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1.3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新竹燈會「永續之環」 全台最大、最低碳的節慶燈體

台達永續之環正視圖,台達電子提供。

有別於以往年節燈會僅強調熱鬧、忽略環境永續上的思考,2013年台灣燈會由台達文教基金會認養的「低碳綠能燈區」戶外投影展演,正建造不僅是世界最大、 也是世界少見實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稽核、並且100%回收建材、符合綠建築原理的節慶燈體。該基金會執行長海英俊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讓社會大眾熱 鬧之餘,也能對環境有所反思。

這項名為「永續之環」的燈體,直徑30公尺、高10公尺,為270度環狀構造,環幅寬近70公尺,所占面積為2013台灣燈會主燈的兩倍,將以台達電子研 發的戶外融接投影技術,在燈會期間,展現台灣獨特之美與環保議題,提供民眾面對未來氣候的永續思考。而台達電也邀請長期推廣綠建築的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 德,從設計端開始思考如何在最低碳的條件下營造燈體,不僅採用綠建築思維,並採用本土資料庫計算碳排放。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元宵節的代價

好房子的退燒指南

台灣燈會 生質柴油接駁公車上路

埔里萬人點燈超環保 9成回收重用

書齋|【花東築夢人】咖啡、黑豆、麴菌的醬油三結義

阿貴天然手工坊
作者:高永謀、鄭心媚

大多數生機飲食愛好者常百密一疏,將所有心力放在檢視有機食材是否名實相符,忽略查核餐桌、鍋碗中的配角——醬油、醬料、醋,到底算是可食的調味料,還是化學工業產品。設址於花蓮縣花蓮市的阿貴天然手工坊,便著眼於天然調味料的潛在需求,遵循傳統手工釀製流程,並在原料中加入自產的咖啡調味、調色,研發出愈陳愈香的咖啡醬油。

昔日,天然醬油無須摻入任何化學添加物,即是絕佳調味料;但逐漸有廠商為了大量生產、延長保存期限,並使之聞起來更香、嚐起來更甜、看起來更濃稠,加入防腐劑、人工甘味劑、色澤改良劑。甚者,愈來愈多醬油廠商轉為產製化學醬油,以鹽酸分解脫脂黃豆粉,再以蘇打粉調整酸鹼度,再加上糖精、香精與其他化學添加物,將製程壓縮至一週內,並大幅壓縮成本。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全球通過首個控制汞污染的《水俁公約》,2020年起將禁止製造、進出口含汞電池及其他含汞產品。

安地斯神鷹這世界上最大的飛禽即將絕跡,受到人類獵殺、棲地破壞以及基因窄化的缺陷,使牠們的數量少於500隻, 是很需要保護的,而在金門浯江竟發現了水獺,讓保育人士有驚又喜,以為在西半島早已滅絕的水獺竟現身,證明紅樹林使生態更多樣性。要守護生物多樣性,全民都可以來參與,特生中心積極推動全民科學,讓民眾參與環境監測,一起守護台灣的生物多樣性。而在海洋研究方面,據英國期刊統計,台灣的海洋天然物研究實力已列入全球四強,四面環海的台灣有非常好的環境優勢,但在研究之餘,保育的腳步也不能停歇,讓這樣好的環境可以持續下去。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自由貿易助長全球剝削、「糧食主權」才是出路

作者:陳平軒

什麼是糧食主權?根據2007年非洲「糧食主權論壇」(Forum for Food Sovereignty)所發佈的Nyéléni宣言,所謂糧食主權即是「人民有權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糧食和農業體系,而不危害其他人或環境。」換句話說,人民有權決定自己要種什麼、怎麼種、吃什麼。更進一步,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分散生產資源,由個別的生產者自主掌握;必須打擊壟斷通路,讓生產者和消費者擁有更平等的訂價、議價、選擇的權力。

猶記得小時候開在街頭巷尾的「柑仔店」,在7-11、全家、全聯等大型連鎖便利商店與超市入侵之後,幾乎消失殆盡。過去在柑仔店裡三不五時可以發現的特產品、季節品;可以個別議價和賒帳的人情味,在光鮮亮麗的便利商店裡,被統一規格的制式商品和「不二價」取代。

精采內文

 

