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境]缺乏淨水危及蘇丹達爾福爾 當地居民已染病 --﹥ 美國,紐約,2004-09-21 (ENS)- 兩位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委員抵達飽受破壞的蘇丹達爾福爾區,並將針對如何使當地人民遠離民兵部隊的攻擊,作進一步的檢視;在此同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也出版了最新指導方針,來確保達爾福爾難民營的飲水安全。在這塊位於薩哈拉沙漠邊界的不毛之地上,安全飲用水的供給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擁擠的難民營綜合了以下幾個問題:潔淨用水短缺、公共廁所條件不佳、肥皂量不足、以及混雜了雨水和排泄物的泥濘地;種種情況下,這些住在帆布小屋的人們根本不可能享有符合衛生條件的環境」,世界衛生組織上週表示。 目前,數百萬流離失所的難民還面臨一項新的威脅。達爾福爾地區和鄰近的查德正暴發的E型肝炎疫情,並蔓延到這群擠在沒乾淨用水或衛生設備、住在臨時收容所的難民。 一項由世界衛生組織與蘇丹衛生部所做的最新死亡率調查顯示,這群流離於達爾福爾北部和西部的難民死亡率超高,是一般人道危機狀況下平均死亡率的3到6倍。 「此調查確定了人道主義團體幾個星期以來的懷疑」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李鐘鬱表示:「幾千名,包括五歲以下的幾千名兒童,每個月死於可預防與治療的疾病。在當前最迫切需要的,是針對此問題採取更積極的作為。」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必須改善達爾福爾的健康照顧機構,如此一來受傷的人們可以在健康診所及醫院得到適當救濟和專門技術的治療。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1-01.asp ◆[環境政策]美國海洋政策委員會大聲疾呼:污染的海洋需要立即的保護行動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9-21 (ENS)- 美國海洋政策委員會於昨天向白宮及國會發表最終報告,文中呼籲美國議員應把握空前的時機,對美國國內管理海洋及沿海地區的委員會和其管理體制進行改造。美國海洋政策委員會所作出的報告受到多方稱許,但許多海洋保育人士也質疑,委員會所提出的警告和建議,最後會淪為政治的?牲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1-10.asp ◆[土地及水文]洪水再襲海地 罹難人數超過600人 --﹥ 海地,太子港,2004-09-21 (ENS)- 熱帶暴風吉妮於上週末侵襲海地北部後,在豪雨不斷的情況下導致當地氾濫成災,已造成至少600人死亡,在加勒比海島嶼也有至少18人不幸喪生。吉妮暴風現已逐漸發展成颶風,今早(22日)位置是在距離巴哈馬東北部715公里(444哩)處,並以每小時挾帶90哩的風速緩慢移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1-03.asp ◆[其他]美國猶他州撤銷對聯邦公路道路產權之要求 --﹥ 美國,猶他州,鹽湖城,2004-09-21 (ENS)- 原先欲申請魏斯公路道路產權的猶他州,在上週美國內政部長諾頓與猶他州長李維特針達成新的程序共識後,即撤銷了此項要求。保育團體深究歷史記錄後,發現這條道路原先就是聯邦高速公路,而不是由美國最早的移民者所開拓,成功地推翻了猶他州的此項要求。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1-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遠鵑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聖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1-09.asp 作者:潘祈賢 一起釣青蛙 3月的夜晚,屋後的水田裡已經開始有青蛙的鳴唱了,而且隨著天氣的日漸轉熱,數量及種類也漸漸多了起來,於是夜晚躺在床上,陪伴入眠的總是窗外此起彼落的蛙鳴,以及許多關於童年的回憶。 