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逐日之花如何轉向太陽 (上) --﹥ 作者:邱少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人類早已注意到自然界中植物因為本身不會跑,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生活環境]化學廠若遭攻擊將危及100萬人性命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13 (ENS)- 美國公共利益研究團體在新報告中警告,全美125座化學設施只要有任何一座遭恐怖攻擊造成化學物質外洩,至少會有100萬民眾受害。這份報告引用了官方文獻,其中還表示,聯邦政府並未採取足夠的防範措施,萬一化學廠發生意外或遭攻擊時仍能保障公眾安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3-07.html ◆[生活環境]藥劑及化學品污染美國水域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13 (ENS)- 美國河川及溪流遭藥劑污染的情形有多糟?首次進行的全國性調查發現,污染全美水域的藥品種類五花八門,包括抗生素、荷爾蒙、咖啡因、止痛劑及其他各式藥品。這次報告預計作為往後研究的基礎研究,但經費遭到刪減,未來研究能否持續仍是問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3-06.html ◆[環境政策]美國國會通過風能發電稅率優惠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3-02.html ◆[生態保育]鯡魚卵貿易對鯨魚、魚類及水鳥有不良影響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3-01.html ◆[土地與水文]巴西反水庫爆發警民衝突 10名抗議者受傷入院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3-03.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13-09.html ■[環境的未來-能資源]世界最大近海風力發電場將設置於愛爾蘭海 --﹥ 愛爾蘭通過一項新開發案,將在其東岸設置200座風力發電機,為世界最大的近海風力發電計畫。 週五在都柏林舉行的「前灘租賃簽約典禮」上,愛爾蘭海洋及自然資源部長法蘭克‧佛赫正式宣告這項風力發電計畫開始動工運作。這項計畫設置於愛爾蘭海域一處名為阿克羅淺灘(Arklow Bank)之地,預計供應520百萬瓦特電力。 全世界目前僅有20處著手開發近海風力發電,而且全都集中在北歐。待阿克羅淺灘計畫完工後,所供應的電量將是其他建造中的近海風力發電場電量總合的3倍。 佛赫表示:「今天這個日子為我們揭開乾淨、綠色能源新時代的序幕,這得歸功於2項豐富的再生資源──海洋和風力。我特別感到高興的是,這項有史以來最具雄心的近海風力發電開發計畫,能夠由愛爾蘭公司來接手,該公司積極而充滿朝氣,並且在再生能源工程領域中擁有傲人的成績。」 這項風力發電計畫在提案之初即進行充分的公眾諮詢,因此並未遭遇到社會大眾的反對。 來自北歐最強勁的風力吹拂愛爾蘭北部和西南部海岸,就風力發電而言,愛爾蘭的條件非常理想而適宜。 佛赫表示這項計畫將領先群倫。他希望此案「有助於愛爾蘭在這新興能源工業中,成為世界的領導者,並使阿克羅淺灘作為典範發展模式,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訪。」 風力發電場設置的位置離海岸線最近距離僅有7公里(4.3英哩),在清亮明朗的天氣下,威克羅岬至柯頓港一帶,包括從不列塔斯和柯頓等知名的海灘上,就能清楚的望見。 部長還表示,從國際性層面來看,這麼大規模的開發,將帶動頻繁的商業活動,吸引貿易及公眾代表前來實地參訪,這對當地觀光產業有良性的影響。由於需要船隻載運參訪人士,有可能因此而帶動海洋觀光業,屆時,風力發電場並不會對一般民眾開放。 佛赫期待這項開發案能為愛爾蘭帶來可觀的收益,在5年完工期內,每年增加190萬歐元(170萬美元)的稅收。 