新竹燈會「永續之環」 全台最大、最低碳的節慶燈體

本報2013年1月30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有別於以往年節燈會僅強調熱鬧、忽略環境永續上的思考,2013年台灣燈會由台達文教基金會認養的「低碳綠能燈區」戶外投影展演,正建造不僅是世界最大、也是世界少見實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稽核、並且100%回收建材、符合綠建築原理的節慶燈體。該基金會執行長海英俊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讓社會大眾熱鬧之餘,也能對環境有所反思。

施工中的永續之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這項名為「永續之環」的燈體,直徑30公尺、高10公尺,為270度環狀構造,環幅寬近70公尺,所占面積為2013台灣燈會主燈的兩倍,將以台達電子研發的戶外融接投影技術,在燈會期間,展現台灣獨特之美與環保議題,提供民眾面對未來氣候的永續思考。而台達電也邀請長期推廣綠建築的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從設計端開始思考如何在最低碳的條件下營造燈體,不僅採用綠建築思維,並採用本土資料庫計算碳排放。

碳排放僅101煙火2成多

林憲德表示,「永續之環」以鋼構搭配竹材,比一般混凝土建築減少近8成碳排放量,其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是同類展演建築以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的21.3%,減少了 350 公噸CO2 排放。其中,建築體因為採用鋼與竹子之輕構造,是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的 20.8 %;耗電的排碳量則因採用台達高效能的視訊及照明設備,僅為65.4%;而展後廢棄物處理方面則因原建材的選擇具再利用性,僅為14.8%。

綜合來看,「永續之環」15天展期的總碳排放量94.7公噸,約為101跨年煙火1個晚上總排碳量(430噸)的22% 。

林憲德表示,過去環保署推動的碳稽核多是針對單一產品,建築物方面,台灣還沒有先例,甚至國際間的案例也很少,因為關於建築的資料庫也不是很完整。這次他所計算的碳排放數據,是深入到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例如從澳洲運來的鋼材,從採礦、運輸、到回收的碳排放,都納入計算。

他並表示,這些計算數據也是他推動碳稽核資料庫的一部份,未來該資料庫建構完整後,會對外開放。他呼籲建築師、設計師都應該學習,而實施「碳稽核」最重要的核心意義是,「要有行動,不是算一算就好,而是從設計開始、最重要的是從心裡開始,對地球要有感情、有愛心,不是算給人家看的。」

材料100%回收再利用

由於燈會的建物本質上就屬於短期性的展演,因此,為了符合環保原則,基金會在承接新竹縣政府委託後,決定朝「100%回收再利用」方向思考。

海英俊表示,展期結束後,燈體的鋼材將送至基金會在八八風災後認養重建的那瑪夏民權國小,作為再生能源設備的基座。竹子將全回收,捐贈給推廣永續設計與能源教育的「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做為台東樸門永續設計教育中心的基地建築材料。投影布幕則回收再製成環保袋,供志工或捐贈民眾使用。

負責設計監造的建築師潘冀則表示,除了燈體採用低耗能與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地面所鋪設的竹坪也搭配很小的級配,顧及透水性,不會給大自然帶來負擔。

承接大型建案經驗豐富的潘冀表示,目前還沒看過世界上有相類似構造的建築,就連英國海德公園的臨時性展演建物,絕大部分也並不是從永續的角度出發。他認為台灣燈會綠能燈區的此項規劃,可稱為創舉。

他也介紹,「永續之環」的設計理念,就是取自自然界永續循環的用意,也象徵上天祝福的聚集;而大量使用竹子作為建材作為環體外側的立面,則是想體現在地的特色。

不過潘冀也指出,竹子是很親切的材料,夜間打燈上去非常的視覺效果非震憾,但竹子建材在市場上不流行,花了一番功夫尋找,而且竹子大部份不是非常筆直,也還需要一點點加工處理,但絕對值得我們去學去做。

Top

 

書齋|【花東築夢人】咖啡、黑豆、麴菌的醬油三結義

阿貴天然手工坊 作者:高永謀、鄭心媚

大多數生機飲食愛好者常百密一疏,將所有心力放在檢視有機食材是否名實相符,忽略查核餐桌、鍋碗中的配角——醬油、醬料、醋,到底算是可食的調味料,還是化學工業產品。設址於花蓮縣花蓮市的阿貴天然手工坊,便著眼於天然調味料的潛在需求,遵循傳統手工釀製流程,並在原料中加入自產的咖啡調味、調色,研發出愈陳愈香的咖啡醬油。

