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2003年生態月曆義賣活動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11-13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威而剛的問世使稀有動物數量增加
知性專題 [台灣特有種-台灣長鬃山羊]長鬃山羊的生態習性與生殖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威而剛的問世使稀有動物數量增加
[環境政策]保育團體擔心共和黨掌握的國會將不利於環保
[環境政策]歐盟將嘗試實施環保設計產品規範
[環境政策]美國擬延後實施新英格蘭底棲魚類漁獲限額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1-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07
理性關懷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 (下)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從里約到約堡、從約堡到寶島》台灣永續發展的下一步? (三)
活動訊息 [遊行] [徵求] [研討會]
本會訊息 感謝參與網路釣魚活動及道歉啟事
「動物園家族電子報」開放訂閱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線上刷卡捐款

[台灣特有種-台灣長鬃山羊]長鬃山羊的生態習性與生殖 --﹥

作者:徐佩霜、李培芬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

生態習性

台灣長鬃山羊 Naemorhedus swinhoei,特有種,珍貴稀有之保育類野生動物。  每天晨昏之際是台灣長鬃山羊活動覓食的高峰,通常牠們都是單獨或數隻共同進出林間進食。台灣長鬃山羊一般都只摘取及肩高度以下的樹葉,或是地上的蔓藤、蕨類、灌木或草本植物為食,取食的植物種類極多。

  但依野外觀察,台灣長鬃山羊對嫩葉或演替中的先鋒型植物特別有明顯偏愛,像山黃麻的葉子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山區居民也俗稱山黃麻為「山羊麻」。甚至於有毒植物,如咬人貓,牠們也非常喜歡吃。此外,鹽份是牠們必須攝取的營養物質之一,所以有些山壁岩縫間析出的結晶礦物,台灣山羊也會舔食。

  每日正午時分,山羊會走到安全的地方午休,這個地方通常也是牠們晚間睡覺之處,一般都位於陡峭的懸崖附近,僅有一條崎嶇危險的小徑可以抵達。休息的地點多半在一處凹入峭壁的空地,上方還有突出的岩層,彷彿屋頂一般。也有可能選擇森林內之大岩石旁,做為休息處。由此可知台灣長鬃山羊是一種警戒心很強的草食動物,有強烈領域行為。

  台灣長鬃山羊只有在憤怒、警戒或受傷時,才會發出低沉、洪亮而類似牛角所吹出來的聲音。遇到敵害時,山羊會用角猛力地頂撞,當在發情季節中,雄羊也會因爭風吃醋而用角相互打鬥。

生 殖

  每年大約在9~11月期間為受孕期,所以在這段期間常常可以看到公羊在母羊的後面,先是以舌頭舔母羊的生殖器官,有時也會以前肢踢母羊的腹部,母羊則一直往前,公羊尾隨,趁機由後方跨騎,完成交配的動作。跨騎的時間很短,可能只有數秒,次數可能不只一次(陳月玲 1991)。

  受孕後,懷孕期約七個月,所以約在每年的3~6月間生產,胎數僅一隻,偶可為二胎者,出生後的小羊在數小時內即可站立,小羊站著吸奶。小羊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跟隨著母羊,甚至於三個月大已能自已攝食,仍可見其前肢跪著吸食母羊的奶水;公羊則無育幼的行為。約半歲至一歲間小羊漸漸脫離母親的呵護而獨立生活,約2~4歲時可交配產生下一代,壽命可達15年以上。(2002-11-13)

[生態保育]威而剛的問世使稀有動物數量增加 --﹥

記者 Stewart Taggart 報導

  澳洲,雪梨,2002-11-07 (ENS)- 壯陽藥威而剛的問世的確是男性福音,而根據兩位學者近來的研究顯示,一些瀕危動物也因威而剛而受惠。這項轟動一時的藥物自1998年上市以來,一些用於傳統中藥材的動物產品,如阿拉斯加馴鹿鹿茸及加拿大海豹鞭等,在全球市場上的需求量已有明顯下降趨勢。