小時候,釣青蛙是放學以後最常做的一件事,一根竹竿,一條母親縫衣的線,我們便可以在田野間釣滿一袋袋的青蛙和歡樂。可是如今的田野,早已因為大量使用農藥導致蛙類日漸稀少。 與孩子聊天時,我無意間提起小時候釣青蛙的趣事來,竟引起孩子們的高度興趣,於是我答應要帶他們去釣青蛙。小時候,田野間的青蛙很多,因此當時我們都是抓小澤蛙來當餌釣大青蛙,如今想想還真有點殘忍,於是我們改用蚯蚓來當餌,備妥釣餌、竹竿及棉線,在一個假日的下午,興奮地往田裡出發。 走在田埂上,我們必須像小偷一樣躡手躡腳才不會嚇跑青蛙 。發現了青蛙的蹤跡,我將竹竿伸出,讓釣餌順利進入筍田裡,然後抖動釣竿,讓棉線另一端的蚯蚓做跳動狀,這樣便可以引起青蛙的注意而來吞食。果然才一動作,水田裡便有動靜,一隻金線蛙從隱密處跳出來,將蚯蚓一口吞下。我見機不可失,趕緊將竹竿往上彈拉,金線蛙雖然被我拉起來,但是卻沒能接住,讓孩子們在驚呼之餘大感可惜,不過我們再接再厲,後來總算釣了兩隻金線蛙,孩子們一人抓一隻,從他們有點害怕又有點興奮的表情裡,我彷彿看見了童年時的自己。 奇怪的稻子? 住在城市裡的朋友來鄉下找我,我總會帶他們到處走走,到了郊區,望見廣闊的茭白筍田,朋友們經常會問:「你們的稻子怎麼長得那麼高?」,或者是「你們的田裡怎麼都長雜草?」,我總會笑著告訴他們,那是茭白筍,是埔里很有名的農作物,接著我還會很雞婆地補充說明,讓朋友們知道,我們吃的茭白筍是它的莖,而且是因為有一種叫「菰黑穗菌」的細菌寄生在裡面,而產生膨脹狀的變態莖,其外形就像女人的小腿,因此也稱「美人腿」。 這件事讓我聯想到曾經看過的一篇報導,在美國一所大學的生物學系裡,教授在課堂上要學生畫小鳥,結果三分之二的學生所畫出來的鳥,竟然和貓狗一樣是四隻腳,這件事讓校方感到十分震驚,因為連生物學系的學生都不知道小鳥只有兩隻腳,那麼其他科系的學生就恐怕更不清楚了。 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閱讀雖然可以讓人直接而迅速地從書本裡得到知識,但是有很多東西光靠閱讀還是不夠的;城市裡的朋友來到鄉下,除了知道茭白筍是長在水田裡之外,也驚奇地發現,花生原來是長在土裡,而菱角是長在水裡,這些常識其實在書本裡都有,但是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沒有親眼目睹,印象總是不深,總是容易忘記,所以假使把生活周遭的環境當成一本書,那麼實地觀察,便成為是一種很有效率的閱讀行為。 文圖摘錄自野人文化《鄉下老師閒賢沒事》一書 作者:楊蕙萍 (公共電視記者) 登山,一般人為了親近山林征服百岳,但這些人上山,卻是為了透過「它」一窺浩瀚星野,它的名字不只出現在台灣地圖南投、嘉義兩個縣市交界處,也記錄在國際天文研究的版圖上,「它」就是鹿林一號。 不同視野的鹿林一號 為了尋找鹿林一號,9月9日晚間9點,我們來到玉山國家公園鹿林前山,而鹿林一號,還得從停車的地方再往上走600公尺。 鹿林一號,位於海拔2862公尺的鹿林前山,行政區上屬於南投縣信義鄉,這個門牌是中央大學天文所控制中心。裡頭放置了台灣最大的1米望遠鏡,整個鹿林前山天文台內有3具望遠鏡,另外兩具76公分的望遠鏡,卻架在嘉義縣阿里山鄉內橫跨兩縣市,這是鹿林前山天文台有趣之處。 天文觀測站需要的環境條件包括:晴天較多、天空背景暗、大氣視相度好,於是這個鄰近玉山國家公園的位置雀屏中選,也成為台灣觀測點最高的天文台。 環境對望遠鏡的性能影響重大,台灣山區濕度大,在白天不進行觀測的時候,鹿林一號必須打開除濕機。操作過程出現狀況,在交通不便的現實下,包括原住民在內的助手人員,必須學會緊急修護處理。 遇見超新星 台灣接近赤道,除可以看見北半球的部分星空,也可以觀測南半球的鄰近天際,特殊經緯度造就無可取代的位置。 