餐桌配角  健康大殺手

天然醬油已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最早的文獻紀錄,遠在中國的周朝;天然醬油原是中國皇室御用的調味料,原料為醃肉,之後逐漸流傳、推廣至民間,原料改為價格較低廉的豆類,更隨著中國佛教僧侶傳教的足跡,也成為韓國、日本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常用的調味料。

昔日,天然醬油無須摻入任何化學添加物,即是絕佳調味料;但逐漸有廠商為了大量生產、延長保存期限,並使之聞起來更香、嚐起來更甜、看起來更濃稠,加入防腐劑、人工甘味劑、色澤改良劑。甚者,愈來愈多醬油廠商轉為產製化學醬油,以鹽酸分解脫脂黃豆粉,再以蘇打粉調整酸鹼度,再加上糖精、香精與其他化學添加物,將製程壓縮至一週內,並大幅壓縮成本。

遵循古法  滴滴皆辛苦

聯手創立阿貴天然手工坊的陳阿貴、盧美英,為一對情同母女的婆媳。雖早已知化學醬油加進眾多化學添加物,但身為醬油專家的弟弟嚴詞拒吃,才讓陳阿貴猶如醍醐灌頂,決心以行動捍衛食的安全,拉著原是家庭主婦的盧美英,一起投身研發、釀製天然醬油。在弟弟無私的技術指導下,陳阿貴從頭學習傳統手工釀製天然醬油流程的每個步驟,按部就班、絕不速成,最後更堅持將成熟醬醪露天發酵半年,堪稱滴滴皆辛苦。

一瓶化學醬油售價不過數十元,但為了釀製天然醬油,單是購買原料、相關設備,就花了陳阿貴超過七十萬元的養老金;雖有盧美英的鼎力協助,但仍遭遇數不清的失敗、挫折,歷經兩年的勤奮鑽研,終於從生手晉升為達人,並有能力穩定量產高品質的天然醬油。

「遵循古法釀製天然醬油,不僅過程漫長、辛苦;只要有一點點差池,便會前功盡棄。」盧美英略帶無奈地說,就連天氣過熱、過冷,或濕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天然醬油的品質,時時刻刻都得懸著一顆心,天熱得強化通風,天冷得為醬油甕蓋棉被,「失敗的半成品,便成了家中三隻寵物豬的飼料;於是乎,牠們愈吃愈胖。」

婆媳同心  其香勝於蘭

在獲得家人肯定後,陳阿貴開始將成果分享給親友,釀製技術也快速精進,產能也逐漸擴大,遂興起成立工作坊的念想!

「剛開始學習釀製天然醬油時,總得失敗約三次,才能成功一次。」陳阿貴靦腆地說。在熟稔釀製流程的每一個步驟之後,產品良率已大幅提升,而在苦心研發出天然咖啡醬油後,更確信其深備市場潛力,值得推廣給廣大消費者。於是,陳阿貴徵得盧美英首肯,決定以自己的名字為商號,創立了阿貴天然手工坊。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嗅如蘭。」而陳阿貴、盧美英同心所釀製的天然咖啡醬油,有著濃郁「婆婆、媽媽的味道」,其香也勝於蘭,即使單價較化學醬油來得高,開封後還得放入冰箱內冷藏,但在消費者聞化學添加物色變的今日,仍有機會再度成為調味料的主流。

精彩回顧:

花東築夢人:17個堅持有夢的故事

作者:高永謀、鄭心媚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940402
裝訂:平裝
定價:32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全球通過首個控制汞污染的《水俁公約》

摘譯自2013年1月26日ENS瑞士,日內瓦報導;沈瑞筠編譯;莫聞審校

水俁博物館內陳列的汞中毒受害者照片(攝影:Puangthao)來自147國的代表於日內瓦聯合國論壇中首次通過全球協定,於2020年起將禁止製造、進出口含汞電池及其他含汞產品。

汞及其多數化合物對人類、動物及生態系都有極高的毒性。高劑量時對人類是致命的,即便是相對較低的劑量也可能會嚴重影響人類神經系統,並對心血管、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產生有害影響。