[環境政策]保育團體擔心共和黨掌握的國會將不利於環保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1-07 (ENS)- 森林保護團體今天在全美各地發起集會遊行及其他活動,抗議布希當局對公有土地的野火管理政策。由於共和黨在5日的期中選舉中獲得勝利,布希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將握有更大權力,同時國會中一些倡言保育最力的聲音也將削弱,這些團體擔心這樣的權力轉移將會不利於森林保護行動。許多環保團體也有類似的顧慮。

[環境政策]歐盟將嘗試實施環保設計產品規範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11-07 (ENS)- 歐盟執委會近來新發布一項立法草案,該草案係將原本獨立的兩項提案加以合併,目的在制訂消費電子產品的環保設計要求與最低節能標準。這項立法的目的在於遏止歐洲的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

[環境政策]美國擬延後實施新英格蘭底棲魚類漁獲限額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1-07 (ENS)- 美國數個環保團體與聯邦政府共同提議將新英格蘭底棲漁撈的限制延緩九個月執行。由於漁業界聲稱,政府單位的科學家在研擬底棲漁撈的新規範時,收集數據的採樣技術有瑕疵,因此才有這項提案。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1-13 --﹥

  • [生態保育]學者調查火炎山自然保留區指馬尾松將滅門。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玉峰12日表示,生態所曾組調查隊勘察苗栗縣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冰河孓遺物種馬尾松,有九成五確定死亡或即將死亡,他宣稱馬尾松族群將滅門。 (台中縣 中 央社)

  • [土地及水文]雨量銳減水荒警報再拉起。由於多日未下豪雨,北區水資源局已經發出警訊,指出目前石門水庫的水位比去年同期低了4公尺,有效水量比去年少了約2000公噸。 (桃園 台灣新生報)

  • [生活環境]桃園市率先實施廚餘回收。桃園市從11日起率先全縣實施廚餘回收工作,桃園市垃圾每天產量高達330噸,而資源回收的總成果達到16%,如果能落實廚餘回收工作,將可達到20%的垃圾減量功能。 (桃園 中時電子報)

  • [其他]南投縣府估計開徵砂石與水稅收一年33億。南投縣府計畫開徵水及砂石開採的地方稅以充裕財源,估計每年水及砂石的收入各約有30億元和3億元左右。 (南投 中央 社)

  • [其他]走向自治 原民會召開頭目會議。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1日舉行號稱「台灣史上第一次的頭目會議」,220位來自全台的阿美族頭目聚集一堂。原民會副主委浦忠成說,原住民各族即將開始實驗設立自治區,恢復傳統社會制度,未來國家公園、民生經濟、教育文化等議題上,政府與各族頭目將會有更積極的互動。 (台北 聯合新聞網)

  • [其他]屏東縣府不否認檳榔是屏東重要經濟作物。爭議性大的檳榔在屏東卻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年為屏東農村帶來新台幣27億元以上的經濟收入,在加入WTO後,檳榔和蓮霧成為屏東縣最重要的兩項經濟作物,縣長蘇嘉全在上海訪問團拜訪時,也毫不避諱的介紹檳榔為屏東農村所創造的財富。 (屏東 中央社)

  • [環境政策]北市天然氣公車喊停 「電動巴士」取而代之 。台北市環保局長沈世宏昨透露,目前計劃購買的25輛天然氣公車,將喊停;因為先進國已研發出「渦輪混合式電動巴士」,北市府全面汰換天然氣公車的計劃,也將隨之改弦更張,估計未來我國環保公車的走向也將因之丕變。 世界最新的渦輪混合式電動巴士,引擎可使用四種燃料,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甲醇、柴油,利用燃料發電後,以電力供應巴士的動力,所以稱為「電動巴士」。渦輪混合式電動公車在市區行駛的能源,使用效率為30%,天然氣公車為13%。 (台北 聯合新聞網)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13 --﹥

