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人類每年喪失的野生棲地價值2,500億美元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9-07.asp ◆[生態保育]非法伐木者入侵祕魯原始部落 --﹥
祕魯,利馬,2002-08-09 (ENS)- 為了求取非法桃花心木材的高額利潤,已有數名伐木者入侵祕魯東南部叢林中一處未開化的原住民保留區。一名原住民聯盟領袖與數名運動份子表示,入侵者和該區部落已有衝突發生。祕魯國家警察今天已開始發動空中偵查,並預定於明日進入該區驅離伐木者。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9-01.asp ◆[生物科技]改造過的基因會助長野草生長 --﹥
美國,華盛頓社區,2002-08-09 (ENS)- 研究者首次實驗證明,基因改造作物所挾帶的外來基因會轉移至自然環境的野生植物當中。一份昨天發表的新報告指出,野生雜草能夠吸收改造過的基因,並可能因此而更耐命、對農藥的抵抗力更強。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9-06.asp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議題 加拿大弩勒維特省長立場堅定 --﹥
加拿大,弩勒維特省,伊魁特,2002-08-09 (ENS)- 加拿大「省級行政區首長會議」上週於新斯科細亞省哈利法克斯市舉行,亞伯達省長在會中試圖凝聚各省反對京都議定書的共識,但弩勒維特省長保羅‧奧卡利克運用一則有關他孩子的小故事,成功阻擋了這項企圖。在有關加拿大於2012年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議題上,亞伯達省長羅夫‧克萊要求渥太華省長軟化立場,但奧氏在會中拒與他站在同一陣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9-04.asp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2/2002-08-09-09.asp 作者:鄭廷斌 (看守台灣助理研究員) 登革熱疫情再起,南部各縣市幾乎是全民總動員滅蚊,北部亦是戰戰兢兢的備戰,而各地滅蚊的不二法門除了清潔、大掃除外就是噴藥,室內、室外、田邊水溝到處噴,而噴藥到底對人、對其他生物、對整個環境有何影響,好像沒有多少人注意及關心,而噴了是否有效果?是否因此讓蚊子產生更強的抗藥性,下次再噴藥性更強的,而如此的惡性循環之下,只怕犧牲掉的是國民健康、及整個環境生態的破壞。 過去田邊、水溝隨處可見會吃蚊蟲及孓孑的青蛙、大肚魚等生物,因多年的噴灑農藥及工業污染而死傷大半,水溝、灌溉溝渠的水泥化更進一步剝奪破壞其棲息地,因此而導致生態的嚴重失衡,蚊蟲的天敵消失,過去一度銷聲匿跡的熱帶性疾病捲土重來,而我們不思用天然又免費的生物防治法來解決登革熱的問題,對付蚊蟲的方法竟是噴藥再噴藥,將已奄奄一息的益蟲及生物進一步趕盡殺絕。 這些毒藥進入空氣、地下水、海洋及溪流中,除了污染當地外,根據研究連距離噴藥農場數百哩遠的荒野及北極地區也發現殺蟲劑的蹤跡(ENS),而最後這些毒藥又經由動植物及食物的生物鏈作用回到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難怪數年來全國的十大死因,癌症總是高居第一位。40年前,卡爾森女士所著的《寂靜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已預告了濫用農藥、殺蟲劑及工業污染所造成生態破壞及影響人體健康的後果,40年後我們依然尚未覺醒的照著他的預言走。 根據哈佛醫訊的警訊,人類排放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地球表面生溫,有利於蚊蟲的生長,也因此加重了登革熱等熱帶性疾病的危機,將使其往副熱帶及溫帶地區擴散(東森新聞報)。只怕不久的將來,台北亦將如南部各縣市一樣年年拉起登革熱疫情的警報。 在台灣拼經濟的口號喊的震天響的時候,我們似乎仍未思考覺悟到,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永續生存是奠基在健康的生態環境及國民的健康上,當可食用的水產、禽畜及植物均帶有殘存的農藥、殺蟲劑或重金屬污染,當生病、癌症的人數比率越來越高時,當醫藥、健保支出的費用越來越多時,你還相信我們能拼經濟、永續發展嗎?