在細菌作用下,汞可轉變成其最毒的型態──甲基汞。甲基汞可輕易穿透胎盤及腦血管障壁,因而暴露在甲基汞的生育期婦女及孩童受到高度關切。

該協定明列禁止的產品包括含汞的肥皂及化妝品、開關、繼電器、某些類型的節能燈、含汞的冷陰極螢光燈及等離子燈。特定類型的非電子醫療設備,如汞溫度計和血壓計等,2020年前會逐步淘汰。

植入性醫療裝置的鈕釦電池、使用汞作為防腐劑的疫苗及用於宗教或傳統儀式中的產品,則訂為例外項目。

召開此次會談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經過「複雜又常常是通宵達旦的談判」,全球具有法律效益的《水俁公約》(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在1月19日達成共識。

這份公約的名稱是為了紀念日本水俁灣事件,從1932年到1968年,工廠排放27噸致命的有機汞廢水進入水俁灣。根據日本國立水俁症研究所的資料,超過2000人因食用該港灣內的魚類而死亡,另有超過1萬人得到排汞禍首Chisso石化公司的補償金。

Minamata Memorial 水俣紀念園區。夜間光線會從下面照亮鉻球體,代表被排入灣區甲基汞毒害者的靈魂。(Petchrung (Aey) Sukpong攝)史坦納指出,「全球的每個人都將因這次的日內瓦會議決議而受益,特別是那些在小型金礦廠工作的工人及家庭、北極圈內的人們、這一代及未來世代的母親與嬰兒。」

歐盟環境執委波托奇尼克(Janez Potocnik)也同意,「考量汞在空氣中可傳播長遠的距離,這份新公約將使全球所有族群受益,包括歐盟的公民。在食物鏈的汞循環中,孕婦、嬰兒和孩童承受特別高的風險,而這份公約將顯著減少他們與這種有毒物質的接觸。」

日本環境省國立水俁病綜合研究所國際與綜合研究部長坂本峰至(Yoshiaki Yasuda)解釋,汞會在土地、水域、大氣以各種化學型態循環。

《水俁公約》完整涵蓋汞的生命週期,從初級開採到廢物處置的各個階段,包括貿易條款、人力及小規模金礦開採規則、含汞產品及排放到空氣的汞。公約要求針對高危險族群提供醫療服務,並對診斷及治療衛生保健專業人員提供更好的訓練。

《水俁公約》涵括汞開採、汞的進出口及汞廢棄物的安全儲存。

50年代美國農夫在乾淨的穀物內混入用甲基汞殺菌處理過的麥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扣押450萬磅的混合穀物並進行汞測試,圖中粉紅色的麥仁就是被處理過的。(照片提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醫療器具(溫度計等)、省電燈泡到水泥及燃煤電力行業的所有產品、工藝及工業,都將受該公約約束汞的使用。

金礦開採過程使用汞會導致對採礦者的健康危害,公約也包含這個部分。

協議中並有關於未來發展的條款,當未來相關議題產生時,可採取進一步行動。

Potocnik委員表示:「這份公約對於全面淘汰汞提供強勁的推力,且我們自豪於許多歐盟的理念和想法都被加入這個文本中。」水俁公約的採用在他的議程中排在很前面。

波托奇尼克指出,「歐盟已為了全球性的汞公約奮鬥了7年,而我們終於走到這一步。我們達成了一個有力、均衡及動態的環境協議。」史坦納也認為,各國為「這種近100多年來惡名昭彰的污染物奠定了全球應變基礎。我期待水俁公約可迅速獲得各國批准,儘快生效。」

不過,這兩位官員也知道要減少環境中的汞含量,還需要一段時間。「雖然歐盟已有汞循環各階段的應對方案,但不幸的是世界上其他地區還有很多缺乏類似的方案。」波托奇尼克補充,「但期待世界上其他一百多個經濟與生活條件明顯顯然與歐洲人不一樣的國家,遵行歐盟的標準顯然不太實際。」

Top

 

世界最大飛禽 安地斯神鷹即將絕跡?

