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保共識網路論壇] 共識論壇四大議題大剖析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環保共識論壇已正式起跑,論壇預定討論「垃圾跨區合作處理」、「環境資訊公開」、「全分類、零廢棄」、「污染者付費」這四大議題。為什麼會選擇這四個議題,這些議題與我們有什麼切身相關?各有何爭議處? 跨區合作 共同解決垃圾問題 環保共識論壇的第一議題為「如何推動『垃圾跨區合作處理』?」這議題肇因於1991年政府設立「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垃圾處理方向,積極設置中、大型焚化廠,希望做到「一縣市一焚化廠」。然而,近年來民眾環保意識提升,以及世界環境政策趨勢改變,這樣的焚化廠策略並不受到支持,反對興建焚化爐與掩埋場的聲浪逐日擴大。例如,2003年雲林縣林內鄉的焚化爐爭議,因選定的場址居然離淨水場僅1.8公里,使民眾對於環評專業存有疑慮,爆發停建抗爭,最後甚至接連促使台北縣、台南縣七股鄉等六處焚化廠紛紛停建。面對不再增建焚化廠的現況,環保署目前除了力行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的長程目標外,跨區處理垃圾的策略,成了環保署以為過渡時期的可行方案。 跨區處理的意思是,將沒有設立焚化廠的縣市垃圾,運載到有焚化廠的縣市焚燒。這樣可以解決其他縣市垃圾問題,並擴大焚化廠垃圾收集的腹地範圍,使焚化廠的垃圾來源較充足,較有效率的使用焚化爐。但是在提高焚化爐垃圾量的同時,相對的焚化爐所排放出的戴奧辛及廢氣的總量也會增加,加劇附近居民身體危害的風險。 焚化爐所在縣市的居民能接受這樣的處理方式嗎?縣市合作有何配套措施?都是值得再思考的問題,而民眾的在地經驗與意見,將協助完善垃圾跨區處理的細緻執行。 資訊公開 為求社會正義 「環保共識論壇」另一議題是「如何強化環境資訊公開,以擴大民眾參與環保議題?」環境資訊是什麼?環境資訊公開,究竟要公開那些資訊?這些資訊跟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樣的關連? 一般說來,最為民眾所熟知的環境資訊,是空氣品質指數、紫外線指數等,至於其他高科技產業或工廠事業廢棄物的流向,以及工廠產生的毒性物質,如廢水、廢氣逸出等重要環境資訊,則因環境資訊公開的機制未建立,一般民眾無法得知。缺乏這些資訊,民眾無法得知住家附近是否存在有害的污染源,即使知道,也不清楚危害程度,更無法進行監督或預先的防制。 環境資訊公開已是必然的趨勢,行政院也公佈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資訊公開推動要點」。但是要公開哪些資訊?民眾最迫切希望的資訊是那些?如何兼顧個人隱私、公務機密與民眾「知的權力」?怎樣的監測方法,才能得到較正確、可信的環保資訊?這些都需要匯集大家意見,進一步討論、釐清。 廢棄物是資源被錯誤設計的結果 以往台灣廢棄物處理多以焚化與掩埋為主,這是一種末端處置的思維。但台灣地狹人稠,應該自源頭著手,從廢棄物之源頭減量,以及推動資源垃圾循環回收。看守台灣執行長鄭益明在〈面對化學風暴的侵襲〉一文中也建議環保署,「應改進廢棄物處置的政策,以管理取代處理,引進清潔生產和零廢棄等替代方案,以降低廢棄物處置所造成的危害。」環保署於今年(2004)確立「全分類、零廢棄」方向,計畫推廣綠色生產、綠色消費,並提升資源回收率、加強回收資源的再利用等。環保共識論壇也將「如何推動『全分類零廢棄』,以有效處理垃圾?」列入討論的議題之一。 有人說:「廢棄物是未被理解的資源。」若依據「零廢棄」的觀念來解釋,廢棄物的發生,其實是自然資源被錯誤設計的結果!因此所謂源頭減量,並不只是少丟垃圾而已,世界各國在推動「零廢棄」政策時,均將「製造者延伸責任(EPR:Exp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列為最關鍵策略,要求製造者商品製造者在源頭設計階段,就得進行綠色設計或重複使用資源,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負起從物品的安裝、維護及廢棄後的回收及處理的責任。 但考量我國產業型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落實製造者延伸責任,可能遇上不小的抗拒,如何落實製造者延伸責任?是否要求廠商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資源作為原料? 這些都值得大家思考。 污染者要付費? 「環保共識論壇」的第四議題是「環保署依據『污染者付費』觀念,對立法徵收之各項污染防制(治)費是否有擴充及整合之必要?」 污染者付費,即是要求污染環境的個人或團體須負起環境的責任,將環境視為公共財產的一部分,並利用經濟手段將污染防治的資源重新分配,達到減低環境污染、抑制天然資源的過度使用,減少非污染者的個人稅收。2001年12月桃園縣大溪鎮仁和里加油站,因油槽內的油品外洩,污染了地下水,最後污染的整治費用依污染者付費原則,由污染者負擔。 「污染者付費」原則,在國內包含污水處理費、垃圾隨袋徵收、使用汽油或燃料的空污費等,但各式付費形式的開徵可能讓民眾認為是變相收稅?或者其實抑制功能不彰?污染者付費要怎麼制定與執行才能達到社會環境公平正義,需要全民智慧的腦力激盪。 全民腦力激盪環保公共議題 就如《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一書的作者法蘭西斯•拉佩(Frances Moore Lappe)所言,今日地球上所面臨的不是糧食不夠的問題,而是糧食 分配不均。細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根本不是你消我長的對立想像,而是主事者的發展眼光是否長遠,成本考量的是否全面。生活環境永遠是人們經濟發展與生養休息的最終基礎,短視近利的小利鑽營,終究要面臨零存整付的生態浩劫。尋求環境與社會的公平正義,正是人們心中一把衡量的尺,「環保共識論壇」期待全國民眾來為生活環境問題,共同激盪出解決癥結的真心意!
【相關新聞】 【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