這也使得由葉永煊主持的「超新星巡天計畫」,在美國加州和大陸北京等國際天文合作觀測上,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陳英同是超新星計畫的參與人員,就是藉著這具1米望遠鏡,發現第3顆超新星現象。 從去年開始,「超新星巡天計畫」已經陸續發現3顆超新星,而所謂的超新星並不是新的星球,而是比太陽質量大的星球晚期爆炸的一種現象,學者表示爆炸的力量能夠提供全球百萬年之久的電力,爆炸的亮度可以照亮整個銀河系。 由於超新星爆炸有最大亮度,因此這也成為天文研究上標準燭光,也是重要的距離量呎,進而了解宇宙膨脹速度,這些看似遙遠的天文研究,追求的終極目的,在於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 天文學與文明 不過他們也不諱言學天文,難免常被問到離科學研究比較遠的問題,像是對星座的看法、流星殞落與人的死亡,甚至是世界末日等等。 這些問題聽起來有點天馬行空,他們的回答或許不浪漫,可倒是真的有科學數據顯示呢。 從占星到觀星,天文學伴隨人類文明而發展,天文研究需要最先進的科學工具,天文觀測需要最純淨的環境,但人類文明常常妨害天文觀測,這是天文學面臨的難題。 陽光、空氣、水,是人類生活的三元素,但是天文研究卻適合在這三元素越少的環境中進行。因此國外許多天文台多蓋在人煙罕至或沙漠裡,研究人員忍受艱苦的環境,以追求研究成果。 沒有光害也就不會「月明星稀」現象,在這裡我們看到有別於節省能源的另一重思惟,也衷心的企盼抬頭仰望,台灣的天空依然繁星點點。 作者:吳珮瑛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過去一段時間喧騰多時的高山纜車興建問題,各方看似無交集的辯論中,其實存在一個共同的假設:人們必須身歷其境置身於高山中「直接使用」它,才能得到喜悅與滿足。這樣的喜樂可以來自一步一腳印的「爬」上山頂,沿路細細品味體會山川之美;也可以來自纜車的騰雲駕霧,由高俯望飽覽群山的雄偉壯觀。因此,極少數有能力腳踏實地登山者,強調這不是獨享資源;當然,能輸送大量老弱婦孺上山的高山纜車,也被強調不是「高山懶車」。 高山與親臨或神往者同在 此外,雙方也都假設人們必須親自體驗登山才會更加珍愛山林,且雙方也隱約認為,台灣聳然豎立的上百座高山,對於絕大部分未曾親臨這些高山的人是沒有價值與意義的。因此,反對興建者相信透過少數愛山者,逐步引入願意登山者加入的細水長流型教育,與贊成興建者短時運送大量人潮入山的速食教育,同樣都是要讓更多民眾親近「使用」山林,進而可以教導民眾藉由一次的「直接使用」,強化後續再「使用」它的意願,同時也為不曾親近過高山者,創造出「使用」山林的價值與意義,二者的差異只在速度的快慢而已。 然而,圖像與影片中台灣的巍峨山岳,旅遊過的外國人嘖嘖稱奇之驚嘆聲,不也都讓大部分未曾造訪過這些山岳而住在台灣的人,油然生起驕傲之情嗎?而玉山精神正是這些高山帶給我們大部分人的精神飽足!百岳山川的存在本身就帶給我們滿足。這樣的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陌生,人們會因慈善心、想要遺留給後世子孫或是純粹對資源本身關心的利他動機,而願意捐贈實質的金錢,保育一些個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直接使用」的資源。 因此,要驗證贊成與反對者前述假設的真偽,興建纜車的前置工作,就是要瞭解山林與高山纜車存在對所有人價值的由來。人們之意向、態度與價值的評估,是絕大部分與環境相關工程興建評估工作中,最不被重視的一環。評估要項常被提及的是地質探勘與生態調查,雖然這些評估也都有學理上的差異與論述上的辯證,但這些評估一般被認為是不帶價值判斷的客觀判定,因此常被認定是必須要做的,而人們與資源不同面貌共同存在的感受,由於被認定為主觀判斷,於是在評估中經常遭到捨棄。 意向、態度與價值觀必須重視 而今,不正是這些所謂主觀價值判斷而引發爭議嗎?正反雙方是否都為所有其他大部分的人做了太多的代言?我們如何得知當更多人「使用」過高山後,他再次「使用」的意願將被強化?我們又如何得知一輩子沒有機會親自造訪的人,會因山林依舊,而認為價值與意義永遠存在? 不論是藉由「直接使用」山林而獲取滿足,或是只要山林存在就有價值與意義,這些滿足與價值只要超過維護資源存在所需要的代價,理性上而言,這些資源就值得我們以某一種特定的型態維護它。