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1.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護生而不是放生 已有佛教團體樹立楷模

大規模放生行為,已有部分佛教團體開始反思。賴鵬智攝。

佛教徒為了護生,而有解救遭難的動物隨後放生之德,曾幾何時,放生規模不斷增加,大量集體的放生,難免引發社會大眾的疑慮,擔心諸如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造 成的影響。對此,宗教團體內部也有不少反省與行為修正,這兩年來,幾個佛教團體就與野動急救站合作,豎立放生護生的典範。

擔救傷後的野放也是廣義的放生,有些野放的動物幸運的有來自宗教團體的祝福。特生中心急救站副研究員詹芳澤表示,復原的野生動物一經特生中心急救站評估可野放時,即邀請宗教團體共同舉辦放生活動。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決戰雷峰塔:談放生
無地自容  放生蛇處境難
「果從因生」 從源頭減少放生、護生爭議
雨後——從〈在放生的旅途中〉一文反思知識份子

生物簡介|高山上的少女髮絲:台灣高山鐵線蕨

作者:陳建男(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1980年代以前的台灣高山生態研究者,必須要有過人的勇氣、體能跟豐富的野外知識,否則山上的濃霧、大雨與霜雪,無一不令人怯步,也能輕易奪走登山者的生命,由於環境條件嚴苛,使得高山植物種類的發現與研究也較中低海拔植物還不容易。

「鐵線」蕨名字的由來,無疑地與它纖細如鐵線的葉軸,也就是連接她羽狀複葉的總梗有關,但我更愛她英文的俗名:Maidenhair――少女的髮絲――,鐵線蕨成束的葉軸是神秘的紫黑色,就像少女烏黑亮麗的秀髮。

精采內文

書齋|【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解讀色彩的訊息

作者:黃一峰

學會分辨色彩可以讓你看透大自然要傳遞給你的訊息,例如樹上結的果實由綠轉紅,這表示我們有香甜的水果可以享用;見到楓葉變紅、銀杏樹葉變成金黃色,可以知道秋天的到來。

顏色除透露生命的美麗訊息以外,生物也會透過它傳遞「危險」的訊號。黑白色彩交錯分佈的毒蛇—雨傘節,單看牠特殊的配色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我在婆羅洲熱帶雨林曾經見到另一種毒蛇—黃環林蛇,身上的色彩黃黑交錯,更讓人覺得來者不善!看到牠也讓我終於明白路旁的護欄、電線桿為何要漆上黃、黑兩色的紋路,因為它正是「小心危險」的最佳提醒!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歐盟會議已566對47票強化實施無效的割鯊魚鰭禁令,來彌補「割鰭棄鯊」的法規漏洞,歐洲有1/3的鯊魚被列為瀕危動物,希望藉由強化禁令來改變鯊魚的危機。同為軟骨魚,印尼的福魟也陷入危機,由於捕魚業對下不同的網子以致誤捕福魟,每年遭誤捕的數量約3400隻,希望未來有相關法令來保護牠們。而在金門,特有保育類的淡水大林梅氏鳊瀕臨滅絕,在台灣的都已滅絕,只剩金門有存少數族群,縣府委託海洋大學調查規劃,希望朝向棲地保育與移地復育來做努力。

新北市石門鄉有完整而古老的梯田,過去是產茶重地,後因產業沒落人口老化,整個農業生態枯萎,企業志工投入鄉村,砌石守梯田並且種植茶樹,維護百年歷史的梯田,重新找回人和土地的連結。而在日本,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完成三天兩夜的工作假期,清除河岸邊的竹林邊波,40位志工一同為保存明日香村原有的美麗景觀努力,進行竹林砍伐再利用、廢棄建築物修葺、蔬果種植等里山經營的工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呼吸潔淨空氣 人人有權!

發起單位:地球公民金會

高雄發展重工業四十幾年,高屏地區363萬人呼吸的是充滿了工業廢氣的空氣,空氣污染物在高屏地形及氣象條件的交互影響下擴散不易,加上大量的汽機車廢氣等,使高屏空品長期排在全國最後一名。

指在一定區域內,為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對於該區域空氣污染物總容許排放數量所作之限制措施,將管制大型工廠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這兩者均為臭氧的前驅物)污染物,以及粒狀污染物、硫氧化物。

精采內文

論壇|氣候談判:沒有明言的秘密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美國慢食協會紐約分會會員)

2011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的締約國在第17次會議(COP17)落幕前通過「德班強化行動平台」(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以下稱「德班平台」),旨在構築一個新回合的全球氣候談判,促成「一份議定書,法律文件或一個具有法效力的協議結果」("a protocol, another legal instrument or an agreed outcome with legal force")因應2020年之後的全球暖化。 「德班平台」的相關談判工作已在本年(2012)陸續展開,COP18會議的結果如何將成為本年結束前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在26日召開的COP18會議很難爭脫「德班平台」的結構性制約。換句話說,在連續幾年氣候會議談判效果不佳的陰影下,193個國家代表的再次聚會恐怕又是一次的浪費時間與資源,不會有具體進展。

