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哺乳類篇免費撥接上網

 
電子報四歲
生日特刊
[總編輯的話]環境資訊電子報4週年的思考
[電子報與我]編輯部 莫聞
[電子報與我]專欄作家 白子易
[電子報與我]專欄作家 林聖賢
[電子報與我]翻譯志工 蔡季勳
[電子報與我]審  校 蔡麗伶
知性專題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環境副刊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環境新聞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環境事件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專  題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專  欄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讀者投書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活動訊息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編輯報報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本會訊息 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總編輯的話]環境資訊電子報4週年的思考 --﹥

總編輯 陳瑞賓

  《環境資訊電子報》到昨天為止,發行了整整4年,中間從沒有間斷過,想一想,這還真是不容易啊!

  電子報發行滿4週年,相信不論對讀者、對協會整體、以及對我個人而言,都具有不小意義。趁著這個機會,我想將最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整理後和大家一同分享,作為電子報4歲生日的賀禮。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說是對電子報4年來的點點滴滴,做個整理與檢討,思慮不周延之處,歡迎諸位讀者一起批評指教。

電子報與讀者的關係

  4年來,透過環境資訊電子報的發行以及讀者群的建立,產生許多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由於受到認同,協會有較多機會收到第一手的環境事件資訊,因此成為許多環保線記者收集資料的來源;而許多公聽會、連署、陳情行動等等媒體較少願意報導,這時,環境資訊電子報就扮演重要的資訊窗口,促成讀者行動。

  對於關心環境的朋友而言,電子報也可扮演諮詢的角色,提供適切的行動方案,因為有些人不見得具備足夠的經驗來面對複雜的環境事件,電子報可針對各事件不同的特性,提出較為妥當的方案供讀者參考。

  電子報最大的特色是,所有訊息經過分類後,以資料庫的方式儲存於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建立專門的環境資料庫,統計環境資訊中心網站瀏覽人次,每年約以30%的速度在成長,顯見資料庫被利用的頻率,持續不斷的增加。而這樣的資料庫更常常成為環境教育素材的來源,對於許多教師來信要求資料的授權,用於課堂教材的編寫或製作在不違反著作權及非營利教育的考量下,協會多半協助取得授權。

  散居各地的環境人士,常因資訊不完整,以致於經常陷於孤軍奮鬥而被各個擊破,透過電子報的報導,有助於點與點的經驗分享與結盟,凝聚成更大的力量。

目前的侷限與突破

  就推動環境資訊交流的宗旨而言,網站的建立與電子報的發行僅為其中一環,而任何工具或策略有其自身的侷限,以網路使用族群來說,目前網路使用族群偏重在高知識份子,一般民眾接受度仍十分有限。因此,協會展開和平面雜誌、電視媒體合作,或接受公部門委託執行相關網站、資料庫或多媒體光碟,將電子報的資訊透過其他管道推廣出去,並積極規劃以不同對象和年齡層為主的電子報。

  就電子報閱讀工具本身而言,也有其侷限存在,許多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缺乏電腦、網路,在資訊化過程中越加成為弱勢,透過網路所造成的資訊不平等,協會也有深刻的體認。

  此外,電子郵件的寄送並無法保証寄達,因為中間往往需要經過層層的伺服器或網路節點,只要當中某一環節失誤,電子郵件就可能消失在茫茫「電路」之中。如何提昇系統保全措施和資料保全,越發顯得重要。

  當前,除了各類環境相關電子報出現外,各類廣告、病毒信也都削減了電子報的效益;環境資訊的分類也會隨著資料量的累積而逐漸吃重,檢索功能將會越加困難。要如何提供使用者在茫茫資訊大海中迅速找到所需的資料,也將會是協會未來在規劃電子報與網站上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電子報與我]編輯部 莫聞 --﹥

  在邁入21世紀的最後一年的4月17日,《環境資訊電子報》發刊了!嗯…公元2000年,多麼宏偉炫麗又令人期待的千禧級年份,跨世紀、Y2K、第一次政黨輪替……,想當時,四年前的今天,筆者還是剛從新訓中心結束,分發到部隊不到兩個月菜鳥小兵,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一向泡在網路世界關注各種另類異質媒體的我,竟就此無緣目睹一份以環境議題為主的新興網路媒體誕生。

  雖無緣從呀呀學語之初即伴隨著電子報成長,幸好退伍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在《破報》看到一則徵翻譯人員的啟示,從此便一腳踏進環境資訊領域,從兼職翻譯做起,愈陷愈深,成為電子報團隊的一員。算算從開始至今,已將近兩年半,也算是伴走過大半歲月。這期間,與電子報編輯群、翻譯、審校、環境新聞摘錄的志工夥伴們之間的互動,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對我這非環境相關領域踏入的門外漢,從ENS新聞翻譯到採訪編輯,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對電子報的內容品質有所把關,也使我獲益良多,智識上的增長,就更不必提了。

  人因夢想而偉大,一個人的夢想,堅持了四年,或許還不算什麼,但一群人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與熱忱一起堅持一個夢想連續四年毫不間斷,這,可不簡單哪!

