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生態工作假期報名開始囉! 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爬蟲及兩棲類篇

2004-07-22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全民環保共識論壇 7月21日正式開講!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全民環保共識論壇 7月21日正式開講!
[生活環境]六福村引進白老虎 動保團體譴責助長危害動物福利歪風
[環境政策]捕鯨業者與保育人士展開年度角力
[全球變遷]高濃度二氧化碳使海水逐漸酸化
[生活環境]美國加州居民迫於森林大火 二度撤離
[生態保育]美國灰狼數量回升 引發是否可由瀕危物種除名之議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7-22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7-22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7-19
環境事件 [娃娃兵征旅筆記]打破經濟等於建設的迷思
專  欄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與第六次大滅絕 (下)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不能讓生態工法成為72水災的代罪羔羊
活動訊息 [活動] [研討會]
本會訊息 [捐款/財務]感謝 清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7.21捐贈文件夾乙箱
徵求「環境指標介紹」撰寫志工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全民環保共識論壇 7月21日正式開講! --﹥

本報訊

   由行政院環保署、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環保共識論壇」於7月21日正式開跑!環保署首次舉辦長達6個月的全國性大型網路環保共識論壇,將針對國家環境政策,包含「垃圾跨區合作處理」、「環境資訊公開」、「全分類、零廢棄」、「污染者付費」等四大議題,邀請全國民眾共同上網來關切。此次環保共識論壇的一大特色,在於邀請了數十位專家學者與政府相關單位同來參與討論,讓參與的民眾能即時獲得回應與深入理解,並於雙向互動中發掘更多創新點子和在地經驗,提供政府作為施政參考,由下而上形成更適切的環保政策。

  即將展開的環保共識論壇的四大議題,分別為「如何推動『垃圾跨區合作處理』?」、「如何強化環境資訊公開,以擴大民眾參與環保議題?」、「如何推動『全分類零廢棄』,以有效處理垃圾?」,以及「環保署依據『污染者付費』觀念,對立法徵收之各項污染防制(治)費是否有擴充及整合之必要?」。這四大議題的重點鎖定在垃圾處理、資源回收、環境公平正義及環境資訊公開,在在都與社會大眾權益切身相關,因此需要全國民眾利用此次的環保共識論壇,齊聚網上發聲,發揮集體創意與經驗,激盪出更細緻或更突破性的想法,為未來的環境與生活品質把關。

  籌備多時的環保共識論壇之主要論戰場域,位於環保署網站下的環保共識論壇網頁。環保共識論壇網頁內容,主要分為「論壇公告區」與「議題討論區」。在論壇公告區,民眾可以獲知環保共識論壇的由來,並能閱讀與共識論壇、共識會議相關的深度分析文章。至於在議題討論區,民眾則可瀏覽四大議題的主談人對議題所進行的引言,並有各議題背景的詳實說明。民眾在瞭解議題的內涵之後,可以參加任一議題的探討,進行各項是非題、選擇題的網路票選,或直接撰文發抒己見,同時更可進行主題式搜尋,觀看其他人的討論內容,並加入對談討論。台大環工所與中研院經濟所等數十位教授及學者將隨時與民眾線上回應、對談,進行雙向互動,並定期發表共同評論。政府相關部門也將同步參與討論、回應,與民眾交換經驗與心得。

  環保署首次舉辦的「環保共識論壇」,將結合社會大眾與學者專家的雙向互動、及時溝通,開展一個最新型態的全民參與模式。民眾藉此機會可觀察不同領域人們的想法,也可在公開對等的溝通平台上盡情暢言,為環境、也為自己出一口氣、盡一分力。環保共識論壇的網址為 http://www.ier.org.tw/phpBB2/。(2004-07-22)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六福村引進白老虎 動保團體譴責助長危害動物福利歪風 --﹥

本報訊

出生於美國新英格蘭州一個巡迴馬戲團,目前在老虎庇護所「BigCatRescue」安養天年的白老虎Zabu。由於極度近親交配造成基因缺陷,牠完全沒有上唇,以致於嘴巴永遠無法合攏,牙齒超黃。(照片提供:Big Cat Rescue)  為搶進暑假商機,新竹關西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引進全台「第一隻」白老虎,於7月3日開始在園區展示。為招徠遊客,園方強調白老虎珍貴稀有、比熊貓還少,並聲稱「在生物分類中,白老虎現在已成為一個品種」。但事實上,白老虎是一種基因缺陷的突變種,連亞種都不是。因此,日前曾召開記者會呼籲訂立「動物園法」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譴責六福村動物園這種說法是「誤導民眾、欺騙社會」,他們認為引進與繁殖白老虎不僅與野生動物保育無關,反而是一個只顧商業收益,而將他者殘缺生命予以美化及展示的的殘酷做法。他們將將發動民眾抵制到六福村參觀。

白老虎是近親繁殖的結果

六福村動物園製作的白老虎解說看板寫著「白老虎已經成為老虎的一個品種」(照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全身雪白、灰黑條紋、湛藍眼睛、粉紅鼻子」的白老虎,常被私立動物園、馬戲團以及個人豢養者炫耀為珍奇且特殊、帶有神秘感的動物。實際上,這個全世界數量不到500隻的白老虎,其所有繁殖的種源,都可以追溯到1951年於印度中部森林被捕捉圈養並開始人工繁殖的野生白老虎(Mohan)。1957年Mohan跟牠的四歲大女兒(Radha)交配,一年後,Radha生下一胎幼虎,一公三母--四隻全部都是白老虎。此後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的白老虎都是這「一家」白老虎的後代,且都是以類似「父親跟女兒」、「兄弟跟姊妹」交配的方式代代近親繁殖。

