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12年1月30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編者前言:記者2012年初前往以色列伊拉特(Eliat)北郊50公里處的羅坦生態農場(Kibbutz
Lotan),參與「綠色學徒營」(Green
Apprenticeship),透過實地操作,認識樸門永續設計、生態設計等綠色生活,並在營隊中結識各方同好。本文是繼〈女孩玩泥巴!
初識加拿大Mudgirls的自然建築實踐〉後,記者系列專文第二篇,報導以色列集體農場走向生態社區的重要推手。
1966年起接觸樸門永續設計 第一次知道「樸門如此美妙」
Jan Martin
Bang佇立在以色列沙漠中的生態菜園,以色列南部的冬天豔陽高照,寒風吹撫著Kibbutz Lotan園區內生機勃發的各式蔬果,很難想像這裡是年降雨量不超過20mm的沙漠型氣候。雖然地理及氣候條件惡劣,但在適當的規劃及觀察下,沙漠孕育綠洲不再遙不可及。
以色列諸多集體農場(kibbutz),在草創時期受益於Jan Martin
Bang提供生態社區規劃,思考與實踐如何應用最少的資源,透過生態設計規劃,一草一木創建家園。
Jan Martin
Bang從1960年代起開接觸樸門永續設計,出生於挪威,成長於英格蘭,學習背景橫跨教育、哲學、農業、地理學…等等。在初初接觸樸門永續設計時,Jan
Martin
Bang取得相關教師及設計師認證資格,如同他自己所說:「每一次真心實意、身體力行,走在田園間思考的時候,發現取得相關的認證不是任何一位樸門永續設計的學習者所在意的,而是如何更細膩地與自然互動,這些不言不語的土地與環境,會以最讓你驚訝方式回應你。直到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我終於知道我知道了。』」
獻身以色列16年 與Kibbutz Movement站在一起
1984年起Jan
Martin Bang移居至以色列,以色列國內所興起的Kibbutz
Movement,讓許多Kibbutz內部都在爭辯如何找到一條可長可久,維繫猶太族群又同時能可持續地利用資源有限的地力之路。尤其在〈寂靜的春天〉一書問世,揭露慣行農法使用大量施用化學物質重創生態後,務農起家的Kibbutz對內需要各式各樣的農產品以為養集體農場內的所有居民,對外販售多元種植的農產品又成為集體農場的經濟來源。如何找到可持續的農業發展之道對Kibbutz而言是一嚴峻的議題。
Jan Martin
Bang在以色列境內協助建立樸門永續設計的學習圈,並且開始以希伯來文教授課程、演講分享、工作坊教學…等等,講課的同時,也不忘行腳走過以色列的每一片土地。Jan
Martin Bang和他的團隊也走訪以色列周邊地區(如:埃及、巴勒斯坦、土耳其等地)的生態村落,持續不斷地參照學習。
以Kibbutz Lotan為例,1983年猶太群體聚集起來在Lotan落地生根,起初急於
將族群聚集起來,開始在Lotan一磚一瓦搭建住房、公共餐廳、祈禱會所、幼兒園、青少年教育中心…等等。基於生存需求而無法對生態或環境多加考量,直至1994年起,開始接觸樸門永續設計的概念實踐作法,Kibbutz
Lotan試圖從生態農業、規劃生態旅遊、建設生態村的概念基地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
這條道路開始慢慢開花結果:Lotan內所有的農作物100%來自樸門永續設計概念及廚餘堆肥、生態廁所堆肥的滋養。人們種植作物、食用作物、排出排泄物、再將排泄物用作堆肥,繼而又成為人們盤中飧,成為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圈。
Lotan所出產的有機農產品及奶製品也對外銷售至以色列一般市面上供大眾選購、後續建立的幾棟建築及社區環境規劃,仔細關照氣候地理條件設計開門開窗方向、建材來自當地取手可得的椰棗樹幹及樹葉、稻草桿、沙與土。
Lotan也在沙漠中利用中水回收復育生態濕地。由於位於歐亞非大陸交界,該處是500多種鳥類飛行路線的必經之路,生態濕地及周遭環境維護也是Kibbutz
Lotan近年來致力發展的生態旅遊基地之一。