這似乎只是個烏托邦的世界而已。 【看守台灣協會】http://www.taiwanwatch.org.tw ▲[南非地球高峰會]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八) --﹥ 作者:王俊秀 (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環保地球國會(1992/6/8) 地球高峰會議及全球論壇已接近尾聲,嘉年華會的氣氛更因美國總統布希的來到而日漸淡薄,一方面里約為安全理由封鎖了50公里的道路,另一方面接二連三的反布希遊行使得里約有點浮躁。 地球高峰會議會場更挑燈夜戰,希望能對「21世紀議程」達成共識,當然尚有多項在協商(倒不如說交易)中:大氣、生物科技、生物多樣性及森林原則等。在另外一個戰場,民間全球論壇正在進行一項「嚴肅的遊戲」一締結民間國際公約及成立地球國會,而這正是聯合國所樂見的,一方面期望民間和政府一齊為環保盡力,另一方面希望藉民間力量來制衡或監督政府的環保業務。 民間國際公約一開始即由締約委員根據草案每天修正,共提出31項公約,開始開放簽署,台灣共簽了15項,包括地球憲章、全球決策、海洋、婦女、原住民、教有等。說它們是嚴肅的遊戲乃是因為這些公約並未有法律約束力,但卻有道義上的承諾,況且為環保盡力是要讓故鄉的風水有面子,這更是一種使命感。 為了更進一步推動這31種民間國際公約,國際NGO會議中乃決議成立「地球國會」來從事這些民間國際公約的後續行動方案,共推舉18位代表成立「地球國會籌備委員會」,筆者由於擔任「東亞環境資訊網絡」召集人,因此乃被亞洲NGO會議推薦亞洲代表參加籌備委員會。 地球國會的架構以31個民間國際公約為主,每個公約由每洲選出代表一人,因此共有186位地球國會議員,任期至1995年6月聯合國滿50年時再改選第二任,建立架構後再由各卅NGO會議選出國會議員。 基於環保無國界的理念,地球國會議員所代表者不是國家,而是地球的組成要素(或三十一民間國際公約的實質內容),例如地球國會議員不是台灣或日本代表,而說海洋或能源代表,如此我們才能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及「我們同在一條船上」。 【文章連載】▲1992地球高峰會議回憶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作者:郭志榮 一抹灰藍,群島身影羅列海上,馬祖仿如淡妝的姑娘,素顏地站上世界舞台,很難想像這座群島,曾在重兵集結下,封鎖近半個世紀。 在行政區域劃分上,馬祖隸屬福建省連江縣,由南竿、北竿、莒光、東引四鄉所組成,涵蓋南北竿、東西莒、東西引、大小邱等百餘座島嶼礁岩。馬祖人常常自嘲,馬祖是個雜牌組合軍,幾座島嶼統一收編,學名叫連江,俗名稱馬祖,但是他們還是習慣依島名,稱自己為「北竿人」、「東引人」、「莒光人」等。 在歷史上,馬祖並不寂寞,從沿海漁民的休息站、海上絲路的中途點、劫財海盜的根據地,再到二岸對峙的軍事前哨,馬祖都以獨特的姿態,面對著歷史的變遷。人們常常將二座前線島嶼金、馬並提,甚至覺得馬祖並不像金門,受過猛烈戰火洗禮。 但是馬祖人並不服氣。他們說,他們也經歷「單打雙不打」的炮彈生涯,他們也有反共救國軍英勇作戰,甚至他們說中共原本要登陸的是馬祖,由於馬祖太險,才改打金門。 馬祖人是驕傲的。推動馬祖鼓板音樂的牛角村村長曹永常表示,馬祖多為高山少耕地,居民幾乎全在海上討生活,訓練出拼鬥不服輸的個性,從馬祖特有節奏性強烈的鼓板旋律,在廟會節慶時拼鬥的精神,可以感覺出馬祖人不低頭的個性。 世居馬祖的縣議員曹以雄用「異地」來形容馬祖。他表示,馬祖居民組成以福建省長樂、羅源居多,是台閩地區唯一以福州語系為主的縣份,在建築風格上,主要為閩東式建築,在閩南文化為主的台灣境內,馬祖算是一塊「異地」,這樣的異地提供一個流浪式休閒的心情。 異地的馬祖,常常讓來訪遊客有驚豔之處。半世紀的軍管時期,讓馬祖封存在停滯的時光中,卻也保留住馬祖許多美麗的生態、人文,在有著海盜傳說的芹壁村,整座村莊就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在芹壁經營民宿的陳功漢表示,軍管對馬祖有著正反二面的評價,戒嚴生活對居民產生不便,但是軍管時期大量軍人的消費,確實繁榮了馬祖,另一面也保留馬祖許多珍貴的人文、生態資源。他笑著說,以前房子要重建,各單位都要會勘,看看有無危及戰地安全,那還有誰還想動,老房子當然留著。 