  目前全世界的白老虎都是人工圈養繁殖,且均源於印度。根據統計,在圈養環境中,父母代均為白老虎交配後,平均生下四隻小虎才有一隻是白老虎。科學家也發現,在自然界,即使父母均帶有不正常的白色隱性等位基因(recessive allele),生下白老虎的機率也大約只有萬分之一。

  白老虎身上因為還有其他色素細胞顯示,例如黑色條紋、粉紅鼻子,藍色眼睛等,因此一般普遍認為並非「白化症」或是「白子」。但由於近親交配衰退效應(inbreeding depression)的關係,類似的繁殖計畫常會出現流產、死胎、早夭等現象。而僥倖存活的白老虎,則多半帶有鋤頭腳、裂顎、鬥雞眼、脊椎彎曲等先天性缺陷,再繁殖力低,且常罹患神秘疾病等,其活力也比一般正常老虎差。

引進白老虎無關保育 人工繁殖違反物種保存原則

白老虎(照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根據動物社會研究會的調查,野生白老虎至今只出現於印度孟加拉虎的棲地,其毛色雪白並不利於掠食以維持生存。根據文獻紀錄,1958年最後一隻野生白老虎出現在印度北方的比哈爾(Bihar)省而且被獵殺,此後便沒有新的發現紀錄。也就是說,野生白老虎並未演化為另一個老虎「亞種」,因而不是「野生動物保育」或是「生物多樣性維護」的標的物種。因此,研究會認為,六福村引進、展示,並宣稱將繁殖白老虎的作法,只是利用白老虎的先天缺陷包裝為「稀有的美麗」,不僅與老虎保育無關,也損害了動物福利。

  由於白老虎的自然基因無法自野外取得,且基於「物以稀為貴」的誘因,私立動物園、馬戲團或個人豢養者常任意將白老虎與其他種老虎或貓科動物雜交配種,許多老虎救援或保育相關組織和產業界均加以反對。如美國「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AZA)所推動設立的老虎種源保存工作小組(Tiger-SSP),多年來均不斷表示反對「白老虎的繁殖與展示」。其主要理由就是:與保育無關,且違反動物福利。

  總部設立在加拿大的國際保育團體「動物園監督」(Zoo Check)對此也發表簡短聲明表示:「白老虎是很流行的『展示動物』,不過不是以真正的保育為目的。牠們並非瀕絕物種,且多半是雜交與近親交配的結果。繁殖白老虎,事實上只是為了吸引更多遊客到動物園。為了繁殖白老虎所花費的資源和經費,如果用來幫助野外老虎族群的保育,以及合法的人工繁殖計畫應該會更好。」

研究會呼籲民眾抵制入園參觀

  動物社會研究會痛陳,六福村引進白老虎的展示行為,凸顯了台灣動物園經營管理者「營利至上」的心態,只要可以刺激門票收入,根本不管該珍稀動物的引進是否對野生動物保育有利,他們要求主管動物進口的農委會、以及主管動物園「教育」的教育部,應善盡把關之責。

  研究會指出,白老虎白老虎體重較一般正常老虎重,行動與反應亦較為遲緩,同時因為不夠聰明,訓練的成功率平均只有1/30。在圈養環境中,許多白老虎更因先天的「缺陷和畸形」,更常遭受其他正常老虎的欺凌。因此,他們呼籲學校師生及民眾,落實「生命教育,尊重弱勢」,不要在無形中成了助長動物園或馬戲團「故意製造動物不幸」的幫兇,以行動抵制,拒絕參觀六福村動物園。他們將聯合保育團體發起「認識動物園真相運動」,要求動物園「莫再以進口珍稀動物展示為花招,應盡力將空間釋放給園內現有的動物,改善動物圈養的環境及福利」。

  而為了杜絕動物園類似隨意進口或是繁殖動物,卻造成對動物福利的傷害,也違反野生動物保育精神,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再次強調政府訂立「動物園法」的必要性。

六福村表示引進合法 資訊無錯誤

  面對動保團體反彈,六福村動物園表示,此次引進白老虎係合法向農委會申請,依動物進出口檢疫辦法進行檢疫,並在出口前做過健檢,所有檢查項目都顯示白老虎身體狀況都非常健康良好。園方雖有「白老虎為突變種,非屬白化病」的正確資訊,但卻仍堅稱白老虎「健康狀況及壽命都與孟加拉老虎相同,屬於健康的虎種,據文獻資料及動物學之紀錄,白老虎已經成為老虎種類獨立的一種」。 (2004-07-22)

[環境政策]捕鯨業者與保育人士展開年度角力 --﹥

  義大利,索倫托,2004-07-19 (ENS)-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57個會員國今天在義大利索倫托召開年會;但是有關日本買通發展中國家手上的選票,企圖撼動該組織為期18年的商業捕鯨禁令的傳言,則已經引起撻伐之聲。對於應否開放捕鯨態度分歧的會員國,向來視IWC的年會,為控制大小鯨類數量的戰場。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成員傅立茲(John Frizell)表示:「一些世界上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被利用來投票支持捕鯨,…這很明顯是一種『金錢至上』的例子,而且就活生生在我們眼前上演。我們應即刻阻止這種買票的行為,以免再拖就太遲了。」

