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烏來]福山~福山~ (下) --﹥
作者:王茜穎 (台大自然保育社福山小組)
「生態旅遊」解說員
帶解說,拿解說費並非我們上陣的目的。我們的任務是-希望能作為一個示範,建立居民對「解說」可以作為一項職業的信心。
我們樂於見到當地居民透過這樣學習和分享的形式,真正從他們美好的家鄉環境中受益,而環境也得到關懷與保護,再次串起環境與人的依存及和諧的關係。
我們的理念很單純,這樣的事,我們希望能從小就開始扎根。當然,這樣的東西需要經過很多的煎熬、質疑、爭論、討論、階段性的共識,然後才可能一步步實踐...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nec/2002/ne02091601.htm
◆[能源議題]發電業財務危機考驗英國核能政策 --﹥
英國,倫敦,2002-09-09
(ENS)-
英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在今天爆發資金調度危機,政府被迫動用高達1,000萬英鎊(6.38億美元)的緊急援助基金作為擔保,接下來還可能必須進行更長期的重整計畫。目前官方正著手審查一項能源政策,值此之際,「英國能源」(British
Energy)公司的財務問題,使得有關英國核能未來的爭論成為矚目焦點。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09-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90902
◆[環境政策]花費2,000億美元
即可達全球飲水與衛生設施普及化目標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9-09
(ENS)-
丹麥首相暨歐盟輪值主席拉斯穆森表示,要讓乾淨的飲水供應與衛生設施普及到全球每個城鎮及村落,將花費2,000億美元。為了達成這項目標,歐盟已發動一項計畫,初期將從非洲、東歐、高加索及中亞地區開始推動「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夥伴關係協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09-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90903
◆[環境政策]美國環保署試圖提高資源回收量 --﹥
美國,德州,奧斯汀,2002-09-09
(ENS)-
美國布希政府在今天發動一項新行動計畫,目標在協助提高金屬、塑膠與紙張等用品的回收量,並大幅削減有毒化學品的生產。在德州奧斯汀舉行的第21屆「全美資源回收聯盟代表大會暨博覽會」中,由環保署宣布了這項行動計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09-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90904
◆[生活環境]911攻擊產生的塵土使紐約消防員與居民患病 --﹥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2-09-10
(ENS)- 紐約市消防局醫師大衛‧普瑞桑特博士表示,去年九一一事件中前往世貿大樓坍塌現場救援的紐約市消防局人員,有90%患有嚴重的咳嗽症狀。在去年的恐怖攻擊之後,大約有12,100名消防隊員與醫療救護人員暴露在大樓焚燒所產生的塵埃、煙霧與熱氣當中。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10-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91001
◆[生活環境]加拿大薩克其萬省出現馬匹感染西尼羅病毒案例 --﹥
加拿大,薩克其萬省,瑞吉納,2002-09-10
(ENS)-
加拿大薩克其萬省「農業、糧食暨農村復興部」轄下的動物衛生單位官員表示,該省內已有6匹馬經診斷確認感染西尼羅病毒。這是薩省首次出現馬匹感染西尼羅病毒的確認案例,同時也是加國有史以來發現此類案例的最西之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10-03.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91002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6 --﹥
-
[環境政策]陳水扁:核四應可公投。在反核領袖、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即將再度發起核四苦行之際,身兼黨主席的陳水扁總統13日表示,他不但認同反核、廢核,也主張台灣應走向非核家園,他明確表示,核四屬於重大民生議題應可公投。
(谷關 工商時報)
-
[環境政策]非核家園委員會將規劃國家總體能源發展方向。行政院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13日舉行第一次委員會議,游揆致詞時強調,非核家園絕非狹隘的核電問題,而是包含了強化再生能源、電業自由化與民營化等面向。
(台北 中央社)
-
[土地及水文]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研討會
水庫清淤問題看法相左。12日在台鐵大樓召開的會議中,王塗發建議將每年清淤量提高為1,500萬立方公尺,等於每年以低成本建一座明德水庫。水利署副署長陳伸賢則表示,倒置廢棄土成本昂貴,依照此建議量,光是棄置費就要150億元。
(台北 工商時報)
-