[電子報與我]專欄作家 白子易 --﹥

  替環境資訊電子報寫文章,算一算也一年多了,我還依稀記得瑞賓打電話給我時的情景。

  說實在的,平常教學、研究已佔去大部分時間,幫電子報寫文章,雖然沒有物質上的報酬,但精神上卻是最滿足的,回饋是最實質的。

  資訊的流通可以促進環境保護思考與行動的交流,環境資訊電子報正肩負這樣的責任。而環境資訊協會,是一群不計個人得失的人在默默付出,沒有鮮明的旗幟、沒有激情的口號、沒有龐大的經費支援,只有一股傻勁與行動,慘澹經營。環境保護所需要的,不正是這種熱忱嗎?也希望更多的社會大眾,能夠支持電子報,並慷慨給予援助。

  今天是電子報週年慶,謹呈我個人最深切的祝福。

[電子報與我]專欄作家 林聖賢 --﹥

  朋友常說我的工作是介於生態與建設之間的矛盾,所以在寫專欄的文章裡適當參雜了一些感性與審思的語法。

  一年前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串起與協會的這份機緣,而開始規劃【山岳文學】專欄的誕生,經過秋、春二季的連續刊載,這一路走過來所引起的熱烈迴響是我當初始料未及的。

  許多的讀者來信鼓勵,或是希望我能去他們的所在的山林走走,期待我會用怎樣的角度來述說他們所熟悉地方、熟悉的自然相處體驗。

  這股力量是支持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寫稿、編輯直到作品誕生的最大動力,這其中包含成功塑造出「走山的人」這四個字的個人風格,那幅背著重裝在山中小徑上行走的堅定模樣,也成為在山裡一次又一次攻頂受挫,想要放棄時的自我信心喊話。

  至於對電子報四週年慶之後的未來期許,是勉勵比較多的,期望能走向更專業,成為廣大讀者們每天電腦開機後必讀的國內首屈一指環境資訊來源,當然走山的人在這方面的友情贊助是不會缺席的。

[電子報與我]翻譯志工 蔡季勳 --﹥

  我個人開始關心環境問題,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台灣解嚴前幾波公害抗爭的社運熱潮消退之後。雖然當時網際網路還不普級,但里約地球高峰會的盛況已透過傳統媒體的引介警醒著世人,環境問題乃超越國界與世代的永續觀念。

  隨著網際網路在九十年代中後期的蓬勃快速發展,我們更緊密地融入地球村的互動,台灣第一個以環境關懷、生態資訊交流的「環境資訊電子報」也蘊孕而生。協會成立只憑著幾位環保份子的熱心,但他們充分運用網路效能,號召遠距環境志工的加入,透過網路的聯繫,讓「全球視野、在地行動」得到實踐。

  在協會也斷斷續續擔任了兩三年的志工,雖然自己不能全力地協助協會的發展,但是把每次的任務分派都當作環境知識、外語技巧的應用、再學習。最令人珍惜的,是認識了一些彼此會心、默契盡在不言的朋友吧。

[電子報與我]審校 蔡麗伶 --﹥

First of all, I like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to Being. Because his commitment and devotion to establish EIA in Taiwan; it leads me into such profound connection that I can re-established the relation with my home country and personal journey here in United States. When Being come to USA to meet Sunny Lewis, the founder of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she was one of my yoga students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and later we have became friends. She asked my help to oversee EIA's works so EIA will translate their news in good faith. I am very humble, happy and grateful to be able to contribute my little effort to our environment.

As an environmentalist and a member of Sierra Club, through the works I have learn so much from ENS journalists and improved my knowledge on legislation, politics, lawsui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 health, air, water, oceans and marine life, land use, wildlife, forests, natural disasters,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oxics, nuclear issues, renewable energy, recycling,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t gives me the strength and power to live better and to speak out for our fragile nature environment.

I am honor to be part of the EIA's team. I believe through EIA team's endeavor, it has and will continue to raise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xplore the integrity of the Mother Nature. Like the ripple effect of a pebble thrown in the water, the effect to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personal, family and society consciousness.

