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4-11 (全文版)

 
  本日主題: 澳洲新南威爾省將成立首座原住民保護區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果實晶瑩剔透的呂宋毛蕊木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美國地方法院裁定 煤礦業者不得實施地表採礦
[環境政策]路易斯安那州水污染問題亟須管理
[環境政策]加拿大擬採更嚴格車輛排放標準
[生態保育]澳洲新南威爾省將成立首座原住民保護區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5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境]生態旅遊之迷思 (下)
專  欄 [我們的島]無價的消費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為原住民不平而發聲──立院口頭質詢稿
活動訊息 [活動]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果實晶瑩剔透的呂宋毛蕊木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圖1.在台灣分布的茶茱萸科植物---呂宋毛蕊木。  就整個蘭嶼島上的木本植物而言,多數的植物學者都接受它們是比較接近熱帶性的植群,而這些學者所持的證據,基本上就在於這些植物所隸屬的科別(family)或屬別(genus);例如「青脆枝」,就是屬於泛熱帶分布的茶茱萸科(Icacinaceae)。茶茱萸科在世界上共有56屬(有學者認為是60屬或80屬)約320種,在台灣僅有3屬(也只有3種),今天的主角「呂宋毛蕊木」剛好是其中的一份子。

圖2.呂宋毛蕊木的花期頗長,所以花序雖是腋生,仍很醒目。  呂宋毛蕊木(Gomphandra luzoiensis(Merr.) Merr.)(圖1)是茶茱萸科毛蕊木屬(Gomphandra Wall.ex Lindl.)的常綠性小喬木,高度一般約在3~5公尺高。它的小枝條為光滑的方形(「青脆枝」的小枝條則具有稜角)。圖3.呂宋毛蕊木的花期很長,竟能花、果同時。呂宋毛蕊木的葉子排列也是成螺旋狀,不過由於葉子的質地是革質或是有點肉質,所以多為直立或平展生長;葉子形狀為倒卵形或倒卵狀的橢圓形,長約6.5~8.5(-10)公分,寬則約是4.5~7公分,兩邊側脈雖各有3~4對,而再分出的小脈則多不明顯;葉柄強韌粗短,約0.8~1.5公分長,與青脆枝葉柄的細長柔軟明顯不同。圖4.呂宋毛蕊木的花白色,花瓣多是5~6枚。呂宋毛蕊木的聚繖花序是由葉腋長出來(腋生),由於花期長,所以在野外看起來也很醒目(圖2、3)。花萼是杯狀,淺淺的個小齒;花瓣白色(圖4),5~6枚,長橢圓形,約4~5公釐長,完全無毛;雄蕊數目與花瓣數相對,花絲扁平,而在花藥下端與(花)藥隔上均有長毛茸(圖5);心皮光滑無毛,子房圓柱形,而其頂端即為不規則狀的柱頭,並沒有花柱的區隔。核果長橢圓形,約1.5~2.5公分長,直徑約0.7~1公分寬;呂宋毛蕊木剛結果時呈淺青綠色(圖6),成熟時則轉成紅潤的皮膚色(圖7),由於果肉厚實,所以更顯得「晶瑩剔透」,不過果實乾了則會呈現許多的縱向稜線。

圖5.呂宋毛蕊木的花藥下端與藥隔上面均有長毛茸。 圖6.剛結果時的呂宋毛蕊木果色呈淺青綠色。 圖7.呂宋毛蕊木的核果成熟時真是「晶瑩剔透」!

  「呂宋毛蕊木」的中文名完全來自它的種小名---luzoiensis,因此可以知道它在菲律賓的呂宋島一定有分布,之外,全世界就只有台灣的綠島和蘭嶼才有。在蘭嶼,呂宋毛蕊木的分布還算多,由於它是一種喜歡長在多一點陽光的地方,所以千萬不要到森林裡去找,反而是沿著環島公路(請注意路邊!)前進,才容易有驚喜。而又因為呂宋毛蕊木的枝幹不容易腐爛,所以多被當地人(達悟族人)砍來做涼亭的支架、船的坐墊、造屋時的樑及飛魚架等。所以下回當您前往蘭嶼時,看到涼亭的支架或飛魚架時,可以問問看是否是以「gala」做的。

[環境政策]美國地方法院裁定 煤礦業者不得實施地表採礦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4-05 (ENS)-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裁定,煤礦公司不得在其礦場使用崩塌地表的技術。此項裁決將內政部管理法規予以推翻,該法自1999年實施以來即不斷為民間團體所抨擊。法院表示內政部觸犯了國會制定的法案,其中明禁於國家公園、荒野或其他地區實施地表採礦作業。

