關的實驗數據將交由本計畫成立的研究中心進行分析記錄,最終希望達到經費減半、收成加倍的目標。

目前農水省已於2012年度編列7億日圓預算,預計6年將編列40億到50億日圓事業費,若與民間資金結合起來,大概有上百億日圓的規模。目前屬意的合作對象有富士通、日立製作所、夏普等公司,期望透過資訊科技或機器人等技術融合,提高農業生產。

Top

 

柏林綠色週農業展 人氣旺

摘錄自2012年01月23日中央社報導

全球最大的農業展「柏林綠色週」自20日開展以來,每天都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觀展者。主辦單位估計,這項有來自全球59個國家、1624個參展攤位的展覽預期將吸引40萬訪客。

元月20日到29日在柏林展覽場的26個展館展出的農業相關主題展,除了德國各邦的農業成果,還有各國推出的美食、世界酒品、園藝設計、農村旅遊介紹,以及食品衛生和農業發展新趨勢。各國展覽館還安排了美食品嚐及民俗音樂。

柏林國際綠色週(International Green Week)在1926年首度舉行,今年已是第77屆。主辦單位指出,每年由全球各地來參展的專業人士估計有10萬人。展覽也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及選購產品。

這項展覽的規模年年擴充,觀展人數也年年增加。這是柏林在歲寒時節最盛大的活動之一。過去幾10年從全球各地來參展的單位已超過7萬8000家,觀展人數總計已超過3000萬人。

「綠色週」期間,許多國家的農業部長也會到柏林來參加有關農業發展趨勢的討論。

雖然工業產品是德國的外銷強項,德國農業的效率和品質也相當具有國際競爭力。根據德國農業部資料,2011年德國農產品外銷總值達590億歐元。基本上,德國的農業是小農制,精緻農業的發展頗有可觀。

Top

 

加州餐館廚餘回收 垃圾變黃金

摘錄自2012年1月24日世界新聞網加州報導

加州庫卡蒙加牧場市(Rancho Cucamonga)近來積極推動食物資源再利用計畫,將一般餐館的廚餘物盡其用,經加工後當成肥料用於園藝。

這個名為Burrtec Waste Pilot Program的計畫,主要是將廚餘堆肥化,轉為營養豐富的有機土壤。為此,市府與境內諸多餐館聯繫,由他們提供原料施工,戶外購物中心Victoria Gardens的餐館Lucille's的總經理Martin Rodriguez表示樂觀其成。 市府認為此舉為雙贏,有人免費處理餐館的廚餘,省去麻煩,而垃圾處理業者則能取得製造有機肥料土壤的原料。

在初期階段,每天約有三個垃圾桶(trash bin)、一個回收資源桶(Recycle bin)的量可加工,至今計畫實施兩個月後量增,一天一家餐館平均可回收五大桶廚餘,Lucille's表示他們省下約500元的廚餘處理成本。

垃圾處理業者Burrtec不單接收到Lucille's的廚餘,另有庫卡蒙加牧場市BC Cafe、Red Hill Coffee Shop、Panther Cafe、Chili's、On the Border、Souplantation和Hometown Buffet傾倒的廚餘,經處理堆肥三個月轉成有機土壤。

Burrtec總經理Richard Crockett日前邀請市議員與環保團體、媒體前往芳坦那(Fontana)的廠區參觀,瞭解他們如何處理廚餘。其間,庫卡蒙加牧場市府環保計畫經理 Linda Ceballos還將手插入有機土裡,她說:「這些廚餘已經變成沙土。」

該公司現將這些有機土壤賣給居民與中小企業,為地方創造財富。Burrtec回收與有機業務的部門總監Steve Kanow說,一般垃圾有30%到40%成分,可經堆肥變成有機物質再利用。在成功創造利潤後,Burrtec有意擴大到庫卡蒙加牧場以外的30個社區,實現垃圾變黃金的理想。該公司開放專線 : 909-429-4200,解釋有關餐館廚餘的回收計畫,意者可與他們聯繫。 

http://la.worldjournal.com/view/full_la/17271944/article-%E9%A4%90%E9%A4...http://www.burrtec.com/

Top

 