  象牙海岸、茅利塔尼亞、南美洲的蘇利南、以及太平洋島國土瓦魯,均於今年加入IWC,綠色和平組織預料這些國家將全部投票贊成開放捕鯨。不過土瓦魯政府的IWC代表否認他們是受日本鼓動才加盟IWC,而且他們也還在考慮該支持哪一方。

  傅立茲說:「IWC很可能在這議題上採單票制表決,而目前正反雙方呈勢均力敵狀態。如果只因為一個有錢的政府為了過時行業的利益而去買票,就讓一項全世界數百萬人支持的保育措施被掃地出門,這實在令人洩氣。」

  目前支持捕鯨的國家有日本、挪威、冰島、以及許多加盟IWC的小國。反對捕鯨的國家有美國、澳洲、紐西蘭、歐盟、以及南美洲的IWC會員國。澳洲與紐西蘭將再度提案設立南太平洋鯨魚禁漁區,而巴西與阿根廷也將二度提案設立南大西洋禁漁區,但由於此類議案的表決須75%以上會員國同意才行,獲得通過的機會不大。

[全球變遷]高濃度二氧化碳使海水逐漸酸化 --﹥

  法國,巴黎,2004-07-19 (ENS)- 科學家指出,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的數量累積到本世紀中葉時,將會使海水上層酸化,可能因此而擾亂了食物鏈系統並對海洋生物形成傷害。上述結論是在一場聯合國贊助的政府間研討會議中所形成的。在地球兩千多萬年的歷史當中,深海海域表層的二氧化碳系統從來未曾出現過如此劇烈的變化。

  海洋科學家預測,屆時二氧化碳累積的數量將是冰河時期的3倍,而累積速度將會是冰河時期的100倍。另外,根據一份在研討會議上提出的研究,海水酸化會擾亂海洋食物鏈,改變海洋在生物地質化學(biogeochemistry)上的變化,不過,其中的影響機制目前仍不明朗、也無法預測。

[生活環境]美國加州居民迫於森林大火 二度撤離 --﹥

  美國,加州,洛杉磯,2004-07-19 (ENS)- 迫於風向轉變,美國洛杉磯北方普拉瑟瑞塔峽谷(Placerita Canyon)、契帕拉(Chaparral)、美橡鎮(Fair Oaks)與上砂石峽谷(Upper Sand Canyon)等多處居民,二度遭到撒離。消防人員刻正全力試圖控制住腳山(Foothills)的火勢。上週六(17日)從前述地區被撤離的這些民眾,原本已經有部分人可以重回家園;未料風向驟變,官方顧及人身安全,只有再度下令撒離。

[生態保育]美國灰狼數量回升 引發是否可由瀕危物種除名之議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19 (ENS)- 美國內政部長諾頓上週五(16日)表示,美東灰狼數量已見回升,不再需要聯邦政府保護。但是保育團體提出異議,指當局有意將灰狼從瀕危物種名單撤消的美東21州當中,僅有五大湖區的3州狼群數量增加;較諸以往灰狼在東北地區常見的程度,現今數量相去太遠。儘管此事猶有爭議,兩造都能認同的事實是:明尼蘇達、密西根、及威斯康辛三州的灰狼,數量均有所回升,保育成效確已顯現。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7-22 --﹥

  • [生態保育]六福村展示白老虎 保育籲抵制。新竹關西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最近展示全台第一隻白老虎,聲稱帶給民眾「新的驚奇」,還有保育意義,但保育團體動物社會研究社21日強烈批判園方誤導民眾、欺騙社會,因為白老虎原是一種被人類強制近親交配的殘缺物種,引進與繁殖白老虎,根本是把殘缺生命美化成「稀有的美麗」的殘酷行為。21日發起「認識動物園真相運動」,呼籲民眾抵制六福村動物園。 (新竹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台灣獼猴氾濫 保育降級聲浪出。「政府只保護猴子,卻不保護農作物。」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的台灣獼猴,在保護後,猴群增加,農民怨聲四起;南投縣政府生態保育課促請農委會將台灣獼猴「降級」,改列其他保育等級,減少農民遭殃。 (南投 中國時報)

  • [土地及水文]借工程盜採砂石 父子檔求重刑。集集鎮陳振興、陳永昇父子,利用開設砂石場與假借配合堤防工程,與張旺男等8人涉嫌連續在濁水溪河床盜採砂石,造成國有地形成大坑洞;南投地檢署昨天偵結,將他們10人依加重竊盜罪嫌起訴,並對陳振興父子各求刑7年6個月。 (南投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河床高升 攔砂壩是禍首?阿里山鄉達邦橋段的曾文溪河床不斷高升,敏督利颱風期間河床砂石高度更臨近橋面。鄉民代表會主席葉秋源等人質疑攔砂壩是禍首,表示有民眾建議炸掉壩體,否則洪流繼續四處侵蝕,將危害居民安全。 (嘉義 聯 合報)

  • [土地及水文]部份中縣清水鎮民至水利署 抗議溪流整治不力 。台中縣清水鎮在七二水災出現災情,200多名鎮民21日上午搭乘遊覽車前往經濟部水利署,舉白布條抗議政府整治大甲溪不力,才會讓大甲溪兩岸住戶受災,水利署副署長林火木承諾一週內修復潰堤。 (台中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整治大里溪 經費114億元兩年可完成。經濟部21日上午召開水資源審議委員會議,討論台中縣大里溪第3期整治計畫。水利署表示,大里溪第3期整治預備整治大里溪上游的頭汴坑溪、旱溪、草湖溪堤防及旱溪排水,總預算經費達新台幣114億元,若預算獲立法院支持且土地徵收沒問題的話,希望2年內可以完成。 (台中 聯合 報)