本報2013年1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藍巧軒編譯,莫聞審校

世界上最大的飛禽──安地斯神鷹(Andean condor,學名Vultur gryphus)有大麻煩了。安地斯神鷹的翅膀展開來寬達10英尺,這對翅膀使牠能連續數個小時乘著熱氣流在天空中翱翔,然而這並不能讓牠逃離棲地被破壞與被人類獵殺的處境。

危機四伏的安地斯神鷹,Eric Miraglia攝。

安地斯神鷹的數量正急遽減少,由於狀況過於嚴重,秘魯國會最近提出了一項與保育計畫相關的法案。這個計畫打算將此種禿鷹列為國寶級動物,捕捉或獵殺禿鷹將會處以3到5年的有期徒刑。

過去曾是禿鷹獵人、現任阿普里馬克大區Cotabambas首長的Yuri Ortiz Zeballo,對於不斷減少的禿鷹數量感到相當憂心,現年50歲的他說道:「這可不是什麼過去的神話。在我們年輕時,只要躺在草地上就可以看到2、30隻,甚至40隻禿鷹為繞在我們身旁,但現在大概只剩下5至10隻。」

有關居住於秘魯安地斯山脈的禿鷹,現今沒有確實的族群量數據,科學家也表示沒有關於該地區任何詳細的研究。在法蘭克福動物學會工作的南祕魯生物學家Jose Antonio Ochoa表示,所有傳聞中的證據都指出祕魯安地斯神鷹減少的警訊──該地區現存的數量可能不足500隻。

威脅到安地斯神鷹生存的主要原因有二,在高原開發大型礦場導致其棲地縮減,另一個則是為了將羽毛和其它身體部位拿去販賣而進行的獵捕。另外,在野外走失與死亡的牲畜變少,造成原本充足的腐肉供應減少,也是影響其生存的原因之一。

安地斯神鷹一天可以飛超過160公里,從阿根廷到委內瑞拉的山區皆屬於同一群體,缺少了與其他群體的整合,長久下來牠們面對生物基因上的瓶頸,同群體內的繁殖導致牠們基因上的缺陷或不孕。

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的鳥類學家Michael Mace指出,人工繁殖計畫將可以改善秘魯的情況。在1980年代晚期,美國利用人工繁殖成功的復育了當時只剩下22隻的加州禿鷹,這是另一體型較安地斯神鷹小的品種。現在已經成功復育超過400隻加州禿鷹,野生禿鷹的數量遠遠超過人工繁殖的數量。

安地斯神鷹要到5歲才會開始繁殖後代,每隔一年在偏遠峽谷的角落中產下約1到2顆蛋。

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的科學家說,他們已經成功的在其他南美國家中野放了許多安地斯神鷹。1965年時,禿鷹在委內瑞拉境內一度絕種,這次野放了至少12隻到該地區;在哥倫比亞野放的74隻當中,有的也已經在野外開始繁殖。

Ochoa表示,長時間的研究和國家保育計畫在秘魯恐怕緩不濟急。他和他的同事正在準備著手進行一個為期一年的禿鷹數量普查計畫,利用追蹤裝置來確認其數量並找出停止其數量減少的方法。

在Caylloma省,每週都會殺一隻驢子來做為禿鷹的食物,身為法案支持者的首長Elemer Caceres說當地情況已經相當嚴重了,在比大峽谷深兩倍的觀光景點科卡(Colca)峽谷中,在過去幾年中僅殘存了一小部分的禿鷹群體,總共只剩下25隻禿鷹。約80%的觀光客來到此地目的就是看這些鳥兒,「禿鷹為我的人民帶來工作與收入,同時牠們也是我和我的祖先與文化之間的連結。」

【參考資料】

Top

 

金門浯江溪現水獺 保育人士驚喜

摘錄自2013年1月29日中央社 報導

金門東半島湖庫有珍稀保育動物水獺,道路邊也豎立小心水獺的標誌,金湖鎮太湖邊就有水獺出沒,機場附近去年也曾發現一隻小水獺,送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畜養,將擇期野放。

民眾洪錦地開車由夏墅到金城鎮市區時,意外在縣立體育場邊浯江溪河床發現一隻體型如貓的動物在爛泥地中活蹦亂跳。當時氣溫約攝氏6度,洪錦地研判,野貓不太可能出現在泥灘上覓食,立即拿起隨身攜帶的數位相機拍攝,帶回家中放大檢視,初步判定應是水獺。

洪錦地將相片傳給縣府建設處農林科鑑定確認,代理科長鐘立偉表示,原以為西半島的水獺族群有滅絕的危險,這次在浯江溪口發現水獺,為金門動物保育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證實紅樹林的生態多樣性。