「前灘租賃」契約中有項條件:在部長核准之下,得以擴充風力發電場最大發電量、更動發電機數量。 阿克羅淺灘與陸地最近距離為7公里(4.3英哩),位於愛爾蘭海阿克羅東方,佔地南北長27公里(17英哩)、寬1.5英哩,水深為5至25公尺(16至81英呎),可說是理想的發電場設置地點。 與這種無污染的發電方式相比較,燃煤電廠若要生產相同的電量,每年將排放110萬公噸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開發風力發電,將有助於愛爾蘭達到京都議定書所訂定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減量目標,以及聯合國於2001年透過政治協商達成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依據該項條約,愛爾蘭必須在2008至2012年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達8%。 運轉後的第一階段目標,預計將減少石化燃料進口值達3.3億歐元,估計因避免污染而節省的社會成本約2,500萬歐元(2,230萬美元)。 本次風力發電場工程由Future Wind Partnership以及National Toll Roads合資的公司Eirtricity負責建造,Future Wind Partnership早在3年前即已著手規劃愛爾蘭風能資源的開發藍圖。 Eirtricity執行長暨歐洲風能協會副總裁艾迪‧歐康諾表示,「這項重大的近海風力發電場開發案,會是內燃引擎發明以來最大的能源革命。」 歐康諾博士在前灘租賃簽約典禮演說中提到,「我們有現成的資源、可靠的技術、以及持續的投資,但最後還需要政府當局的政策支持才行。」 歐康諾博士繼續說道:「值得慶賀的是,我們的海洋及自然資源部在前灘政策上比其他歐洲鄰國更為先進。」「然而,政府下一步的關鍵在創造一個有利於近海風能開發的投資環境,例如在電力系統併聯的支出以及投資補助方面,若沒有政府的支持,愛爾蘭目前在近海風力發電建立的領先地位,很可能被其他國家迎頭趕上,像英國即已釋出大量融資補助近海風力發電事業。」 Eirtricity公司預計春季開始動工,並冀望在今年秋季即可達到60百萬瓦特的發電量。 整個發電場完工後可提供520百萬瓦特的電量,足以供應400所工業電力用戶與50萬戶家庭使用。 按照目前的估算,整個計畫的開銷將超出6.3億歐元(5.63億美元)。 第一階段建造工程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相當於360個全職工,另外從2002年起算,尚有23個永久職位。 佛赫提到:海洋活力的發展前景可期,意謂著「此地船釣業具有實質成長的可能性,至於愛爾蘭海受保護的珍貴產卵棲地,其增加的潛力就更不用提了。」 歐康諾博士表示,歐盟法令──再生能源指令所設定的目標,需要全歐洲發展近海風力發電才得以完成。陸上資源則缺乏適合的地點,要不就是造價過於昂貴。 他預測到2020年,光是近海風力發電就足以滿足全歐洲2/3電力需求量。(2002.1.14 ENS)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2/2002L-01-14-01.html 作者:杜文苓 (矽谷毒物聯盟/台灣環境行動網) 近來針對八吋晶圓是否開放登陸事件,輿論多著墨在市場競爭,失業率等經濟觀點,卻少有人從環境健康等角度分析。 前陣子,巴塞爾行動聯盟與矽谷毒物聯盟等美國環保組織發表一份名為“外銷傷害”的報告,指出高科技廢棄物運往亞洲的不當棄置,對當地環境與人民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而在中國貴嶼實地拍攝照片,更是令人觸目驚心。這個報告提醒世人,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廢棄物,許多卻是用十九世紀的方式處理,在快速全球化腳步之下,地方環境管制常屈服於經濟成長需求壓力,而便宜行事的做法,將對地方帶來不可回復性的災害威脅。 高科技環境影響不只是廢棄物問題,其製造過程中的環境健康影響已受廣泛重視。三月份美國MotherJones雜誌一篇“無塵室的骯髒秘密”,即點出半導體產業製程對操作員的危害,而近來美國廠商如IBM公司,更因員工疑似在作業過程中暴露在有毒化學物質,影響健康生育問題而遭受指控。