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愛換裝的雀榕 Ficus wightiana (上) --﹥ 作者:邱少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plant/Ficus-wightiana/Ficus-wightiana.htm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19座加油站地下環境疑似遭受油品污染 --﹥ 稿源:環保署 環保署九十年度執行之「地下水潛在污染源調查計畫」中,針對台灣地區之加油站進行地下水污染潛勢之調查。由調查結果顯示,計有19座加油站地下環境偵測出揮發性氣體或苯之含量偏高,疑似受油品之污染,佔調查總數191座之9.9%。 環保署表示針對上述疑似受油品污染之加油站,已要求所在地地方環保機關應進場查證,預計在1個月內將可初步判定是否涉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如有污染發生,則進一步要求加油站業者進行油槽及管線之密閉測試,以確認是否持續有油品之滲漏;若持續滲漏或已有浮油發生,除要求此站進行造成滲漏之油槽或管線之維修、更換外,並需進行浮油回收等緊急必要措施,以避免污染持續擴大。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2/ta02013101.htm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署長親往視察 大溪鎮仁和里加油站油污染 --﹥ 稿源:環保署 桃園縣大溪鎮仁和里加油站油污染案,昨天(1月30日)下午環保署長郝龍斌親自前往現場瞭解狀況,並當場要求業者立即關閉所有油槽,抽出全部存油,並暫時停業。同時立即擴大提供附近500公尺居民礦泉水,以保障居民飲用水安全。署長並要求桃園縣環保局立即公告,在可疑污染區附近五百公尺內的地下水暫時停止使用,並要求業者提供附近居民飲用水。他承諾該署將要求業者於於一星期內完成監測井之設置並確認地下水污染整治範圍;並協助縣環保局進行後續的污染整治事宜。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2/ta02013102.htm ◆[生活環境]盲獅死於喀布爾動物園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8-03.html ◆[環境政策]美國水域保護預計投入2,100萬美元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1-28 (ENS)- 美國環保署署長克莉思汀‧惠特曼在視察明尼蘇達河谷國家野生物保護區時宣佈一項計畫,布希總統預計在2003年度預算中編列2,100萬美元,作為全國水道保護、保留及復育工作的新開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8-06.html ◆[環境政策]美國國會紛爭不息 風力發電稅率優惠案受阻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8-02.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28-09.html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要錢?還是要命?你猜! (上)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博士 管理人類、動物、生態系統健康的環境法令,之所以必須存在,是因為可以讓產業界和政府,對每天出產的大量化學製品以及食品安全負起責任。這些法令攸關我們的存活,但卻常被兩項致命的缺失所破壞。 首先,因著不能妨礙企業發展的顧慮,這些法令通常不夠嚴厲。再者,這些律法的立法及執法者,常常就是最不懂環境議題的人。這第二項缺失,可能會為人類和地球的健康,招來極大的危險。 那些和科學、政治、價值、道德有關的複雜議題,大部分是由不具相關背景的官僚所決定。法官就是常對錯綜的生態及環境健康議題,做出最後決定的人。 縱然他們宣稱,「判決」是依據專家的證詞而來,但那些所謂「專家」,有時帶有相同的產業背景,可能因此而對眼前的案例事件,持有既定的看法或偏見。...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4g.html 作者:蕭靜美 7月19日早上,往新竹縣觀霧穿越大鹿林道,因為五月的大雨,將山道沖刷得泥濘不堪,有些路段崩坍後寬度只容得下一台車的車身,驚險的路況與窗外的大雨,不由得為接下來的行程憂心。領隊賴阿溪上半身探出窗外,「快點,快點衝過去...剛剛好,後面就要注意了!」車子勉強地駛過崩坍處,車內的氣氛安靜了下來。到了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下車時義工亦步亦趨跟在盲胞左右,透過身體與語言的引導盲胞踏穩每一個步伐。一個人若失去了視覺,世界就變得不一樣,即使是確認時間這麼簡單的事情,正常人只要瞥一眼錶面,就可知道現在幾點,但對視障朋友來說,卻沒那麼方便。像梁佳仁,一個中途失明的盲友,現在必須靠著指尖觸摸時針與分針來辨別時間;另外一位天生失明的張文彥,則是用會發聲的手錶聽時間。這還只是一些小事,更大的挑戰是今明兩天的大霸之行。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2/ou02013101.htm ●[座談會]邀您一起來尋找台灣百合-台灣百合生態幻燈片放映與座談會 --﹥ 時 間:2月2月(六) 下午2:00~4:00
台灣百合曾經是到處可見的原生植物,從海邊到高山都有它的蹤跡,但是因為土地過度開發和人為採摘,人跡可達之處已不容易再看到它,更別想看到它大量盛開的美景。生活在島嶼上的我們已經越來越不認識它了,和它距離越來越遠。 真心希望讓更多朋友看到它、認識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邀請百合同好會駱明永先生以幻燈片介紹的方式與大家分享觀察、記錄、繁殖台灣百合的經驗與驚奇。現場將準備種子、幼苗和蒴果莢等實物及個人蒐集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歡迎喜歡台灣百合的朋友們一同來種植,讓它再次盛開於島嶼的每個角落。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view.php?id=1619
播出時間:2002年2月4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封面故事 [上山下山]
人與自然 [鴛鴦追蹤記] 傳說中的鴛鴦,總是成雙成對,深情繾捲,並且擁有許多浪漫故事。台灣的山林,是否孕育這種奇妙的動物?而在真實的野外世界裡,牠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著什麼樣的習性? 沒有了解之前,先發揮你的想像力,為這種奇妙的鳥類裝上幻想的翅膀,盡興馳騁。然後,年輕的研究人員會帶著你,利用各種野外研究的技術,追蹤牠們一舉一動,深入他們的一言一行。你會發現,牠們比你能想像的,還要有趣。 看守台灣 [水的習題]
在水源保護區離牧政策實施後,高屏溪進水的水質已大幅改善,但是水源的保護管理,仍存有漏洞;而自來水公司水質改善的程度,一直達不到民眾的要求。一杯透明的水,到底有多少問題?看守台灣邀請你一同了解。
播出時間:2月1日(五) 下午3:45~4:00 台北市的內湖區幅員廣大,這裡有個內溝里,位在東湖、鄰近汐止,由於整個里有百分之九十位在山區,得天獨厚,生態資源豐富,根據台北鳥會的紀錄,曾發現台灣藍鵲、五色鳥等等超過五十種鳥類,鳥況精采,本集節目,趁著天清氣爽,我們不妨到內溝去賞鳥吧!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