[土地及水文]新竹市頭前溪出海口寬度銳減。新竹市舊港里長陳欽銘13日在新竹市政座談會表示,新竹地區最大的河川頭前溪近年出現出海口寬度銳減、水流逐漸南漫的水文異狀,情況危及。
(新竹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台東反焚化爐抗爭獲外援。13日下午在台東市長賴坤成、台東市大豐地區自救會串聯下,來自全省各地的環保團體在市公所成立全國性的「台灣反焚化爐聯盟」,「全球反焚化爐及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菲律賓籍執行長曼尼‧卡隆佐也到場聲援。
(台東 聯合報)
-
[生活環境]便利商店響應環保,回收空便當盒。各便利商店從本月陸續展開便當空盒回收獎勵活動,但目前均只針對自家出售的空便當盒。
(台北 東森新聞)
-
[生活環境]高縣登革熱疫情累計達1031例,僅鳳山即高達985例。
(高雄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推動廢電池回收,勁量電池在桃園市青溪國小舉行回收比賽。
(桃園 東森新聞)
-
[生態保育]水蓑衣復育地將建火葬場,保育人士譁然。台中縣大安鄉公所計畫在南庄大安水蓑衣的復育地興建火葬場,地方民眾多認為決策草率。鄉公所允諾會在另覓復育園地後才開始動工。
(台中縣 中國時報)
-
[其他]都計審議公開透明
建立民眾參與機制。營建署長柯鄉黨12日在「全國都市計畫審議業務圓桌會議」指出,中央將帶頭示範,讓都市計畫員會審議流程完全公開,並建立制度讓各級都計變更書圖提早數周上網,使海外民眾也能參與意見。
(台北 民生報)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9-1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6 --﹥
-
[土地及水文]千湖之省竟遭乾旱威脅。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譽,經常要面臨洪水的威脅,然而由省科技廳報告卻顯示,湖北省每人平均佔有水資源量為2042立方公尺,僅為世界水準的19﹪;1949年以來,全省的乾旱受災面積已達4210.6萬公頃,成災面積2197萬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的17﹪和5.3﹪。
(湖北 新華社)
-
[生活環境]北京近4成工地揚塵
需加強整治。13、14日兩天,北京市環保聯合檢查組,對該市城8區的建築、市政、拆遷等類施工工地展開地毯式檢查,共檢查工地235個,結果有將近40﹪的工地存在揚塵問題。
(北京 中新網)
-
[生活環境]營運費用不足
四川許多城市近幾年新建的汙水和垃圾處理廠大多閒置。
(四川 中新網)
-
[生活環境]重慶一處天然氣管線泄漏。重慶市13日發生了一起天然氣管線泄漏事件,15萬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被緊急釋放燃燒。
(重慶 中新網)
-
[環境政策]包頭實施「四大環保工程」。內蒙古包頭市政府近日提出計劃,實施「放心水工程」、「市區空氣清潔工程」、「安全工程」、「荒漠化草原生態恢復示範工程」四大環保工程,對全市的環境污染實施重點性治理,總投資近7億元。
(內蒙古 人 民日報)
-
[環境政策]廣州下月開徵垃圾處理費
每戶5元低收入家庭免收。 (廣州 南方網)
-
[能源議題]廣東深圳嶺澳核電廠2號機組並聯發電成功。14日嶺澳核電站2號機組首次成功並聯發電,較原計劃提前3個月,可望於今年年底投入商業運轉。
(深圳 深圳商 報)
-
[生態保育]中國第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基地落成。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與北京植物園共同建立的第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基地,今天在北京植物園掛牌成立。
(北京 東方網)
環境資訊協會 陳明生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9-1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9 --﹥
-
[生活環境]維吉尼亞州出現瘧疾案例
促使當局噴灑殺蟲劑
-
[生活環境]房屋使用含鉛油漆未告知住戶
芝加哥兩房東被起訴
-
[環境政策]布希的野火管理計畫無異於州級政府的政策層次
-
[環境政策]佛羅里達州公路拓寬計畫遭到反對
-
[環境政策]公園管理局與環保團體達成協議
水上摩托車開放期限可獲延長
-
[能源議題]長島農場將裝設風力發電機
-
[生態保育]動物權團體呼籲動物園終止捕捉野生大象的計畫
-
[生態保育]20隻美洲伶狐(Swift
Fox)於黑腳族印地安保留區進行野放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sep2002/2002-09-09-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9-09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探索水藍星 (下) --﹥
作者:陳瑞賓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台灣錢淹腳目,有錢的台灣有水嗎?
沒水?就等個颱風來就解決了!
台灣地區的雨量就像大部份人的印象一樣,真的很豐富,是全球年平均的3倍。但是因為人口密度也較高,相對的,每人每年平均能夠獲得的降雨量僅為世界平均的六分之一。所以,台灣其實是個水不夠用的地區。
自來水,水自來?
