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綠色稅制引新意 紅利雙重曝喧聲 --﹥ 本報訊 有關開徵「環境稅」可減緩環境污染,同時促成降低個人所得稅的雙重紅利(Double Dividend)的討論近日於「環保共識論壇」引起廣泛迴響,四大議題之一「環保署依據『污染者付費』觀念,對立法徵收之各項污染防制(治)費是否有擴充及整合之必要?」中的票選題「我國現行制度下,徵收環境稅,另一方面降低個人所得稅,請問您是否贊同?」截至目前為止,總投票數為74票,贊成為47票、不贊成為27票,上網留言數達7則。上網發言的民眾對於環境稅的開徵是否真能達到雙重紅利的認定,多數認為需深入考量國內實際的經濟環境,加上設計適當誘因的稅收方式,始能達到雙重紅利的效果。 台經院研究所所長周嫦娥表示,綠色租稅(Green Tax)改革的雙重紅利在許多實證研究上不見得存在,考量經濟結構、補貼制度及多元的稅制設計,才能促成環境稅抵減扭曲性租稅。台大農經系教授吳珮瑛延續周嫦娥的說法並細緻地指出,要完善環境稅收的設計,需使民眾認識新的課稅方式並不會增加目前稅賦的負擔,掌握詳實的相關資料可作為是否整合稅收的依據,如環境稅的收入占所得稅的百分比為何;目前政府的一般稅收使用於空氣、水污染的防治的比例為何;目前台灣各所得階層繳交環境稅(費)的實際狀況。 Lo-wai Huang提及近年學者對於雙重紅利假設普遍信其可改善環境,並降低政府對於勞工稅收的依賴,同時說明其三個延伸的效應,包括兩個積極面向的效應,一為Revenue Recycling Effect可降低勞工的稅金;二為the Pigouvian Effect可藉環境稅收改善環境;第三個效應為消極面向的Tax Interaction Effect則反應環境稅收會造成商品成本提高,相對造成工資降低,休憩活動的成本降低,減低人們的工作意願,並減少政府稅收,突顯環境稅可能惡化勞工市場。這三個效應之間該如何拿捏使發揮雙重紅利的效用,需確實考量實際景況。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溫麗琪則以為各項污染防制費不整合,且在環境「費」完全專款專用的情形下,也可能造成另一種用途上的扭曲。政大財稅系教授朱澤民則指出,許多北歐國家在總稅收不減少的原則下,開始實施綠稅(Green Tax)稅制改革,以改善現行扭曲市場機能的環保政策,希望可達到降低環境污染與提高就業的雙重紅利。不過朱澤民也指出,目前各國的環境稅大抵對環境品質有正面評價,但對提升就業機會的效果,則持觀察的態度,並建議環境稅費的設計需同時參照各國的個人所得稅比例。西歐各國個人所得稅占GDP比率高達10%,而台灣不及3%(含土地增值稅),因此雙重紅利對國人工作或投資、儲蓄的意願的影響,應該不至於那麼大。(2004-09-09) 【相關文章】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作者:紫秋千 高山纜車預定地 他們說要在這裡架起高山纜車,他們說要幫助人家圓夢,而那自然與土地的觸感又豈是鋼索可以替代,那山區雲霧多變的詭譎,又豈是車廂裡的遊客可以體會,我站在東峰的三角點上凝望著遠方群峰山脈,回想著這一路走來的內心體會。 因為大自然的擁抱,迎著山頂上的微風,身心有種被融入的喜悅與舒展,儘管汗水早已襯透了臉龐。 百花怒放 東峰的稜線是如此的陡上,我們邁著堅毅的步伐,一步一步的往上走,那步道兩旁早已綻放的玉山杜鵑、森氏杜鵑嬌顏艷麗,箭竹林旁的阿里山龍膽吸引著旅人佇足觀賞,走累了大夥便停留取景,而這樣與大地相處的愜意,只有在汗水與土地交織後,才能深深體會。 因為塔基里次溪的豐沛水氣,所以山區一下子便嵐霧迷漫,形成壯觀的雲海,這一路走來感受到山的一日數變,出發前的天空還一直是雨濛濛的,不到片刻便是艷陽高照,雲海滾滾翻騰。 暮然回首,那合歡北峰的反射板卓然挺立,更遠的中央尖與南湖大山氣勢凌霄,甚至連年初才去的北二段閂山也清晰可見,而這一切的美景是我們在風雨過後內心掙扎、忐忑,最後還是堅持上山所得到的回報。 東峰,標高3421,百岳排名第35,也是合歡群峰的核心,在台14甲公路的武嶺牌碑後方所望即是,山勢巍峨,雄偉壯麗,也因為公路的貫穿,讓合歡從此變成郊山化,尤其是每年的寒冬,總與賞雪畫上等號。 遺失的三角點 山頂處,高山杜鵑遍佈岩石間,有二個相鄰的高點,不過並沒有三角點,寬闊的平台上展望相當良好,向北可以遠眺中央山脈北一段,像南俯瞰濁水溪谷與玉山山塊,西側的下面是清境與霧社一帶,而不遠處的合歡主峰卻是被公路給狠狠的斬斷。 是拉近了人與山的距離,卻讓命運一夕之間衝擊改變,風和日麗的時候她是溫柔婉約、平易近人的大草原,一旦天候轉為惡劣,尤其是雪季時也會讓人險象環生。 1970年代,合歡山區建立了滑雪訓練中心,東峰的東坡即為滑雪場,並建立了纜車設施將遊客及裝備送上高處,而如今這些設施早已年久失修,荒廢著,與高山箭竹草原形成強烈對比,變成生態與人為產物之間的矛盾。 