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專家於華盛頓公約大會指出 野生物非法交易組織化且危險 --﹥ 泰國,曼谷,2004-10-05 (ENS)- 一個由執法人員專家組成的國際特別小組,本日於此間針對瀕危物種貿易所召開的會議中指出,野生物的非法交易仍舊猖獗,並且組織犯罪網絡、精密的盜獵及走私科技、偽造的貿易許可、貪污問題及對執法人員的暴力行為等等問題均牽涉其中。 第13屆華盛頓公約(CITES)締約國大會要求該小組研究華盛頓公約當前的執行成效,並提出改善建議。該小組報告指出,許多國家的政府當局缺乏必要的資源與經驗;再者,各個執法當局之間的協調與資訊交流也是不足的。 CITES秘書長威斯特克斯(Willem Wijnstekers)表示︰「打擊野生動物違法貿易活動──尤其是非常稀有的動植物,我們正處於打一場敗仗的危險。除非,對於這些唯利是圖、榨取世界最貧窮地區、趁內戰與局勢混亂期間藉機謀利的犯罪者,我們能拿出現代化的專業執法技術對付他們」。 CITES執法小組指出,若能提升保育執法人員的地位、職權、訓練與素質,再加上更便於應用的法醫學技術,將有助於改善現況。他們也建議,有必要加強國際和區域性的合作,強化調查的協調工作,並廣為設立CITES執法任務編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5-03.asp ◆[能源議題]綠色和平人士封鎖法國運鈽入境的唯一道路 --﹥ 法國,榭堡,2004-10-05 (ENS)- 綠色和平組織人士已經封鎖了可用來將首批由美國船運而來的鈽從榭堡碼頭運到拉哈格(La Hague)的唯一一條道路。這些鈽元素預計將在拉哈格進行再處理;以製成混合氧化物(MOX)的反應爐燃料。兩艘運有140公斤鈽元素之船舶預計將在本日抵達榭堡。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5-04.asp ◆[全球變遷]北極冰洋的浮冰正加速消融當中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10-05 (ENS)- 科學家於週一指出,覆蓋北冰洋的大量浮冰正持續地快速融解當中,而幾無疑問的全球暖化在此消融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據最新的衛星資訊指出,上個月北冰洋浮冰的範圍已然低於平均值13.4%,此一融化的範圍相當於德州的兩倍大小。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5-10.asp ◆[環境政策]美國砍伐比思奇大火區域中古木之計畫遭外界指責 --﹥ 美國,奧勒岡州,格蘭派斯,2004-10-05 (ENS)- 在美國西斯基猶(Siskiyou)國有森林的偏遠地區,對巨木的砍伐已經開始進行。此一官方的首度砍伐是布希政府對2002年在比思奇大火中遭焚毀地區的計劃中的一部分。昨天有上百位民眾聚集在美國林務局於格蘭派斯的辦公室前,進行一項和平的示威遊行活動,要求停止此項比思奇伐木計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5-01.asp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4/2004-10-05-09.asp
環境資訊協會 遠鵑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聖平 摘錄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危險的入侵者─外來火蟻所造成的危害(五) --﹥ 作者:林宗岐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要用什麼方法來消滅牠們? 在美國,防治火蟻的藥劑就有上百種,但對於未在火蟻入侵初期前10年的黃金防治時期進行有效防治管理行動,結果便是使入侵火蟻危害擴大,這時就算耗費千百倍的費用也無法解決這小螞蟻的大問題。但平心而論,30與40年代的美國人正在為經濟蕭條與世界大戰困擾著,實在是非戰之罪。 入侵紅火蟻的防治相當困難,也許使用最毒的殺蟲劑是有效的,但也將對原本的動物相造成傷害。如果防治措施沒有100%將火蟻滅絕,部分蟻巢將會移到鄰近的地區,造成火蟻再次捲土而來。大部分防治火蟻產品,若正確的使用都是有效的,但卻無法將所有的火蟻蟻巢完全有效的根除。要除掉一個單獨的蟻巢是非常容易的,但以族群的觀點,卻是非常難將整個地區火蟻的族群完全滅除,除非花費相當的金錢與人力。以餌劑與獨立蟻巢處理配合使用的「二階段處理方法」,是目前在美國、澳洲與紐西蘭最被研究人員與防治人員所推薦使用的方法。先在入侵紅火蟻覓食區散佈含低毒藥劑或生長調節劑(IGR)成分的餌劑,約在間隔10-14天後再使用接觸性毒劑施用在獨立蟻巢,持續處理直到問題解決。二階段處理方法建議每年處理二次,通常在4-5月處理第一次,而在9-10月再處理第二次。 非化學性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法在美國已被研究,且已有初步的釋放性試驗成果,但仍未至成熟階段。