  • [生活環境]北方數地降沙塵 專家:初冬出現沙塵實屬罕見。受蒙古氣旋的影響,沙塵突襲我國北方部分地區。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等地區遭遇入冬以來首場揚沙天氣。據氣象專家介紹,初冬季節發生這樣的沙塵暴實屬罕見。 (綜合消息 華商 報)

  • [生活環境]室內裝修有害物質可致癌。廣東省質技監局抽查顯示膠粘劑合格率不足一半。在這些產品中發現的超過標準的苯、甲苯、甲醛等,嚴重時可對人體造血系統、肺功能等造成傷害甚至致癌。 (廣東 南方日報)

  • [生活環境]瀋陽今冬除雪使用新型無毒無害高效除雪劑。今後瀋陽道路除雪化冰將不再噴灑鹽水,同時禁用可能影響環境的融雪劑產品。 (瀋陽 新華網)

  • [生活環境]西安燃煤鍋爐改造動員會 排污不達標罰10萬。11日下午,西安市政府召開燃煤鍋爐改造工作動員大會,決定進一步鞏固今年6月至10月的燃煤鍋爐拆改成果,對現有的0.7兆瓦以上的燃煤鍋爐進行技術和能源改造,對餐飲業的油煙和噪音污染將逐步治理。 (西安 華商報)

  • [生活環境]"垃圾"混凝土鋪上高速路 上海解決環保難題。堆放多年的陳腐垃圾,可成堅硬的“混凝土”,鋪上了正在施工中的滬青平高速公路。雖然首條試驗路段只有100公尺,但這意味著,上海市區正在衝出“垃圾圍城”的包圍。據統計,目前上海每天產生的近14000噸生活垃圾中,約有10%因為處置能力不足不能送往掩埋場,只能在郊區簡易堆放,把市區變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垃圾圍城”。 (上海 東方網)

  • [生態保育]建設四大植物基因庫 3.5億搶救瀕危植物。中國將投資3.5億元建設四大植物基因庫,以保護正瀕臨滅絕的植物。目前,中國正在建設的最大的植物基因庫位於西雙版納。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生態保育]內蒙古使用36億日元貸款在黃河中游造林。 (內蒙呼和浩特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山東供水形勢嚴峻 全面推行計劃用水。山東省政府今天召開全省城市節水會議。按照“先生活後生產,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將要全面推行計劃用水。合理調整水價也在醞釀當中。 (濟南 齊魯晚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07 --﹥

  • [能源議題]亞利桑那州土桑市興建零耗能房屋

  • [生活環境]因石綿污染 內政部總部大樓關閉

  • [生活環境]亞利桑那州一城鎮的水質遭危險病原體污染

  • [生活環境]因感染淋巴腺鼠疫 兩病患於紐約市醫院接受治療

  • [生態保育]全球暖化可能對海岸水生物造成影響

  • [生態保育]潮汐刺鰭魚(Tidewater Goby)仍被列為瀕危物種

  • [其他]環境學家達斯曼(Raymond Dasmann)過世

  • [其他]因騷擾聯邦漁業觀察員 一漁業公司被處以罰款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 (下) --﹥

作者: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基因改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

  談到這裡,相信許多讀者心裡一定覺得更奇怪,既然科學家改造基因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改善我們的生活,為什麼反過來有些食品要特別標示不含基因改造的食品原料,而且還賣的特別貴?為什麼不是反過來標示含有基因改造食物原料的東西,價格比較高呢?除了美國、加拿大等少數幾個國家之外,歐洲、日本等國家為什麼為了食品要不要標示含有基因改造成份而爭論不休?許多環保團體也針對這個議題,不斷提醒政府及社會大眾。顯然,裡頭有許多潛在的問題,是不得不注意的。

  當然,大家最關切的莫過於含有基因改造成份的食品有沒有安全上的問題?由於基因改造的研究,從計劃的申請,到實地的種植或養殖,必需經過嚴格的審核與管制。一直到成為食品上市,更是要經過複雜的安全測試。那麼問題究竟出在那裡呢?

