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2004陽明山蝴蝶季免費撥接上網

2004-06-13 (全文版)

 
視聽嚮宴 [大地之音]來自阿美族水璉部落的《檳榔兄弟•失守獵人》
奇文快遞 [自然書寫]人比鳥多的高美溼地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屠鯨、護鯨、賞鯨、海洋健康兼論《白鯨記》 (八)
寓教於樂 [開懷篇]蚯蚓聊天
編輯報報 失守的編輯 請勿輕饒
本會訊息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大地之音]來自阿美族水璉部落的《檳榔兄弟•失守獵人》 --﹥

引介:紫秋千
音樂提供:大大樹音樂圖像

來自阿美族水璉部落的《檳榔兄弟•失守獵人》  部落社會的瓦解,傳統功能的散失,原住民生存的空間開始受到限制,山上的一切已經無法再滿足基本需求,為了生活他們只有下山工作。

  在都市裡,沒有屬於他們的森林與獵場,更沒有部落裡的友善,很多的原住民淪為「都市原住民」,做的工作是粗重、賣勞力、沒有任何保障的工作環境,為的只是給父母、妻子、兒女、家計能過更好的生活。

  過去的生活環境和現實狀況的種種衝擊,讓他們害怕、恐懼,他們背負太多的不公平遭遇和文化掙扎下的矛盾。

  我的工作,常常可以接觸到一些原住民工人朋友們,一直以來很多人對他們工作上的傳統認知就是喝酒、難管理,沒有素質,月初領錢後就去喝光光,然後不夠就找工頭借錢,會出工安事故10個有7個都是原住民。

  可是,問題是?

  我們給了他們怎樣的工作環境?我們是否曾給他們一點基本的尊嚴與人權?我們都還只是粗淺的自以為是,用漢人的價值觀來看待他們嗎?我們還只是自認高傲的,叫他「番仔」!

  在前言之後,我想很鄭重的介紹一張很特別的專輯,一張來自阿美族水璉部落的朋友,一群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演唱人獎,「檳榔兄弟」所帶來的《失守獵人》。

  一位卡車司機、一位外科醫生、一位舞團助理、一位舞團團長、一位雜貨店老板,他們的本名是迴谷、達克達、布都、阿比與巫興,他們同為失守的阿美族獵人,在都市的角落裡,為各自的生活打拼。

  部落的傳統、部落的生活、部落的儀式已漸漸離他們遠去,他們只好用吉他與歌聲,唱出了那份對政府政策失望與無奈。

  專輯同名歌曲〈失守獵人〉:

「媽媽媽媽喲!給我給我 為何我們的日子不曾聽說優渥
媽媽媽媽喲!給我給我 城市邊陲 有我消沉喝老米酒

徜徉山巔 我的足跡 尋覓先人狩獵過的聖地
踏在都市水泥叢林 我只能在鷹架上
低頭低頭低著頭 沉緬過去

媽媽媽媽喲!給我給我 為何我們註定要在新店溪邊流離失所
媽媽媽媽喲!給我給我 衣錦還鄉的豪情 終究要幻影成空

大海又低聲的呼喚 山林永遠屬於你的戰場
何苦忍受鬥不過的壞人
快回到你心中的故鄉 故鄉撫慰撫慰撫慰著你的心神憂傷」

  以阿美族傳統曲調為底,加入達克達的新曲及華語詞,創作的達克達說:「我要反諷原住民的禁獵問題。」

  過去,徜徉山林原野的原住民,天職是獵人,如今失去了土地與獵場的他們,只能在建築工地裡黯然神傷。沉重的吉他聲與鼓聲,奏出了那種,再怎樣都無能為力的宿命感!