  • [生活環境]三峽二鬮溪 污染無人管。台北縣政府水利及下水道局計畫疏浚的三峽鎮二鬮溪,近來在午後豪大雨中淤沙和汙染更嚴重,且溪底滿是建築廢棄物。靠近台三線的二鬮溪河段,因早期屬私有地,土地被佔用,加以垃圾亂倒,使河川汙染、堵塞嚴重,水利局會同鄭里長勘查後,決定發包辦理清除及打通河道工程,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豪雨沖刷 廣輝土方灌入野溪。龍潭鄉廣輝電子公司20日申請廢水放流口,桃園縣政府與龍潭鄉公所人員現場會勘時,發現野溪畔的工地堆放大量土方,在連日豪雨沖刷下,土方流入溪流,邊坡被蝕出大洞,情況嚴重。 (桃園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封溪護魚 大漢溪要解禁?。桃園縣復興鄉大漢溪流域,2003年9月起全面封溪護魚,但最近有不少釣客聽聞大漢溪「解禁」的聲音,以為大漢溪主流域要開放了。北區水資源局管理中心主任簡昭群表示,一切是誤傳,即使開放,也僅開放三民溪、阿姆坪約1平方公里水域,絕不可能全面解禁。 (桃園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飛灰熔融爐廠說明會 不歡而散。環保署20日二度到台南市安南區公所,召開飛灰熔融爐廠興建說明會。安南區的市議員、里長認為環保署沒到設廠當地開說明會,沒有展現誠意,會議不歡而散。 (台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砂石車揚塵 大同鄉代嗆聲。大同鄉民代表20日在鄉代會臨時會中,指縣政府在蘭陽溪採砂石,過往的砂石車揚起的灰塵造成當地空氣嚴重汙染。鄉代會決議,除非縣政府設計自動灑水系統改善揚塵問題,否則應增加大同鄉砂石回饋基金的分配比率。 (宜蘭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基隆河水髒 加國龍舟選手皮膚發炎。淡水河域因為獅子頭污水抽水站故障,造成河川內的大腸桿菌群數暴增,其實端午節才進行過龍舟比賽的基隆河也同樣含有超高量的大腸桿菌群數,龍舟賽時就傳出加拿大龍舟隊伍,有3名參賽者發生嚴重的皮膚發炎,其中一人還因此手臂發黑,一周後才復原。 (基隆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焚燒漂流木 清理方式遭人議。東北角海岸漂流木的清理仍在進行,日前卻發現有人以就地焚燒方式處理,這種欠缺環保概念也影響行車安全作法,引起不少駕駛人議論。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表示,有可能部分工人貪圖方便才引火焚燒,會再要求工人確實清運到定點集中,避免再有類似情況發生。 (基隆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楊梅設垃圾灰渣掩埋場 掀波。楊梅鎮上湖、三湖里民4、5百人,因反對在當地設置垃圾灰渣掩埋場,20日下午在地方民代陪同下向縣府提出陳情抗議,場面數度顯得火爆,最後在4位議員以性命保證下,始結束一場激烈抗爭風波。 (桃園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怕污染魚貝 外木山漁民反彈。基隆港務局將內港浚渫的污泥暫置於基隆港入港口附近,已經引起外木山漁民強烈反彈,漁民擔心沿海魚貝類生態遭污染,要求港務局立即停止海拋工作,否則不排除串聯抗爭。基隆市環保局長李梁說,港口打撈起來的污泥,暫時置放在光華塔附近海域,這是權宜措施,不算是海拋,難以用海洋污染防治法處置。 (基隆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淡水河變污水河 漁民倒牡犡抗議。百餘名淡水漁民,21日上午分乘 3輛大型遊覽車,到迪化污水廠抗議,指控獅子頭站於16日下午遭雷殛,使抽水機組遭淹沒無法運轉,污水大量流入淡水河,使靠淡水河中養殖文蛤、蟳等漁具類維生的漁民蒙受重大損失,嚴重影響生計。 (台北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7-22 --﹥

  • [生態保育]江西省崇義縣發現一片世界罕見的野生柑橘林。江西省崇義縣發現一片世界罕見的野生柑橘林。日前專家考證,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第3片野生柑橘林,主要分佈在崇義縣聶都鄉2000多畝原始山谷中,數量在3000多株左右。 (江西 新華社)

  • [生態保育]野豬過量成災 湖北宜昌下令擊斃1000頭。由於野豬在三峽宜昌地區過量成災,中國湖北省宜昌市林業局今天下達捕殺野豬1000頭的計劃,並將於近日組織在各地執行。 (湖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30億元重污染項目竟然不聲不響上馬南沙。在經濟發展“生態先行”的南沙經濟開發區,竟然出現了一個投資30億元,卻沒有經過任何環境評價審批就投產的重污染化工企業。20日,廣東省環保專項執法組專程趕赴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執法。這個典型的違法個案近日被列為廣東省10大污染督辦案件之一,並呈報國家環保總局。 (廣東 新華社)

  • [能源議題]讓電 浙江京滬施鐵腕。大陸經濟過熱使得用電量持續增長,今年各地缺電的情況加劇,加上入夏以來居高不下的氣溫,電力供應幾乎快後繼無力。目前大陸全國各地共有24個省級電網響起限電警報,而缺電情況最為嚴重的浙江省,周二進入最高緊急狀態,許多工廠被下令每周停產4天,以節省電力消耗。 (浙江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大陸水災直接經濟損失近150億元人民幣。中國大陸內地四千多萬人受到水災影響,至少381人死亡,98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接近150億元人民幣。 (北京 中廣 新聞網)