  根據各方的資料顯示,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除了因為植入不同物種的基因,可能造成消費者產生過敏的症狀,例如將A種作物的基因植入B種作物裡頭,對A作物過敏的消費者,就有可能因為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含有A作物基因的B作物而發生過敏症狀。大多數的食品,由於過去十多年來,並未有明顯的標示。例如台灣的大豆、黃豆、玉米…等,由於種子多從美國進口,早在十多年前就都是基因改造作物的天下了。我們喝的豆漿、吃的豆腐、醬油、玉米片…等豆類或玉米類的食品,幾乎都是基因改造食品。其實,台灣的民眾早已吃了大量的基因改造食品而不自知,顯然,在食品的安全上,應當是不需要太擔心的。當然,民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即使生病,也不可能想到是不是因為基因改造食品的成份所引起的,更何況許多疾病的原因相當複雜,也很難找到原兇。

基因改造食品成份的標示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証據揭露出基因改造食品的潛在問題。但是,直到今天為止,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問題仍然停留在爭議不休的階段。不過,卻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在食品成份中標示出含有基因改造的成份,讓消費者有知及選擇的權利。例如歐盟要求食品中含有超過1%基因改造成份的食品,就應當標示出來;日本則要求5%。至於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則全力反對標示的規範。國內,目前對標示則沒有明確的規範,因此,即使市面上的食品標示不含基因改造食品成份,在沒有檢驗機制與標準的情況下,也只能當成商業廣告來看待。

人工合成的食品會不會成為我們未來的主食?

  討論基因改造食品的時候,不禁在腦海裡浮出許多科幻電影的場景,有錢的人坐擁高級住宅,吃著所謂有機、原始的健康食品…其他人則在超級大賣場,抱著一盒盒像玉米片或像藥丸那樣的合成食物。或許有人會說我太悲觀了,但是,仔細看看購物廣告,各式各樣昂貴的「有機食品」不是早已預言這一切了嗎?買不起有機食品的人,是否也就代表著買不起健康?…留待各位深思!

【文章連載】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 (上) (下)

[南非地球高峰會]《從里約到約堡、從約堡到寶島》台灣永續發展的下一步? (三) --﹥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教授)

8月26日(星期一)

圖10 前往大會途中臨時加油的情景  今天是大會的第一天,為了趕上十點的開幕式,所以一行人決定早上七點出發,因為聽說大會發了太多的通行證,只好宣佈採取「先來先進」的作法。經過昨天的教訓,大家今天都比較準時,但出發時還是晚了九分鐘。不過,車子開了不到半個鐘頭,卻沒有油!這點真是令大夥不解,司機怎麼可能會不知道沒有油!後來才知道,Ben因為沒有向公司要錢,所以無法事先加油,而他也知道一定會在路上沒油,真輸給了他。大家只好在路上等(其實是滿著急的,因為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圖10)。

圖11 大會入口處戒備森嚴  趕到會場之後,才發覺必須要有所謂第二張證件(secondary pass)才能進到會場,一大堆人在抱怨,為何沒有清楚的說明(圖11)。我在會場入口處為了拍照及詢問,甚至還被警察架出場。據會場負責人說明,主要團體(major groups)大約有3,500個左右,而會場只可容納大約7,500人,由於約堡的消防規定,所以人數不得超過,因而造成人數限制的困擾。最後只剩下1,000張證開放給其他人申請,而且必須前一天申請才能拿到隔天的證件。

圖12 為了領取第二張證件而大排長龍  我們還是決定在會場排隊領取明天大會的第二張證件,王俊秀教授、陳曼麗董事長及其他人開始在十一點半排隊申請明天的證件(圖12)。排隊過程中有不少人對大會的安排草率表達抗議,其實大會早可預期會有這種情況,因為據估計大約有65,000人參與大會,為何不事先安排,或應該讓主要團體至少每個團體有一二張證件,而不用每天都要去排隊領取。

