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4.16







近期活動

與野鳥攝影互動經驗談
【跟著自然去旅行】翱翔天際 看見林鵰 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城市遊牧影展:錢鬼剋星&映後環團座談會片
2012地球日女性綠色經濟論壇
啟動綠活 永續家園-2012全國NGOs環境會議
陽光Power能源志工培訓課程(4/20截止報名)
夢想x策略x行動=公義生態社會聯盟 願景行動家第1期志工招募(4/20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4/29~5/1綠島 珊瑚礁體檢活動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台北地球日 民眾熱烈響應綠行動

 

台北地球日第四屆綠色藝術市集,響應國際「Mobilize the Earth」行動,聚集民間團體、小農、藝術等近60個攤位,號召民眾承諾並實踐綠行動,13、14日活動期間集結逾5000筆綠行動,守護海洋、反核等 連署反應熱烈,呈現出城市民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與參與。

積極爭取同志婚姻權的陳敬學,也是環境運動的支持者,每年都來參加,他表示聚集這麼多高質感的攤商,不論是小農、藝術工作者、還有非營利組織,大家對理念堅持與認真踏實,使來參加市集的民眾處處有驚奇,時時有感動。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即拍即行!地球保衛站」民眾參與紀錄

地球日後續行動:421全國NGOs環境會議

2011台北綠市集 民眾響應3000個綠行動

2010市集繽紛熱鬧:小農‧綠色‧藝術

我們的島∣生態 綠地保衛戰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剪輯:陳添寶

來到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跟仁愛路口,筆直的大馬路上車子川流不息,這個從1970年代規劃的新市鎮,近年來因為越來越多人口而忙碌起來,不過四周豐富的綠意,讓人忘記了煩躁。

在轉角處,有片荒地演變成的雜木林,許多人走過去或許都不會覺察到裡的精采,於是2010年起,社區規劃師陳信甫帶著民眾走進這片荒地,觀察自然生態,他發現這處荒地演化成的自然次生林有著豐富生態,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遠超過人工造林的花園。

於是這座森林開始有了名字,叫做野步森林,他希望把這裡打造成城市跟自然的平台,提升為環境教育學習中心,讓市民可以透過這片森林,學會尊重自然。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永揚垃圾場環評遭到撤銷,「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也在營建署被駁回,台南環保聯盟關注水資源汙染並未就此停住,事後成立「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一年來持續在四周自鑿的水井採樣,再度證實「地下水往南」。而許多大朋友小朋友來到灣寶,親手種下西瓜苗,灣寶西瓜喜慶重生,奮力抬頭迎向溫暖的陽光。這都是許多愛護環境的朋友起而行動的成果,每個人關心生活大小事開始,82歲的林德松老先生便是如此,他日前買了一批蒜頭,沒想到醃漬後多數蒜頭呈現「青綠色澤」。他翻閱化學書籍查驗、比對,懷疑這批頭蒜含有重金屬成份,甚至懷疑種蒜頭的土壤遭重金屬汙染。老先生用心研究,年輕力壯的更該多出力,今年的「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又開始了,上週末在二子坪清出外來種24籃水蘊草、還有上萬顆福壽螺卵。 印尼當地環保團體日前提出警告,東加里曼丹邦達市廣達6000公頃面積的珊瑚礁,因為人類採集與炸魚,近7成遭嚴重破壞,近海漁業將要崩解,人類不但自食惡果,還傷害其他生物。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誰把珍寶當垃圾?搶救哈瑪星的歷史身影

作者:munch

高雄的哈瑪星地區,曾是高雄現代城市的發展根源,當日本人建好高雄港,成為重要交通中樞,港區內大片填海之地,成為新市鎮發展的開始。當時許多日本大商業會社,在日本政府安排下,渡海移入到哈瑪星,慢慢建立起日本企業在高雄的灘頭堡,每家會社到台灣落地生根,都不想建築太輸人,大都用最好的建材,最新的設計,蓋出一棟棟哈瑪星的濱線新市鎮。

到了國府時代,海運轉口貿易、遠洋漁業基地,甚至拆船事業,維繫哈瑪星的榮景,但是許多日式老建築也因應時代的需求,一棟棟拆除重蓋。當1980年代,海運轉口貿易蕭條、漁業基地移轉,甚至拆船業吹起熄燈號,哈瑪星走入沒落的年代。

但是,2000年開始,哈瑪星打造港區舊倉庫,以及觀光碼頭,加上捷運開通,靠著懷舊旅行,哈瑪星開始鹹魚翻身,一股新的發展動力出現,帶來人潮,同時也帶來更多都市更新。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