長期記錄金門水獺的生態觀察人士莊西進指出,西南半島的水獺族群確實有相當的生存壓力,只在古崗、后豐港等地有發現記錄,古崗湖族群曾在過去4、5年內消 聲匿跡,但今年又發現排遺,還需持續觀察記錄;后豐港的水獺族群則面臨水頭港聯外道路的興建壓力,需詳細的環境影響評估或特殊工法才能解除生存危機。

Top

 

守護生物多樣性有你真好 全民科學家功不可沒

本報2013年1月3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在台灣平原草地常見的鳥類,如棕背伯勞、中杜鵑等,有8種鳥類,處於持續減少的狀態,而森林鳥種,如繡眼畫眉、大冠鷲則有族群成長的趨勢。由特生中心主辦的繁殖鳥大調查,持續4年的監測調查,讓台灣不同區域常見鳥類族群消長一目了然;而這項調普查歸功於一群不計報酬甚至無償的公民科學家鼎力相助,讓台灣社會得以檢視環境警訊進一步發展相關戰略。

特生中心2013年特展鎖定全民科學,在生物多樣性快速衰退之際,需要一群不計報酬的全民科學家投入止血。(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這幾年來積極推動全民科學的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了幫助民眾了解全民科學的重要性,今年(2013年)特別以「有你真好──你我都是公民科學家」為特展主題,並將於2月2日開幕,分享近年來推動全民科學的成果,當日也將首播生態影片「生物多樣性與公民科學」,邀請全民參與環境監測,一起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

組織改造之後,原來在行政院農委會下的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將進入環境資源部,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正式與聯合國努力推動的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串聯,並以緩和生物多樣性流失為首要目標。在此之前,生物基礎調查、環境監測等基礎工程須優先架構,光靠一個政府機關來進行恐怕曠日廢時。

即使如瑞士等先進國家,每年編列上億元台幣進行環境監測,仍鼓勵民眾參與,對於監測預算只有數百萬的特生中心,鼓勵民眾投入全民科學,除了提升科普能力,更需藉由公民力量的投入彌補資源不足。

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說明全民科學在全球的運用。昨(29日)特生中心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宣告年度特展主題,並公布近年來幾項運用公民力量所進行的物種監測成果。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表示,公民科學揉合了研究員的專業與民眾的熱情,是面對全球環境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急速衰退的重要概念。以繁殖鳥類調查為例,即結合全台22個地方鳥會、3個學生社團,250位志工之力進行,而且必須長期推動,是耐力的考驗。

美、澳、南非等國也都運用公民科學監測全國,甚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變化趨勢;前年311之後,日本公民力量也使得輻射能殘留能即時回報,不勞政府費心。

全民科學最實際的運用就像警廣交通台,透過用路人個別回報路況由交通大隊彙整之後,再回報給其他用路人,形成回饋機制,林瑞興說,相同的道理應用在生物多樣性監測,則是對整體環境現況的回應。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各地會員長期與特生中心合作、建立夥伴,支持各項鳥類普查,理事長程建中致詞時表示,保育工作人人有責,不能單靠公務人員。公民科學著重全民參與,在參與的過程學習、接受不同的挑戰,例如水鳥、海鳥的觀察方式就和林鳥、陸鳥,必須能立即轉換。全世界兩大鳥會美國奧杜邦協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英國鳥會(RSPB)也集合起來,運用全民科學的方法成立「World Birds」,網羅全球鳥況。

林瑞興也舉國外為例,美國人原本習於聖誕節拿起獵槍狩獵,近年來透過奧杜邦協會的努力,以數鳥漸漸替代狩獵,並且提供了重要的資訊,推估每年約6萬個公民科學家參與數鳥,累積6300萬筆鳥類記錄。除了鳥類調查,各國也針對自然資源特色進行各項不同的長期監測,例如澳洲生命地圖、動物族群統計、洛磯山脈貓科動物監測等。

台灣全民科學的濫觴始於東華大學教授楊懿如的「兩棲類物種監測」,緊接著是特生中心的繁殖鳥大調查(BBS Taiwan)鳥類生產力及存活力監測(MAPS Taiwan)外來鳥種監測網(AIS Stop)爬蟲鳥類路殺調查台灣飛蛾之夜:慕光之城、土豆鳥大集合:小辮鴴普查等多項公民科學計畫,今年也將新加台灣蜘蛛、度冬水鳥監測計畫以及過境陸鳥繫放,這些資訊都將彙整至「生物多樣性網路(TBN)」作為全民共同分享、回報、生產生物多樣性資訊的平台。

