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
2015 年12月7日

反空污捍衛生存權 群醫號召全民26日凱道遊行

台中火力發電廠、台塑六輕、中龍鋼鐵廠、彰化台化廠、柴油車等重大污染源,會引發多種疾病。攝:黃小玲。

為守護民眾健康,由主辦單位的彰化醫療聯盟、彰化環保聯盟和10多位專業醫生到場向政府喊話,要求政府解決台灣空污問題,提出改善空氣品質的政策。因為近兩個月以來,中南部縣市多次達到紫爆的危險等級,這是非常大的警訊。

» 閱讀全文

建構亞洲慢島生活圈 台日中港小農暢談生活新價值

慢島生活圈海報。圖片來源:田文社

第一次的東亞慢島生活圈論壇於12月5日落腳宜蘭,由宜蘭縣政府主辦,榖東俱樂部的賴青松擔任主持,以「慢島、開村、志願農」貫串講題,來自東亞的講者談及在各自的國度所進行的農業嘗試,都是與台灣、宜蘭接觸後萌發的成果。

» 閱讀全文

吃健康也吃出土地情味 南方食農教育願景促立法

南方食農教育願景論壇,高雄市與台南市皆簽署宣言,要與民間一起推動食農教育。攝影:李育琴

「希望我們的營養午餐少油少鹽少添加,讓小朋友多多接觸土地,透過食農教育認識餐桌上的食物,且讓有機食物成為營養午餐的安心食材!」台南官田國小小朋友5日在高雄舉辦的「南方食農育願景論壇」,提出這樣的願景宣言。

» 閱讀全文

【COP21連線】全球草根再生能源行動 公民自主好處多多

范森強發言,台下由左至右奧塔拉(馬利)、IUCN能源項目經理、REN21代表、瑞伯、沃許。攝影:賴慧玲。

翻開世界環境運動史,燃煤電廠和核能電廠等傳統大型能源設施的興建計畫,常常伴隨激烈的地方抗爭行動。以能源界新星姿態興起的各種再生能源也是如此。近幾年台灣苑裡「反瘋車」行動就是最好的例子。究竟再生能源要如何走出與社區公民對立的命運?公民社會又能在再生能源計畫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閱讀全文

【COP21連線】氣候談判中場休息 48頁協議文件出爐

ADP會議於5日順利告一段落,正式遞交談判文件。攝影:吳郁娟。

巴黎氣候峰會進行至第六天,過去五天都是灰濛濛、冷颼颼的天氣,第六天的會場終於迎來冬日暖陽照耀,隱隱為今天的談判進程灑下好兆頭。

» 閱讀全文

深度報導|【麥格塞塞獎】森林就是學校 印尼老師用教育延續原民文化

圖片來源:CIFOR(CC BY-NC 2.0)。

Saur Marlina Manurung 永遠不會忘記15年前的那一天,一位遊牧原住民歐朗倫巴族的小男孩Pengendum Tampun,終於在Saur教了他兩個星期的閱讀後,對於這些奇怪的字產生了意識。

» 閱讀全文

農報一週|食安漏洞越補越大

農業科技政策大代誌。圖片來源:科技農報

頂新餿水油案,審判法官認為檢方無法舉證油品為劣等油一審判無罪。關鍵在於頂新從越南進口的豬油,根本無法追蹤其生產來源,更何況越南根本沒有與台灣類似的油品規定。只能倚賴檢驗,才能確定油品的安全。這也顯示食品工業全球化的大漏洞:黑心商人進口價格低廉的劣質原料,就能在台灣加工成食品並販售,還可以聲稱在地生產。

» 閱讀全文

糧家賦女|大雪:長媳的考驗

公公負責家庭運作的成敗,可是家事與農田的工作執行,重擔都落在婆婆身上。鄰居都常說,「妳婆婆是德國製的,耐用不會壞!」每每聽到這些話,我心裡除了佩服還有害怕,因為我是她這位長媳的長媳啊!

小雪剛過大雪還沒有來,這段期間,陸續來了兩次短暫的冷氣團,一點都不冷的南台灣,終於出現了難得的微寒涼意。美濃冬季裡作的盛況,正進入高峰期,蘿蔔田裡,遊人如織,番茄園裡,綠葉、青枝爬上架頂,原本一片青綠的綠色隧道,在一夜之間,叮咚叮咚地冒出一個個橙色、紅色、黃色的小果蕃茄。

» 閱讀全文

我們的島|生命中的土土土

根據美國農業部於1975年建立的新土壤分類系統,世界土壤可以分為十二種:有機質土、氧化土、膨轉土、旱境土、黑沃土、灰燼土、淋澱土、極育土、淋餘土、弱育土、新成土以及冰凍土。

世界上有樣東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它。這個東西,不是空氣、不是水,但不管是吃的食物、住的房子、時尚彩妝、還是殺菌用的盤尼西林,都少不了它。這個東西是什麼呢?它叫做:土壤。

» 閱讀全文

地球公民通訊|西部復礦 關西削肉剃骨誰受益?

羅慶仁、亞泥、羅慶江等三礦場相對位置。其中羅慶江所領臺濟採字5647號只是大略位置,具體範圍尚未公告

2012夏季的一場雨後,亞洲水泥在關西鎮金山里與玉山里間以採礦廢土堆出總面積35公頃、海拔高達480公尺的四份子捨石場,因不堪自身存在之重,發生了小規模滑動崩塌,所匯集地表逕流水土更波及老農戴阿宏的柑橘園。

» 閱讀全文

推薦讀者回應|【週末環漫畫】寶貝的生日願望

黃婷筠:

即使那耀眼的巨大水槽中,斑斕的魚像銀河裡的星球一樣無法逼視。那仍然只是一個水槽而已,他們仍然只是被囚禁著。海豚並不覺得快樂,他們只是不能選擇表情而已。

» 閱讀全文

訂閱 / {unsubscribe}退訂{/unsubscribe}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 
 

※守護環境知情權,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Tel: (886)2-29332233‧ Fax: (886)2-2933-2120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 、詹嘉紋、賴品瑀、吳岱芝、洪郁婷、鄒敏惠‧網編:洪郁婷
※ 感謝 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 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