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加值給了誰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農業加值給了誰

2014年07月27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張光宗

自由經濟貿易區來了!其中農業加值部分,引發台灣農業生產體系很大的憂慮。許多農民擔心,一旦貿然實施,會不會又是犧牲農民,造就財團利益,農業加值最後不知給了誰?

自由經濟貿易區引發農民憂慮

政府積極推動自由經濟貿易區,選定智慧物流、國際健康、金融服務、教育創新和農業加值,做為示範創新項目。其中在農業加值上,希望運用國外充足、低價的原料,結合契作國產安全優質原料、關鍵產製技術與農業研發能量等優勢,推動產業加值發展。國發會同時舉辦多場說明會,在提升產業多元加值上,以觀賞魚產業為例,說明推動自經區,對農業加值的好處。

國發會推動自經區為農業加值

台灣的錦鯉養殖,是重要的觀賞魚產業,極具外銷潛力。來到專門培育錦鯉的養殖魚場,業者說明傳統錦鯉的養殖環境,依照魚類年齡,進行分池飼養。由於錦鯉養殖發源於日本,許多分類與鑑賞評價方式,都是採取日本標準,分出不同花色、品系的魚種。

政府將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劃設為自經區,許多錦鯉養殖業者陸續進入園區,整理廠房,作為高級種魚的展示與銷售空間。養殖業者表示,未來會以「前店後廠」的概念,推展魚種銷售、技術服務等業務,另外也可以進行整合,形成產業聚落。

自經區內養殖業者形成產業聚落

在提升農產加工、加值上,政府鼓勵加工業者進入自經區,並開放農產品原料進口免關稅,吸引加工業者投資。目前因為中國遊客的喜好,台灣鳳梨酥產業一直獨秀,政府因此以鳳梨酥為例,說明加工廠商進入自經區後,能創造產品更高利益。

自經區能為鳳梨酥加工廠商創造更高利益

當外界認為鳳梨酥加工業者大賺,種植端也應該相對獲益,農民卻是滿腹苦水。因為今年的契作收成,加工業者以過熟為由,不斷退貨,造成農民損失。未來自經區若成立,一旦加工業者從國外進口原料,台灣農民可能根本賺不到錢。

面對政府在自經區開放農產品原料進口,大樹區農會擔心,當地以生產多樣水果聞名,一旦開放進口,勢必造成取代效應,農會與農民都將受害。學術界與農民團體也舉辦記者會,擔心自經區開放進口原料,將重創台灣農業體系。另外在自經區以進口國外原料生產的產品,能否掛名台灣製造品牌行銷國際,也引發極大爭議。

自經區可能從國外進口農產原料

在中部地區,台灣花生進入收成時刻,農委會總是對外宣稱,台灣花生以鮮食為主,極少加工,不會產生衝擊。但是花生農相當不認同,表示台灣花生很多進入加工,並創造產值。面對大環境巨變,台灣的小農體系,根本不知如何應對,擔心新一波的農產品開放,只會加速台灣小農的消失。

政府為了讓自經區法治化,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全文共計73條,送交立法院審查。其中有關農業加值部分,約有10多項相關條文,涉及開放原料進口、關稅減免等事項。其中擴大開放各縣市申設自經區,更讓學者憂心,會引發另一波農地破壞危機。

學者憂心引發農地破壞危機

面對政府積極推動自經區計畫,長期關心農業的台灣農村陣線,呼籲政府應該先刪除農業加值部分的相關條文,在各地進行公聽會和慎密規劃後,再來推動。

一項自經區計畫,政府視為解救經濟的良方,但是民間卻處處充滿疑慮。從開放原料進口到使用台灣品牌,一旦評估錯誤、貿然開放,將可能成為壓垮農民的最後一根稻草。

民間對自經區充滿疑慮

※ 我們的島【農業加值給了誰】
07/28(一) 22:00首播
08/02(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