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蝴蝶簡介]升天鳳蝶 Pazala eurous asakurae (Matsumura) --﹥ 作者:黃行七 (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分佈於全島的低海拔到中海拔山區,本種一年只有一世代,成蟲於三到五月出現,其蛹期非常長,外型像綠色葉片,並具有如葉脈的黃色線條。 升天鳳蝶的寄主植物為多種樟科植物,如樟樹和香桂等,雌蟲產卵於寄主植物的嫩葉。
本專欄由本刊與中華蝴蝶保育學會共同規劃。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台灣生態旅遊年 將建立環境監測機制 --﹥ 稿源:環保署 行政院於本(91)年1月16日院會通過「二○○二年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並將二○○二年訂為「台灣生態旅遊年」(按聯合國亦將二○○二年訂為「國際生態旅遊年」),行政院並要求各有關機關積極辦理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其中行政院環保署係負責訂定「生態旅遊環境監測機制」,以瞭解生態旅遊地是否超限使用,以便供預警及事先因應。 環保署認為生態旅遊是一種兼具生態保育及休閒遊憩的活動,屬於以自然取向,透過教育和解說,引導遊客體驗生態之美,認識其重要性並共同保護資源的深度旅遊方式,唯生態旅遊地區環境脆弱,需建立相關規範,以避免環境遭受破壞,確保生態資源永續利用。 為此行政院環保署於日前邀請觀光主管機關、地方政府及中國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研商該署擬定的「生態旅遊環境監測機制」,會中獲致的結論包括:一、生態旅遊環境監測機制適用之範圍包括:休閒農漁業區、森林遊樂區、國家公園、農場、森林遊樂區、原住民地區、實驗林區、國家風景區及直轄市、縣市風景區的生態旅遊地,未來則視需要逐步擴展至其他範圍,如文化生態旅遊等。二、生態旅遊地的環境監測計畫應由管理單位規劃執行,環保署則提供環境監測計畫之查核表,環境監測項目將視生態旅遊地的環境特性訂定,包括:陸域生態、水域生態、人文景觀、水文水質、交通、廢棄物清除處理、環境衛生、空氣品質、噪音振動等。三、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及生態旅遊之權責機關應對環境監測情形複核,以掌握生態旅遊地是否超限利用。此外,行政院環保署為使開發單位重視生態的評估,已依「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規定公告「植物生態評估技術規範」,對於植物生態評估作業的步驟、內容、方法均有詳盡之規範,該署表示未來將陸續進行「動物生態評估技術規範」的研訂及公告。 行政院環保署強調,生態旅遊可以領略生態旅遊地的人文氣息及自然之美,也可以透過認知與感官性靈潛移默化中,薰陶出對土地的關心與熱愛,但該署也呼籲參與生態旅遊的民眾,於生態旅遊過程,不製造污染及噪音、不留下任何廢棄物、不驚動、不干擾當地生物的作息、不帶走一草一木、以欣賞代替佔有,以攝影代替摘取,以足跡代替刻字,以體驗代替破壞,共同維護永續生態旅遊。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再傳儲油槽地下水污染事件 --﹥ 稿源: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於91年3月28日、29日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進場查證高雄縣、市六座大型儲槽區的地下水污染狀況,已於4月1日完成檢測報告。經分析結果有「中油高1雄煉油廠」苯超過管制標準3.3倍、「國喬石化高雄廠」苯超過管制標準約62倍、「中油林園石化廠」苯超過管制標準940倍、「台灣苯乙烯公司高雄廠」苯超過管制標準1.2倍。 環保署依據上述檢測報告,已速函請高雄縣、市政府及台南縣政府儘速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第十一條第二項公告為控制場址,並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個案監督作業要點成立專案小組,並依法督導、追蹤中油高雄煉油廠、國喬石化高雄廠、中油林園石化廠及台灣苯乙烯公司高雄廠暨前述二站加油站速採取應變必要措施及進行後續污染調查、整治等相關措施,避免污染擴大並確保國民健康與生活環境。 另環保署委託工研院進行十九座加油站的土壤及地下水查證工作中,繼日前已確定彰化西門、桃園桃鶯兩加油站土壤、地下水已受污染後,今日再度確認位於高雄縣燕巢鄉鳳東路的大旗楠加油站及台南縣永康市永大路的永華加油站等兩座加油站地下水,已遭受油品污染。