精采內文

 

護生而不是放生 已有佛教團體樹立楷模

本報2012年11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與宗教團體共同辦理「生態放生」活動。(圖片來源: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佛教為了護生,而有解救遭難的動物隨後放生之德,曾幾何時,放生規模不斷增加,大量集體的放生,難免引發社會大眾的疑慮,擔心諸如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對此,宗教團體內部也有不少反省與行為修正,這兩年來,幾個佛教團體就與野動急救站合作,豎立放生護生的典範。

以支持野生動物救傷實踐護生

野生動物急救站除了要照顧受傷的野生動物,還要為了籌措營運經費焦頭爛額,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屬於比較幸運的,這兩年,台中佛教蓮社與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合作以「傷癒野生動物放生與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支持特生中心急救站專業人力資源,並為即將野放的野生動物祝福,除此之外,他們也將動物相關的生命教育推展到校園及社會大眾。

救傷後的野放也是廣義的放生,有些野放的動物幸運的有來自宗教團體的祝福。特生中心急救站副研究員詹芳澤表示,復原的野生動物一經特生中心急救站評估可野放時,即邀請宗教團體共同舉辦放生活動。

過程包括由急救站工作人員講解處理傷病野生動物的標準程序、野放動物的生態習性、救援醫療、照養過程,強調救傷單位對動物健康與生態風險的考量,講解完畢還會以問答和填寫回饋單等方式進行交流討論;在完成放生儀軌後,再一同將動物送回原發現地(或原棲地)野放。一年多來共執行11場,參加人次高達788人次。

從保育野生動物啟發慈悲心

野放之前先來了解這次野放的物種,牠的故事以及生平,護生就從了解開始。(圖片來源: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福智團體是一個致力弘揚「菩提道次第廣論」、實踐佛法的團體,旗下包括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推動有機農業照顧生態來護生。慈心基金會專員程禮怡說,現代放生可能造成生態問題,近年福智已經修正放生原則,除了不做大型放生,放生時要做到合法兼顧生態。

2011年首度與特生中心急救站合作,以經費實際支持急救站的護生工作,而急救站野放動物時,也讓福智學員參與,在不驚不擾的原則下,為動物進行皈依祈福儀式並透過解說。

在過程中,不但讓福智學員了解動物救傷、保育、教育等工作,也學習該次野放物種的生態、習性和救傷故事,得以建立保育及正確野放的概念,並且也啟發佛法所強調的慈悲心。

今年,福智也與台北市野鳥學會救傷單位合作;在放流方面,也依照「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進行。

詹芳澤表示,宗教團體欠缺生態環境與動物健康風險概念,而國內動物救援單位面臨營運經費不擇的窘境,若能建立信賴的平台,讓宗教團體隊積極護生的核心價值與動物救援單位的理念充分對話,彼此認同將有利於積極的護生。

最佳護生方案促進多贏局面

9月環保團體與林務局舉辦的的「積極護生方案國際研討會」促成對話的空間,除了林務局將持續與佛教團體溝通,也有團體表達願意進一步了解可以為保育做什麼。

現行法令並未定義放生,放生往往因在不當的時間,將不當的物種以及不當數量,放到不當的地點而產生爭議。保育組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表示,福智團體、台中蓮社與特生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其他保育團體的合作,將護生與保育結合,讓佛教放生嶄露契機。放生考量的層面包括宗教文化、動物保護以及生態保育,在宗教文化下,兼顧動物福祉,不傷及生命及生態,並非不可能,三者協調是最佳的護生方案。

食蛇龜的守護者

宗教團體常常位於山林之間,若能將護生的概念與保育結合,應能成為保育的助力。

目前收容在中興大學3000多隻因獵人捕捉差一點送到對岸的台灣原生種食蛇龜,也急需野放收容空間;生命科學系所副教授吳聲海研究團隊正進行食蛇龜分布、基因型態的研究,未來可能依據研究結果進行野放,若這些野放地點能結合佛教護生團體,不但可以協助野放後的監督,避免再次被捕捉,也能協助研究團隊後續的紀錄調查,就真正達到護生的目的。

Top

 

生物簡介|高山上的少女髮絲:台灣高山鐵線蕨

作者:陳建男(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筆者是時常參與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案的植物調查者,工作過程中如果發現有環境穩定鮮少有人干擾的植被、胸徑一米以上的大樹群,或是稀有的植物物種出現在工程可能干擾的範圍之內,雖然想搶救她們卻不容易改變當地被開發的命運,心裡總有感傷。

其實所有的人為活動都可能讓植物的物種族群局部滅絕,使大片森林的邊緣被蠶食鯨吞:或許是人們為了耕作所以在農地邊緣施藥除草、也許是一間間在海岸或在丘陵旁的工廠廠房、也或許是為了便利交通所以建築的條條道路。做為一個專門調查可能開發地區的植物學家,遭遇的物種滅絕議題更為迫切,但在台灣當前的開發壓力下,我常想,自己能做的僅是寫報告,然後讓所見到的保貴資源沉寂於厚厚的報告裡嗎?