生活用水,一點一滴,其實都得來不易。在台灣,我們都稱為「自來水」,原意是強調方便,不用再辛苦的去挑水、打水,但卻也容易讓人以為水會自己來,不用操心,甚至忘記珍惜。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water/2002/wa02091601.htm
▲[南非地球高峰會]官方版與民間版的NGO,台灣在地球高峰會 --﹥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教授)
地球高峰會的意義
地球高峰會的意義正在揭示一個嚴酷但卻因為利益的糾葛、政治的惰性,而未被人類尤其是主要霸權國家正視的事實,那就是在全球環境日益嚴重的今日,人類所要面對的挑戰是空前的,是超乎政治、經濟、社會與意識型態之爭等傳統範疇的大自然與人類之間的拔河。
累積國際參與經驗、無助環境議題改善
由民間環保社運團體組成的TANGO,嘗試藉此機會積極進行串聯與交流,但礙於人力、時間與經費的窘迫,以及國際事務經驗的不足,造成互動的深度與廣度大打折扣。於是,可能的結果是,彼此都只是累積了參與國際盛事的經驗,卻對於解決問題、改善環境無所助益。 (本文原刊載於2002.9.2聯合報民意論壇)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91601.htm
▲[專欄作家]馬告的另類觀點2:環境價值與國家公園改革 (二) --﹥
作者:林益仁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環境價值理念的轉變
環境價值理念的轉變與社會型態的變遷很難脫離干係。
回顧台灣自然保育與環境保護的道路,早期最常聽到的就是「跟上國際保育的潮流與標準」之類的話,無獨有偶地,學界努力引介的正是這些看似放諸四海皆準的國際保育原則與專業技術,似乎「國際」就代表一個普世通行的準則,「專業」就擁有無上的權威,而絲毫不去考慮這些準則背後允其產生的社會脈絡,以及專業所忽略掉的未知文化因素。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viewer/yihren/2002/yi02091601.htm
●[演講]台灣蝶類的遷徙 --﹥
時 間:9月18日(三) 晚上7:00
地 點:台北鳥會會館 (台北市復興南路2段160巷3號1樓 )
講 者:陳世揚 (中華蝴蝶保育學會理事長)
費 用:義工100元、正式會員200元、非會員250元
主 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02-23259190轉25
您聽過大樺斑蝶嗎?您知道在我們所居住的台灣就有蝴蝶遷徙的現象嗎?這是住在台灣的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秘密喔!
詳情請參閱 http://www.taipeibird.org.tw/news/moreinfo.asp?serialno=0207150001
●[活動]922國際無車日/2002臺北腳踏車節 --﹥
時 間:9月22日(日) 上午7:30-下午2:00
地 點:台北市 (林蔭大道-大佳河濱公園)
主 辦: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為響應國際無車日,推動大眾運輸優先觀念,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並利用步行、腳踏車等接駁,改善空氣污染,促進都市永續發展,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於去(90)年9月29日原訂舉辦「929無車日/台北巨龍-起跑奔騰」活動,後因917納莉風災之影響而取消。
今(91)年9月22日適逢星期假日及本市公共腳踏車設置兩週年,交通局訂於當日舉辦「922國際無車日/2002臺北腳踏車節」活動,希望透過市民共同參與腳踏車騎乘及慢跑等活動,讓市民思考如果我們的都市汽車、機車少一些,都市的環境變化與提昇,改變市民運具選擇的觀念。
詳情請參閱 http://www.dot.taipei.gov.tw/carfree/activity.htm
★[本會訊息]千呼萬喚始出來-線上捐款重新開跑了! --﹥
許多關心協會的朋友,常向我們反映捐款的繁複與不便,為解決這問題,這段時間來,協會投入了大量行政能量,以提供關懷協會的朋友一個方便安全的捐款管道!在長達數月的公文往返與溝通協調中,工作人員嘗盡了商業競爭下的種種辛酸,只因協會是「公益團體」,並非政府單位,亦無企業、金主或知名人物在背後支持。
事實上,協會主要是仰賴捐款的支持,才能不斷提供豐富的環境資訊與可隨時查詢的資料庫;而電子報發刊兩年以來,已促使更多的公部門、媒體與民眾關注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的事務。我們珍惜這難得的成果,同時亟需您的點滴支持,讓工作人員在付出心血投注公益時,仍能維持基本所需,才有更多的能量持續推動公共議題。請跟我們一起為推動環境資訊交流,建立人與自然合諧的關係而努力。
《線上刷卡捐款》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