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孟琬瑜 [迷失湧泉池]
[上溯起點二號壩] 重新回到二號壩附近,上溯我們的計數河段。 下水數計時,才發現這一段的水量比起前一天大很多, [賦歸] 下午一點多,從抽水站爬上岸,正雄和學弟開車來接大家。 告別正雄他們,我和我同學回程路線,選擇從武陵往梨山接大禹嶺。 合歡北峰的山坳處,窩著一些等待夕陽的人們, 或許是白天數魚很認真,離開合歡山不久,就疲倦地一直睡到回新竹, [後記] 去數魚的來回車程,變成了一個結合歷史,地理,生物學,美學的旅行。 在這些觀察了解認知體會過程,
校內有四棵雀榕及一棵樟樹,已經年過百歲,棵棵都長得英挺壯大,每當天氣晴朗時,老師時常帶著學生在大樹下來場室外教學,一邊觀察樹幹上所依附的植物,一邊記錄昆蟲和鳥類的生態行為,諾大的樹蔭下常見學童們聚精會神地觀察著。下課時分,則是成群結伴的在大樹下嬉戲玩耍,不亦樂乎! 因為雀榕的果實數量很多,總是引來成群的鳥類來此覓食,常常將果實啄的滿地都是,學童們只好勤於作打掃工作,以保持週遭環境的清潔。校園裏有老樹不但能美化環境,帶給師生美好的生活記憶,同時提供豐富的生態資源,讓知識與生活經驗融合在一起,有老樹的學校真是有福氣!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家:賈福相 已近黃昏,池邊的柳蔭漸漸擴大,影子的話只有睡蓮聽得懂,於是,它們合攏了花瓣,慢悠悠的、從容地沉入水中,把夜的光彩讓給了西天的星群。 天剛亮,蓮葉上的露珠是千萬個立體的鏡子,每個鏡子裏,都裝滿了早晨的世界,蓮花們醒了,浮出水面,有嬰兒一樣的微笑,用再生來迎接白天。 這些蓮花,晨與暮的韻律,仍然在莫內(Claude Monet)的池塘裏,仍然是莫內的蓮花,被創造了,被完成了,莫內和蓮花,在巨大的畫布上(Decorations des Myrnpheas),將近一百年,一百年只是永恆的開始。 五年前,在巴黎的奧潤蘭(L'orangerie)畫廊,第一次看到了莫內的大幅睡蓮,寬四十二尺,高六尺半,那麼多看畫人,來自世界各地,各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莫內驕傲,蓮花們更驕傲。 今年再去巴黎,第一件事就是去吉維尼(Giverny)探訪莫內的故居,他的蓮塘、他的花園、他的畫室和他搜集的兩百多幅日本版畫。 樸樸素素的一棟矮房子,站在斜斜的小山坡上,是一幅謙虛的印象畫,粉紅和奶油色的牆壁,緣色的窗和灰色的屋頂。 依特河遙遙近近地橫在屋前,河寬不及二十尺,水勢滔滔,帶動著河邊的雜草和灌木向西流去,流入塞納河,河水沖擊著畫家的嚮往、苦悶和激情。 莫內引導了依特河的水,流入人工開鑿的蓮池,這端流入,那端流出。池水緩緩地動,清可見底,水草們搖搖晃晃,睡蓮們一簇一簇地浮著。 池的一邊是竹林,深密得有東方的神祕,又是西方清晰的陳白。一架日本拱橋跨過蓮池,橋欄上爬滿了紫羅蘭,池邊的平地上,有日本櫻花、楓樹、天竺杜鵑、垂柳與丁香,在八月的夕陽裏燦爛得有些惱人。 兩畝半大的花園也是別出心裁,半法國式半東方式,整整齊齊的花圃,點綴著槐樹、鳳凰木、蘋果和柏樹。 數不清有多少種花,但最使我流連忘返的卻是大理花,光光花、罌粟花、 玫瑰和撐著不同旗子的雁尾。 園丁們刻意地經營,每天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花朵,四季都有花,是綜合寫意。
作者:廖鴻基 離開高雄港西南向四天半航行後,終於遠遠看見馬來半島上的燈火。清晨四點半,航向轉西,船隻切入麻六甲海峽南端。 海面遠遠近近都是船燈,船長如備戰狀態漏夜守在駕駛艙裡,海峽「船流量」驚人,雷達螢幕顯示我們船隻四周六浬圓周內密密麻麻都是固態紅點,有些靜止,有些流動著……近百艘船隻在海域裡泊停,如緣岸群礁雜錯;我們在繁忙的航道中,在「船流」裡謹慎的航行,船速不快,但往來的船燈讓人錯覺以為置身在高速公路上。 聽老航海人說過,麻六甲海峽是地球上最繁忙的兩個海峽之一。 船長戰戰兢兢把舵,他說:「麻六甲海峽新加坡這裡,每年都有撞船事故,小則船隻毀損,嚴重的話船隻幾秒鐘內便沉沒了。」難怪凌晨這時刻駕駛艙裡都換上了經驗老到的老船員當班。 天濛濛亮起,天光在海面上玩起「連連看」遊戲,船隻周遭原本虛幻的船燈霎時被連成了具體龐碩的貨輪輪廓,魔術師抖掉黑幕,大手筆將幾千噸、幾萬噸的貨輪近身逼迫顯現在我們眼前,像是從夜幕虛無裡唐突躍上晨曦舞台的一艘艘巨無霸。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和對岸印尼蘇門答臘島夾成海峽地形,整座城市面對的海域都是港域。新加坡北緯一度,鄰近赤道,終年氣候如夏,海況和緩,位居東亞、西亞和東南亞的航運交通樞紐,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航運要道,這些條件讓新加坡成為亞洲璀璨熱鬧的海港。 八點整,我們下錨泊停在眾貨輪間。小艇、小船紛紛在貨輪間來回穿梭,像極了辛勤的螞蟻們在碩大的食物間來回奔波。警艇、公務船、補給船、船員接駁船、加油船……他們來回在貨輪群島間提供船務服務。 港域裡幾百艘船隻停泊、加油或補給原以為都得排隊等候一段時日,沒想到泊船三個小時內,物資及油料都已開始補給,包括取締環境污染的巡邏艇都已來到我們船邊。 九點,補給駁船便來到我們船邊,為我們帶來了二十多箱蔬果補給。十一點,加油船來了,兩艘船並肩繫綁在一起,油管伸進我們油艙裡為我們加油補給。 輪機長率領輪機組所有船員船頭船尾忙碌著,準備了一大堆備用的大小桶子,這些桶子是用來承接萬一油管閘閥漏油或油櫃排氣閥零星噴出來的油沫。輪機長交代船員說:「一滴都不能外漏。」 新加坡警艇隨時在船群裡巡邏,船隻萬一漏出油污的話,罰金至少在一萬美元以上。不僅如此,任何大小垃圾從船上丟到海裡,罰二千美元。難怪整個輪機組動員不敢稍有怠忽;難怪一靠近新加坡港船長一再叮嚀:「垃圾不准丟到海裡。」 比較起來,台灣大大小小每一個港口是自由自在隨便多了。 每日至少數十國、數百艘船、數千個船員海域裡進出,水面上不見一片漂浮垃圾、看不到一塊小小油漬。 新加坡這海港是一板一眼的。 遠望陸地上這座城市的摩天線,我想,離岸海域都能照顧得如此乾淨有序,岸上這座城市應該也是整齊乾淨的吧。(本文原刊載於2002.2.23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本刊發行[2002台灣環境前瞻系列]特刊期間(包含上週及本週),[黑潮觀點]專欄,將安排於週日刊登。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