邂逅.台灣高山鐵線蕨

1980年代以前的台灣高山生態研究者,必須要有過人的勇氣、體能跟豐富的野外知識,否則山上的濃霧、大雨與霜雪,無一不令人怯步,也能輕易奪走登山者的生命,由於環境條件嚴苛,使得高山植物種類的發現與研究也較中低海拔植物還不容易。例如台灣高山鐵線蕨(Adiantum roborowskii Maxim. var. taiwanianum (Tagawa) Shieh)的命名者謝萬權教授,他是台灣蕨類研究的先驅,也是一位嚴謹的登山者。1960年代眼尖地在隱密的獵徑旁或陡峭的石灰岩壁上,發現這「古錐」的小蕨,進一步給她植物分類上的地位。

如今本島道路系統四通八達,自全島海岸到中央山脈的最高峰,想要見到台灣高山鐵線蕨已不像古人一樣艱辛,但由於她們族群數量稀少,仍然只有經驗老到的植物觀察者才能發現與辨認。

筆者與台灣高山鐵線蕨的初次邂逅,是因為數年前中部橫貫公路幾座老橋改建計畫的環評調查。一座座50年代建造的大紅鐵橋矗立眼前,橫跨過陡峻的立霧溪,此處是孕育豐富多樣植物生態的中海拔雲霧帶,我一面觀察,一邊手沒停過地記錄著。此時發現了長相好特別的鐵線蕨,瞧她每一片葉子都像一個個的愛心,可愛極了!當場腦中思索標本館裏鐵線蕨科標本,再進一步回研究室確認:她是數量稀少的台灣高山鐵線蕨!

成束葉軸,似少女烏黑秀髮

「鐵線」蕨名字的由來,無疑地與它纖細如鐵線的葉軸,也就是連接她羽狀複葉的總梗有關,但我更愛她英文的俗名:Maidenhair――少女的髮絲――,鐵線蕨成束的葉軸是神秘的紫黑色,就像少女烏黑亮麗的秀髮。

鐵線蕨這群植物在全世界至少有兩百多個種類,她們多喜愛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區,主要種類集中在南美洲。台灣約有14種鐵線蕨生長,雖然跟全世界大多數的鐵線蕨一樣偏好低海拔溫暖環境生長,但也有許多喜愛中高海拔環境的種類,例如台灣高山鐵線蕨。

台灣高山鐵線蕨是鐵線蕨科鐵線蕨屬的小型蕨類,植株10至20公分,鐵線蕨的葉片與一般對蕨類的印象類似,從根部向上長成一叢葉片,個別葉片結構像一枚羽毛,葉柄是深褐色,有順序的長出小葉:一片羽狀葉可能有二到三回的小葉:主要葉柄分支出一輪葉梗才開始長出小葉是二回羽狀葉的形式;第二輪葉梗還分出更細一輪葉柄長出小葉的就是三回羽狀葉。

孢子著生在葉片上的方式可是觀察蕨類的重點!台灣高山鐵線蕨的孢子囊堆會長在小葉裂片頂端,裂片會微微反卷1至2個孢子囊堆會長在一起,仔細觀察時,孢子囊堆中間看來會有微微凹陷的樣子。

台灣高山鐵線蕨喜歡生長在陰涼稍微濕潤的岩壁上,只有在台灣2500到3500公尺的高海拔山區有分佈,目前台灣已知分布地點有北部的池有山、中央尖山與啞口林道,以及中部的大禹嶺、昆陽還有合歡山,往南還有南橫關山跟向陽山可以找到她們蹤跡。由於她們族群數量非常稀少,每一個分布地的株數不多,在環保署公佈的台灣地區稀特有植物名錄中,列為第二級的稀特有植物。

工程師與生態考量

我在調查後回報台灣高山鐵線蕨的議題,開發單位因而安排了現場會同勘查。當時工程師普遍不太瞭解生態環境的議題,但現勘就是很好溝通的機會,更是開發單位接觸環境教育的起點,而且多次和工程師接觸下來,逐漸改變筆者對工程專業者的刻版印象。