在野生物監測上,雖然已有多個植物愛好者成立的社團協會,但缺乏系統監測。特生中心主任祕書楊嘉棟表示,將考慮舉辦以預測、回報各地特定植物開花、結果的時間這種「物候調查」活動,吸引民眾興趣,逐漸架構出台灣植物與氣候的關係以及分布資料,而台灣樟樹及山櫻花可能為首選。

特生中心全民科學特展將從2月2日展至11月30日,民眾可至特生中心親臨參觀,或洽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049-2761331轉605。

【相關報導】

Top

 

海洋天然物研究 台灣列世界四強

摘錄自2013年1月29日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報導 據英國皇家化學會天然物化學期刊統計2006年至2011年論文發表,臺灣海洋天然物研究論文數全球第4,平均論文數全球第1,被引用數全球第3,由此可看出海洋天然物研究實力已進入全球4強之列。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王維賢表示,此一領域之研究主力集中於國立中山大學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和東華大學,目前已在海洋藥物及相關的上下游研發上,包括養殖、藥妝、生態保育等,已獲傲人成績,專利技轉及未來產值驚人。

 

臺灣的海洋天然物化學研究始自於 80 年代的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在經費有限的情形下,目前已有中山海資系教授許志宏、杜昌益、宋秉鈞自珊瑚中分離出的一系列海洋天然物,經中山海資副教授溫志宏之實驗,已證明在動物實驗上具有止痛、抗神經性病變疼痛、改善動脈粥狀硬化及傷口修復等廣泛且極具價值的生理活性,部份成果並已獲得多項國內、外專利,而相較於韓國平均每年壹仟萬美金,10年一億,臺灣的海洋天然物化學研究成果更顯難能可貴。

Top

 

論壇|自由貿易助長全球剝削、「糧食主權」才是出路

作者:陳平軒

什麼是糧食主權?根據2007年非洲「糧食主權論壇」(Forum for Food Sovereignty)所發佈的Nyéléni宣言,所謂糧食主權即是「人民有權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糧食和農業體系,而不危害其他人或環境。」換句話說,人民有權決定自己要種什麼、怎麼種、吃什麼。更進一步,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須分散生產資源,由個別的生產者自主掌握;必須打擊壟斷通路,讓生產者和消費者擁有更平等的訂價、議價、選擇的權力。

一言以蔽之,「糧食主權」的核心概念,就是「自主」,也就是生產者及其消費者的「主體性」。

在國際貿易流布世界、「全球化」已成常識的現在,這樣的主張看來激進、罔顧現實,其實一點也不。會這麼想的人,必定是誤解了「糧食主權」的內涵。「糧食主權」強調自主,並不反對適當且合理的交換;其對立面,不如說是大型跨國貿易的壟斷資本。這些大型跨國壟斷資本在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之下,盡其所能地在世界各地進行生產資源的掠奪、產品通路的獨佔,利用各種政治、法律、金融手段,剝削原本應該由生產者所享有的剩餘;

而一般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之中,其原有的選擇權也喪失殆盡:我們不能自主地選擇健康、適足、價格合理的食物,只能被迫在大型跨國資本的市場操作下、在資本家設定好的廣告與品項之下,勉強維持著有名無實的、形式上的「消費自由」。這是如今大型跨國貿易的現實,也是主流「全球化」的實踐方式。我們必須先理解這樣的實踐方式,才能讀懂「糧食主權」要反對與主張的是什麼。

柑仔店與連鎖商店的差別

猶記得小時候開在街頭巷尾的「柑仔店」,在7-11、全家、全聯等大型連鎖便利商店與超市入侵之後,幾乎消失殆盡。過去在柑仔店裡三不五時可以發現的特產品、季節品;可以個別議價和賒帳的人情味,在光鮮亮麗的便利商店裡,被統一規格的制式商品和「不二價」取代。連鎖超商因為大,所以在它進貨時,相對小的生產者沒有足夠的議價能力,超商因此得以壓低進貨成本;在它銷售時,相對孤立的消費者意見更是無足輕重。因為資本雄厚,所以超商可以耗費大量的能源在非當季的時候從地球另一端運來生鮮的食品。

