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關懷事件]

高山纜車 一場價值觀的廝殺

作者:劉曼儀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當我們不斷的思考為何反對高山纜車時,不如回到原點去思考,高山纜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嗎?高山纜車是觀光客倍增的萬靈丹嗎?為什麼要冒著地震、颱風、土石流、高山病、環境破壞等種種的潛在危險,去改變國家公園保護區裡的景觀呢?到底是因應誰的需求?現今台灣的救難系統能應付纜車失事的救援嗎?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沒有高山纜車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嗎?

  在拜讀完經建會委託亞聯工程顧問公司所做的高山纜車期末報告書後,茲就以下各個面向提出反對的動機與理由:

一、地質破碎、地震頻繁與高山症,皆為高山纜車危險因子。

  高山纜車的相關建設能抵擋多少次的地牛翻身?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接處,因為板塊的撞擊而有造山運動孕育出台灣島多山的環境,但同時也因為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頻繁。

  天氣方面所要面臨的考驗,除颱風問題外還包括高山的強風。試問當纜車掛在3000公尺的高空中,如何抵擋惡劣驟變的天氣?當政府未作好事件前中後的各項規劃時,無疑是在增加山難發生的機會。

  目前所規劃的4條高山纜車路線除合歡東峰線之外,其他路線皆是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內上升1千公尺以上。「急速上升」是高山病症者最忌諱之事,症狀輕則頭痛不舒服,嚴重則肺水腫、腦水腫、甚至死亡。根據美國的報告,參與郊外活動所發生的非外傷疾病中,急性高山症僅次於感冒及拉肚子,是排名第3常見的疾病。

  上述困境,如欲採道路救援勢必又要開路,如此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但空中救援施行上有其技術上的困難點。在台灣現今救難技術尚未純熟階段,無疑是飛蛾撲火。

二、高山纜車有違行政院所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宣稱:人類的生存與福祉,有賴於能否將永續發展提升為全球倫理。行政院於民國86年8月設置國家永續發展委員;91年5月,行政院游院長有感於永續發展對台灣的重要性,指示永續會進行改組並兼任永續會主任委員。其中提到台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不豐,天然災害頻繁,對追求永續發展而言,比其他國家更具有迫切性。

  而要朝向永續發展不只是政令上的改變,更是傳統價值觀上的改變。顯然的我們的政策看似有改變,但基礎上的倫理觀上仍是把自然當成人類可隨意恣用的財產,以人為中心去思考高山纜車。在上位者的意識形態將會風行草偃影響到社會大眾的思維,執政黨有必要貫徹永續發展的理念,以作為國人良好的示範。

三、高山為環境敏感帶,負荷過重的遊憩衝擊將對原始生態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

  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在2003國家公園登山論文研討會中提到:「南湖大山是個生態敏感度極高的地區,讓我們不得不憂慮其承載能力,日益蓬勃的登山活動是否對南湖山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衝擊!」但又在結語部分提到:「政府目前正推動人人能登山的政策,因而提出登山纜車的計劃。」

  所謂「人人能登山」,是意味著搭乘纜車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到達登山者要花費3、4天才能到達的地方嗎?如此把更多人帶到山裡,美其名是「分享」自然,事實上是「分贓」自然,忽略掉我們應有的環境責任。

  這也是許多人非常擔心的一點,觀光遊憩是一把雙面刃,要如何在環境保護與觀光活動之間取得平衡?想要同時發展高山纜車與兼顧生態,就一定得嚴格限制承載量,並且遵守生態旅遊的原則──對當地文化與環境衝擊最小、經濟效益最大與遊客滿足最大的旅遊活動。

  再者,每小時幾百人的接客量,山林怎堪負荷呢?1個小時幾百位遊客進入山區,幾百雙腳的高頻率踐踏將對山林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民生問題呢?是不是要在玉山北峰再建個全台最高的遊客中心呢?人製造的內部廢物和外部廢物要如何處理呢?人到了原始山林是為了享受在平地就可以得到的物質享受嗎?這種製造消費的意識形態就是最大的危機所在,而人潮帶給當地環境的衝擊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台灣的山林對於我們而言如同諾亞方舟,一旦翻覆了,再多的修補也喚不回福爾摩沙。

  看看每到假日或旅遊旺季便塞車的中橫,看看人滿為患的清境農場,看看路上擠滿著蜿蜒水管,再看看當地的民宿到底有幾家是真正在地人經營的。把污染留給當地,利益卻由財團帶走,這樣算是「帶動地方產業」嗎?

四、興建高山纜車後如何教導孩子環境教育?

  當年因合歡主峰上興建電信平台事件,相關人員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遭到撤換。如今同樣的政黨,同樣的行政院院長,卻提出如此大規模在山中興建「高山纜車」的想法。在位者是否有考量到全民環境教育的問題呢?

  一個真實的環境倫理,是自然本身有其內在價值,而不在於它對於人的生存與福祉具有意義,而人類對自然必須負起應有的環境責任。

  山自有其內在價值,這些價值是當你能像大山一樣的思考時,才能體會出來的。我們對待環境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以人類中心主義的看度去看待、處理,卻忽略掉人類只是地球住民裡的一份子。在高山上開挖地基、架設纜車線,讓人可以快速登頂,卻完全喪失登山「體驗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當教育者致力於如何讓孩子對自然感動、如何使他們與環境連結、如何讓他們更熱愛這片土地,以及如何讓他們願意產生環境行動時,國家建設卻一再一再的扯環境教育後腿,不願意上行下效的做個好的示範者。請告訴我們,興建高山纜車,以粗糙的政策破壞自然環境,這樣的負面示範,叫我們如何教導孩子尊重自然呢?

結語

  台灣高山地理環境有其天然的障礙,纜車的急速抬升所引發的高山病為遊憩埋下不定時炸彈。而台灣自許為法治國家,纜車規劃豈能枉顧國法?國家建設與法對立又與行政院所提倡的永續發展相違逆,叫人民如何信任政府!而對於生態浩劫,國家竟是如此的漠視,這樣叫我們如何教導下一代愛護環境呢?因此,我們反對興建高山纜車。

  籲請有關單位能以更宏觀的角度思考高山纜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1. 呼籲政院若要推動人人能登山,應終止高山纜車興建案,改為落實健全的登山系統與登山教育。並請正視目前台灣登山嚮導制的漏洞,建議讓原住民參與發展出良性的生態登山嚮導機制,同時也能帶動住民之生活產業。

  2. 請尊重在地住民權益與文化,在進行重大建設之前,對於居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應先審慎評估。再者,BOT發包方式是否能真正帶動地方產業並且回饋當地居民?還是只造福外來的廠商、財團呢?

  3. 關心老弱婦孺及行動不便者之要務,應將興建高山纜車的預算轉於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迫切需要的社會福利當中。相信只要一條纜車線的錢,就能大大改善其生活中的不便。

  4. 加強台灣自然襲產的保育與維護,強化自然獨特的價值取代觀光客倍增的迷思。自然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其原始美麗,而非因為輕易到達。

  如果你也同意以上的理念,請上網連署(反高山纜車連署專區),謝謝!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