現勘過程中,工程師首先問的問題是:難道我要為這幾株10公分大的植物,犧牲交通安全和便利嗎?這幾株台灣高山鐵線蕨,當真那麼值錢?需要改變原有的工程設計?但由生物多樣性的角度看來,這些物種的重要性在於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有這些植物,試想,全球有多少物種在還沒被人們紀錄發現前就無聲無息的滅絕?要是在能夠避免的情況下卻讓棲地消失,那無異是背離生態保育的初衷,也會造成世界物種多樣性及基因庫的重大損失。

之後,與會人員都同意為了保全重要環境,工程設計應該可以些微調整,卻進一步發現,若要迴避目前已知的台灣高山鐵線蕨的生育地,那麼新方案工程要挖填的坡面可能比原來的方案還大!反而會造成其他棲地破壞的問題。但這是一次良性的互動規劃過程,工程與生態專業持續溝通,希望能找出一個工程和生態雙贏或折衷方案。雖然國內工程師的養成教育中,環境生態教育相關課程所佔比例太少,缺少生物多樣性的考量,然而透過現勘及各種專業溝通,仍有部分工程師樂觀積極且勇於改變既有設計,擬定多種方案保留重要的生物棲地,對生態保育直接做出貢獻。

你想知道這幾株台灣高山鐵線蕨的結局嗎?從以上的環境描述可以發現,台灣高山地區應該是積極保育復育的地方,就算有必要開發,也必須有審慎的評估過程,以及研究配套保育措施。也因為環境脆弱敏感,因此這件橋樑改建案最後在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會議當中裁定不應開發,主要理由是基地範圍有50%以上的地區位於坡度40%以上不適宜開發的環境敏感區,而且工程坐落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不只是台灣高山鐵線蕨,還有多種保育類動物及稀有植物也居住在此。

在我心中也為這些稀有植物慶幸!更感謝當時把關的環評委員會及開明的開發單位,決定讓鄰近環境調養生息。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書齋|【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解讀色彩的訊息

作者:黃一峰

學會分辨色彩可以讓你看透大自然要傳遞給你的訊息,例如樹上結的果實由綠轉紅,這表示我們有香甜的水果可以享用;見到楓葉變紅、銀杏樹葉變成金黃色,可以知道秋天的到來。此外,大自然的色彩往往會透露出生命繁衍的訊息,我們常笑說:「猴子紅屁股!」其實這個顏色對猴子來說可是一年一度的大事。當你有機會在野外看到台灣獼猴的母猴露出漲紅的屁股時,這表示性成熟的母猴正準備孕育下一代,也代表幾個月之後,山上就有小猴子可以看了!

顏色除透露生命的美麗訊息以外,生物也會透過它傳遞「危險」的訊號。黑白色彩交錯分佈的毒蛇—雨傘節,單看牠特殊的配色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我在婆羅洲熱帶雨林曾經見到另一種毒蛇—黃環林蛇,身上的色彩黃黑交錯,更讓人覺得來者不善!看到牠也讓我終於明白路旁的護欄、電線桿為何要漆上黃、黑兩色的紋路,因為它正是「小心危險」的最佳提醒!不只是大型生物擁有警戒色,棲息在中南美洲體長約僅2公分的小小草莓箭毒蛙,也用鮮紅的體色搭配藍紫色的四肢,明確的警告著天敵「別欺負我個子小,我有毒,不要吃我!」。當我親眼見識過這些致命的色彩之後,也才理解為何人類總是愛用紅、黃、黑、白等顏色來彰顯危險了。

到底生物的顏色在傳遞什麼樣的訊息?究竟是報喜還是報憂?在博大精深的大自然裡你真的得多多學習,並且時時刻刻睜大眼睛,看個分明才能明白箇中奧妙!

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

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

The Practical Know-How of Becoming a Observer in the World

作者:黃一峰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200512
定價:50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歐盟議會決議修補魚翅禁令的法律漏洞

歐洲議會以566對47票 強化實施9年卻無效的割鯊魚鰭禁令 本報2012年11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歐洲議會在22日的歷史性投票中,宣告割鯊魚鰭並將活體丟棄在海上的野蠻做法是非法的。歐洲議會以566票對47票的壓倒性多數,終結法律漏洞並禁止割鰭棄鯊──儘管西班牙和葡萄牙表示反對。

大青鯊(blue shark)(照片提供:Andy Murch / Shark Alliance)

歐盟是對亞洲最大的魚翅出口國之一,雖然歐盟從2003年開始禁止割鰭棄鯊,但留下了一個漏洞:配有冷凍船的水產業者,若申請到「特殊捕撈許可」,並在船上割鰭後把魚鰭和鯊魚分開登岸,就不在禁止之列。但如今這些特殊許可的發放卻已成為常態性做法,成為法律的漏洞。.且由於監管過程複雜,需要透過測量和對比鯊魚鰭和整條鯊魚的重量,因此很多取鰭行為都沒有被發現。皮尤環境組織(Pew Environment Group)批評,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籍的延繩釣漁船,在世界各地無節制的獵捕鯊魚。