[環境政策]路易斯安那州水污染問題亟須管理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2002-04-05 (ENS)- 針對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水污染問題,聯邦地方法院本週裁定環保署必須採取因應管制措施。依據法院的命令,環保署必須制定該州內每條水路每日污染承載量上限,同時又能符合聯邦水質標準。

[環境政策]加拿大擬採更嚴格車輛排放標準 --﹥

  加拿大,安大略,多倫多,2002-04-05 (ENS)- 加拿大道路交通工具排放標準新制預備上路,2004年出廠的新型車輛將採用更嚴格的檢驗標準。加國環境部長大衛•安德森周四(4/4)於多倫多宣布,實施新管制標準是為了逐漸減少每年的廢氣排放污染,廢氣會形成煙霧、加速全球暖化。

[生態保育]澳洲新南威爾省將成立首座原住民保護區 --﹥

  澳洲,坎培拉地區,2002-04-05 (ENS)- 澳洲當局周二宣佈將成立新南威爾省第一座原住民保護區,瀕危物種輝亮鳳頭鸚鵡、大草鴞、斑尾袋貓亦將列入保護。Banbai族原住民決定妥善保護這片傳統領地──瓦特列吉,以保存其珍貴的自然文化資產。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

  • [生活環境]針對蘭嶼核廢料遷移問題,原能會相關官員表示,蘭嶼貯存場9萬多桶核廢料搬遷最大關鍵在於政府何時確定低放射性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如最終處置場址無法選定,台電就無法向達悟族人承諾何時將核廢料遷離蘭嶼。行政院長游錫在立院答詢時,為台電長期在蘭嶼貯存核廢料,造成當地居民生活困擾,卻又不能如期於91年底將核廢料遷移,公開向蘭嶼原住民道歉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苗栗縣永和山水庫蓄水量幾乎降到呆水位,自來水公司已準備緊急抽水設備應急。另支撐抽水操作平台和水管所的浮筒雖經清洗乾淨,也驗證水質沒有後遺症,但因曾盛裝過化學物品,為化解用戶疑慮,水公司已責成包商全面更新 (頭份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廢水汙染石門大圳,威脅用水品質。自來水公司平鎮給水廠發現,輸送自來水的石門大圳平鎮市段,遭數千戶社區民生廢水汙染,威脅大桃園地區百萬縣民用水品質,市長會勘後同意馬上規劃重建大圳上方的社區排水溝,阻斷汙染源 (桃園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環保署長至宜蘭利澤工業區視察焚化爐復工準備情形。環保署指出佔地約10公頃的利澤焚化爐完工啟用後,垃圾處理容量為每日600公噸,除家戶垃圾總量412公噸外,另可以協助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 (宜蘭 中央社)

  • [環境政策]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委員會議前夕,傳出高高屏三縣市積極催生的流域管理局今年內確定無法成立,明年尚是未知數,關鍵在於涉及單位和法令過多,權責難釐清且有疊床架屋之嫌 (高縣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苯汙染案,暫緩公告控制場址。針對高縣石化廠及加油站油品洩出造成地下水的苯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環保局直到昨天才收到環保署公文指示「依法辦理」,且地下水檢測報告副本並未給廠商,做法似嫌保守。因此環保局也決定暫緩公告「控制場址」,待邀請學專再次檢測確認後再決定是否辦理公告 (高縣 聯合報)

  • [環境政策]成功復育黃裳鳳蝶竟有罪?立委學者促農委會改變保育概念。立委邱創進和林豐喜共同發起「台灣保育界之蝴蝶悲歌」活動,提醒社會檢討現行「野生動物保育法」不足之處,同時應重新檢討現階段規定的保育動物名單 (台北 東森新聞)

  • [生態保育]機場海關查獲豹皮虎鞭熊掌,全案將依違反動物保育法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 (桃園 TVBS)

  • [生態保育]嘉義沿海漁源響起枯竭警訊!包括布袋和東石兩個魚市場拍賣量不斷減少。嘉義區漁會指出,雖然每年固定放流魚蝦苗,也全力宣導保育觀念,但漁民配合度並不高 (嘉義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11 --﹥

  • [生活環境]國家環保總局「沙塵暴研究」項目組組長全浩表示,4月份中國還將出現沙塵暴天氣 (北京 中新社)

  • [生活環境]天津市環保農業部門加大力度抓緊治理畜禽污染 (天津 天津日報)