在馬祖,不僅有著美麗的閩東式建築,許多雄偉的自然景觀,也成馬祖的觀光景點。在偏遠的東引島上,許多勝景只能以「險、奇」來形容,一險天、燕聲潮音等景點,不輸台灣東部太魯閣,甚至一些尚未開放的軍事基地,裡面更藏著讓人驚豔的地景,甚至當地人用「嚇死人」來形容當地軍事坑道的人工奇景。來到打穿一座山一路通到海的安通坑道,縱深近一公里長的坑道,不得不承認這是會「嚇死人」的景觀,但是當地人還是會神秘的說,「這還不夠看!」 解禁後的馬祖,有著美麗的素顏,在一片青綠的山嶺峭壁中,處處都潛藏著美麗的風景,等待有心的人來發覺。嫁到馬祖十四年的鄭麗慧,以「世外桃源」來形容馬祖,從初到時的不安,到現在的熱愛,她笑著說,馬祖的美麗,是必須靜靜地體會,馬祖的觀光發展,也應朝著人文式的生態旅遊來發展。 南竿福澳港前,「枕戈待旦」巨大的牌樓聳立山頭,在軍方漸漸淡出馬祖之際,這樣奮鬥的精神,不再只是軍事標語,已經成為馬祖居民跨上世界舞臺,振翅高飛的精神象徵。 一抹灰藍,馬祖列島羅列海面,輕輕柔柔般的素顏,散發著一種深沈的美。 ●[公聽會]「廚餘回收再利用」之公聽會 --﹥ 時 間:8月16日(五) 上午10:00 民間與政府部門共同進行廚餘回收工作已有一段時日,但到底績效如何?在實施過程中,又會面臨到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廚餘回收背後所衍生出的一系列政策面的意義為何? 有鑑於此,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將於當天進行以下問題之探討: 1.廚餘餵豬變成飼料的政策當否? ●[活動]荒野的呼喚-水璉牛山體驗營 --﹥ 時 間:第一梯次 9月5-6日 (四、五) 今年是國際生態旅遊年,花蓮坐擁大自然天然勝景,是朝向生態旅遊發展的最佳契機。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有鑑於東海岸的美景應與大眾分享,特將水璉牛山規劃為生態旅遊重要景點之一,並特別邀約專於推動自然生態體驗的民間社團-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謹慎地設計水璉牛山的系列兩天一夜生態旅遊行程。量身打造適合水璉牛山發展的旅遊模式。 水璉牛山海岸由於它的豐富內涵、它的純樸、它的潔淨,至使電廠事件停息後,人們為它所吸引。它的美名不競而走,慕名而來的人士口耳相傳、親眼相見,至今遊客絡繹不絕。 2天1夜行程由水璉社區居民與荒野協會解說群共同帶領,將多年徜徉於美麗花東海岸線的經驗與您分享,活動內容包含部落文化與歌舞體驗、水璉牛山海岸巡禮、海岸山脈溯溪等,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體驗水璉地區豐富的人文風情與自然美景,透過接觸社區居民、親近體驗大自然,來探討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從而尊重自然,關懷環境,自發性地成為一個熱愛生命,尊重大地的好國民。 詳情請至 http://www.hl-life.com.tw/~sowhl//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122
播出時間:8月19日(一) 首播晚間 10:00-11:00 封面故事 【素顏‧馬祖】 一抹灰藍,群島身影羅列海上,馬祖仿如淡妝的姑娘,素顏地站上世界舞台,很難想像這座群島,曾在重兵集結下,封鎖近半個世紀。歷史上,馬祖並不寂寞,從沿海漁民的休息站、海上絲路的中途點、劫財海盜的根據地,再到二岸對峙的軍事前哨,馬祖都以獨特的姿態,面對著歷史的變遷… 人與自然 【海參一族】 說起海參,你是不是想到的只有餐桌上的美食呢?其實全世界共有1600多種的海參,只是因為海參的長相不太吸引人,行動又有些遲緩,所以常常被人們忽略,其實海參的功能就像是海洋中的清道夫,牠們生態的奇特,更是超乎你我的想像,到底海參是一種怎麼樣的動物呢?有趣,好玩,還是詭異,只要你細細觀察,將會有驚奇的發現… 看守台灣 【誰來享用戴奧辛】 戴奧辛被封為「世紀之毒」, 人人聞之色變, 唯恐住家附近矗著一座焚化爐。這一次我們要告訴你戴奧辛不只經由空氣影響人體,這次戴奧辛藉著食物鏈終於讓人人有機會, 飽嚐戴奧辛的滋味-不管你是不是住在焚化爐附近…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