然而,透過人們親自「直接使用」而產生的價值,是唯一可以讓價值轉換成現金收入的方式,因此,如何確保與「直接使用」同義字之高山觀光旅遊服務業的興盛,不會侵蝕那一些大部分未曾親臨這些高山的人,由山林存在而產生的價值與意義,此一工作也是決定是否要改變資源存在面貌時,必須要進行的評估內容之一。 除此之外,在公部門的經營管理效率無法彰顯的情況下,引入私部門參與山林觀光旅遊業的營運管理方式,有日漸被強調與美化的趨勢,然而,公私部門對於管理大家共有的山林之目標是不同、甚而是相左的。因此,如何確保私部門在利潤考量的績優營運成果下,不會腐蝕了公部門代為管理全民共有的山林所具有的多元價值,這些也都是興建前評估工作必須要考量的重點。 換句話說,除了地質探勘與生態調查是決定興建前不可忽視的評估工作外,山林存在帶給人們的價值,及人們與山林共處的主觀感受,更是進行評估時不應被忽略的一環,因為,這樣的評估就可以包括愛山林、反山林、要纜車、反纜車的多元觀感。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文章】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活動]全景映像季之《天下第一家》 --﹥ 日 期:9月26、28日、30日 廢棄軍營裡的營長、不願搬離帳棚的老兵、住在保麗龍屋子的一群人,三段奇遇,在一條短短的街道,交織出迷人的生活戲劇。 詳情請參閱 http://www.fullshot.org.tw/921/b6.html ●[講座]趣談台灣的蛙類--樹蛙 --﹥ 日 期:9月29日(三) 19:30-21:30 青蛙,夜裡最不甘寂寞的精靈,在數年前的某個夜晚,誘引某人從賞鳥、賞蝶中規中矩的領域,驟然變性為夜行性族類,從此跌進蛙類的世界而樂此不疲。9月,就讓蝶會的青蛙王子──陳王時老師以他豐富的觀察體驗引領你進入趣味橫生的台灣蛙類世界。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231 ●[課程]海洋環境種籽教師培訓研習營 --﹥ 時 間:10月9-10日(六-日) 讓民眾親近認識海洋,進而關心海洋環境議題,並透過海上教學活動,實際體驗登船航海的感覺。邀請各界有意願成為種籽教師者參與培訓課程,一起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加強民眾海洋生態保育之觀念。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uroshio.org.tw/html/2004teacher.htm ●[研討會]台北市市政發展與志願服務研討會 --﹥ 時 間:10月1日(五) 會中邀請北市府相關局處主管、學者專家及區里意見領袖就各項議題進行研討,期望能整合各方資源,並將志願服務的精神融入市政發展藍圖,提昇台北市社區營造與志工服務的品質,達到打造一個「志工臺灣、活力社會」的理想。 詳情請參閱 http://www.tatung.org.tw/93-2hot_sw.htm 播出日期:9月27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鹿林一號 登山,一般人為了親近山林征服百岳,但這些人上山,卻是為了透過「他」一窺浩瀚星野,他的名字不只出現在台灣地圖南投、嘉義兩個縣市交界處,也記錄在國際天文研究的版圖上,「他」就是鹿林一號。 【看守台灣】觀星守護者 一早交接班,張光祥就仔細交代阿偉和阿全,今天帶上山的物品。這裡是往鹿林山天文台車子所能行進的最後地點,接下來的蜿蜒山路全得靠他們的雙腳和背膀。 上天文台的路僅此一條,從海拔2200公尺背負重擔往上,還得再爬600公尺對我們這些平地人來說,可是不小的體力考驗。 【看守台灣】島嶼逃難記 一場風災豪雨造成山崩土石流,讓新竹五峰山區如同人間煉獄,居民開始撤離,短短一個月時間從下山到返鄉,四處流離的嚐盡人情冷暖,他們如同一群難民,以卑微的姿態寫下悲傷的島嶼逃難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