相反地,柑仔店因為小,為了維生,必須用心經營每個生產者與消費者,個別生產者從而擁有較為平等議價的能力,個別消費者的意見也變得舉足輕重。因為薄利多銷,所以柑仔店必須地產地銷,減低了能源耗費,也確保了在地供需。再來,我們幾乎很難想像7-11可以賒帳,但這種普遍存在於柑仔店經營裡的現象,透露出來的卻是它的救急彈性與敦親睦鄰的人情味。

當前的全球貿易,以自由為名,但實行的卻徹底不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那一套;在全球分工的思維底下,產出的是一家又一家的血汗工廠、血汗企業,甚至血汗政府。這樣的「全球化國際貿易」,不但無助於解決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反而助長了貧窮與飢餓。世界最大糧食出口國的美國每天浪費掉40%的食物,但全世界每天卻有25,000人死於飢餓;因為「自由化」的「全球貿易機制」,唯一的教條是利潤的極大化,而非公平合理的分配。

作為資本家的大糧商寧願把食物送到消費力更充足的地方,好賺更多的錢,也不願送到沒錢買食物的饑荒區。在全球化自由貿易底下,一個地區能否獲得食物,不是取決於當地能否種出適足的作物,而是有沒有足夠的錢來買。

規格統一的商店無法顧及在地性的生產與需求。

小農經濟:糧食主權的基礎

相反地,作為「糧食主權」基礎的「小農經濟」,則是以在地需求為導向的一種經營交換模式。把集中在資本家手裡的生產資源奪回來,分散到每個小農手裡,由個別家庭式農戶自由且負責地經營。

因為小,所以它必須生產多樣化的作物以面對市場、季節與氣候;因為小,所以它主要以供應在地需求為主,減少運輸過程的能源消耗;因為小,所以它面對環境變遷的時候更有調節的能力與彈性;因為小,所以它更有能力以自然友善的方式耕作,減少對農藥化肥的依賴。更重要的是,因為小,在面對運銷的難題與外在的壓迫時,小農必須團結起來,以多元創意的方式、互助合作的精神去克服各式各樣的挑戰。

面對飢餓的解方絕非全球自由貿易,因為以利潤為導向的全球自由貿易,其基本邏輯根本無法使真正需要食物的人獲得適足的食物。「糧食主權」要挑戰與扭轉的,正是跨國壟斷資本所造成的分配不均。小農經濟強調地產地銷、在地消費,重點在於生產者的生產自主選擇權,以及消費者的消費自主選擇權。小農經濟以需求為導向,允許公平、適當且合理的交換。以全球為單位的自由貿易主要目的是要掠奪剩餘、積累更多的資本;以區域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主要目的則是為了維持生計。

誠然,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地區都適合種植作物,都有能力自給自足,但在全球貿易機制底下,適足的食物並不會被「自由」地「貿易」到這些地區,除非這些地區擁有比世界上其他市場更加優越的消費實力。相反地,「糧食主權」所強調的主體性,生產者適地適作,與消費者彼此自主地進行區域交換,可能更有助於解決匱乏的問題。此外,在全球貿易機制裡,我們看到的指導原則只有「效率」、「規模」、「利潤極大化」……等等,然而「交工」、「留田角」、「拾穗」等等互助、救貧的文化,都是只會誕生在以小農為主體的農村習俗。

最後,回到台灣,面對即使全面復耕也不可能達到100%糧食自給的現況,要如何免除對全球自由貿易的依賴?

事實上,影響糧食自給率的因素很多,台灣去年的糧食自給率提昇,並不是因為本國的生產增加,而是減少進口了國際價格飆漲的「黃小玉」。除此之外,飲食習慣的取向、國家政策的調整,對於糧食自給率的升降也是影響深遠。已有學者估計,若台灣目前休耕的農地全面復耕,糧食自給率可望上升到70%左右;而若消費者可以減少飼料幾乎是全面進口的肉類攝取比重,達成糧食自給率100%的目標並非不可能。

當前世界糧食危機已經高漲,「糧食安全」也成為熱門議題,但在此國際油價步步高昇之際,擴大進口增加存量絕非長久之計,到國外置田種作運回國內更是荒謬至極。期待全球化國際貿易解決飢餓問題,無異飲鴆止渴;當務之急,在於健全本國小農體制、全面推展食農教育、貫徹「糧食主權」的主張,才是真正的出路。

如何讓農民城鄉互相對話,全面推展食農教育,貫徹糧食主權,才是真正出路。

※ 本文轉載自上下游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