  • [生活環境]核工業部中南工學院成功研製防氡環保型內牆塗料,塗刷後漆面可形成網狀結構將氡氣隔擋在牆體之外而避免輻射 (中國 經濟日報)

  • [環境政策]深圳承辦2002「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已獲國務院批准 (深圳 深圳商報)

  • [環境政策]針對近來成都市場上已被政府禁止使用的一次性發泡沫塑料餐具有回潮之勢,相關部門將進行專項執法檢查,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成都 多維新聞)

  • [環境政策]為了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中國將在2005年底前開始對城市居民和單位過多用水徵收較高水價,並在2003年底以前在所有城市開徵汙水處理費 (北京 京報網)

  • [環境政策]遼寧治理海域污染,「碧海行動計畫」啟動在即。今後14年內將投入165億多元,完成各類海洋污染治理項目145個,使遼寧近海變清變藍 (瀋陽 中新社)

  • [生態保育]澳門海關首次搜出大批量走私瀕危活珊瑚,特區民政總署專業人員確認這批總重104.5公斤的活珊瑚屬瀕危動植物,受國際公約監管。 (澳門 中新社)

  • [生態保育]中國最大野生丹頂鶴棲地--黑龍江省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發生大火。雖經全力撲救後大火已經全部熄滅,但保護區已經「面目全非」,回遷的鶴類難覓昔日家園 (黑龍江 新華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5 --﹥

  • [環境政策]蒙大拿州荒野保護區築新路 聯邦法院予以否決

  • [環境政策]國家海洋漁業局擬停止發放墨西哥灣漁業許可證

  • [環境政策]限制瀕危物種進口 聯邦法院支持

  • [能源議題]參議員里德表示:核廢料運輸容器安全檢測仍未充分

  • [能源議題]核管會批准2核電廠發電容量擴充申請

  • [生態保育]加州兀鷹孵育機率大 可望為1984以來首度自然孵化成功案例

  • [生態保育]保護水鳥棲地 保育團體花300萬美元收購溼地

  • [生態保育]慢性消耗病(狂鹿症)蔓延至西部各州

  • [生物科技]解譯稻米基因密碼成功 網上公佈成果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境]生態旅遊之迷思 (下)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我從不懷疑世界各地環境組織,致力於推展永續旅遊的誠意,但大部分的旅行業者僅以生態旅遊作為行銷策略,而非真正具有深刻思想的承諾。

  全球旅遊,讓人有機會遇見不同的人類族群、參觀異國環境並了解不同的文化;同時卻也為那些蹂躪、污染和破壞地球(包括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和動物)的公司賺進數百億美元。當然,也有很多的公司實質支持著生態旅遊,世界各國都獲了幫助,向氾濫的消費主義開放,緊接著,商業公司便接管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

  絕大部分的遊客,並不屬於那些腦海裡具有永續和社區概念、能與當地家庭住在一起且尊重地方習俗的那一群人;相反的,遊客絕大部分是登上巨大的遊輪或飛到觀光地,住在大型旅館裡,佔當地人民便宜的遊客。

  Pera和McLaren說:「旅遊會將一種消費文化引進至很多社群裡,而這些社群原來的社會與價值觀很可能與個人經濟力量無關。遊客所要求的『真實性』,時常導致地方文化遭到濫用,只為了滿足遊客的享樂需求。」

  在此,我們必須注意:「世界貿易組織」始終積極地將西方產品和生活方式引進發展中國家。

  遊輪是這其中最令人不悅的「侵犯者」。比如說,每天,無論在海上或港口,一位典型的遊輪乘客可能會製造出1公斤重的可燃性垃圾、半公斤的食物垃圾、以及1公斤的玻璃和罐頭垃圾,這比起海邊居民每天生產的垃圾量多出5到6倍。一艘船上載有3,000位遊客,就表示每天總共有7,500公斤的垃圾產生,而大部分的垃圾就直接丟進海裡,進入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

  事實上,大部分規範遊輪污染的國際公約,特別允許遊輪得以拋棄廢棄物到海中,包括未經過處理的人類排泄物。單單在加勒比海的各個港口,每個月有200艘載著40萬名遊客出航。

中國長江三峽的遊輪/「長江遊輪航線」旅遊公司 提供

  中國長江三峽的遊輪(照片提供 「長江遊輪航線」旅遊公司

  全球各地的旅遊公司,帶著對地方文化極有助益的投資承諾,吸引世界各地男男女女進入旅遊業而成為奴工般。當地人民也放棄了他們在社區裡從事務農或做工等足以養家的工作,而去扮成單純的「外國人」,來吸引那些有錢卻根本不在乎當地文化的遊客。 