  我一直重複聽著這首歌,想著工地裡的那群原住民朋友,就算編曲再怎麼快板,還是有種對環境很強烈的無奈感。

  第8首 〈浣衣的女子〉:

「洗衣服的小姐 我以為她是誰
當我看到她的時候
我心裡很感傷 觸景傷情
很像我妹妹的臉龐 真的是她的人
哦 媽媽

砍柴的年輕人 我以為他是誰
當我看到他的時候 我心裡很難過
很像我的哥哥的臉龐 真的是他的人
媽媽

汲水的姑娘 我以為是誰
當我看到她的時候
我心裡很難過
很像我妹妹的臉龐 真的是她的人
媽媽」

  阿美族傳統詞曲,迴谷編曲、主唱,在母系社會的阿美族,男性經常被女性休夫,遊走各地,也因此同父異母的孩子比比皆是,於是沒有父親的孩子便常藉著唱這首歌來懷想父親的容顏,後來文化演變,母系社會瓦解,漸漸的這首歌謠便轉變為情歌。

  這首曲子是在花蓮壽豐鄉水璉村的牛山呼庭戶外錄音,於是山海之間,迴谷的嗓音帶著柔柔的情感。

  其實你知道嗎?這已經是「檳榔兄弟」的第4張專輯了,2000年同樣由大大樹所發行的另外一張「BuraBuraYan」,當時專輯中的靈魂人物就是這位吉他彈得很棒,會深深震撼您心靈的「迴谷」。

  而我卻因為在一位喜歡原住民文化的朋友間接因素之下,開始接觸起他們的音樂,但願還來得及,不算太晚。

  東部的原住民讓我們印象深刻的,當就是他們那天生的熱情與天生樂觀本性。他們擅長唱歌跳舞,演唱歌曲時通常以虛詞填入旋律中,或是即興作詞,更由於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只以口傳故事或歌謠傳唱來保存自己的文化傳統。

  於是......

  寫不再勸人多喝酒,而在勸人酒醉別鬧事的勸酒歌──第1首〈朋友,喝吧!〉;寫豐年祭時,族群融合的第2首〈迎賓舞曲〉;寫阿美族經典情歌的第4首〈心上人〉;寫激勵勇士向前衝,也是豐年祭必唱歌謠的第6首〈戰舞〉;寫農業時代,農民趁著收成,不惜用玉米、芋頭等糧食,找女人換取一夜情的第10首〈農民的代價〉;寫出草歌,也就是傳說中的殺頭歌,但改編成較柔性,取其文化價值的第11首〈報戰功〉……

  所以這張專輯,可以聽到很多阿美族的傳統文化、傳統歌謠和傳統樂器,像是木鼓、竹鼓等,而專輯的錄音更找來了昔日的「交工樂隊」、今日的「好客樂隊」二位大將──陳冠宇及鍾成達跨刀,在整體上加分不少。尤其是音樂的整體表達概念,捉得到檳榔兄弟的演唱風格,比起傳統的錄音室裡多了份原住民文化的真實感。

  聽原住民音樂,母語懂或不懂之間,已不是重點,而是要去感受那種文化裡的樸實,就像是迴谷的傳統吟唱,又或是達克達的吉他快彈,讓人不自覺的也跟著那節奏、那旋律搖擺。

  這張專輯裡,呈現了阿美族傳統文化與原住民最真實的聲音,您聽的到原住民朋友的熱情與無奈之後的樂觀本性。

  鄭重推薦這張,來自於阿美族的朋友,「檳榔兄弟」──《失守獵人》。

《檳榔兄弟•失守獵人》

 耳朵出油,先聽為快!(檔案格式mp3、大小1504KB,共46秒 )

 迎賓舞曲(失守獵人 第2首)
 詞曲:達克達

 he yo ho e yo o we ha hai  ha wai ha hai
 hei ye yo o hoi yo o- we ha hai ha wai ha hai

 他們又說他們就是
 阿美族的泰雅族的布農族的魯凱族的卑南

 你是原住民的 我是原住民的

 van tsa lai ni ya ro (美麗的部落)
 gu Ciwidian (就是那水璉村)
 van tsa lai ni ya ro (美麗的部落)
 gu Ciwidian (就是那水璉村)

[自然書寫]人比鳥多的高美溼地 --﹥

作者:烏普薩拉

  下午快5點的時候,從家裡出發前往高美溼地,在西濱與臨海路的十字路口,車輛變多了,果真有好多車子跟我一樣轉向高美溼地,這是一群對夏季敏感、一直惦記著海洋、喜歡溼地、知道高美的朋友。

