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吳美慧 雖然一路多是下行的山路,但走在潮濕炎熱的南臺灣低海拔(1000公尺)森林中,個個汗流浹背,許多人忙著與螞蝗(陸生水蛭)長時抗戰,雖沒有驚聲尖叫,但不時傳來的報數聲,一隻兩隻三隻…,真是燕瘦環肥,教人啼笑皆非。 途中經過原住民居住的遺址,看到他們「人字型」砌牆手法,不同於一般的築牆方式,真教人納悶。蘭科植物的綠葉不時現身,告訴我們此地環境的原始自然和豐富多樣性。頭烏線發出「是誰打破氣球」的獨特叫聲,卻是尋覓無蹤。 右側路旁見到一座吊橋石柱,旁邊有註記大正15年(民國15年)3月等文字,不知道當年此橋是否往來不絕於途?終於在天黑前趕到溪畔(18:20),此處是姑子倫溪和茶茶牙賴溪的匯流處,換上溯溪鞋,歡歡喜喜過山河。來到對岸卸下背包,又回到大武溪的懷抱中,好好感受夏日黃昏,青山綠水的暢快舒適。(本文原載於2001年12月11日藍色東港溪電子報)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012001.htm 一、關於椰子 可可椰子簡稱椰子,屬棕櫚科,根據89年版台灣農業年報資料統計,目前全省現有栽培面積約5186公頃,其中屏東縣所栽植面積占全省總面積40.9%為最多,因此贏得『椰子的故鄉』的美譽,椰子除可經濟生產大面積種植外,也可作為行道樹美化之樹種,故亦有『綠色隧道』之稱。... 社區內學校的人力、物力、康樂社團、藝術界、花卉產銷業者、餐飲業及寺廟宗教團體等共同推動椰子產業文化活動,設計規劃椰林休閒觀光示範區、椰子美食文化嘉年華、椰殼回收再加工利用、椰殼彩繪創意製作、椰果纖維作為盆栽花卉花器及介質、利用椰殼製作傳統樂器等一系列主題,並透過研習或辦理觀摩示範的方式,協助輔導社區居民對椰子產業文化的瞭解及重視... 本文轉載自【藍色東港溪電子報】
老樹是大地的珍貴資產,有些人十分珍惜愛護,有些人卻殘暴的對待它們,老樹無語,只能默默地接受人們地對待。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美國西北方山區裏的一個印地安部落相信蝴蝶是寶石變成的。...結婚後,春風雖然吃得最好、穿得最好、住得最好,但春閨寂寞,也是鬱鬱不樂,她的憂傷感動了山神,神就告訴她在一個山洞裏,有一大堆寶石... 她找到寶石後,越看越喜歡,憂傷變成了喜悅。她用寶石串成項鍊,縫到衣裙上。她忘了對神的許諾,每天珠光寶氣的,她更漂亮了,部落的勇士們為她忘記了行獵,勇士的妻子們為她傷心抱怨,老酋長也不聞不問。 春風每天都要到湖邊看自己的倒影,她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比自己更漂亮了。 一天,六月的山風猛吹,把湖水吹縐了,她的影子變得模糊,不知不覺的,她走向深水,走向湖心,一失足淹死了。她身上所有的寶石都變成了各形各色的蝴蝶,像雨後的彩虹,一瞬間染亮了山谷。...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2/ch02012001.htm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