  我認為,那些以為旅遊可以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環境和諧的生態旅遊推廣人士,需要去確認一下真相究竟如何。事實上,旅遊所帶來的是致命的污染、有毒化學物質與廢棄物、生態系統的毀壞、對地方社區的侵蝕,以及使當地人變成了世界各旅遊公司的地方幫辦。

  我雖讚賞世界各地的組織努力著要改善旅遊發展所帶來的破壞,但他們鼓勵更多的遊客參與生態旅遊的做法,卻會使原來的問題更嚴重。我支持那些富有愛心的遊客,他們旅行到各個地方和當地人民真正相處在一起,而非佔他們的便宜。但是我們的政府領導人,早已承諾要開發地球的每一吋土地來發展全球經濟,因此,發展生態旅遊的一切努力,可能會被全球大公司所操弄。

  根據以上描述的狀況看來,對於導正旅遊相關議題的最佳建議可能會是:展開一項世界性的運動,去恢復被破壞的文化與被扭曲的經濟體-甚至要求人們待在家裡就好。

參考資料

  1. 我曾經為ENS寫過一篇有關遊輪製造污染的悲劇性議題的評論 http://www.ens-news.com/ens/feb2000/2000L-02-05g.html

  2. 多了解幾本挑戰「旅遊」問題的書 http://www.geocities.com/~nesst/tourismstudies.htm.

  3. 遊客對脆弱的海洋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 http://seawifs.gsfc.nasa.gov/OCEAN_PLANET/HTML/peril_tourism.html

  4. Pera and McLaren所合著的一篇論述完整的文章,內容是探討生態旅遊的問題 http://www.planeta.com/ecotravel/resources/rtp/globalization.html 

  5. 閱讀有關愛沙尼亞的生態旅遊體驗 http://www.ee/ecotourism/ar-rio-2.htm

  6. 聯合國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宣佈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 http://www.un.org/documents/ecosoc/res/1998/eres1998-40.htm 

  7. 全球化與旅遊發展的關係 http://www.twnside.org.sg/title/chavez-cn.htm

  8. 從這兩個網址,可進一步尋找關於生態旅遊的各種資料 http://www.planeta.com/ecotravel/
    tour/year.html
    and http://webhome.idirect.com/~tourism/resp.html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博士是一位作家與老師,住在西雅圖。他和家人常到地方上的公園和自然區域。請將你的想法、評論和願景告訴他 jackie@healingourworld.com ;請參觀他的網站「救治我們的世界」 http://www.healingourworld.com 

[我們的島]無價的消費 --﹥

作者:林佳穎

  「先生,請問要加什麼油?」「95加滿。」

  「謝謝,一共250元。請問你要換什麼贈品?礦泉水、面紙、還是沙拉油?」

  「礦泉水,謝謝」

  加油業競爭激烈,提供消費者加油滿額兌換的贈品,琳瑯滿目,其中又以礦泉水跟面紙為最大宗。水總是要喝,面紙總是要用,這一來讓消費者省了一筆家用支出,更何況使用過後的廢紙空瓶,已不再是垃圾,何樂而不為?

  近年資源回收熱潮掃過全島,人人都知道廚餘變黑金,垃圾可以變黃金,小至社區學校,大至鄉鎮縣市,紛紛踏進拾荒的領域,累積零零散散的空瓶廢紙賣給古物商,甚至還可以小賺一筆。以高雄縣岡山鎮為例,12萬人口靠著資源回收,一年可以創造一千八百多萬的收入,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資源回收業中龐大的資金流動,幾乎意味著在廢料處理業裡,潛藏著更大的經濟誘因。在部分擁有再生技術的產業眼中看來,廢料經過一番適當的篩選,都可以處理成再生料,再生料品質與新料不致相去太遠,但成本卻比新料低。新舊原料品質間的差異,經過適當的摻雜調配,則可滿足不同等級的產品需求。在林礦資源匱乏的台灣,循環利用可再生資源如鐵鋁、玻璃、塑膠、紙類等,都有二十年以上的歷史。隨著回收資源處理及再製技術的進步,也讓部分資源有機會減少變成垃圾的命運。但是資源回收再製到底賺錢,或者賠錢,可就因廠商以及廢料的材質而不同了。