  或許是紀錄環境的習慣使然,我第一個動作是從高南里的濱海橋開始,計算著停在路邊的轎車,一直到出海口約有50輛;轉進新建的大海堤開始,堤防道路兩旁都停了車子,算到堤防盡頭,約有140輛。車子停成這個樣子,讓這一段路活像一條「獨木橋」,完全沒有錯車的可能,一頭進來,另一頭必然要讓,否則就只有僵在一起了。今年夏天高美的停車問題會怎樣?可以想見。

  夕陽中,堤防上坐了一排的人,欣賞開闊的溼地景觀,欣賞雲林莞草,欣賞溼地上滿滿的戲水人潮,但沒有人會問起:「鳥在哪裡?」因為眼前的景色已經很美、很自然了,沒有人會注意到,在高美溼地的鳥類已經跟人類一樣,開始實施週休二日了!

  夕陽光暉下的雲林莞草,很綠、翠綠,一整片,美得發綠,簡直是綠得可以,但沒有人知道,這一片雲林莞草的面積到底是比往年擴大了,還是減少了;以往,會有許多的白鷺鷥隱身在退潮後的雲林莞草叢中,今天,我看不到;蹲在雲林莞草旁拍著她開花結果的特寫,心理想著:「以往,也是在初夏、在不到60公分的軀體上就開始開花結果了嗎?」我懷疑。

  以廢棄土在堤防外填成的停車場上,謀生活的人們開始擺攤做起熱狗、烤魷魚、燒酒螺、冰淇淋、烤香腸、米血的生意,一樣簡陋的攤位,十幾二十年前台灣觀光區的攤販景象重現高美溼地,熙熙攘攘下灘地的人潮,沿著去年走出來的道路,踩著海水,追逐螃蟹與招潮蟹,最常聽到的對話是媽媽問著小孩:「有沒有抓到螃蟹?抓到幾隻了?」然後便會聽到媽媽讚美小孩說:「哇,你好棒喔!」

  在學校學公園設計的時候,老師說在一大片公園綠地上設計步道動線的最佳方法,其實便是讓一群人在一大片綠地上自由行走一個禮拜後,依據其走出來的路線加以設計就沒問題了,這雖是實情,卻也是對環境工作者的專業與責任的一種戲謔!如今高美溼地的環境規劃問題,似乎也正無言的採取相類似的做法,放任各相關單位去比賽彼此之間不負責任的耐力,雖然在去年便已經很清楚的知道「停車空間不是不足,而是沒有規劃;攤販的攤位不是沒地方擺設,而是不知該依何種法令讓其營業;至於在這溼地上最重要的環境教育問題,因為是屬於需要長期投入的紮根工作,所以從環境的調查、紀錄與研究,到環境的解說、推廣教育,一概不做!」

  當高美溼地的人比鳥多的時候,我們沒有絲毫的警覺;當我們走在廣闊的溼地上讚嘆眼前的美景時,其實我們也是在踐踏著溼地生態!當我們快樂的在溼地上追逐、甚至追捕螃蟹與招潮蟹的同時,我們從不知道該覺得不安,也不去思考人與這溼地環境之間該如何的相處。總是以為普天之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而以往的王土屬皇帝所有,今日的王土乃國有地也,只要政府不管,就是一塊屬於人民所有卻沒有王法的海角新樂園了!在這樣的新樂園裡,使用的是人類的叢林法則 ──看似亂中有序,實則強者通霸、鴨霸就贏,先佔也贏,直至耗盡這叢林的資源為止;在這個海角新樂園裡,只有講道理的人會輸、會被淘汰!

  在我們口口聲聲說愛的台灣裡,還有多少這樣寶貴的生態環境資源可以禁得起我們這樣無知的、僅滿足一己私慾的濫用呢!

[專欄作家]屠鯨、護鯨、賞鯨、海洋健康兼論《白鯨記》 (八) --﹥

作者:賈福相

  海洋的種種,包括食物網,我們知道的實在太少,海一旦失去平衡,會不會復元?要多少百萬年?人類會存在那麼久嗎?

