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度報導-敏督利風災特輯] 敏督利風災特輯:敏督利再度釀災 環保團體提出台灣土殤十大病症
記者會開始前,環保團體先默哀一分鐘,接著公布「台灣土殤的十大病症」,分別是「山坡地崩塌、土石流」、「中橫柔腸寸斷」、「地層下陷水患嚴重」、「農產經濟損失」、「沒節制的開發思維」、「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沒有統合」、「民眾環保意識沒有提升」、「執意興建破壞水土的政策」、「民代公僕怠忽職守」和「解決方案治標不治本」。 生態工法,瞎搞的重建…誰是罪魁禍首?
張豐年認為,打樁編柵、蛇籠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假生態工法,不堪一擊。打樁編柵其實是去鬆動表淺土壤,反而製造危險。主婦聯盟台中工作室主任江翠娥指出,不論是傳統水泥工法,還是所謂的生態工法,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讓自然自己好好的復育,將工程盡量減少到最低。義守大學土木系林鐵雄教授認為七二水災非生態工法之過,因為這次降雨量實在太大,非工程所能完全克服,而事實上傳統工法的失敗率比生態工法還高。九二一地震後產生5萬餘公頃的崩塌地,實際整治部分僅約1萬公頃,將災害完全歸咎生態工法有失公允。
投下的鉅資付諸流水 更加劇生態浩劫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召集人林聖崇指出,這次中部災情嚴重,交通部應該下台負責!921震災造成中橫(台八線)路面崩塌,桃芝颱風來襲後,崩塌在坡面上的土石都被沖到河床上。2000年5月初,生態保育聯盟即向政府提出研究數據,要求全面封閉中橫,讓大自然休養生息,慢慢復原,但政府卻堅持無效的重建工程,在經歷過嚴重震災、需要幾十年才能穩定下來的山區持續炸山、造路工程,並往下傾倒大量的廢土,是造成大甲溪河床上升的罪魁禍首! 台灣生態學會、靜宜生態學系鐘丁茂教授呼籲政府應該摒除救災式的防治工程,轉為採取恢復生態機制的防治思維,中橫谷關到德基段應立刻封山封路,否則投入再多錢整治,還是全部垮掉。 該不該下山?真正改善弱勢者的處境 林聖崇指出,如果不從政治、體制上根本解決問題,只有每次發生災難後的愛心捐款、發送物資,那麼這種救濟永遠救不完!災區的居民今年獲救了,但是明年還是會有生命危險,而且他的負債將隨著每一次的災難不斷地向上增加,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沈重!
楊肇岳教授認為,為了生態安全,必須依循「為地不居、不蓋、不建,山坡地不可超限利用」的原則,幫助山區居民移往至台糖農地等地區。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催生聯盟理事長田秋堇則要求,退府會退出福壽山、武陵等農場,將土地交回給國家全面造林,已轉賣之民間私有地也應收購國有做全面造林。中央應運用治山防洪經費成立「造林基金會」照顧高山居民生計,輔導原住民從事造林、巡邏等工作。公有地(如台糖土地)可成立「有機農業專業區」,輔導災民遷村轉作。 此時是催生國土規劃法的時機? 此次風災引發各界對國土計畫法的關注,有人主張通過國土計畫法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台灣社群協力網總企畫杜文𤔡疾呼,絕不可以因為此次敏督利風災就草率通過目前仍破碎的國土規劃法。他指出,山坡地利用的規範在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施行細則中已經規定的很清楚了,不需要國土規劃法再來作這件事,真正的問題出在執行面上。 田秋堇則指出,台灣有兩千多個土石流潛勢,但是地方政府推動水土保持是要得罪地方民代以及許多農民的。目前,公布土石流區、引發地方強烈反彈的壓力,全部落在地方政府身上。她認為應該由中央政府先公布出所有的危險區域,倘若該區域的水土保持作得很好,通過各種政府考核則可以解編。
杜文
【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