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6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美濃設立保護區爭議多 林農傾向維持現狀

台灣第二座國家自然公園是否再度落於高雄市?可行性評估下個月9日即將送進營建署國家公園委員會審議;而林務局也在昨(25日)舉辦說明會,向當地林農分 析黃蝶翠谷劃設為「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對林班地承租戶的影響,與會林農皆表示希望能維持現狀──不要劃設保護區。

有林農表示,林農都是當地人,與山林共存,一定是以保育為前提,不會破壞環境;何況承租林地多年,並沒有破壞美濃的山林。「鄉親比較純樸,只要合情合理合法,請林務局協助承租人權益。鄉親都是站在保育的態度。」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催生國家自然公園 市府槓屏東林管處

到美濃賞蝶品人文 質樸味甘後勁強
論壇:從「反水庫」到「國家自然公園」 看美濃公民參與的迷思
論壇:回應「先廢美濃水庫 再推動國家自然公園」的說辭
 

我們的島|進擊!外來蜥蜴 <宣戰>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張光宗;剪輯:陳添寶

原產中南美洲的綠鬣蜥,由於外型像小恐龍,是全球都很受歡迎的爬蟲類寵物。不過因為捕食、寵物交易以及棲息環境遭到破壞,野外族群數量逐漸減少,被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的保育類動物。

早在還沒開放進口前,就有人利用漁船走私綠鬣蜥帶進台灣。我們時常能看到繫著頸圈的綠鬣蜥。成熟的綠鬣蜥,可以長到150公分以上,當手中的小可愛變成龐然大物,許多飼主選擇棄養。當綠鬣蜥正式在台灣落地生根、擴張版圖,也代表著台灣本土生態系,將可能面臨一場變革。

因為人的飼養與棄養,讓在台灣的綠鬣蜥多到必須移除,也因為人的破壞與捕捉,導致南美洲原棲地的綠鬣蜥,少到必須進行復育。諷刺的是,目前人工飼養的綠鬣蜥,還是可以合法申請進口到台灣。一面移除,一面開放進口,雖然分屬不同單位業務,卻也顯示政策的矛盾。

如果不想要遺憾再度發生,除了源頭管控,飼主本身也要有正確的觀念,既然養了就不能拋棄牠。這些物種 因為人類的喜愛而來到臺灣,又因為人類而終結生命,生命的荒謬劇碼,莫過於此。

精彩內文

我們的島|疫牆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陳忠峰、陳添寶;剪輯:陳忠峰

狂犬病疫情延燒,最倒楣的還是動物。來到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這是國內唯一的民間野生動物救傷單位,研究組組長林文隆拿出一籠籠動物,有蒙眼貂、蜜袋鼯、小刺蝟等等,這些動物遭受疫情波及,被主人棄養到消防隊,消防隊再把牠們送來收容。林文隆說,「狂犬病檢測出錢鼠之後,有個鼠字大家就嚇死了,松鼠、蜜袋鼯、小飛鼠,怕狂犬病,統統丟出來。」

屬於貂科的鼬獾,分佈普遍,白天休息,夜間活動,主要吃蚯蚓等無脊椎動物。當大家聽到鼬獾就害怕,還是有人願意對無辜動物伸出援手。輕輕揉著鼬獾寶寶的耳朵,志工吳小姐細心的餵牠喝奶。還不到一個月大,身上卻有道很深的傷痕,吳小姐說,「牠是被民眾撿到,送到派出所,腳的傷口可能是被狗咬到或除草機割到。」這隻幸運的小鼬獾,只要康復,未來將設法讓牠重回野外。

這些動物到台灣後,該歸誰管?政府互踢皮球,成為疫情監控的重大疏漏。林文隆表示,林務局允許輸入,防檢局也通過,國貿局就核准,進來之後是野生動物還是寵物?如果是寵物該歸動保處管,但動保處只肯管犬貓,管理權責前面分的很清楚 後面卻不知道怎麼分了。

鼬獾病毒凸顯了另一個動物管理問題,當野生動物面臨突發狀況,亂成一團,人們才驚覺瞭解的太少。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林思民感慨,過去對野生動物的研究非常貧乏,這幾年教科文預算縮減,野生動物研究受到衝擊,經費有限,才會導致發生疫情時,缺乏基礎知識因應。

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鄒敏惠

24日上午,2000位小朋友與各界民眾現身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親子攜手大聲反核,合唱〈孩子的天空〉,大聲唱出反核決心。在音樂人洪敬堯指揮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與知名藝人蔡康永、林美秀等人,也親自到場參與大合唱的錄製。無法親身到場的名模林志玲也以VCR參與,鼓勵民眾大聲說出「停建核四」,一起做對的事。

氣候變遷,拉美登革熱疫情進入緊急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登革熱已經超越瘧疾,成為開發中拉美地區最普遍的病媒傳染病。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可能是助長登革熱疫情的原因之一。WHO建議各國將公共衛生列入氣候變遷的議程中,提高全球變遷對公共衛生造成影響的危機意識。中國也傳出公共衛生的疑慮,經研究發現,中國大陸近兩千萬人可能受含砷毒污染水源的危害。瑞士和中國的科研人員利用現有的關於地質學、土壤特徵和地貌方面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中國大陸有1960萬人口可能飲用不安全的水源,其中包括一些以前沒有估計到的地區。研究人員說,這將有助於中國政府對全國的水井進行的有毒物質測量工作。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專業期刊「科學」上。

台大昆蟲系研究團隊在台灣發現世界首見的新物種「馭龍者潛水小蜂」,這項發現也同時破解百年來的昆蟲學疑惑,首次證實豆娘這類蜻蛉目昆蟲和小蜂有「移動共生行為」。施圓通也以此告訴國人,「台灣的確是生態的寶庫,千萬不要輕忽身邊的一草一木,珍惜所擁有的,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如施圓通所說,珍惜原生物種才是價值所在,針對海巡署24日查獲大批台灣原生種的食蛇龜與柴棺龜走私案,林務局今天表示,後續如恢復情況良好,將儘速擇地野放,回歸原棲地。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育類野生動物除其他法令另有規定或經主管機關同意外,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陳列、展示、持有、輸入、輸出或飼養、繁殖,違者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最高新台幣150萬罰金。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120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吳岱芝、詹嘉紋、洪郁婷、鄒敏惠•網編:洪郁婷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
 

 如無法順利瀏覽,請按此閱讀網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