儘管事實上1/3的歐洲鯊魚和魟魚種類,以及公海裡1/3的鯊魚,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名單;但為了滿足對魚翅湯的需求,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鯊魚遭殺害

在香港和中國,鯊魚鰭普遍用來做成美味的魚翅湯,而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和太平洋捕捉鯊魚的歐盟籍漁船,則是提供魚鰭的最大來源之一。

雖然只是禁止割鰭棄鯊,仍不足以挽救鯊魚危及的生存處境,不過,保育組織和動物福利團體仍對歐洲議會的投票結果表示滿意。 「議會壓倒性支持加強歐盟的割鰭禁令,對歐盟內外的鯊魚保育是重大的勝利。」鯊魚信託基金會(Shark Trust)保育主任胡德(Ali Hood)指出,「因為歐盟對國際漁業組織有影響力,這個行動對以全球規模打擊這種浪費的做法,有著巨大潛力。」

皮尤環境組織也表示支持,該機構進一步說,「歐盟各國漁業部長已明確表示,絕對支持歐盟執委會的做法。現在,我們期望這些部長立即接受歐洲議會的決定,並實施這項禁令。」

蘇格蘭籍的歐洲議會議員史密斯(Alyn Smith)多年來一直為強化禁令而努力,他表示,「割鰭棄鯊不僅是不道德的,也對許多歐洲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一想到1/3的歐洲鯊魚歸類為瀕危物種,就令人十分震驚。我希望這個狀況可以改變。

目前,保育團體正極力遊說將於2013年3月召開會議的華盛頓公約(CITES,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考慮歐盟和美國的建議,希望能保護具商業價值的易危和瀕危鯊魚物種,包括大西洋鯖鯊、雙髻鯊和污斑白眼鮫。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皮尤環境組織(Pew Environment Group)新聞稿

Top

 

印尼蝠魟 因捕魚業陷入危機

摘錄自2012年11月26日台灣醒報報導

海洋科學家正積極為了印尼沿海的蝠魟生存而努力著。蝠魟在印尼拉賈安帕周圍有著很高的群聚量,但去年卻在國際動保組織2011年保育族群名單中,被標記為受威脅的物種。

科學家表示,蝠魟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捕魚業針對各類不同鮪魚所設下的網子,以致誤捕蝠魟,每年遭到誤捕的蝠魟數量約在3400隻,一則研究報告指出,沒有紀錄的誤捕,次數一定會比記錄上的數字多。

中國的科學家正積極要求政府進行蝠魟的保育工作,山東大學海洋學院的教授表示,「過去兩年中,我們致力於觀測蝠魟,並且向政府要求將其列為保育物種。」提倡環境保護理念的中國達爾文自然求知社的成員指出,因為沒有相關的法令保護蝠魟,所以蝠魟的買賣並不違法。

Top

 

特有保育魚瀕滅 金門研商復育

摘錄自2012年11月26日中央社報導

金門特有的保育類淡水大鱗梅氏鳊瀕臨滅絕,縣府委託台灣海洋大學調查與保育策略規劃,將朝棲地保護與移地復育努力。

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長陳義雄說,台灣本土種的淡水大鱗梅氏鳊已滅絕,只有金門還有殘存的少數不穩定族群。

陳義雄今天下午向縣府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提出期中報告,他表示,以前調查大鱗梅氏鳊曾在金沙鎮前埔溪等重要支流有紀錄;今年夏季調查只在金沙鎮光前溪中游水系及上游龍陵湖中有發現,其他水系的族群恐已幾近絕滅。

他指出,這可能是大鱗梅氏鳊棲地受各項護岸工程與水泥化破壞所致。光前溪中游岸邊旱田大量抽水灌溉,有成為乾涸死水的危機,加上各溪段小型攔沙壩的阻隔,大鱗梅氏鳊的前景堪慮。

金門溪流短,流量嚴重不足,陳義雄建議應主動規劃出溪流生態保護區,保育現地僅存的魚種,並嚴禁旱季任意抽水,以免嚴重威脅溪流的珍稀魚類生存。

Top

 

志工砌石植樹 石門百年梯田修復中

本報2012年11月27日新北訊,張玉梅、林琳報導

石門嵩山社區生態工作假期在新北市石門區的嵩山社區,仍保有完整而古老的梯田,過去此地曾是舉世聞名的產茶重鎮,而後因二次大戰產業逐漸沒落,當地面臨人口老化和青壯年出走等問題,留守的老農民人力不足,多仰賴休耕補助為生,往往依賴低成本除草劑維護農地,以至於農地生態逐漸枯萎。部分居民有感於此,正著手復耕已具百年歷史的梯田,重建人和土地的關係。