事實上,高科技生產過程中須使用上百種化學原料、溶劑,“乾淨”的要求是針對高科技成品,卻非人類的健康。而在其製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排放,更污染了環境,竹科廢水排放的客雅溪,過去一年來曾有多次死魚集體暴斃事件,顯見高科技發展的環境與人類健康傷害仍亟待有效管制及解決方案。 然而,資本的快速移動,尋求便宜的製造成本,將使產業漠視從根源(製造設計)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從這角度來看八吋晶圓登陸事件,業者所稱的全球佈局,加強競爭,除了接近市場因素之外,是否著眼於對岸便宜的勞工成本(對員工健康安全保障不用太重視),寬鬆的環境管制,使舊設備可再被利用,值得深思。 在高科技資本高度流動下,發展中國家往往不惜犧牲環境資源,投入大量公共財以吸引擁抱高科技產業的進駐,而環境、健康等要素常被視為外部成本,不被考量計算。諷刺的是,環境意識隨著經濟條件而成長,一旦這些外部成本納入經常性的政策規範,資本的流動性驅使廠商易地生產,規避其所應付的環境、社會責任。 台灣晶圓製造在世界佔有寡佔地位,竹科更因此被視為世界高科技奇蹟,但高科技的聚集效應與迅速擴張的生產模式,卻使新竹環境負荷太過沉重。寡佔聚集模式使竹科有機會必須因應這樣的環境危機,而正視從源頭製程改善,或加強環境設備的努力,尋求高科技環境上永續經營生產模式的解決之道。 然而,產業的外移是否能減輕環境負荷,或陷入面臨強烈經濟競爭下的另一波環境危機?筆者擔憂的是,高科技產業的高度資本流動以及國家相對資本的弱化,電子製造面臨削價競爭的壓力,使高科技產業更容易規避應承擔的環境社會成本。而在區域經濟競賽中,資本挾其優勢,要脅公部門在環境管制上的讓步。各國為了保持區域競爭地位,被迫放鬆各種環境、健康、衛生等管制條件,成就高科技生產全球佈局,犧牲環境資源與人民健康。 高科技發展應有提升全體環境品質,增進人類幸福的責任與義務,其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將各項環境、健康等傳統經濟外部成本納入計算,發展減少毒害物質使用的製程設計,以及追求零污染的永續生產模式,如把這些考量在內,晶片在台灣與中國的製造不可能相差到兩倍之多。以全球佈局為名,行規避環境社會責任之實,既不道德,也不是世界級高科技廠商應有之做為,更恐將使高科技產業的環境問題永隨資本逐流,直到可貴的環境資源消耗殆盡。 作者:李永展 (立德管理學院 地區發展及管理研究所 教授) 2002年已悄悄過了第二個月,伴隨著的是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衝擊卻一波波以令人無法忽視的驚人之姿,迅速而強烈地來襲。日前最具指標意義的挺扁大將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宣布調整其營運佈局,所屬船隻改弦易幟,為的是搶佔大陸市場,此舉一出立即引發各界譁然,台灣的經濟防線再度潰退。然在此之前與之後,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彼長我消的經濟態勢,似乎早已成為不可改變的大勢所趨。問題在於我們準備以怎樣的姿態因應? 在全球化的競爭壓力之下,企業資本受制於市場經濟邏輯的強度遠大於國界籓離,國家的概念與實體雖難以規範要求資本的選擇,但正因為如此,國家負有更艱鉅的任務,來避免跨國界資本流通所導致的空洞化危機與社會崩解。全球化是各種過程的複合,其影響是斷裂,也是統一;它創造了新的分層形式,而且往往在不同的地區或地方產生相反的結果。全球化影響可能摧毀行為的本土情境,但那些受到影響的人們會對這些情境進行反思性重組,全球化一詞的使用,在各地反而導致了「對地方的重新強調」,於是「全球地方化」也似乎成為因應全球化衝擊的解方。 就地方永續經營的層面來反思全球地方化,自1990年起,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均曾以不同的名稱提出空間規劃與社區營造相關政策,例如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營建署的「創造台灣城鄉風貌計畫」、商業司的「形象商圈計畫」、農委會的「建設富麗農漁村計畫」、及台北市政府的「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等。