 

  首先,我想感謝瑞賓,他在成立環境資訊協會上投注的心力與熱忱,讓身在美國的我,有機會和家鄉重新建立起深厚的聯繫。ENS創辦人Sunny Lewis原本是我在社區大學瑜珈課的學生,後來我們成為好朋友,當初瑞賓到美國來和Sunny見面時,Sunny便請我協助協會的工作,以確保電子報的新聞翻譯忠於原文。懷著謙卑與感恩的心情,我很樂意能對我們的環境做出一些小小的貢獻。

  作為一名環保人士與美國山巒協會(Sierra Club)的會員,經由審校的工作,我有機會向ENS的記者群學習,增進我在各方面的知識,像是立法、政治、法律訴訟、科技、公共衛生、空氣、水、海洋與海洋生物、土地利用、野生動植物、森林、自然災害、室內環境、毒物、核能問題、再生能源、資源回收、運輸、環境經濟等等。這讓我有動力尋求更好的生活,在為脆弱的環境發言時,也更有力量。

  我很榮幸成為協會團隊的一員,我相信透過協會團隊的努力,有助於大眾環境意識的持續提升,以及大自然的和諧。協會的努力就像投入水中的小石頭,將會對不同階層的個人、家庭與社會意識,發揮漣漪般的擴散效果。(莫聞 譯)

知性專題: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植物簡介]穗花棋盤腳

環境副刊: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綠色影展]解構企業 (The Corporation)
[自然書寫]回家的路•從西濱快速道路到蘇花高速公路 (上)
[開懷篇]老王和猩猩

環境新聞: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星期五]
[生態保育]英國批准海鳥公約
[生態保育]加拿大海豹獵戶進佔紐芬蘭浮冰
[生活環境]致命風暴席捲太平洋
[環境政策]分析:國際環保博覽會Globe2004象徵著下一次工業革命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3

[星期四]
[全球變遷]
俄羅斯高層顧問反對簽署京都議定書
[生活環境]美國沿岸 海水淡化廠引發爭議
[其  他]地球正義組織發表環境人權報告書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5

[星期三]
[生活環境]
環保署化繁為簡 研發「台灣噪音指標」
[能源議題]美國Reliant能源公司製造加州能源危機假象 遭起訴
[能源議題]車臣石油利益的爭奪戰
[環境政策]美國陸軍擬將處理VX神經毒劑的廢水排放到德拉瓦河 提案受關注
[生態保育]美國因資源緊縮拒將食魚貂列入瀕危物種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4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09

[星期二]
[生態保育]
拯救雲林莞草 民間團體在大肚溪口展開復育行動
[生活環境]台泥疑任意棄置廢污油案 發言人:案發前不知情
[生活環境]全球電子廢棄物之毒流進印度新德里
[生活環境]華府飲用水含鉛可能是全國問題的冰山一角
[全球變遷]研究警告:格林蘭的冰層會消失 加州雨量會減少
[環境政策]澳洲新南威爾省預算案遭抨擊
[生態保育]保育團體為企業量身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育網站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08

[星期一]
[生態保育]
保護區外的稀有生物掙扎求生
[生態保育]美國力圖控制慢性消耗症
[能源議題]美國運送核廢料至育加山的火車將駛越拉斯維加斯
[生活環境]洞見:我們的汽車 我們的選擇 我們的十字路口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1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4-07

環境事件: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環境關懷事件]請響應「義大利鳥類保護聯盟」全球連署活動
[環境關懷事件]誰殺了沙里仙流域?

專  題: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世界水資源日]水與災害(三) 詛咒的水

專  欄: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我們的島]雲豹的腳蹤
[環境小百科]自然資源管理:妥善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自然與倫理]人類、動物與土地倫理
[專欄作家-企鵝]真實的價值

讀者投書: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讀者投書]日式宿舍保存與再生的省思

活動訊息: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活 動] [節目預告]
[活 動]
[講 座] [活 動]
[課 程] [活 動]
[講 座] [節目預告]

編輯報報: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知道?不知道!

本會訊息:一週回顧 2004-04-11~04-17 --﹥

[捐款/財務]感謝 翁御棋先生 4.05線上捐款$1,000元
[捐款/財務]感謝 陳良棟先生 4.10捐款$1,200元
[捐款/財務]感謝 陳永松先生 4.10捐款$1,000元
[捐款/財務]感謝 蔡建安先生 4.10捐款$1,000元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