24日,47名志工無畏低溫,風雨無阻參加一場生態工作假期,在嵩山社區進行砌石、修復梯田,並種植100棵茶樹,用熱血復育這片土地。

這是由社區、鄰近的阿里磅生態農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天柏嵐(Timberland)共同合作的志工行動。嵩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江榮川表示,為了將自然共存共榮的觀念分享出去,希望可以將善待土地,大家慢慢達成共識後,也支持復耕梯田,重新找回人和土地的連結。

然而土地過去所受到的傷害,就像人類的傷口,並非一朝一夕即可癒合,復耕的過程十分艱辛。

阿里磅生態農場負責人王德昌說明,希望可以藉由年輕人一起來關心土地,讓更多人了解里山倡議的概念。因此,志工服務分為砌石梯田、種植茶樹兩組進行,一組志工協助修復已坍塌的砌石梯田,當地的師傅指導志工砌石的工法,大家分工合作的進行挖土、搬運、堆疊等工作,完成逾三公尺的砌石景觀。;而另一組,則在已整地過後的梯田上,一邊移除雜草,一邊種植茶樹的幼苗,為當地埋下修復農地的種子。

每棵茶樹,都是志工們對地球的一種祝福。志工在農村從事勞動的工作,每個人身上沾滿泥巴,大家卻樂此不疲。喜歡一起參與環境守護行動的兄妹檔,哥哥鄭維修感動的表示,能夠深入社區並做對環境有幫助的事情,一直都是很開心的事。其中,看見當地社區的師傅到了退休的年紀,卻還是積極投入社區復育的發展計畫,是最讓我感動的一見事情。

無懼風雨干擾、不惜打赤腳工作的熱血志工龔呈湄表示,很開心投入砌石修復的行列,儘管全身沾滿泥巴,但就是想運用砌石工法技術,幫社區盡一份心力。

喜愛當志工許豪仁認為,每次參加工作假期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在都市只要付出少許的貨幣,就可以兌換糧食,但這糧食背後的辛勞距離自己太遙遠了。透過這樣子的農作勞動,除了可以體會靠雙手打拼的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學會惜福感恩。

還在就讀高中的張祐瑜和父親一同前來。對她而言,每種下一棵樹,就是幫地球許下了一個希望,也是為自己和後代創造未來。父親張心欣分享,每個人從社會、從環境取自太多的資源,所以只要能力範圍內,一定要盡力回饋。以後有機會,父女檔一定會再參加。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這次的生態工作假期除了透過每個人微薄的力量,幫助當地回復梯田樣貌、支持打造永續農業、創造更多元的自然生態理念外,透過農務勞作,也能讓參與者實際踏在土地上,感受土地的生命力,加深對土地的認同及敬意,希望能讓更多人一起來關懷土地,付諸行動。

石門嵩山社區生態工作假期活動大合照 在手工搭蓋的原始茅屋前拍完大合照後,大家就準備開工摟!

Top

 

楓紅下的飛鳥川 古都景觀修復行動

本報2012年11月27日日本訊,周昭蕊、許惠婷報導

本月25日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以下簡稱ASCVA)完成其一年一度長天數工作假期,舉辦三天兩日的志工行動,號召40位志工一起清除飛鳥川河岸邊的竹林。

日香村是日本飛鳥時代的古都,由於「古都保存法」以及「明日香村特別法」的規定,限制村內新建及改建的規範,因此保存了許多古老建築物及傳統村落美麗的樣貌。

明日香村是日本飛鳥時代的古都,由於「古都保存法」以及「明日香村特別法」的規定,限制村內新建及改建的規範,因此保存了許多古老建築物及傳統村落美麗的樣貌。但此舉也造成人口外流及老化,農田逐漸休耕荒廢,使的當地歷史景觀的保護與維持益加困難,形成一大片的荒廢竹林與山野。ASCVA由各地志工組成,近年來和當地政府及居民合作,一同為了保存明日香村原有的美麗景觀努力,進行竹林砍伐再利用、廢棄建築物修葺、蔬果種植等里山經營的工作。

ASCVA的志工們將竹子砍除之後,會將竹子燒製成竹炭、作成竹杯、當建材,或是磨碎成粉鋪在道路上防止雜草生長。本次工作假期,約40位志工一起清除河岸邊約100公尺長的竹林邊波。三木會長提到:「當地居民希望能清除這些竹子,但是政府的經費不夠,所以由我們志工來協助。」日本及台灣都面臨無人利用的竹林生長過快,侵蝕其他植物生長地的問題。ASCVA的志工們將竹子砍除之後,會將竹子燒製成竹炭、作成竹杯、當建材,或是磨碎成粉鋪在道路上防止雜草生長。