北美670萬隻蝙蝠死於白鼻病 史上最嚴重動物傳染病來襲

摘譯自2012年1月17日ENS美國華府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患有白鼻病的小隻灰蝙蝠,位於在佛蒙特州的Greeley礦坑中(圖片由USFWS提供,Marvin Moriarty所拍攝)美國和加拿大的生物學家普遍認為,多達670萬隻蝙蝠是死於白鼻病。

最新的蝙蝠死亡統計是由超過140部落或政府的生物學家、以及蝙蝠研究人員所認可,這些專家1月中旬在美國賓夕州的喀來耳郡聚集召開年度會議,當地也是嚴重遭受蝙蝠死亡影響的地區之一。

白鼻病已席捲北美地區的蝙蝠,在許多地區有高達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在紐約2006年有資料記錄,該傳染病快速散播到美國16個州和4個加拿大省份。

生物學家們表示,他們認為這疾病會持續擴散。

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局長Dan Ashe表示,「這個驚人的新數據顯示了白鼻病對蝙蝠造成嚴重的生命威脅,而且影響的範圍以演變成為我們國家的問題。由於蝙蝠可有效地防治美國農地和森林的害蟲,為美國的經濟有很大的貢獻,牠們可以防治那些會傳染疾病給人類的昆蟲。我們正密切地研究蝙蝠,去了解這個致命疾病的散播原因,盡量把疾病對蝙蝠的傷害減到最小。」

這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野生動物傳染病大爆發,讓許多環境學者認為許多飛行哺乳動物恐將瀕臨絕種。

「這些數字讓研究白鼻病一段時間的專家學者們,確認蝙蝠正以驚人的數量死亡,而且許多物種正快速地朝向滅亡的命運邁進。」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Mollie Matteson說到,她已發出多次請願來拯救蝙蝠並阻止白鼻病的散播。

美國國會日前已指示內政部撥款400萬美元給白鼻病研究管理中心,其中生物學家相信該疾病是由菌類植物所造成。

Matteson表示,「美洲的蝙蝠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而且其中有些種類可以說是接近滅絕。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看到有款項分配要來解決白鼻病,現在新的死亡數據就是警告我們需要做更多,且更快速地來解決這問題。」

目前為止,白鼻病已影響到六個蝙蝠種類,使牠們在冬眠期時死亡,也就在牠們在洞穴和礦坑中懸掛的時候。

科學家估計,蝙蝠幫農民節省用在玉米、棉花、蔬果等作物上的殺蟲劑費用,約在37億到530億美元之間。

由於兩年前蝙蝠傳染病開始只出現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在其他比東北各州更依賴農業生產的地區,蝙蝠數量減少的整體影響需要一點時間才會顯現出來。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12/2012-01-17-092.html

Top

 

水源被污染 柳州民眾掀搶水潮

摘錄自2012年1月29日東森新聞報導

廣西一間礦業公司排放大量汙水,造成柳州市境內的龍江河,嚴重污染。當局卻封鎖消息,直到五天後事件才爆發,但鎘污染的濃度已經超標3倍,下游民眾人人自危,到賣場展開搶水大作戰。

眼前這一副景象,用青山綠水形容再洽當不過,但是對柳州居民來說,可是恐怖的夢靨,因為這條龍江河已經嚴重被污染,廣西一間礦業公司排放廢水,造成龍江河鎘污染超標3倍之多,鎘污染帶沿龍江、柳江順流而下,對柳州360多萬人的飲水造成威脅,當局設置5個頭放點,緊急搶救,灑下大量石灰和氧化鋁,但這個消息竟然被隱瞞了5天,這下下游人口稠密的柳州人慌了。

雖然廣西官方說,污染源頭廣西宜州市拉浪水庫鎘濃度已經下降至大陸國家標準值以內,顯示污染源已經被截斷,但部分水段鎘濃度仍接近臨界值,各大賣場前堆放的礦泉水,就像一座小山,民眾瘋狂搶購,還有人一次買十箱!有過封鎖消息的前例,廣西民眾能相信誰,只能自求多福。

Top

 

論壇∣2011.11-2012樂生保留運動大事記與近況說明

作者:青年樂生聯盟

行政大樓王字型第二進出現嚴重龜裂痕跡,施工單位大陸工程公司尚未對院民說明,便偷偷用預拌混凝土將裂縫填補。圖片:樂生自救會、國際愛地芽協會台灣分會提供。各位關心樂生的朋友:

2012年的今天,看到近日樂生頻上新聞媒體的消息,有人疑惑:「樂生?我以為樂生已經沒事了?」

在這裡,我們必須遺憾,卻又驕傲地告訴大家:是的,樂生還在,樂生保留自救會也還在,樂生運動仍然無法停歇。2012年的今天,我們一直守護的樂生院,面臨的是比前幾年更險峻的存亡危急之秋。

自2004年訴求反迫遷、保留樂生,要求樂生院指定古蹟、保護珍貴文化資產;2005年的暫定古蹟、保留41.6%的院區(此方案因無法讓院民續住而遭到否 決);2006年的「611大遊行」、國民黨部絕食四天;2007年「308蘇貞昌官邸陳情」、415大遊行;2008年的貞德舍事件;2009年的「沒橋沒人權」爭取聯外陸橋運動;2010年到2012年的「反走山、要安全」抗爭,一路走來,樂生運動跌跌撞撞,屢敗屢戰,一直不願意放棄最後的希望。

這七年多來,許多阿公阿嬤老去、過世,許多年輕學子成為忙碌的上班族。更重要的是,許多當年在電視機與網路上看著樂生抗爭新聞的國、高中生,漸漸長成大學生,開始成為樂生保留運動的一份子,為這個運動帶來無窮的希望。

七年多來,正當社會逐漸遺忘僅存一隅、辛苦保存下來一小部分的樂生時,急迫的走山危機又再次將我們拋回了街頭。樂生院民與新莊機廠的安全,在捷運局的傲慢、一意孤行和政府的漠視、不負責任之下,受到嚴重的威脅,心急如焚的阿公、阿嬤與我們又必須為捍衛家園而戰,疾走於行政機關和公眾場合上,為人權做出最後的呼救。

自2010年起,樂生院區出現大規模龜裂,房舍傾圮毀敗,裂縫與日擴增,邊坡監測數值也在在顯示走山在即;去年十一月,地錨拉力甚至突破90噸警戒大關,安全急拉警報。種種指標皆顯示此地不宜繼續施工,並應立即回填土方,穩定邊坡。然而,捷運局在處理危機上,秉持一貫的傲慢和麻木,一概否認走山在即、宣稱安全無慮,對於我們「土方回填」的訴求,充耳不聞。

去年,我們多次當面向馬英九總統表達訴求,甚至募款、刊登廣告於蘋果日報(12/15)。在我們不斷陳情和各方施壓之下,馬英九總統﹝12/15﹞總算在社會大眾前承諾,表示將介入處理樂生走山危機,並在回覆給我們的公文中,表示自己已經指示捷運局開始協調此事。捷運局而後(12/30)急就章式地丟出了「新莊機廠長期安全方案」的提案,宣稱改採之「明挖覆蓋」工法,就能解決目前工程安全的問題。

有鑒於捷運局多年來慣以謊言搪塞責任之前科,以及說詞前後不一的習性,我們前往捷運局(1/6),要求捷運局為其所宣稱之「長期安全方案」負責,簽署「保證 樂生及新莊機廠安全承諾書」,以昭日後公信。令人震愕的是,捷運局斷然拒絕保證最基本的施工安全,不願意為其所提的安全方案背書。院民人命安全和新莊機廠 施工人員的安危,似乎在其眼中宛如草芥。

事實上,我們幾乎可以確定,所謂的「明挖覆蓋」,非常有可能只是捷運局另一次企圖矇騙社會的大謊言。根據揭穿貓纜弊案的工程師王偉民調查指出,明挖覆蓋工法在下挖階段,就極有可能因為地層支撐不足、大規模滑動而徹底失敗,導致立即的走山。「明挖」做到一半,樂生院就毀了,何來「覆蓋」之可能?