該項檢測結果亦顯示,加油站內地下水中苯含量已超過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 ◆[環境政策]保護智利海鱸 美國將嚴格取締非法漁獵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8-01.html ◆[環境政策]遏止溫室氣體排放 英國加強推動再生能源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8-04.html ◆[能源議題]美國能源資訊局預估:能源需求上升 石油為最大宗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28 (ENS)- 美國能源資訊局(隸屬能源部)發布報告預測,全球能源需求量在未來20年內將成長60%。該局表示,在2020年之前,隨著能源消費持續上揚的趨勢,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會增加38億公噸,其中又以石油消費為大宗。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8-06.html ◆[生物科技]快速簡易基因轉殖技術問世 已接受齧齒動物訂單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8-03.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家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家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2/2002L-03-28-09.html 作者:克莉斯特.雪赫特 (德國記者) 此文於2002年1月30日刊登於德國女孩Maedchen雜誌
那雙無聲、悲哀又蒼惶避開的眼睛,幾乎使我痛心發狂。那是"白雪公主",一隻白色混品系小型母犬的眼睛。牠和"貝利",一隻棕色雜亂毛髮的患難同伴害怕地蹲在角落,緊緊地依偎在一起;牠倆簡直是不可分離。此刻,似乎牠們都預料到會被處死-牠們將被活埋在囚禁牠倆的死牢近旁的坑洞內。淚水潸潸流下我的臉頰,我要如何拯救這兩隻可愛的四腳動物? 這座正要在最後時刻處死白雪公主與貝利的死牢,位於台北縣,是台灣首都台北市的出入口處。此座牢獄是放置捕獲流浪犬的場所,也是犬隻們等待死亡的地方。在台灣大約有八十座這類死牢,動物們在死牢內被被灌以瓦斯,餵農藥,活打或活埋致死。數年前,台灣政府撥下等值一億馬克之款數,作為消滅130萬流浪動物之用,直到國際發起聲勢浩大的抗議行動,才改變想法。 1998年的10月14日動保法在長久的擱置後終於通過。但這完全不能令人感到興奮。這位現在住德國的動保人士劉威良知道,"全部只是理論"。在幾個星期前,才剛從家鄉回德的她,感到非常地震驚。"完全沒變,雖然政府嚴格禁止鐵絲捕犬,但他們仍殘酷地照常使用鐵絲捕犬。 "她流著眼淚說著,在約離台北約有180公里的台中,數十隻狗關擠在小鐵籠中,牠們被棄置在完全沒有遮蔽下的環境中過活-承受風吹日曬雨淋與冷冬。在小鐵籠中,牠們不僅不能坐,更不可能躺臥下來。還必需受極度饑餓的痛苦。還有一些其他的台灣動物死牢,捕捉牠們時的鐵絲,仍深深地嵌在牠們的頸上,有好些被深深刺破的傷口,且有嚴重發炎。甚至有些傷口還有蛆虫在蠕動。 在地的動保組織對動物承受的這樣痛苦感到非常無力。尤其是台北市市長制訂嚴格的維護秩序條例,自認是擁有許多市民支持。他希望台北市在將來會成為一個以清潔著名的城市,故對於餵食街頭動物的行為施予處罰。在各市區的一些愛心人士,並不贊同這樣的規定,仍然繼續餵養他們心疼的流浪動物。因為在台北幾乎沒有動物收容所,所以如果沒有這些愛心人士在台北的餵養街頭動物,牠們將會餓斃於街頭,痛苦地結束餘生。 台灣土地面積非常有限,政府幾乎完全否決建造收容所的用地。所以台灣動保團體有另一種的的想法:首先應讓一萬隻的流浪動物絕育註記,就地放養,在適當的情況下做認養。很重要的是,這些註記絕育的狗不應該再被捕捉。台灣政府嚴厲反對這個計畫。因此台灣的動保團體,發起這項簽名活動,請求全世界及女孩雜誌的讀者予以支持。 只要台灣有像老師麗真這樣的人,抱持著熱切的愛心對待街頭動物,台灣的流浪動物還是有希望的。麗真老師每個深夜都不辭辛勞地出來,餵養那些特別懼怕人的街頭流浪狗,並給牠們醫療照護。我陪著這位溫柔的女子到流浪狗被迫聚集的垃圾瓦礫堆邊,在這太陽蒸曬整天炎熱難耐的地方,要生存下去幾乎不可能。 就在這堆垃圾、鵝卵石與污油穿透的泥沙中,孱弱地躺著一隻饑渴哀鳴的小幼犬。在不遠處,牠的母親正在找尋垃圾堆中的食物,她是一隻棕色很愛親近人的母狗。我們稱她為蓮花。我們把這倆母子帶到獸醫那。蓮花在獸醫那洗了澡,做了檢查,打了預防針,之後我找到人代為照顧。在今年初,我去台灣時,將把牠帶回德國。