  • [生活環境]罕見暴雨襲擊長江沿線中國多地洪澇嚴重。進入今年7月以來,中國出現入汛以來範圍最大、強度最強的一次降雨過程。同時,歷史上少有的暴雨正接連襲擊長江沿線地區,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已出現持續上漲的勢頭,防汛形勢嚴峻。 (北京 中央 社)

  • [生活環境]北京發佈食物中毒預警通告:不要食用織紋螺。北京市衛生、食品安全辦等有關部門,21日向市民發佈食物中毒預警通告:請勿食用織紋螺。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已會同有關部門責令全市食品經營者停止購進和銷售上述食品。 (北京 新華社)

  • [其他]貴州發現延續上萬年的洞穴遺址。中國貴州省考古所專家日前在開陽縣哨上鄉土橋村發現一處洞穴遺址。專家初步推測,遺址出土物的時代從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早期,一直到宋明以後,時間跨度達上萬年。 (貴州 中央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7-19 --﹥

  • [生活環境]紐澤西大雨成災

  • [生活環境]伊利諾州克林頓核電廠意外停機 核管會將進行特別調查

  • [生態保育]奧勒岡州反對布希政府減少今夏哥倫比亞盆地諸壩水量

  • [生態保育]夏威夷將就西北諸島海域設置庇護區一事 舉行公聽會

  • [生態保育]眾議員兩黨議員提案資助全球瀕獅子與野狼保育計劃 獲保育團體支持

  • [能源議題]聯邦政府提供2500萬美元 獎助生質能(biomass)研究

  • [其他]為因應兩年續見嚴重旱象 農業部提供酪農脫脂奶粉哺餵小牛

[娃娃兵征旅筆記]打破經濟等於建設的迷思 --﹥

作者:徐蟬娟 (烏來關懷聯盟)

  我在美露的店裡閒晃,美露在烏來的商店街開了一家「美潞工作坊」,店裡賣各式各樣的原住民首飾、帽子、提袋、服飾等。她細心地為我解釋那些耳環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衣服上的裝飾是自己設計的。她從工作桌下拿出她的家當來給我看,是琳瑯滿目的各式珠子與彩線,最特別的就是薏以仁的種子。在泰雅的文化中,薏以仁的種子是婦女拿來做耳環、項鍊的材料,她希望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這項文化。

  認識美露是在「生態解說員培訓課程」最後一堂課學員成果發表時,美露當場製作薏以仁種子的耳環,讓我見識了烏來原住民文化的豐富性與原創性。其他同學則秀出泰雅的編織、頭飾、壓花、祖父留下來的笛子與泰雅獵人頭的故事,沒有真的狩獵番刀就用畫的,豐富而多采多姿。其實,讓我感動的不是這些實際秀出來的東西,而是學員們為了要秀出泰雅的、生態的東西,而願意花心力去思考,這種「思考」才是真正能讓原住民重新站起來的動力。

強勢的財團優勢 弱勢的原住民競爭能力

  長久以來,台灣島上的原住民文化被壓抑、被藐視,而今在多元開放的社會氛圍下才得以重建。雖然政府多方鼓勵,社會上也看似開放,可是在資本主義充斥的社會中,原住民族文化重建的腳步卻步履蹣跚;在競爭力不足下,經濟力也相對處於弱勢。如何使原住民部落一方面能夠重建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能達到經濟的滿足,便成為台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難題,烏來也不例外。

  相對於台灣其他的部落,烏來應該算是幸運的,因為有「溫泉」。溫泉所造就的經濟財有多少?我不知道,但只要在烏來商圈轉一轉,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大部分溫泉業者及商家都並非當地原住民。而更甚者,這兩年來烏來的溫泉被財團把持,這更讓我們擔心當地的原住民要如何與財團競爭,造就自己的競爭能力與經濟能力?

美麗的溫泉會館 侷促的原住民居住環境

  溫泉路沿著南勢溪的邊上,馬達抽取溫泉的管線不下數百支,看得人怵目驚心!每位關心生態的人,都不禁想問一個問題:不會造成地層下陷嗎?假設50年不會,那100年呢?難道地球的資源用不完嗎?現在最熱門的名詞就是「永續」,連阿扁總統都掛在嘴上,可是像這樣假繁榮地方經濟之名卻不斷擷取自然資源的做法,實是違背永續經營的法則。

  近日到烏來的朋友,都會發現西羅岸路多了許多美麗的溫泉會館,部落裡侷促的居住環境相較之下不禁黯然失色。烏來的原住民部落要如何讓自己至少在經濟上站起來,是許多當地原住民心裡著急的問題,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財團進駐雖然促進了烏來的經濟繁榮,卻沒有改善大多數原住民的經濟。西羅岸路雖然拓寬了,卻不能保證造福的是當地的原住民。公部門一直告訴西羅岸路擁有土地的原住民:開發是為了發展烏來的經濟,開發將會嘉惠當地原住民。真是這樣嗎?

