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人家的手」 藝術家策展 尋找部落飲食記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跟著老人家的手」 藝術家策展 尋找部落飲食記憶

2014年07月29日
本報2014年7月29日花蓮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食物緊牽著生活。食物的記憶,經歲月累積,逐漸成了獨特的專屬的寶典。它可能是食材知識庫、是阿嬤的料理食譜,或是讓人朝思暮想的「味道」。知識可以書寫,影音可以留存,但「味道」如何傳承?阿美族人說:「madodo ko nakanmayan no to’as (跟著老人的手)」,跟著動手做,就對了!

「跟著老人的手」活動文宣。(圖片來源:特約記者陳文姿)

以「跟著老人家的手」為題,藝術家王力之與洪慈璟所籌備的部落飲食生活展,蘊含了親自動手做的精神,希望文化與生活能緊密結合。展覽以東海岸港口部落阿美族的飲食文化為主軸,涵蓋食物探尋的影像與文字紀錄、王力之的藝術創作作品、食物手作工作坊,以及部落旅行。

這場結合飲食、文化、藝術與行動的饗宴7月19日起陸續在港口部落、花蓮市與台北市展開。觀眾除了「看」展覽,還有機會參與食物手作與採集的過程,透過行動去認識港口部落的飲食文化。

位於秀姑巒溪河口的港口部落,同其他部落一樣,面臨在外來飲食習慣入侵及傳統飲食文化沒落的困境。王力之是位藝術家,也是部落的媳婦。懷著對部落文化的熱情,在族中親友的支持與部落長者的協助下,一場食物與生活的探尋之旅就此展開。

藝術家王力之。(圖片來源:特約記者陳文姿)這份食物的田野紀錄,是部落珍貴的文字資產,也是王力之藝術創作的養分。她曾細心記錄先生所捕抓的90種魚,將之雕刻在漂流磚上。磚砌成一道開啟的門,立於港口部落。這次所展出的是她的版畫作品,以藝術家特有的細膩與感性,展現食物文化的另一種深度。

洪慈璟擅長使用原住民食材開發創意料理。在食物手作工作坊中,她讓傳統鹹豬肉、酒釀與現代食材結合,試圖以創新的手法,延續傳統食材的生命。而旅行工作坊則由族人帶領,解說當地食材與採集文化。部落老人也會帶領傳統食物製作,將飲食文化在地保留並完整呈現。

展覽第一站選在港口部落,王力之說:「想讓阿嬤們看到作品被呈現出來的樣子。」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展覽以中文與阿美族語雙語展出。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特約記者陳文姿)

王力之表示「在食材記錄與尋訪的過程中,許多老人家所用的字彙連部落族人也沒聽過。」當名稱被遺忘時,食材成了無名野草,運用的知識也隨之消失。這份飲食生活紀錄以阿美族語記錄,將阿美族文化根留阿美部落。

展出只是一個逗點,這是一場未完待續的旅程。王力之與洪慈璟期望藉由展出喚起民眾的迴響與行動,讓更多的可能得以實現。最終,希望這場食物文化展覽,不僅是一段書面文獻,而能真切存在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