但對那年幼就要做生存抗戰的小生命來說,我們的幫助顯然已太晚....... 白雪公主與貝利最後的結局怎樣呢?這兩隻我從台北縣死牢幸運救出的狗,被我帶到德國來。貝利現在與慕尼黑附近的十四歲少年斯巴帖(Sebastian)生活在一起。白雪公主也在法蘭客福一帶找到了愛她的家。雖然我的行動,就如同一小滴水滴滴落在炙熱的石頭上,以整體來看力量或許不大,但這兩隻小生命卻真真實實地獲救了。對其他上百萬的受難生命,我們必需要繼續奮鬥。請幫忙! 圖片說明: 你可以這樣幫忙: 請用英文或德文傳真或mail給台灣,抗議死牢的存在與捕犬~陳水扁先生,中華民國總統府,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Fax:886-2-2331-1604,E-mail: public@mail.oop.gov.tw 作者:李永展 (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及管理研究所教授) 從去年年底以來一連串的政治社會事件引發輿論譁然,然而更多的時候,大眾關注的目的在於偷窺他人隱私的快感,而且因為當事人是所謂的公眾人物,不論是媒體或是任何人似乎也因此取得了議論的正當性。但是在媒體不斷挖掘以及所引發的一連串社會效應之中,我們看到的是整體社會價值的崩解,公眾討論以多元開放之名,透過粗暴的假民主態度,剝奪與侵蝕對他人的尊重。這種意識形態的傳遞,無異是對原本已經相當薄弱的民主價值的反挫,人際互動的殘忍與撕裂正赤裸裸的藉由大眾傳媒的強勢運作更為固著。 隨著政治解嚴、總統民選,台灣雖已號稱民主國家,但民主亂象仍層出不窮,原因即出在台灣民主的基底薄弱,公民意識與公民社會尚未成熟,以至於雖有民主之形式,卻無民主之實質。有鑑於此,近年來許多人致力推動社會深層紮根的工作,而社區營造即是在這樣的思考之下所形成的新一波民主改造工程。因為社區營造的基本內涵就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具有活力的「有機社區」,不僅在影響生活的決策中,成員之間有廣泛的參與,並且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必須對其成員負責,更重要的是這個責任包括對這些成員中不同個體的尊重。 然而這樣的想法似乎與社會的集體意識有著相當嚴重的斷層,尤其在非政治性的公眾領域中尤為顯著,因為民主被狹隘地限定在政治領域,卻忽略了民主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社區營造的社區不僅是空間意涵的,更是人際網絡的,亦即如何將「自在的」(in itself)社區,轉化為「自為的」(for itself)社區,而所謂「自為的」社區,就是一個價值繫乎於關係(relations)而非物質的社會:一個關照自己並尊重他人的有機組成。 近來的事件凸顯了我們這個社會殘忍的質地,問題不在於道德(不論是當事人或是社會大眾),而在於整體社會的精神狀態,一個缺乏核心價值與關懷的亂序狀態,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隱然已形成社會的主流典範,類似這種偷窺、整人的情緒無時無刻不被挑起,各種傳播媒介,無論新聞、娛樂、戲劇節目無一不充斥著這種以踐踏他人為樂的主題,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因為所有的事件以及社會大眾的對待方式是在經由這些過程的集體醞釀,每個事件不是偶然的個案,而是社會的縮影。 社會改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是一個典範移轉的過程,我們需要新的典範來支撐我們社會的成長運轉,而這個典範的起始點正在於人的營造,以及社區的營造,這即是人際關係的重整。唯有將「尊重」的價值落實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上,我們才能期待它能回應至公眾生活的領域中;而只有在公眾領域中養成民主的包容態度,政治上的民主才有可能真正的開花結果。
播出時間:4月4日(四) 下午3:45~4:00首播 時序進入春天,到台灣渡冬的候鳥,已開始陸續北返。過去我們曾經介紹過許多觀賞水鳥的好地方,例如宜蘭的無尾港、台北的關渡、新竹的客雅溪口,和台南的四草、曾文溪口等等。這一次,我們要帶大家到離島走一走,跟台北鳥會到金門去看看那兒的鳥況。相對於台灣本島,金門的開發破壞算是相當輕微,在人為干預較小的情況下,自然保有較佳的鳥況。再加上面積不大,卻擁有許多在台灣難得一見的鳥種,像戴勝、蒼翡翠、黑翅鳶、栗喉蜂虎等等,因此長期以來,金門一直是鳥友們的天堂,尤其對於第一次賞鳥的新手而言,那裡的鳥兒簡直令人目不暇給。現在,我們就一起到金門賞鳥去吧。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