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林政行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在寒冷的天氣中,許多小昆蟲喜歡徜徉在溫暖舒適的花蕊中,當雲彩遮日,稍有涼意時,這些小昆蟲又飛到另一株花朵上享受冬天太陽的溫暖,如此在不知不覺中就為花朵傳粉,昆蟲與植物之間相互幫忙彼此都得到利潤,這是大自然中互利共生的很好例子。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fspecies/2001/fs01122501.htm ◆[環境政策]9個歐洲城市將引進燃料電池巴士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2.html ◆[環境政策]高速磁通反應爐決永久關閉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2-20 (ENS)- 美國能源部決定,位於華盛頓州韓弗德核子禁區中一座研究用途的核子反應爐,即高速磁通測試設備,將永久關閉。這項決定贏得反核人士與環保團體的喝采,他們為了防止這座爭議性的核子反應爐重新運轉,花費將近十年的努力。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6.html ◆[環境政策]美國眾議院通過工業廢地重建案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2-20 (ENS)- 在馬拉松式的徹夜審查之後,美國眾議院於今晨通過法案,此案目的在加速輕污染工業用地(brownfield)的再利用。預期這項措施能協助逐漸老化的市區重新復甦,並遏止郊區蔓無計畫的成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7.html ◆[能源議題]謝拉費爾德MOX燃料廠啟用鈽原料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1.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20-09.html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苯、二硫化碳、二氯甲烷和酮是美國年產4,900萬噸溶劑中的部份種類,而有980萬名工人每天都暴露其中。這些溶劑出現在指甲油、油漆、塑膠製品、塑膠水泥、家具和其他千百樣的產品中,透過皮膚接觸或攝取有溶劑殘留物的食物的方式進入人體。... 很多的殺蟲劑屬於致命性類別,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神經性毒氣。請仔細想一想,那些在戰爭時期用來快速消滅敵人的化學物質,如今卻被政府核准在我們的草坪和家裡使用,並在孩子的生活周遭到處被噴灑。... 追求「美國夢」會有許多不同的後果,而這是一條用許多無辜孩童、女人和男人的鮮血所舖成的;從工業進步的角度來看,這卻是被接受的。...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www.ens.lycos.com/ens/sep2001/2001L-09-30g.html ■[環境關懷事件]南投土石流災區及集水區觀後感 (1-2) --﹥ 作者:鄭廷斌 道路就像是一把利刃狠狠的插入山林中。隨著道路在山區的開闢,開墾、開發隨之而至,漸漸地往道路兩旁發展,森林變成了淺根的農作,動物隨之遷移或滅亡,而隨著森林的消逝,水土保持功能亦消失。道路完成後,開發由點、而線、而面,整個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亦為之破壞殆盡。大自然已明確的告訴我們過去的所作所為、觀念是對還是錯。人們若未能覺醒,更大的災害已不遠了。 官員及人民普遍沒有生態環境觀念,迷信科學技術萬能,對大自然傲慢不懂得謙虛。一些官員、學者、專家及教授經常關在自己封閉、驕傲的學術象牙塔裡紙上談兵,未能實際深入了解確實的狀況。貪婪自私的人民為了自身利益枉顧公共安全及利益,政府施政便宜行事、執法不嚴,施政無全盤整體規劃。 但是我還是對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有信心,因政府、民間及學術單位還是有不少有良心的有識之士,正在默默的努力奮鬥著。我知道當我們覺悟,努力改過之後大自然還是會原諒我們,給我們機會的。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122501.htm ▲[專欄作家]「傷痕地文印象」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 (二) --﹥ 作者:陳玉峰 從抗議政權政策到「與民為敵」近年我常陷入恍惚。我見過不數歌頌台人艱苦拓荒的報導,肯定且感動於台人胼胝打拚的堅毅,然而,除了辛勤之外,欠缺智慧與遠見沒有公德與未來,終究免不了自掘墳場的悲劇。…這條從平原挺升到海拔兩千五百公尺的航線,鋪滿我的絕望,缺生產著向天搶糧的偉大。強風撲拍下,我的眼角噙著灰塵與淚水,啊!台灣,我寧可不相信自己,我寧可放棄我所有的知識與信仰! 新中橫東埔山以降的圖像如是,以至玉山山塊驀然出現時,那份熟稔只丟給我陌生與不真實。我央請機師盤繞玉山兩週,始漸追回昔日印象。即此大山大脈,深谷幽壑,保住台灣島的一線生機,縱稜橫屏,亮晦交織著鬱鬱蒼蒼,無言而化的流露造山有史以降的氣質,碩果僅存而玉潔冰清。藉由百年來揭開此名山大嶽冒險客的足跡,史坦貝爾、森丑之助、鳥居龍藏、佐佐木舜一、川上瀧彌、卜萊斯、鹿野忠雄....,以及神出鬼沒原住民族的史詩與神話,還有我上半生的汗漬在此升起、在此終結。英雄與傳奇、搏命與落葉,如夢似幻,若有似無,宛如清晨乍起對鏡,認不出鏡中影像與昨日依稀。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yufeng/2001/re-yufeng01122501.htm 播出時間:12月26日(三) 下午3:45~4:00 每年的十一月,是灰面鷲和赤腹鷹等猛禽的遷徙季,牠們遠從西伯利亞飛來,從北至南,中途經過台灣的墾丁,在墾丁稍作歇息後,繼續往東南方飛去。為了觀賞這些難得一見的「遠來客」,許多瘋狂的鳥友一大早就聞風而至,只為了能看到牠們在天空展翅飛翔的英姿,今天節目,我們就和鳥會的夥伴,一起到墾丁社頂公園的凌霄亭,享盡居高臨下的優勢,去看看翱翔於天際的猛禽英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