既然,捷運局信用完全破產,且無能解決樂生危機,我們只好轉回頭,要求馬總統為其所協調出來的方案負責,別讓樂生在危崖上搖搖欲墜。所以,去年12/30 和今年1/12,我們前往馬英九競選總部,請馬英九兌現當初的「聽到了、會處理」的承諾,和貫徹其所簽署之兩公約內所保障居住安全的精神,應政策指示立即 「土方回填」,確保院民和新莊機廠安全。可惜,迄今我們同樣仍未獲得馬總統任何正面回覆。

今年年初(1/2),侯孝賢、吳晟和蔣勳等十幾位文化界人士走訪樂生,為守護樂生發聲,呼籲社會各界及馬總統重視樂生走山危機,關注樂生的人文、歷史價值,保障院民及新莊機廠的安全。

樂生在無情摧殘之中,仍堅韌的站著。陪著樂生走過這七年多來的學生,看到那些曾經是美麗日式屋舍的所在,變成工地內的泥濘,時常仍要忍住轉頭的衝動,逼迫自己看著這片土地的傷疤;近年升上大學,也開始關心樂生的學子們,雖然再也看不到樂生昔日的風采,憑藉著想像勾勒出美麗的樂生,也希望能出一份力,捍衛最後的希望。最終,大家還是回來了,再次為阿公、阿嬤最後的家園奮戰,為阿公、阿嬤生存的空間和尊嚴而戰、為院民生命安全和人權而戰。

樂生保留運動邁入了第八年了,因為有大家的支持,才能在顛簸的過程中,走到今天。新的一年,雖然有新的挑戰,但至少我們不孤單,知道為何我們必須要再次站出來。在此,我們非常感謝大家看完這封信,瞭解我們自己也覺得十分複雜的當前運動情勢。

新的一年,我們將在2月至4月期間,以環島的方式,將樂生帶到台灣各地去,讓火把在台灣各地點燃,懇請大家提供給我們場地與放映機會,讓樂生運動火炬不熄,樂生院的反抗精神不死。若你想要在你的學校/服務單位舉辦樂生影展,或有任何關於募款及樂生影展辦理的疑問,都歡迎跟我們連絡。謹祝大家新年平安,在工作崗位上的能事事順心,在抗爭路途上的,均能有最完滿的結果。

青年樂生聯盟

日期

新聞整理

2011/ 11/24

百餘人向監察院陳情,監察委員陳永祥承諾介入調查並現勘。

12/01 

台北市議會副議長周柏雅陪同召開記者會,會中做出結論,要求捷運局立即停工、調查走山原因。

12/02

百餘人前往台北市政府外要求捷運局負責, 立即回填新莊捷運機廠已挖除的土方,但遭捷運局拒絕並表示「山開始滑了才會考慮回填」,引發不滿,將「樂生SOS」手舉牌貼上台北市政府大門表示抗議。

12/10

副總統參選人電視辯論會場外,向總統馬英九、 行政院長吳敦義當面陳情,要求重視走山危機,但因太快被維安人員拉走,未獲任何回應。

12/15

  1. 於蘋果日報A9版刊登半版廣告。
  2. 「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座談上再度向馬英九總統表達訴求, 並親手交上當日我們在蘋果日報上所刊登的廣告。馬英九當場表示聽到了、會處理,並承諾必要時召開跨部會會議。

12/30

1.        前往馬英九競選總部,召開人權期末考記者會, 希望馬英九正視樂生走山危機,並立即介入負責、處理。總部承諾會於三天內提出明確答覆。

  1. 同一時間,捷運局宣布新莊機廠長期安全方案出爐,提出「明挖覆蓋」工法,聲稱可以解決新莊機廠走山問題。但面對記者提問此方案是否安全時,卻閃爍其詞拒絕回應。

2012/ 01/02

侯孝賢、蔣勳、吳晟等十位知名文化界人士親自走訪院區, 為守護樂生發聲,並共同簽名要求總統立即政策指示「土方回填」,研擬真正可行之長期安全方案,確保樂生院民的安全並守護重要的文化資產。

01/05

1.        於中國時報刊登半版廣告,刊登文化人走訪樂生之感言。 並指出捷運局信用破產,要求馬總統為其協調出來的「長期安全方案」負責。

  1. 同日下午,捷運新莊線於新莊機廠完全未啟用的狀況下分段通車,戳破捷運局長年來「樂生不拆、捷運不通」的惡劣謊言。

01/06

前往捷運局,請捷運局為其所提出的長期安全方案負責,並簽署「 保證樂生及新莊機廠安全承諾書」。捷運局拒絕簽署。

01/12

馬英九總統國際記者會場外發放英文新聞稿,試圖向國際媒體求援。 請求馬英九總統依循其所簽署之兩公約精神,重視樂生安全與人權。並再次提醒總統,捷運局拒絕保證新莊機廠安全,敦請總統救救樂生、為台灣留下珍貴文化資產。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