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單的說,當propulsive肌作用時,尾部向上移動,水由上方向下移到尾鰭下面,產生亂流,在尾端形成3個漩渦,當尾鰭再向上拍擊,尾鰭下方產生一個低壓區,使得尾部下彎,水由頭和身體表面向後拉,這使得海豚向前向下移動,來抵抗前鰭的水平作用...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布希批准有限制地補助幹細胞(Stem Cell)研究 >>>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10-02.html ◆未配合歐盟制定基因轉殖微生物管制法例 7國家被控告 >>>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10-03.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10-09.html 作者:貓頭鷹 (東港溪保育協會會員) ...月橘(七里香)生長地,以恒春半島為全台首冠,該區全年乾濕季分明,加上強勁落山風,生長勢非常緩慢,實際直徑十幾公分但已達百年之年齡;植株古樸蒼勁,造形典雅優美脫俗,為國內外造園界盆栽極品。月橘多生長在車城、三台山、港口、小路一帶,均在國有林班地內,遭受山老鼠日夜蠶食,雖經林務局恒春工作站查獲多起並移送法辦仍未能遏止盜挖案。民間與保育人士認為,月橘被盜挖如此猖獗,係盜挖者因懲處較輕且有厚利可圖,才結夥挺而走險。月橘一棵十至數百萬不等,值得高層與民眾了解,月橘等樹形優勢的物種,不應再以被視為雜木而無法享有貴重木之名...應該配合時代腳步,將凡為市價具一定價碼者,皆應視為貴重木而加以徹底保護之必要...
本文轉載自【藍色東港溪電子報】http://forum.url.com.tw/enews/enews.asp?CH=15 ■[環境關懷事件]「靈鷲山」放生儀式係放生?或作孽! >>> 作者:賴鵬智 (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秘書長) 敬致各保育團體及朋友們: 佛教團體「靈鷲山」每年八月下旬都在桃園巨蛋舉辦數天超大型水陸法會,照慣例在其中一天清晨會舉行放生儀式,可以看到由商人捕捉來的一箱箱野鳥、各種龜類、魚類擺在壇前。儀式後一定又是載到某個山林或水庫、湖邊就隨便野放,完全不管環境是否適合,也不管是否有無外來種入侵的問題,也不管因放生儀式所衍生的商業機制造成野生動物被捕捉、干擾的浩劫... 放生儀式年年照辦,我也每年傷心難過!今年該水陸法會開始舉辦的日期是八月廿二日,將於八月廿七日(星期一)清晨五點舉行放生儀式。我希望大家一起來進行勸阻商業放生的行動,看保育界群眾的力量能否讓靈鷲山高層重視這個問題,進而永遠不再帶頭做不當放生的行為... ※本刊支持「杜絕放生儀式」,請響應一人一信致函關切。【連結】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81401.htm ▲[專欄作家]刀下留屋讓嘉義市的歷史故事豐富起來!! >>> 作者:余國信 翻閱台灣歷史,『嘉義市』算是一個有豐富歷史故事可以講述的古城,這裡曾經是平埔族人居住與打獵的地方,這裡在清雍正時代曾經設有一個諸羅縣城,在日治時代,『嘉義市』曾經是全台四大發展的都市之一。 曾幾何時,今天的『嘉義市』在許多人的歷史印象中,除了『二二八事件』外,竟很難再勾起對嘉義市的歷史描繪,為什麼一個應該要有很多歷史故事可以描述的地方,如今,竟然會逐漸從人民的記憶中消逝?? 到嘉義公園的涼亭下與老一輩的耆老討教後,發現是因為缺乏歷史的現場空間,也就是重要的歷史性建築物消失了!!... 而今...嘉義稅務出張所(舊縣議會)是全國唯一僅存的地方稅務官署建築,是嘉義市為當時全台四大發展都市之一的重要見證...希望嘉義市政府能及時怪手下留屋...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hoanya/2001/re-hoanya01081501.htm ●[活動]921震災家屋再造,築巢有成 >>>
時 間:2001年8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00 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協助弱勢災戶進行家屋重建,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獲921重建基金會委託為服務團隊,結合各方資源(原民會、921基金會、中國電視公司)、部落居民參與施工的協力造屋模式,推動部落重建。 目前已組織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及互助村編成協力造屋工作隊,完成家屋重建數棟,同時為使原住民部落得以因應當前的失業問題以及未來加入WTO的衝擊,協助邵族、過坑、互助部落籌組合作社。 感謝各單位的協助,舉辦落成聯合典禮。各合作社籌備成員將於會中與服務團隊簽約,宣示未來將透過合作社的集體力量,推動重建,重攜相互扶持部落意識,照顧部落中的每一位成員,進而改善生活與部落環境。同時也希望將這樣的重建經驗擴展到因桃芝颱風需進行遷村部落,以協助推動重建。
播出時間:8月16日(四)-8月17日(五) 早上8:45 下午4:15 台灣生態之美,往往令人深深著迷。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愛上溼地觀察的李榮祥先生。李先生今年25歲,從小在屏東漁村長大,長大後他跑遍了台灣沿海,觀察濱海生態,對螃蟹更是情有獨鍾。今年四月份出版了一本台灣賞蟹情報,攝影撰稿全都是自己包辦,對螃蟹的生態、習性、生存環境有詳盡的介紹。 李先生雖然畢業於成大數學系,但他對台灣的生態環境投注更多的心力。目前他主要在台南七股附近當生態解說員,生活單純而簡樸。本集節目,我們請他介紹有趣的螃蟹,也請他談談台灣海岸觀察的感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