ASCVA的成員大多是年紀稍長的退休人士,他們為了協會付出各自的專長,例如建築、園藝甚至操作怪手等工作。擔任政府都市計畫課員的福田小姐表示,十年前在學生時代看到ASCVA的資訊而參加了工作假期,覺得這些志工們年記雖大卻都很有熱情與活力,從此就經常會來協助協會的志工活動。而ASCVA也期待更多年輕志工加入,以活化及傳承古都景觀保存的工作。

ASCVA的行動除了吸引一般民眾的參與外,也吸引了企業的關注。今年(2012)協會更獲得了日本財團Soroptimist的社會志工獎。本次工作假期也有五位來自衛浴設備公司TOTO的員工參加,他們表示:「因為TOTO的產品屬性,我們公司很關心珍貴的水資源,鼓勵員工參與保育行動,所以就和同事們一起來了。」

來自四面八方,背景各異的志工在惜別晚宴上把酒言歡。三木會長在活動最後的閉幕式中,向志工們解釋了從台灣參加者得知的諺語「柿柿如意」的意思,給了每位認真付出的志工一袋當地種植的柿子以及自製的竹炭,並祝福大家未來事事如意。

Top

 

行動參與|呼吸潔淨空氣 人人有權!

發起單位:地球公民金會

參與連署

高雄發展重工業四十幾年,高屏地區363萬人呼吸的是充滿了工業廢氣的空氣,空氣污染物在高屏地形及氣象條件的交互影響下擴散不易,加上大量的汽機車廢氣等,使高屏空品長期排在全國最後一名。

高屏人看到的天空經常灰濛濛的,空氣中有害健康的臭氧與懸浮微粒濃度經常超標,但是,許多高污染的工廠仍繼續在興建或擴張。

高屏人已經忍無可忍,我們要呼吸乾淨的空氣,我們渴望健康無毒的環境。我們要求政府盡快啟動「空污總量管制」,並以相較於環保署「101年高屏總量管制計畫初稿」更具實質減量成效、符合環境倫理精神的配套辦法,改善高屏空污,杜絕污染量再擴增,並積極研擬訂定實質減量的時程,以還我呼吸乾淨空氣的權利!

空污總量管制:

指在一定區域內,為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對於該區域空氣污染物總容許排放數量所作之限制措施,將管制大型工廠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這兩者均為臭氧的前驅物)污染物,以及粒狀污染物、硫氧化物。

高屏地區因地形因素及氣象條件交互影響,使空氣中的污染物擴散不易,一年四季中,春天、秋天、冬天空氣品質都不好,且高雄都會區人口密度極高,高濃度且毒性成分複雜的污染長年侵犯著我們的肺。空品不良時,老人、小孩卻渾然不知地在公園運動,想要過低碳生活的單車騎士也蒙受其害。

從全台各空品區懸浮微粒年均濃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比率來看,過去3年,北部空品區是百分之百符合,而高屏空品區是全台墊底,平均只有12.13%符合。

若從各空品區空氣污染指標不良日數來看,去年全台平均(含宜蘭、花東)為1.38%,北部空品區為0.78%,但高屏卻高達3.81%,足足為全台的2.76倍。

空污法在1999年時已有總量管制的條文,但13年來均因經濟部的阻擋而未公告實施,這段期間,中央政府的產業政策亦沒有改變,與高污染的煙囪為鄰,成為高屏人永無止盡的夢魘

《成長的極限》一書指出,地球承受人類排放的污染物有其極限,到達某些臨界點,地球會反撲;高屏的天空,承受的污染也有極限,已經嚴重超標了,還沒有總量的限制,高屏人「凍未條」也會反撲!忍無可忍的我們,想大聲說出:我要乾淨空氣!

Top

 

論壇|氣候談判:沒有明言的秘密

【UNFCCC-COP18】系列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美國慢食協會紐約分會會員)

杜哈國際會議中心。圖片來源:UNFCCC2011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的締約國在第17次會議(COP17)落幕前通過「德班強化行動平台」(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以下稱「德班平台」),旨在構築一個新回合的全球氣候談判,促成「一份議定書,法律文件或一個具有法效力的協議結果」("a protocol, another legal instrument or an agreed outcome with legal force")因應2020年之後的全球暖化。 「德班平台」的相關談判工作已在本年(2012)陸續展開,COP18會議的結果如何將成為本年結束前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即將在26日召開的COP18會議很難爭脫「德班平台」的結構性制約。換句話說,在連續幾年氣候會議談判效果不佳的陰影下,193個國家代表的再次聚會恐怕又是一次的浪費時間與資源,不會有具體進展。有幾個面向可以提供吾人進行此項觀察;舉例來說,COP18有可能在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議題上得到工業化國家的堅定承諾嗎?這個議題自2010年在坎昆(Cancun)的COP16會議提出後,一直沒有實質性突破。又如,本年的COP18有可能提出接續《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條約草案嗎?或至少在「法效力」(legal force)這個糢糊的用語上做出明確性闡釋?

