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蝴蝶簡介]大鳳蝶 Papilio memnon heronus Fruhstorfer --﹥ 作者:黃行七 (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它們分佈全島各地,由平地到兩千公尺左右的中海拔山區都可發現,算是非常普遍的蝴蝶。 大鳳蝶的寄主植物為芸香科植物,其中又與各種柑橘屬的經濟作物關係密切。所以在有柑橘園的地方附近就能很輕易的觀察到它們。 鳳蝶科的蝴蝶飛行能力都不錯,大鳳蝶也不例外,雄蝶喜歡沿著森林邊緣或林道上空來回穿梭,像是在巡視它的領域。另外它除了訪花吸蜜,還會在水域附近潮濕的地方吸水,據學者研究其吸水的目的,主要在攝取水中的礦物質,這是促使性成熟的重要物質,許多蝶種的雄蝶都有相同習性。雌蝶除了吸蜜外,其活動的區域主要在寄主植物附近,也就是說在柑橘園裏或種植柚子、柳丁或檸檬等果樹的地方,很有機會看到雌蝶在盤旋或產卵。如果運氣好也能看到雄蝶跳求偶舞,那雌雄一前一後舞姿曼妙,真是賞心悅目的一個畫面。 [美麗桌布:大鳳蝶] 本專欄由本刊與中華蝴蝶保育學會共同規劃。 ◆[生活環境]義大利工業區的死亡率高於其他地區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11-04.html ◆[環境政策]尼泊爾建立污染控制標準 --﹥
尼泊爾,加德滿都,2002-01-11 (ENS)- 為了回應大眾對環境污染狀況日益嚴重的憂慮,尼泊爾政府打算制定一套全國性的污染控制標準,內容涵蓋空氣、水質、和噪音污染。尼泊爾人口及環境部已主動建立一套污染排放上限標準,預備在全國強制施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11-01.html ◆[全球變遷]2002年世界現況:展望約翰尼斯堡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11-03.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11-09.html 作者:賴勁麟 (立法委員) 過去台灣屢屢傳出有毒廢棄物濫倒汙染環境事件,多數汙染者至今仍逍遙法外,受害者卻只能哭訴求償無門。 目前台灣環境相關基金,共計有空汙基金、資源回收基金、土汙基金,加上未來要開徵水汙費,每年共計有上百億的經費在運作,然而空汙基金濫用早已為人所詬病,資源回收基金又虧損連連,未來土汙基金與水汙費是否能達到功效也不禁讓人質疑,因此未來政府在成立環境資源部後,應將預防之工作納入部內各局處統籌處理,並將各種基金整合為整治基金,訂定環境損害補償及整治基金條例,將基金統收統支以達到最有效的運用。 政府建構整治體系與基金後,如何落實汙染者負擔也就成為重要的工作,因此環境損害強制責任保險法也必須配套立法,讓可能的汙染業者進行投保,一來避免汙染時業者宣告破產讓環境求償無門,二來保障汙染被害人健康損害時可求償,不至於成為政府的責任或受害者的個人負擔。 台灣過去幾年法令也不斷制定、翻修,納入了汙染者負擔、受益者付費等各項精神,但台灣仍缺乏完整的環境損害救濟制度,因此未來政府應儘速訂定環境損害賠償法、環境損害補償暨整治基金條例、環境損害強制責任保險法等三法,短期而言讓台灣環境汙染事件日益減少,受傷害的環境有效整治,長期來看提供良好的環境品質,可吸引外國旅客來台觀光,爭取綠色產業來台投資,台灣未來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社會中,才能走出一條重視環境品質、發展綠色經濟的大道。(作者為立委)(本為原刊載於2002.1.15中時晚報)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書宇滿二個月,我的第一個孩子,必須施打第一劑小兒麻痺疫苗。我告訴妻子,打個小疫苗,不用到榮總或澄清等大醫院,小兒科診所即可,大醫院留給重病和有需要的人。 帶著孩子到台中市一間頗具規模的私人診所,掛完號後,護士告訴我疫苗有二種,健保局給付的只需掛號費一百元。另外一種,進口的,健保不給付,要伍佰元。一聽完,一股無名火衝了上來,拉了妻子,疫苗也沒打,就衝出醫院。 「中央健保給付的那麼差嗎?一差就是五倍價錢?」 「還是醫院抓住父母親愛護孩子的心理,所以想賺這筆錢。」 父母給子女一定是最好的,五倍價錢差在那裡,我也懶得問了,這種醫院不來也罷。 二天後,在中港路的一家大醫院掛了小兒夜間門診,情況也是一樣,護士也是問同樣問題「要打五百元的還是免費的?」 我問護士,差別在那裡? 「健保給付的比較容易發燒?容易有副作用!」她回答。 「那打伍佰元的好了!」妻子回答,我也不表反對。 不知是中央健保局的疫苗差,還是醫院另一種生財之道,「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猜想,很少有父母願意打中央健保局的。整件事件,讓我們有很多省思的空間。 滿四個月,又要打第二劑混合液苗,大醫院和小診所都是天下烏鴉,索性在住家旁邊找了一家迷你小兒科。醫師是幾個年輕小夥子輪班,從頭到尾醫生或護士都沒問要打中央健保的或進口的,讓我覺得頗意外。 「打針的傷口不要揉,這裡有一小瓶藥膏,傷口如果變硬就塗這種藥膏。」「我給了三份退燒藥,發燒才吃,如果還有問題,再來讓我看看。」醫生親切的告訴我。 幾個年輕醫生和護士,態度親切,也沒有建議打進口疫苗,讓我頗感意外。前一家大醫院也沒有藥膏和退燒藥這回事。離開了診所,頗覺欣慰,台灣還是有一批有良知的醫師。 一週內,藥膏和退燒藥全沒派上用場,不知是小孩體質好,還是健保局疫苗不差。 這次疫苗事件,讓我有許多感觸,我對二劑疫苗的成份不懂,不敢作太多評論。伍佰塊是小事,但讓我對醫療制度有些疑問和不安。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座談會]邀您一起來尋找台灣百合-台灣百合生態幻燈片放映與座談會 --﹥ 時 間:1月19月(六) 早上10:00~12:00
台灣百合曾經是到處可見的原生植物,從海邊到高山都有它的蹤跡,但是因為土地過度開發和人為採摘,人跡可達之處已不容易再看到它,更別想看到它大量盛開的美景。生活在島嶼上的我們已經越來越不認識它了,和它距離越來越遠。 真心希望讓更多朋友看到它、認識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邀請百合同好會駱明永先生以幻燈片介紹的方式與大家分享觀察、記錄、繁殖台灣百合的經驗與驚奇。現場將準備種子、幼苗和蒴果莢等實物及個人蒐集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歡迎喜歡台灣百合的朋友們一同來種植,讓它再次盛開於島嶼的每個角落。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view.php?id=1619
播出時間:1月17日(四) 下午3:45~4:00 貓尾崎自然步道位於林口台地邊緣的蘆竹鄉坑子村,坑子村是蘆竹鄉最早開發的農業聚落之一,人口數不足兩千,多以務農為主,溪谷地較低的地區種植水稻,較高的山坡地種植茶葉,住宅附近的零星地則種植苦茶樹與桃金孃。 在坑子村社區步道,除可欣賞梯田、茶樹的農業景觀,還可回味以人力為主的傳統農耕方式,更能享受大自然的風情萬種,本集節目,就讓我們去走走這條包含人文、生態與產業的步道,一起融入當地居民的純樸民風。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