就某個角度而言,這些計畫實乃肩負著促進地方化的過程,以豐富地方化的內涵與基底,強化回應全球化衝擊的能力。但令人遺憾的是,十餘年來這些每年數百億的計畫投入,或許的確捲動了地方的活力,但卻未能發展出更深刻具有獨特性、貼近性與主體性的地方架構,地方社區經營呈現單點分佈,見不到線的聯繫,更遑論網狀的串連。其結果,一方面導致個別社區的孤立處境,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單一與均質化的窘境。 面對全球化的大趨勢,台灣必需有的準備不僅僅是經濟模式與產業結構的轉型,更重要的是,過去所累積了的環境資源的破壞以及地方發展的失衡等問題,在地方發展的困境如高失業率、地方稅收的減少、地方人口的外流等,在環境空間發展的困境,由於過去不加限制的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極大的衝擊,使得原本的「好山好水」,如今全成「窮山惡水」,嚴重威脅到我們的生存空間。我們必須認清的是,台灣已經沒有低工資、低環境成本與低社會成本的條件,惟有將地方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用全球化的邏輯以各種方式重新編寫,重新推上世界市場,才可能抵擋住全球化大洪流的衝擊,也才有可能保有台灣地方的特色。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政府及民眾必須促成一個自我辯證的可能,藉由強調「地方根源」及「本土認同」來對抗「西方印象和價值觀」的全球化現象;藉由「地方分權」及「區域治理」來對抗國際組織或跨國規模的統治權能之集中;藉由「社區主義」來對抗全球化帶來的更抽象的疏離感,而這些必須從計畫的落實開始,從善用每一分投入開始。新年度的預算才正要開始執行,行政部門也正廣徵各種地方經營的計畫或推動方案,如何將「全球地方化」的認知,轉化成具體可操作的計畫準則或行動策略,實為全球化大趨勢下達到地方永續經營應有的務實作法。 時 間:4月26日至29日 古名紅頭嶼的蘭嶼曾因盛產蘭花而更名,島上傳統的雅美(達悟)族人則稱之為"人之島"。因火山而形成的蘭嶼,島嶼四周為隆起的珊瑚礁群環繞,經長期的風蝕與海蝕,形成許多造型獨特的景貌。蘭嶼獨特的地理位置,亦造就出她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 黑夜,角鴞『嘟-嘟-悟』的悠悠叫聲中,拉開夜的序曲,晝伏夜出的各式昆蟲與蛙類,讓人體驗夜的炫與美。無光的星空,滿天星斗竟是這樣的親近! 在台灣您一樣可以選擇遠離塵囂,攀登天池一償於熱帶雨林探險的宿夢,體驗感受雅美人的文化與生活,在蘊含生態寶藏的蘭嶼自然尋奇,中華蝴蝶保育學會於4月26日至29日舉辦四天三夜的"蘭嶼自然尋奇活動",活動內容有環島之旅(賞蝶、賞鳥、觀景)、探訪大天池(熱帶雨林探險)、蘭嶼夜探秘(夜訪角鴞、蛙類、蘭嶼特有昆蟲)、碧海藍天的擁抱(聽潮弄浪)、野銀部落巡禮(雅美文化之旅)...,歡迎年齡國中以上喜愛自然之旅的社會大眾報名參加名額僅17位,即日起受理報名。 詳情請上網查詢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溫泉鄉的百歲身影~張林蕉 --﹥
播出時間:3月20日(三) 下午3:45~4:00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百歲的張林蕉,是礁溪慈濟大家庭中最無價的一塊寶。當年張林蕉以八十多歲的高齡投入環保工作,在許多年輕人眼中或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她自己卻嫌起步太晚。十年的光景一晃過去了,「惜福愛物」的觀念早已烙印在張林蕉的心中。張林蕉的認真態度,和每天風雨無阻的毅力,打動了左鄰右舍一起加入資源回收的行列,現在她住的礁溪溫泉旅館區,可說是全宜蘭縣最徹底落實環保的地方。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拜訪這位老菩薩。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