若有一天,在我走的稜線上空,出現了一條巨大的纜索,不知還會有多少人像我這樣傻傻的一步一步往上走,只是待纜車旅遊熱一過後,是否又會成為另外一個矛盾?又或是將成為合歡山區的生態劊子手。 合歡,在越來越多的人為負荷後,不再像是充滿歡樂的小孩,東峰,在高山纜車架起的那一天,山頂上的雲海依舊翻騰,但是也不會在如此絢麗了,因為這一切的美景得來是如此的容易。 因為容易,所以不知該怎麼去珍惜,珍惜這大自然留給我們的最後美景。 閉上眼,卻聽不到山風在樹間呢喃了..... 【下期預告】走過里龍山 一等三角點上的回顧與展望 ▲[生物多樣性-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現況]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台灣本土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先驅者 --﹥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要進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就要先了解當地的物種。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保中心),在台灣本土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中,扮演著先驅者的角色。 特保中心從民國81年成立以來,進行了許多台灣的物種調查,包括分布、數量、環境壓力等,及文獻查證工作。現已完成台灣大部分地區的基礎調查,且將完整調查資料出版成冊。 由於台灣自然環境特殊,蘊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冰河時期帶來的大陸生物,在冰河撤退後被海隔開,因而演化出比例相當高的特有種和特有亞種生物。在學術研究、資源保育利用,甚至國際觀光上,皆深具價值,所以特保中心的調查研究,主要針對台灣的特有生物。為加強台灣特有動植物及特殊生態體系的調查研究,並推動復育及生態教育,在中心下設置有動物組、植物組、棲地生態組、經營管理組、解說教育組。 一、動、植物組 主要研究對象是 「台灣特有種」,因為自台灣光復以來,限於人力、物力,我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的資料,一直缺少較系統性及完整性的調查研究。動物組及植物組的設置,目的即在對野生動植物的分布、數量、生態、生存面臨的威脅、如何有效保育等方面,加強調查與研究。 二、棲地生態組 台灣地區生態系種類豐富,陸上從低海拔到高海拔有熱帶海岸林、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高山草原等;水域則河、湖、沼澤、沙岸、泥岸、礁岩海岸等一應俱全,對於孕育豐富的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功不可沒。然而對生態系的破壞,常導致生物多樣性隨之改變,物種的滅絕或減少,造成經濟及科學上無可彌補的損失,所以特別設置棲地生態組,期能對於台灣各種類生態系有較全盤的研究,並進行棲地生態的保護及復育。 三、經營管理組 有了野生動、植物的基本資料及棲地生態的概況後,需要有系統的經營與管理,在透過研究確知某些物種可能面臨威脅或滅絕危機時,進行相關物種保存復育的研究。除負責研究用生物的飼養、繁殖外,還分別在台中烏石坑、高雄藤枝、北合歡山小風口,各設立了低、中、高海拔試驗站,以了解不同棲地的生物多樣性。而台灣特有生物的種源收集保存、野生動物急救、天敵生物研究等,也屬經營管理組的業務。此外,設有分子生物研究室,在台灣特有生物的分類、鑑定、保育等方面的研究,都已有成果。 四、解說教育組 保育工作不是單靠政府機構及研究人員就能完成,必須要有民眾的共同參與,才能有效達成保育的目的。所以特保中心成立解說教育組的任務,就在於提供民眾完整的自然保育觀念。推廣宣導的方向有保育教育館中展品的規劃設計、對參觀遊客的解說導覽、展示品管理工作、以及各種教育宣導媒體出版等等。另外,針對教師、志工、保育工作人員等舉辦各種研習訓練,亦是解說教育組的重要業務之一。為了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育,特別規劃戶外生態園區,使民眾可以親身接觸各種台灣特有植物,秋季還可在生態池中看到三三兩兩的雁鴨。 站在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前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許多重要的基礎資料;在推廣教育上,特保中心出版了許多精美的宣導品,這些宣導小冊、書籍,皆是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對一般民眾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入門書籍。但早期特保中心的出版品全是非賣品,只送給研究相關人員或是學校單位作為參考,一般民眾很難取得。政府出版品開放販售之後,這些書籍仍只在少數特定書店販售,且往往供不應求,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建議民眾想對台灣生物多樣性進行初步了解,可以至特保中心的展售中心,找尋這方面的書籍,同時可以參觀保育教育館與生態園區,接收各方面的知識,對台灣的了解將更有助益。