  位在彰化縣已經營三代的盛祥紡織廠,在四年前投入回收寶特瓶(PET)纖維紡紗技術的研發。總經理柯漢哲表示,保特紗所織成的梭織布,品質已與新料產品不相上下,甚至即將研發出抗菌的保特紗布料。他笑著說,不加染料的話,維大力保特紗做出來就是卡其色系列,黑松汽水就是青綠色系列,可口可樂就是白色系列,用起來跟新料製成的布一樣。

  目前盛祥紡織廠保特紗布料的銷售量,一個月只有一萬碼,只佔一般布料的百分之一,主要供應政府單位因應綠色產品採購法以及極少數的企業作為制服使用。因為寶特瓶廢料抽製的保特纖維比新品纖維成本高了的0.2到0.3倍,在綠色消費概念尚未拓展的情形下,內銷沒有市場,外銷面臨各國的保護主義。在環保風潮底下,這種再生布料叫好不叫座,以目前的情形看來,幾乎是做環保形象的商品。

  同樣是廢容器回收再製,從事一般塑膠(PE、PP)新舊料買賣的宏恩塑膠公司,二十年來事業不斷成長,不但處理國內的經環署認證的塑膠廢料,同時也處理進口廢料,一天可以處理12公噸的廢塑膠料。總經理洪哲耀表示,這些從食品或清潔用品或農藥容器處理而來的廢塑膠碎料,有85%可以回收作為良好的再生塑膠粒,供應非食用接觸的垃圾袋、椅墊、鞋墊等商品原料,重點是,比新料便宜。當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帶動進口新料價格上漲,也就是台灣再生舊料賺錢的時候。

  塑膠廢料處理成再生塑膠粒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一連串清洗、乾燥、混拌、融熔、中空成型的過程。塑膠回收可以用幾次?洪總經理說,回收後85%的成品,只要不斷添入塑膠新料,其實沒有次數上的限制。換句話說,只要廢料收得進來,就有辦法再變成再生的PE、PP塑膠粒。

  由於先天資源的限制以及島嶼的封閉特性,使得台灣塑膠廢料的循環利用,成為必然的發展。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廢紙的回收再利用。不過佔生產總數70%的工業包裝用紙,幾乎已經消化掉了全台灣的廢紙市場。以正隆公司專門生產工業用紙的大園廠為例,每個月可以處理4萬噸左右的廢紙,不足部分仍需從國外進口廢紙補足。平均來說,紙纖維只有五次循環再生的生命週期。台灣造紙業甚至依賴國外進口品質較佳的廢紙,來提昇台灣的廢紙品質。

  資源再生的背後,如果要嚴格追究環境成本,其實著實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根據正隆總公司安保部經理李燈銘表示,正隆造紙大園廠的廢水處理廠設計處理量每天12000公噸,產紙1500公噸,也就是八噸水換一噸紙。30億的建廠成本中,有2億花在廢水處理,甚至還興建焚化爐處理製紙過程產生的漿紙污泥以及相關廢棄物。

  是不是只要可以回收的材質,只要有處理廠,就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再製利用?那可不。環保署打算限用的保麗龍(發泡PS塑膠),在廢保麗龍處理廠,就遇到了回收處理技術上的瓶頸。

  全台灣的廢保麗龍餐具回收後,只有彰化一家域愷實業公司負責處理。廢保麗龍餐具回收至處理廠,經過和廢塑膠片相似的處理過程以後,這些PS塑膠粒,後果並不像廢容器塑膠片那樣樂觀。沾染了廚餘的廢保麗龍餐具,或許摻雜過多雜質,也或許是再生技術的不成熟,每公斤26塊的回收清除補貼費率,經過再製處理之後,只剩下每公斤2塊錢的商品價值,賤價賣到大陸跟東南亞。一年總計18000公噸的保麗龍餐具消耗,而域愷一年只能處理2400噸。其他可能進了焚化爐?也可能進了垃圾掩埋場?也可能進了我們不知道的其他地方。

  環保署的公告應回收清除處理的回收項目多達20幾種,同時也根據回收材質的特性,制定了不同的清除及處理的補貼費率。資源回收以後全部變黃金嗎?那也不一定。如果以免洗餐具為例,根據學者的研究,紙餐具製成的耗水量是保麗龍的24倍,水污染物在數十至數百倍,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消耗上,差異不大。台灣免洗餐具每年使用量五萬三千公噸,保麗龍餐具佔34%,塑膠餐具佔34%,紙餐具佔30%。體積有大有小,處理成本有多有少,一番加加減減,哪個比較環保?不知有誰知道。

