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馬藍 小溪和野花的關係十分耐人尋味,有時似爭奪地盤,此消彼長,有時像共譜圓舞曲,此進彼退。...這些平日略顯俗豔的外來種,在大小石礫為背景、陰沈天空為布幕的搭配下,竟顯得格外耀眼突出,讓一旁才長出鮮嫩綠葉的大花咸豐草、龍葵和藿香薊,似乎只為襯托鳳仙花當下的絕豔之美而存在。...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040701.htm ●[自然書寫]一位街頭環保運動者課後的自我反省 (上) --﹥ 作者:陳炳亨 (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暑假的合歡山之旅是第一次的植物生態野外課,老師的幻燈片,從高山草原的演替到冷杉林如何拓殖以恢復火災後族群,看箭竹如何分枝來適應環境,了解火災孓遺冷杉拓殖的母雞效應,再看強風下的旗形樹、雪壓下的塔狀樹、凍拔效應、河川襲奪...,這些群擁而來的概念,一時吞沒了植物門外漢的我。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nature/2002/na02040702.htm
本文摘錄【老樹巡禮-台北縣珍貴樹木】
http://www.csnp.org.tw/ 作者:賈福相 開刀前我心情很壞,長年糖尿病傷口復原慢,又對麻醉劑敏感,裝作樂觀是唯一的選擇。開刀手術卻很順利,手術後在恢復室睜開眼睛看到的是妻子和女兒們的笑容,彷彿春夢醒來,一片祥和,沒有疼痛,沒有不適,傷口也很快結了疤。... 麻雀們混在一起小聲亂叫,像幼稚園淘氣的孩子們,總是在慶祝甚麼,煩惱也要慶祝呀,因為活著才會煩惱,活著才感受到親朋的關心和祝福,生命才變得可愛。人間的溫暖,不關科學與神話。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chia/2002/ch02040701.htm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