  政府將烏來劃為原住民保留地,便是希望原住民能夠在這塊自己的土地上快樂地生活。可是,看著烏來一吋吋地陷落財團手中,大型、優雅、收費高昂的溫泉會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大把鈔票是落入財團手中,受惠的原住民只是少數受僱的領薪者。而這些會館賴以賺錢的卻是烏來的天然資源,烏來的天然資源理應是烏來鄉全民共有,不該允許財團如此大量耗用。

公部門的不公平政策 原住民的發展困境

  一位原住民朋友帶領我前往信賢,他指著路邊的水管控訴:「這是我的地,可是他們(溫泉業者)需要冷水,就拉1條水管把山泉水接過去,我就沒水用了,而且也不跟我說。」我問:「你向鄉公所反映了嗎?」「反映了,沒有用啊!」。恐怕您也和我一樣心裡有個疑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又想:原住民是不是也可以來蓋個像財團那樣的溫泉會館,或改善自己經營的小民宿來與之競爭?得到的答案是:他們沒有錢,而原住民的地是不能向銀行貸款的。這是很明顯的不公平,財團可以夾帶向銀行貸款的龐大資金進駐烏來,可是當地原住民卻無法享有同等的競爭優勢。

  另一位原住民朋友興沖沖地要我去看他在拓寬的西羅岸路邊的一塊地,他想要蓋一個泰雅歌舞文化館。站在文化重建的立場,這當然是好事,可是很現實的,不得不考慮到這個文化館是否能夠同時兼顧文化與經濟?或只是淪為另一個賺錢的商業場所?這恐怕也是拓寬西羅岸路的另一個迷思吧!

  原住民朋友多麼渴望能展翅飛翔,可是卻像無法破殼的蟬,亟思要如何脫離困境。望著西羅岸路因拓寬而被削去的邊坡,裸露的泥土像是大地活生生被剝了一層皮。這是必要的嗎?我不禁問。

  當公部門假藉繁榮地方經濟而不斷透過硬體建設擷取資源時,部落裡能與之制衡的力量在哪裡?部落裡反對興建三烏路的原住民有多少?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不敢站出來,為什麼?

  烏來其實從來都不缺賣點,缺少的是部落裡的自覺與團結。現在需要的是,從文化、從生態、從永續利用的方向,重新思考如何發展經濟,不要再落入經濟一定是建設的迷思當中。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與第六次大滅絕 (下) --﹥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早期人類的活動因為受到使用工具的限制,活動範圍不大,地球還有很多土地與資源可供大部份生物生存。隨著使用工具(包括獵捕工具)的改良,人類可以遷移的距離更長,活動範圍擴大,對生物的傷害也逐漸加大。

如「爆炸」般的工業革命

  在18世紀工業革命之前,物種因人類不當利用(不論是動物、植物或土地)的情形下,以1年1種的速度滅絕,也就是說每年會有1個物種永遠消失在地球上。工業革命後,人類發明了機器,獵捕工具也更為精良;為了居住,土地一大片一大片地開發;為了取得木材搭屋或做為燃料,森林一整片地開墾;為了取得更多的土地,湖泊整個被填平。生物的獵捕與取用,不再只是為了生存,而是人們飯後的餘興節目。

  工業革命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機器,開發的腳步也跟著加快。以前伐木要一斧一斧地砍,1天可能只砍1棵樹,現在有電動馬達,1個小時就可以砍10棵。以前整土整地,要一鏟一鏟地挖,現在只需要柴油加挖土機,1個月可以鏟平1座山。

  有一部宮崎駿的動畫──平成貍合戰(又譯作:歡喜碰碰貍),介紹的就是兩群貍貓因為人類的土地開發,造成他們的棲地減少,因而互相攻擊。後來他們認知到,人類才是他們的敵人,於是大家合作要趕走人類,無奈動物畢竟不敵人類的先進與厲害,最終放棄居住地,選擇不同的方式生存下來。其中最讓我震撼的,是描述人類對土地的開發,非常的寫實。

  物種原先是1天1種地消失,近50年來更是以1小時1種的驚人速度飛快地滅絕。工業革命就像是一場爆炸一樣,炸死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甚至可能連人類自己都會被炸死。聽起來不只嚇人,而且非常諷刺!

  這個為了讓人類生活更舒適的「革命」,有多像「爆炸」呢?這要從全球氣候變遷開始說起。

全球氣候變遷危機步步逼近

  氣候變遷跨政府小組(IPCC)預測,下一個世紀氣溫將會升高攝氏1.4到5.8度。和上個世紀比起來,上個世紀溫度升高攝氏0.6度,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即使在1.4到5.8度這個範圍內的最低數字,其增加也將會超過上個世紀的2倍;預測最高的攝氏5.8度,將超過上個世紀大約10倍以上(註:節錄自環境資訊電子報),相信看過電影「明天過後」的人都會很有感覺。

  這樣的溫度變化,第一個受到衝擊的是不耐高溫的水生生物,櫻花鉤吻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再來就是兩極冰山融解,造成海平面升高,靠近海邊的低窪地區會首先遭殃,土地面積減少,因而壓縮到陸棲生物的生存空間。原本100個人住300坪的地,現在只剩100坪的地,但一樣是100個人,那就會打架,而且非得打個你死我活不可!因為人數變少,住得才舒服。

  也就是說,生存環境減少,生物多樣性也會跟著降低,甚至有些會滅絕,因為在有限的空間內,物種數愈少,自然資源才足以分配,這樣就算我們有100個國家公園,1000個動植物保留區都沒有用。

自然沒有懲罰,只有因果

  自然的多樣性,其實指的不僅是生物的多樣化,還包括氣候、土壤、陽光、空氣、水。經過了人類的用力破壞,地球回饋給我們的,是一次又一次怪異的天災加上無數次的人為災害。颱風、乾旱、暴雨、海嘯、水災、土石流……在在使得人們流離失所,生命遭受威脅。

