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年7月29日
爭居住權 華光居民狀告4部門 行政訴訟將開戰
雖然在遭法務部控告「不當得利」的民事訴訟中落敗,但華光社區居民仍不放棄討回公道的權利,向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法務部、北市府、內政部等四個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訴訟,29日上午即準備庭第一次開庭,28日上午,居民與聲援的人權團體選在其中一位提告居民余賜秦的住宅原址舉行記者會,而目前該地已遭夷平,成了一片草地。 「跟著老人家的手」 藝術家策展 尋找部落飲食記憶
食物緊牽著生活。食物的記憶,經歲月累積,逐漸成了獨特的專屬的寶典。它可能是食材知識庫、是阿嬤的料理食譜,或是讓人朝思暮想的「味道」。知識可以書寫,影音可以留存,但「味道」如何傳承?阿美族人說:「madodo ko nakanmayan no to'as (跟著老人的手)」,跟著動手做,就對了! 水溝成把妹利器? 台灣研究首例 面天樹蛙用人造物「變聲」
由台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林雨德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雄性面天樹蛙在繁殖期時,會利用人工建物如溝渠來擴大吸引雌性的鳴叫聲,這是目前所知第一個發現野生動物使用人造物改變鳴(叫)聲的研究。此一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Zoology期刊上,自然期刊(Nature)網站亦有新聞報導。 生物多樣性│【Cross系列】給多樣生物一個家,企業攜手一起來!
英國《衛報》自2011年起開始頒發「永續企業獎」(Sustainable Business Awards),藉此獎勵在環境與社會面向有傑出表現的企業。在獲獎的名單中,有不少企業長期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貢獻心力,諸多作法頗值得台灣企業參考,進而思考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近期活動 x 行動參與推薦讀者回應 |農業加值給了誰阿德: 台灣農產品如果只能鮮食,只能內銷,註定供過於求,政府如果只注重GDP的經濟數字,台灣的農業肯定沒救。因為台灣多數是小農,而且是老農,根本無力開發外銷市場。如果再把農產加工業開放給外國農產品,那農產品銷路會更困難,農民和農地還越來越少,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訂閱 / {unsubscribe}退訂{/unsubscribe} /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 加 入Facebook粉絲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