  「先生,請問您要換什麼?礦泉水?沙拉油?還是面紙?」

[讀者投書]為原住民不平而發聲──立院口頭質詢稿 --﹥

作者:泰雅族吉娃斯.阿麗 (立法委員高金素梅)

  請院長看看旁聽席上蘭嶼達悟族的同胞,這幾天的媒體您應該看夠了,事情很清楚,當年你們還在野的時候,你們與達悟族同胞在反核癈料運動上並肩作戰,你們鼓勵達悟同胞「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十年前,前政府終於承諾今年底前將核癈料場遷走,但是,您的新政府居然將遷核癈料場的基金挪用光了!昨天,達悟的小朋友向總統陳情,陳水扁總統針對此事回應了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要請問院長:你們何時可以將「己所不欲,已施於人」的核廢料場遷走? (本文為立法院總質詢∼口頭質詢稿 2002.4.9)

[活動]悠游在鯨豚國度裡-2002海洋種籽研習營 --﹥

  時 間:4月27日(六)、4月28日(日)
  地 點:黎明教養院5樓 (花蓮市民權路2-2號)
  報 名:即日起至4月24日(三)止,報名請填寫報名表並繳費
      ,報名方式請電洽本會或上網查詢。
      E-mail: kuroshio@seed.net.tw 
      電話:03-8334133,傳真:03-8337095
  主 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協 辦:多羅滿海洋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發現大海中的巨人與精靈•探索鯨豚的國度

  黑潮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台灣海洋文化,不斷推動台灣的海洋教育,把海洋給予我們的啟發,一點一滴整理成文字、影像,透過營隊課程,分享海洋的訊息、播撒海洋種籽。

  2002海洋種籽研習營,將以系統性的課程規劃,引領您深刻認識鯨魚、海豚──令人驚嘆的物種;進一步探討人類世界與鯨豚國度的互動──那些誤解與瞭解、殺戮的悲情與接觸的歡欣;鯨豚就像是大海的使者,挑動人心裡那面帆,航向遼闊悠遠的海洋世界,尋找牠們的故事。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無價的消費 --﹥

  播出時間:4月15日(一) 首播 晚間10:00-11:00
       4月16日(二) 重播 上午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 【無價的消費】

  人人都知道廚餘變黑金,垃圾可以變黃金。廢寶特瓶可以像魔術一樣變成保特紗織成布,廢塑膠碎片、廢紙也都可以回收再製利用。不過這可不是一條鐵的定律。在廢寶麗龍餐具就踢到了鐵板...

人與自然 【企業作環保】

  垃圾,就是廢棄的商品。現代社會中,幾乎所有的垃圾來自商品,都是由工廠生產線所製造出來,當這些商品不再具有使用價值,就成為垃圾的來源。

  為了解決大量的垃圾問題,各種因應而生的環保回收體系,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讓垃圾再生成為新資源,但是這種下游處理的回收體系,永遠趕不上垃圾的生產速度。

  於是,如何從商品生產的上游,即開始進行環保規畫,透過工業減廢、綠色生產、環保設計等觀念,讓商品成為垃圾的機會降低,更成為重要的課題。

看守台灣 【椰油海灣】

  椰油灣,充滿熱帶島嶼的味道,也是蘭嶼的灣澳中最美的一個,為了避免海浪不斷沖刷邊坡,阻止大浪可能危及一旁椰油國小學童上學的安全,鄉公所希望第八河川局能做適當的保護措施。

  當怪手無情的在這片海灘開腸剖腹時,大家才驚覺,椰油海岸可能會喪失天然的美景,而紛紛反對第八河川局的施工方式。

  一個原本立意良善的工程,卻不是居民原本期盼的樣貌而遭到反對,突顯國內的公共建設,並沒有建立與在地居民溝通的機制。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環保社區∼三重市文化里(3) --﹥

  播出時間:4月12日(五) 下午3:45~4:00首播
              晚上10:00重播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北縣的三重市文化里,因為多年來的資源回收工作,已經累績了上百萬的經費,還添購了一部貨車專門進行資源回收。利用這筆從垃圾堆中找出的「黃金」,他們成立了「文化社區公益福利基金」;讓文化里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每年可以收到白米和保暖袋;在這兒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也都受惠於這筆基金提供的獎學金。從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中「惜福」,將資源回收所得的基金再妥善運用,為需要的人「造福」。這樣單純的想法,一直是三重市文化里多年來不停努力的使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造訪這個績優的環保社區。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