  我們已經啟動了第6次大滅絕,猶如開啟定時炸彈的開關一般。現在先進的科學,已經可以模擬生物滅種的模式圖,我們可以計算出近代物種的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比物種形成速度快100萬倍,也可以算出最快將於25世紀末完全滅絕,誤差不超過100年(這樣的數字對地球的年紀而言,真的是非常精準)。也就是400年後,我們的子孫有機會親眼看見地獄來臨。

  目前世界各國不斷地破壞自然,努力加速「炸彈」的爆炸。弔詭的是,這些國家也設立了龐大的組織,負責努力拆卸「炸彈」。像國內,農委會轄下就有數個單位設有保育人員,民間團體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正努力於宣導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這些人都需要和時間賽跑,至於是否能夠在最後1秒按下停止鍵,沒有人知道。但是,如果人們還是不停止破壞自然,那麼死亡要比生存容易得多了。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

生物多樣性

在學術上,「生物多樣性」的定義是指不同的生態系由不同的成員所組成,即使有共通的成員,成員的基因也未必相同。它涵蓋了所有從基因、物種、族群、生態系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形式。生物個體的表現由各式各樣的基因所掌控,各種不同的生物個體互相依賴生存,因而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生命之網。在這個網中,任何一種生物消失或加入,都會使生命網改變,甚至造成整個網的瓦解或消失。

Biodiversity

The variety of living beings in all kinds of ecosystems. Different ecosystem has different living beings, even if there are some living beings in common, their genes may not be exactly the same. It covers all levels of life forms: genes, individuals, populations, species, communities, ecosystems and landscapes. A variety of genes form many kinds of individuals, and th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s depend on each other. Which made a complex net of life? In this net, all disappear or present of any species of living beings will transform the shape of the net, or even cause the net to collapse.

[讀者投書]不能讓生態工法成為72水災的代罪羔羊 --﹥

作者:陳敏澤 (荒野保護協會鄉土關懷小組副召集人)

  滾滾洪流夾帶大量泥沙奔流下山,造成滿目瘡痍之後,政府單位便立即進入互推責任的階段。造成災害的真正原因,包括國土規劃缺乏原則、山坡地濫墾濫伐、水土保持不良、佔用河川地、濫採砂石、公權力執法不力等問題,因為牽涉層面很廣,追究起責任來太多人都脫不了干係,所以需要極力迴避;而近幾年來公共工程委員會積極推動的生態工法,成了最容易轉移焦點的代罪羔羊。

工程方法是末節,「必要性」才是考量重點

  生態工法之所以引起爭議,除了工程界長久以來為求經濟利益及快速效果,大量使用混凝土的劣習變成民眾眼中的常態,以及一般人抗拒改變的不安全感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生態工法」這個名詞,主事單位從未給大眾一個清楚明白的定義,造成錯誤和劣質的工程魚目混珠大行其道,反而掩蓋了生態工法的本質。結果是不僅工程界意見分歧,民眾反應兩極,連環保團體都對此多所不滿。

  嚴格來說,「生態工法」應該是一種概念,即「經過審慎評估規劃,確認該地區有進行工程的必要性之後,再以最接近自然的工程方法執行構築。」換句話說,工程方法是末節,「必要性」才是考量的重點。打樁編柵、石籠、建花壇草皮的綠美化工程不等於生態工法。在不必要建設的地方施作工程,不管方法如何接近自然,都是破壞生態的行為。

硬體強度是相對,而非絕對

  工程界對於生態工法最大的詬病就是「硬體強度不夠,無法抵抗強大水力衝擊,所以安全性不足」。但是這個觀點的迷思在於,硬體強度其實是相對,而非絕對。舉個例子:設計用來抵抗50年洪水的混凝土堤防,遇到百年洪水量出現的時候,照樣會被沖垮。所以決定安全性的頭號要素,是「洪水量」而非堤防結構。工程設計上使用的所謂50年、百年洪水量,乃是根據過去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氣象、水文統計資料,所計算出來的估計值,代表50年或百年可能出現一次的洪水量,基本上是一種機率的推估。但是當地形、地貌已經改變,水文也隨之變化,那麼用過去舊資料所估計出來的數值是否仍具代表性,就大有疑問了。而依照此有疑問的洪水量估計值所計算設計出來的堤防和其他硬體設施,能否達到預期的功效,恐怕也得畫上個問號。

  這次的72水災,以及過去數年至十數年發生的多次水災、土石流等,降雨量大、地震造成土石鬆軟固然是災害成因,但是更主要的問題是洪水量變大了,而且洪峰出現的時間變短了。台灣的年平均降雨量並沒有明顯增加,為何洪水量卻會變大?追究其原因,乃是土地涵養水分的能力逐年急遽下降。在植生良好的地方,當雨水落下時,會先受到植物葉片的阻攔,減緩其落到地面的速度,亦即降低對土壤的沖刷。水落到土壤裡,除了被儲存在土壤顆粒間隙之中,也會被植物的根部吸收,且植物根部還有鞏固土壤結構的作用;剩下來無法再吸收的多餘水分,才順著地勢滲流入溪河之中。在這個過程裡,大量雨水被地表植物截流,進入溪河的水量自然減少,而且整個時間也會延長。換言之,即洪水量較小、洪峰出現的時間較晚,對兩岸的水力衝擊降低,而沿岸的居民也較有時間預作防災準備。