還有因為改善環境經驗累積的結果,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好奇沙漠中的生態村是如何建構起來的,於是人們開始有系統地分享樸門永續設計在沙漠中的應用及本地化過程、社區內公共空間自然建築的營造模式,也就造成了今天Green
Apprenticeship 課程的由來。Kibbutz Lotan受益於Jan Martin Bang許多,也為Kibbutz
Movement豎立了一典範。
現在全以色列還有270個大小規模不等的kibbutz存在,但其中僅有1/4是真正實行共同經濟制度,各kibbutz也面臨人口流失及如何維繫猶太群體文化、社會、經濟制度之議題。
樸門永續設計不是工具與方法 是觀察與疑問
Jan
Martin Bang的挪威生活經驗,也讓他開始思考在各種極端氣候條件下樸門永續設計如何因地制宜,它絕不是一樣照本宣科的工具。「simple
handy tool」,是Jan Martin
Bang一再強調的,使用工具或材料或思考觀察,都不能本末倒置、捨近求遠。
Jan Martin
Bang表示,他更樂意看見樸門永續設計是一種social tool,讓人們不分年齡加入動手體驗的行列,並提供一促進社群交流的場域。例如:door
frame garden、輪胎花園、building
with cob(cob為英國傳統建築常用材料,通常混合牛馬糞便、黏土、砂、麥稈等自然素材)…等,都是既無專業技術門檻、又利用本地資源或廢舊物品簡易生成的環境元素。在其中,成人與孩童協助收集材料或參與其中營造,形塑了一個讓人參與其中又育教於樂的學習環境。樸門永續設計主要作用在讓人思考,對待環境的方式沒有統一答案或方法,是故重在觀察,學習將問題作為思考的起點。
用樸門永續設計來滋養地球與社會
在Kibbutz
Lotan裡,地處沙漠之中,出入交通不便,整個Kibbutz Lotan的資源幾乎就是以生態農業做為基底出發,以農業來餵養社區裡150餘名居民,還要加上全年經常性的來訪遊客、志工、研究者及學習者的飲食需求量,同時農產品及奶製品的出品也是Lotan的重要收入。在這樣一個資源貧乏的環境中,善用每一寸土地及資源需要有更遠見的看法,因為土地資源根本沒有糟蹋破壞的本錢。
Jan Martin
Bang總是會從農業議題來引發思考:今天談到世界的農業圖象,映入腦海裡的詞彙與概念是什麼呢?是產量、跨國食品企業、飲食權力、集體產量化…還是其他?
在Jan Martin
Bang的農業圖像中有一座光譜,光譜的一邊是慣行農法、化學農業產業,中間是有機農業產量化工業、再來是有機農業,最後是樸門永續設計式的家庭農場──在Jan
Martin
Bang的說法中,這是更bio-dynamic層次的農事。Biodynamic指的是:停止農業化學用藥、加強人土之間的有機連結、以環境與土地重建人性、尊重自然循環、過程與理念上的友善動物及友善地球、致力農業的多元性、將農業作為社會群體交流的場域,讓更多人因體驗參與而懂得資源之美、產出營養美味的作物。
農業價值不在於產量,在於滋養大地與人類社會。樸門永續設計也不是埋頭在自家田園的美好時光而已,如何讓改變在社會發生更是重要。
※
作者以色列之行感謝2012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支持。
※ 以色列Kibbutz
Lotan Green Apprenticeship 課程網站http://www.kibbutzlotan.com/creativeEcology/ga/
※ Jan Martin
Bang著作:"Ecovillages – a practical guide to sustainable
communities"、"Growing Eco Communities – practical ways to create
sustainability"、 "Sakhnin – a portrait of an environmental peace
project in Israel"、 "The Hidden Seed – the story of the Camphill
Bible Evening"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