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保共識網路論壇]

環境政策 公民也要參一腳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聯合企劃

  近年來,環境惡化現象已形成全球性問題,其影響早已深入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裡。然而,影響深遠的國家政策、法律、稅制及產品規範等環境政策的形成,一直以來卻只由少數菁英參與而做成決議,屬於由上而下的途徑。

  隨民主與環保意識的同步提升,公眾參與逐漸受到重視,各國政府部門皆積極改變角色,採取各項溝通管道與民眾交流互動,藉以匯集民意、建立互信、貼近在地文化,進而形成最佳環境策略,這已是現代國家推動重要政策之主要程序與方法。

丹麥的公民參與模式

  其中,丹麥發展出的公民參與模式,特別為人稱道,也廣為歐洲、美國、紐西蘭、澳洲、日本、韓國各國採用。丹麥向來非常重視公民參與,其淵源甚至可上溯至400年前。十七世紀,丹麥強敵環伺,為促進社會團結,政治家努力尋求全民共識;十九世紀,丹麥學者經常下鄉與民眾討論公眾事物,視之為成人的終生教育;二十世紀,丹麥以公投來表決廢核與否,並以共識會議、研討會、願景工作坊等公民參與模式,針對許多爭議性議題,如基因治療、綠色消費、基因改造等,由不具專業背景的一般民眾與專家充分討論諮詢,凝聚共識結論,提交政府作為施政參考。

  為什麼要讓民眾參與專業、複雜的議題的討論與決策?因為民眾不應只是資訊的接收者,也該是政策的意見提供者。在民主社會中,民眾本來就有發見、參與討論的權利;再者環境議題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不只是專家學者獲府官員的事,藉由民眾的參與,政府才能獲知一般民眾的需求與期待,而能做出品質更好、更符合大眾利益的決策。

台灣公民正要發聲

  反觀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因應公民參與之趨勢潮流,也曾利用網站平台建置「環保論壇」、「民意信箱」、「電子報」及「常見問題」等民眾反映機制,希望藉以與民眾直接溝通、討論及交流。然而,無論是網站上的環保論壇或實體會議(公聽會、座談會或高峰會等),目前仍然由具高度興趣或具專業知識者參與,受限於既定模式、空間或時間之限制,各種公開之模式易流於漫談而無法聚焦,導致共識不易形成。

  為深化民眾參與之內涵,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特別於今年度(2004)提出的「環境保護施政三年行動計畫」中,規劃「資訊公開全民參與」之組別,計畫建置「環保共識論壇」及「環保共識會議」等二項新措施,以期達成更深入、專業之探討及尋求主流共識之形成。

  「環保共識論壇」與現行「環保網路論壇」大致相同,但今年度將設定4項環保主題,每項主題邀請10位以上「教授級專家」擔任主談及回應,針對任何相關問題進行「跟隨討論」,將理論性知識以通俗性方式與一般民眾進行溝通,預期將有深入而廣泛之交流,最後,主談人將彙整歸納討論內容後,作為環保署施政之參考。

非專業民眾提出政策建議

  除了共識論壇這種一般性的開放討論空間外,環保署也將首次提出丹麥發展的「共識會議」(consensus conference)嶄新模式,特別針對一特定環保主題,篩選「非環保專業」或「環保領域外」的一般民眾10至15名,經由四天的學習、討論,做出一般民眾的共識決策,並同時由專家相對提出專業評論,二者並呈作為行政或立法部門的參考。

  「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在台灣還是起步階段,建立完整的機制與程序將是政府、民眾、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及利益相關者之共同責任,大家須經多方之研究、溝通與協調,以提供更充實、公開與正確的資訊,及塑造公共政策之公開探討平台,以期建立由下而上之政策形成機制,進而成為推動環境保護、永續發展之積極有效動力。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