倘若上述這些基本與原則性的環節在COP18不能得到解決,世人要怎麼樂觀期待這一次的氣候談判能不同以往,訂定出新的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規範以及「後京都」的第二承諾期時限呢?實務與理論皆顯示,國際談判一旦與會國數目過多或耗時過長,結局通常難以令人滿意。最好的例子就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在2001年展開的多哈回合(Doha Round)談判,至今南北國家仍處於僵局,而北北國家間也各有盤算,多邊貿易自由化嚴重受阻,具有外部歧視效果的區域整合大行其道。

回顧國際氣候談判,UNFCCC本應在2009年的COP15會議上針對第二承諾期的減量目標與履行方式達成共識,但實際地發展卻是,富裕的北方國家多半想調整,甚或推翻UNFCCC序言中的「歷史責任」包袱,而窮困的南方國家則多數基於《京都議定書》第10條「實質平等」的堅持,要求資金援助與技術轉移。雙方的各持己見,讓談判以破局收場。更令人沮喪地是,一個在溫室氣體排放上具有影響力的國家—加拿大,似乎看膩了拖棚的氣候談判歹戲,在去年退出了《京都議定書》。COP18會場上還會不會有其它國家效法跟進?美國、印度、中國這三個惡名昭彰的碳排大國近幾年不斷面臨國際環保輿論壓力,因此不太可能率性退出氣候談判的賽局,但要期待這些國家因此做出任何明確承諾,適度限縮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政策,必然是一奢求。

「德班平台」的內容其實透露了許多玄機和未予言明的秘密,但這些玄機與秘密卻預示了此次COP18會議的無果而終。毋寧,如果相信「德班平台」,那是對COP17談判過度樂觀的評價,小覷了國家間妥協的現實政治藝術。然而,若「德班平台」是如此不值得期待,那麼COP18會議要在什麼基礎上開展出具體的成績?本文認為,「德班平台」其實是UNFCCC中主要談判集團的利益折衝,而非有益全球氣候治理的合作共識。舉例來說,在官方文件的第2到第4段指出,平台要建立一個談判過程,以促成「一份議定書,法律文件或一個具有法效力的協議結果」。

此內容乃回應歐盟(EU)的要求;其立場是積極尋求一個有法律拘束力並能管理所有締約國碳排行為的談判共識,同時以此作為它接受第二承諾期的條件。 此一立場深獲小島國家和低度發展國家的支持,為EU塑造了正面的國際形象。但EU開出的條件根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易言之,EU其實並無誠意延伸自己在《京都議定書》的承諾期(再一個5年到8年的強制碳減義務)。

美國方面,極度堅持除非新的談判共識內容能「平衡的」(symmetrical)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否則它不會接受一個具有法律本質的新談判結果。「德班平台」慮及美國的立場,在內容中述及「透過各國形成最廣泛可能的合作,以及參與有實益與適當的國際行動」(the widest possible cooperation by all countrie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n effective an appropriate international response)。此外,聲明「德班平台」的談判結果將要適用於所有締約方(applicable to all parties)。 這樣的內容已經大大地和現存的「京都機制」有別;毋寧,經濟或技術條件較差的南方國家將不再享有義務或承諾免除的待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開始面臨挑戰。

俄羅斯以外的其它金磚國家(巴西、印度、中國、南非)當然也不示弱;舉例而言,印度反對EU的主張,明確拒絕一個有法律拘束力的氣候治理機制,而中國聲明只願在2020年之後才有可能接受具有法律義務的減量承諾。「德班平台」當然也無法忽視這樣的要求,因此內容中載明了「將在2020年生效並開始執行」(come into effect and be implemented from 2020)。此外,強調可能以「具有法效力的協議結果」(agree outcome with legal force)呈現談判共識;這是十分模糊的語意表達,反映出對印度立場的妥協。

「德班平台」對預測今年COP18會議的成敗所以如此重要,不僅是上述關於其內容背後大國折衝樽俎的分析,更在於其反映出南北國家在因應氣候變遷上難以化解的利益衝突。進一步說,如果平台真的代表了國際社會對於「後京都」時期的氣候治理共識,那麼這項共識其實就是各國理解彼此立場差異甚大,因而構築一個解決「差異甚大」的平台,而非要在2020年前提出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或任何調適與緩解極端氣候壓力的具體措施。既然如此,耗時近兩週的COP18會議將不外是一場各國談判代表行禮如儀與社交團拜的中東風情之旅。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