「治山防洪」老辦法,治標不治本

  回頭看看72水災的主要災區──中部山區,其實是多年來違法開發最嚴重、水土保持也很差的山區。921地震使土石更加鬆軟,危險性更高,但山坡地濫墾卻沒有因此而收斂。缺乏植被的山坡地,雨勢稍大就會沖刷土壤,造成泥水橫流,進而鬆動土石,演變成土石流。若將坡面鋪上混凝土雖然可以增強應力,卻徹底阻絕了雨水入滲土壤的途徑;水泥鋪面的面積愈大,雨水入滲量愈小,間接造成洪水量變大,破壞更嚴重。而如果依照過去所謂「治山防洪」的老辦法,兩邊都以混凝土護岸、甚至底部也鋪上水泥的「三面光」河川,光滑的鋪面造成水流速度比天然河川更快,衝擊力加大,結果不知道該算「防洪」,還是「洩洪」。而水很快地被排掉,沒有留在土壤裡的結果,就是山上溪流缺乏平日從土壤滲出的補注水,一段時日不下雨就會造成乾旱問題。

  公共工程委員會在921災後重建所推動的生態工法,著眼點即在於以恢復崩塌地植被的工程方法達到水土保持、鞏固土地結構的目的。但是上游若無良好的水土保持,使洪水量減少,僅僅是以自然材料施作結構的「生態工法」,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效果。生態工法不是可以單獨存在的施工方法,而是要包含水土保持、甚至國土規劃的全方位考量。如果今天因為一次水災,不去檢討真正造成災害的水土保持遭破壞的問題,而歸咎於事實上有助於解決問題的生態工法,真是本末倒置。若政府不求從根本解決問題,只是一切回復到傳統的混凝土施工方法,那麼當水土保持愈來愈差、原本百年洪水量變成10年就會出現1次,青山綠水變成滿布混凝土和裸露地、滾滾泥漿的灰山惡水,屆時心頭淌血的,又豈只是保育人士而已?

[活動]「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兩棲爬蟲類篇 --﹥

  時 間:7月21日-8月1日
  地 點:環境資訊中心 網站
  主 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兩棲爬蟲寵物,為近年寵物市場中異軍突起的新秀,絢爛多變的顏色及外表,吸引許多人蒐集飼養,但往往在飼養之後出現一些非預期的情形(如成長過快或具有攻擊性等)而發生棄養的現象,加上生性隱密不易發現,等到對我們的環境及生活造成影響時,在野外的族群已經十分龐大且難以控制。本次問卷希望能藉由網路的訪查,了解兩棲爬蟲寵物的飼養狀況,所得結果僅供協會進行外來種寵物現況研究與分析之用,歡迎大家來捧場!

[活動]紀錄片欣賞:島嶼的邊緣心情-烏坵•ROC --﹥

  時 間:7月31日(六) 下午2:00-4:00
  地 點:葡萄藤書屋(台北市信義路3段147巷36弄22號)
  主 辦:綠色陣線協會 02-27080961
      E-mail: gff@gff.org.tw

  第一部完整紀錄烏坵嶼在兩岸政治情勢轉變之後的尷尬處境:目前中國大批漁船經常逼近烏坵嶼海岸,日夜狂炸海洋資源,干擾及監視烏坵嶼的動態,嚴重危及軍隊與物資運補作業的安全。烏坵鄉民的怨嘆,國防、海巡單位的困難,「烏坵•ROC」將呈現烏坵嶼鮮為人知的無奈與危機。

[活動]探訪上帝的部落、泰雅的故鄉-司馬庫斯 --﹥

  時 間:8月6-8日(五-日)
  地 點:新竹縣尖石鄉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07-3227526
      E-mail: sow.kh@msa.hinet.net

  司馬庫斯,位於雪山山脈雪白山西南稜線上,號稱台灣最偏遠的泰雅族部落。部落內擁有神木群,位於新竹和宜蘭兩縣交界的深山中,大約有20餘棵超過千年以上的神木。司馬庫斯過去因路途遙遠,少人造訪,充滿神秘感,被稱作黑色部落,如今已被揭開神秘面紗,成為探訪神木群及夏日避暑的勝地。

[研討會]2004打造海洋新故鄉研討會-東西海岸的對話 --﹥

  時 間:8月28-29日(六-日)
  地 點:松園別館(花蓮市水源路26號)
  主 辦:花蓮縣文化局、綠色陣線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聯 絡:綠色陣線協會 02-27080961
      E-mail: gff@gff.org.tw

  綠色陣線協會自2000年起,開始針對海岸工業化、河海污染、漁村與漁業發展、離島生態文化等議題在嘉義布袋、台北貢寮、雲林台西、台南鹿耳門、澎湖等地,舉辦「打造海洋新故鄉系列研討會」。今年將於花蓮舉辦,希望針對東西海岸的特殊性,檢視台灣東西海岸的現況,並彙集與會者的想法及建議,向「打造海洋新故鄉」再往前邁進一步,落實海洋立國,並喚起更多人士關心台灣的海洋環境。

[本會訊息]徵求「環境指標介紹」撰寫志工 --﹥

  • 目的:為以定量方法表現環境狀況

  • 說明:目前許多國家與NGO均提出之環境指標系統作為長期監測之用,本協會預定在明年出版的2004年鑑中闢有專章,介紹目前數個由政府與NGO組織所提出之環境指標系統,並為每個系統撰寫數千字左右之導讀,在此我們希望徵求5至6位志工參與這項工作。

  • 志工所需背景:環境科學或工程科系

  • 工作時間:每2週聚會一次討論,撰稿期間為7至10月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