  人需要乾淨的空氣,鯨需要乾淨的海。

  〈選擇〉(The Alternative)是麥克維(Scott McVay)於1970年在日本寫的一首鯨詩:

  假如我們什麼都不做,
  鯨,就
  只有幾年好活,
  成了過去的故事,成了
  海洋中的代多羅布其(Daidara Bochi),
  我們只能說,
  牠們曾唱「最美麗的歌」。

  海洋中一個生理現象是「生物擴大」,重金屬和有毒物質會緣著食物鏈層層擴大,步步上升:譬如銅或汞,都是有毒的重金屬,可以由單細胞的水藻,被小蝦、小蛤食入,再到小魚,再到大魚,大魚被鯨吃掉,鯨把汞貯入油中,成分漸漸擴大、增高,開始影響正常生理作用。

  有時毒素並不能把動物殺死。但能影響其生殖,譬如「有機錫」,只要少量,就可把雌雄性別變成不雌不雄,3代之後就絕種了。最近一位朋友從高雄來信說:「上星期五和學生一起去布袋港採集蚵螺,在過去的經驗裡,只要在港內就可採到,而且數量很多。這一次,我們一行4人,花了2小時,卻是一隻也沒有採到,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蚵螺消失了,難道真的是有機錫嗎?」

  今年2月6日,海洋生態學家保羅.德騰(Paul Dayton)在《科學》雜誌(vol.279)發表了一篇耐人深省的專論〈漁業管理法律證明責任的倒轉運作〉”Reversal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Fisheries Management”。德氏認為我們目前唯一的方法來保護社會的利益,是用證據指出海洋資源受益者(Public resource Profiteer)對海洋生態的嚴重破壞;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受益者可以無限期的爭論,攻擊統計的正確性……就連最好的資料,他們也可說是證據不足。生態與經濟之爭,使司法者屢屢失敗,唯一的方法是法律證明的責任推給海洋資源受益者,由他們舉出對海洋生態無損的證據……如此一來,漁業管理就可與醫藥食物管理或原子能管理方法看齊。

  冰山可以沉船,白鯨可以殺死亞哈船長,但冰山和鯨的失蹤,卻寓意人類文化的末路。海洋病了。鯨豚臨危,兩極的冰山漸漸融化,人何以堪?梅爾維爾和柯麥隆,相隔140多年,都探到這個問題的核心,21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開懷篇]蚯蚓聊天 --﹥

甲、乙、丙、丁4隻蚯蚓聚在一起談天,甲說:「我常自己在家,好無聊喔!真不知要幹麼,唉!」

乙說:「我也是,不過我都把自己切成兩半,就可以玩猜拳了!」

丙說:「那有什麼了不起!我都把自己切成4段,圍成一桌玩牌!」

丁說:「唉,你們真遜耶!我都把自己切成6段,來個3對3鬥牛!」

甲說:「咦?那戊呢?怎麼今天沒看到牠來?」

「昨天牠也把自己切兩半了,」乙說:「只不過是切直的……」

[編輯報報]失守的編輯 請勿輕饒 --﹥

  向來電子報的內容,都是集合眾多志工夥伴嘔心瀝血下完成的「寶貝孩子」。面對志工的付出,編輯部可說都是誠惶誠恐謹慎以對,深怕一不小心出了差錯,即蹧蹋了志工的熱情。因此,這禮拜辦公室裡的一段電話談話,真是讓筆者無地自容,藉此機會告解一番:

  志工甲:「喂,你今天要給我處理的資料怎麼還沒mail過來?」

  編:「阿,我忘記了,對不起!」

  志工甲:「每個禮拜的這一天,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等你的資料,怎麼讓我痴痴的等?」

  編:「對不起,等等馬上寄過去,真的忙到忘記了……」

  失守的獵人,處境值得大家關切與同情;失守的編輯,讓志工的熱情空轉,損害了協會和電子報的形象,真是罪不可赦。不只這一項,如果還有像錯字太多、校對不實等,請大家用力譴責,電子報才會更進步。

  小小小小小小編,在此深深一鞠躬。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