  另外更諷刺的是,整個會場外面只有一個大螢幕,而這個螢幕卻一直在播放高爾夫球比賽,真是太諷刺了!事實上,在各種國際場合中,政府部門及企業組織原本就有相對優勢及機會可以參與重大決策,因此,在地球高峰會議上,應該讓更多民間組織及團體能有機會跟官方代表及聯合國官員進行對話!如果做不到,至少應該在適當場地放置大螢幕,讓無法參與的人可以從螢幕上得到第一手的資訊。

圖13 Ubuntu Village會場及展示場  早上會場結束後,下午隻身前往Ubuntu Village & Exhibition會場,從SCC到Ubuntu Village大約十分鐘車程。會場相當大,主要是由各國政府所擺設的攤位及聯合國相關組織的展覽(圖13)。到了會場便可感受到為何Nasrec的人相對較少的原因了,因為這裡的規模相當大,而且花大筆銀子印製精美的宣傳品,甚至有許多相當好的研究報告書籍可以免費索取。展示的攤位以德國的規模最大,主題最寬廣,而歐盟的場地也非常明顯,相對美國的內容則較一般化。

  此外,聯合國相關單位在此有非常多的攤位,至少有聯會國開發計畫署(UND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 我總共在那裏待了二個半鐘頭,根本看不完,倒是帶了相當多的書回來,收穫相當豐盛。

【文章連載】
 《從里約到約堡、從約堡到寶島》台灣永續發展的下一步? (一) (二) (三)

稿源:2002.9.30行政院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從里約到約堡、從約堡到寶島》台灣永續發展的下一步?-參加二○○二年「地球高峰會議」出國報告(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遊行]核四公投,千里苦行 (台北南港內湖) --﹥

  時 間:11月17日(日) 下午1:00-下午5:00
  集 合:南港昆陽捷運站
  主 辦:核四公投促進會 02-23657804

  核四公投促進會公開宣佈,核四公投運動決定於2002年9月21日,往後每週六、日,為期一年,50星期的千里苦行的行動。期待透過再一次的千里苦行,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人民做主的基本權利。同時,我們要求政府早日舉辦核四公投,最遲於2004年總統選舉時同步舉辦。

[徵求]行政支援志工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

  時 間:11月11日-12月31日
  地 點: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5段182號3樓 
  聯 絡: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02-29352680
      E-mail: apaofroc@ms9.hinet.net

  本協會目前會務繁重,急需志工支援各項內勤行政工作,歡迎大專院校學生或待業青年加入,服務時間任選。

[研討會]光榮戰役影片欣賞及保護大高雄水源研討會 --﹥

  時 間:11月17日(日) 早上8:00
  地 點:正修技術學院 圖書科技大樓九樓視聽教室
      (高雄縣鳥松鄉鳥松村松埔北巷4-181號14樓)
  報 名:至11/14截止
  主 辦:鳥松鄉政諮詢委員會‧鳥松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人:葉正洋 電話: 07-7332210 
      E-mail: jy0829@seed.net.tw

《影片欣賞》光榮戰役

  本片紀錄發生在屏東林邊溪餉潭大橋堤防外側一處台糖土地,遭盜採砂石留下之大坑洞,再遭非法掩埋有毒廢棄物6007桶環保事件爆發後之處理過程種種駭人景象,並揭發隱於謊言下的真實。

《研討會主題》保護大高雄水源;留住鳥松後花園城市遺珠

  反對澄清湖集水(鳥松後花園)保護區設置垃圾及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還鳥松後花園優美自然生態景觀及安全乾淨之水源集水區,思索後花園往後的路該怎麼走?

[本會訊息]感謝參與網路釣魚活動及道歉啟事 --﹥

  因統計程式的瑕疵,導致問卷無法真實呈現您的寶貴意見,因此將重新進行調查,得獎名單將延至11月14日(四)公布,造成不便之處,懇請見諒。期待您持續的支持與建議。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