【相關資料】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作者:洪輝祥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中心) 敏督利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原本可以紓解乾旱現象,並為幾乎見底的水庫帶來豐富的蓄水量,但是電視新聞報導高屏大橋、里嶺大橋因河水暴漲超過警戒線而封閉時,筆者直覺係受近年河道被侵占影響洩洪的結果,為印證筆者的假設,遂開車到著名的斜張橋上,於7月3日中午1點20分左右紀錄下斜張橋北邊、南邊下的高屏溪現況,以見証官署的無能與業者貪婪下(依相關法規規定不得在河川行水區從事養殖及種植高莖作物),原本兩3000公尺寬河面,只剩下約500公尺,導致高屏溪行水區集中到只剩4分之1的河面,每遇豪雨自然形成河水暴漲威脅橋面的結果。高屏大橋斷橋事件恐怕不會休止。 結語:站在著名工程斜張橋上從事紀錄,心情頗為複雜。橋下是哺育高高屏四百萬人口的高屏溪被他餵養的人們侵占的情況,橋上是被人們引以為豪的地標卻有著陣陣引起我九二一地震記憶的強烈震動感受。 原來,無辜的大眾竟是無能的官署(屏東、高雄縣政府;第七河川局;高屏溪流域管理局)與貪婪業者的犧牲品。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講座]綠色生實現心中那畝田—從穀東俱樂部談起 --﹥ 時 間:9月15日9(三) 晚上7:00-09:30 內容包括:台灣農村的就近觀察--台灣目前農業、農村發展的現況與困境;面對WTO的挑戰,日本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走向;「穀東俱樂部」緣起:讓市內人也能吃到「自己種的米」;分享有機農業實作與知識份子成為一個農民的雙重心路歷程。 詳情請參閱 http://www.gcaa.org.tw ●[講座]「親近桶后、守護烏來」系列講座-生態工法所面臨的挑戰 --﹥ 時 間:10月5日(二) 晚上7:00-9:00 透過桶后溪環境教育宣導講座,讓參與的學員瞭解溪流環境的生態,進而願意參與烏來桶后溪駐站環境宣導的工作。最後,藉由義工的環境宣導,期望提升遊客對於溪流環境的認識,進而瞭解溪流遊憩時應注意的事宜,以保護水資源維護環境生態。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4/tp/tongho1.doc ●[營隊]93年原住民婦女營隊課程--原住民婦女背書包 --﹥ 時 間:9月30日 「原住民婦女背書包」目的是為發展學習型部落與社區人才培訓計畫,期待藉由培訓原住民婦女具備文化自信與權益意識以及組織經營之能力;使原住民婦女經由自我組織、共同成長、進而成為部落的重要力量。 詳情請參閱 http://www.awakening.org.tw ●[徵求]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志工招募 --﹥ 地 點: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100號4樓之1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eat.org.tw ★[本會訊息]徵求「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 --﹥ 本會徵求網路交易觀察志工,協助內容為針對固定管道進行每月2次的定時調查。有興趣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填寫後寄至 ing@e-info.org.tw (主旨: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謝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i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