目前有兩類生物防治方法被認為深具控制入侵紅火蟻族群密度的潛力,分別為來自南美洲火蟻原生地的「小芽苞真菌 (Thelohania solenopsae)」 與「火蟻寄生蚤蠅 (Phorid fly, Pseudacteon tricuspis)」。雖然無法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將入侵紅火蟻完全滅絕,但是希望降低入侵紅火蟻的生存優勢,使本土螞蟻得以與其競爭,並減少化學藥劑的施用量。但就蟲害管理的概念,我們仍希望入侵紅火蟻可以自台灣根除,所以二階段方法仍是主要建議的滅除方法。 我們有沒有可能將牠們趕出台灣? 21世紀的今天,澳洲與紐西蘭早我們一步先遇見這個棘手的螞蟻危機,事實上澳洲利用有效的火蟻「二階段防治方法」,在發現火蟻入侵後的2年內已處理並滅絕98%感染火蟻的地區,雖然這代價是每年將近上億美元的花費。為了滅除那剩下的2%的螞蟻族群,澳洲政府更在2003年開始為期5年的澳洲火蟻滅絕計劃,防治與宣導的經費預估要1億5千萬美元,其目的是要入侵紅火蟻完全消失在澳洲的土地上。 「人蟻大戰」的戲碼已經悄悄地在台灣上演,而我們是要扮演現代澳洲人的積極角色,或是70年前美國人的角色,值得政府相關單位以智慧選擇了。(全文完) 【文章連載】 ※本文原載於《大自然雜誌》第84期 作者:潘祈賢 半天鳥表演特技 春夏之際,學校的草地上到處可見小雲雀的身影,而且天空中還四處傳盪著響亮的叫聲,這種在鄉間被人稱為「半天鳥」的鳥類,是一種非常有趣而且特別的鳥兒。
據說,雄鳥這種奇特的行為,是為了要吸引雌鳥的注意,而雌鳥卻不必像雄鳥這麼辛苦,牠只要在草地上等待、觀察甚至選擇就可以。此外,小雲雀還有一個和別人不太一樣的習慣,牠的巢總是築在草地上,而且一巢通常有四枚鳥蛋,雌鳥雖然不必辛苦「表演」,但是卻必須負責照顧鳥巢,雌鳥習慣會張開翅膀直接趴在巢上,由於羽翼的顏色與枯草沒有兩樣,具有絕佳的保護色,因此學校的園藝技工在大草地上割草時,往往到了接近1公尺的距離,才會因為雌鳥受到驚嚇乍然飛起而發現鳥巢。這時候,園藝技工通常會刻意保留鳥巢附近的草叢,讓小雲雀可以繼續偽裝孵蛋,也讓牠們可以繼續在學校的草地上生存繁衍。 蘭花重生記
學校的園藝技工看到這種情形,總覺得有些浪費,於是從垃圾筒裡翻出一些還有若干氣息的蘭花,然後以不織布將根部繞綁在辦公室外的樹幹上,並且澆水照顧,經過一段時日之後,那些樹上的蘭花竟然恢復了生機,根鬚慢慢地伸展出來,並且在樹幹上開始攀爬,甚至有的還持續地開著花。 於是,窗外樹上的蘭花遂成為同事們向外張望時的點點驚喜。 ※文圖摘錄自野人文化《鄉下老師閒賢沒事》一書 作者:陳佳珣 (公共電視記者) 「還我乾淨的空氣、還我乾淨的水、請縣長救救我們……」龍潭鄉凌雲村與上林村的村民,站在桃園縣政府前,高聲吶喊出求救的心聲。潔淨的空氣與水是生存的基本權利,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求,將近3個月宛如煉獄般的生活,逼得他們走上街頭…… 凌雲村與上林村位在龍潭鄉的水源頭,空氣清新、水源甘醇,居民說這裡水質好,所以有許多老人家活到百歲。但由於山上被違法堆置的廢棄物,污染的疑雲籠罩全村。6月初,村民發現地主大規模開挖山坡地,地主說要做高爾夫球場,後來又改說要挖池塘養魚,居民卻看到埋下一袋又一袋的東西,現在已經堆的比原本的山坡地還要高,從這下方湧出來的泉水還帶點黑色,72水災後,污染物質被大量沖出來,泉水就都是烏黑的顏色,他們才驚覺事態嚴重,開始反映出違法堆置廠址的問題。 居民發現,用山上流下來的泉水灌溉,植物會枯死、根部會腐爛,原本乾淨的地下水變得渾濁、有異味。地下水是這裡的重要水源,這一帶有100多戶居民,有50多戶完全使用地下水,其他的則是地下水與自來水聯合使用。自從桃園大缺水,石門水庫的水就很少供應這裡,地下水居民是用的膽顫心驚,卻又不得不用,桃園縣環保局來做兩次水質採樣,都說水的重金屬含量符合飲用水的標準,但是居民根本不相信,烏黑的水符合飲用的標準,許多人喝了兩個多月的地下水,喝出一身的毛病,而且空氣中更瀰漫著山上違法堆置場所散發出來的異味,這陣子,居民更常常因呼吸系統的毛病而跑醫院。 循著正常的管道反映污染的問題,從7月初到現在,桃園縣環保局都以「符合檢驗標準」來解釋,沒有乾淨的空氣和水,居民的生活宛如地獄。許多人甚至在別處過夜來逃避惡臭,忍無可忍,居民只好走上街頭。9月初,居民從鄉公所抗議到地檢署按鈴控告,甚至到縣政府前抗議,都沒有用。9月17日,村民獲知,新上任的環保署副署長蔡丁貴要到鄰近的平鎮垃圾掩埋場視察,居民決定半路攔人、下跪陳情,午餐時間到了,蔡副署長就直接前往污染地了解情形。 副署長視察後,當天下午,鄉公所就緊急調來水塔,用水車載水供給居民使用,環保署北區大隊更在週六、週日連夜趕工,在違法廠址上覆蓋帆布,大幅降低臭味,星期一北區大隊更調派大批人力,來做大規模的水質採樣。居民這一跪,諷刺的跪出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更突顯出桃園縣環保局對於公害事件的處理與緊急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 重金屬含量是檢測飲用水的指標之一,桃園縣環保局用這個單一指標,就認定符合飲用的標準,實在是太過草率。一般飲用水會檢測重金屬含量、揮發性有機物質以及化學需氧量,環保署採樣的結果,屬於揮發性有機物的甲苯濃度明顯偏高,為求周全,環保署北區大隊再次進行採樣,不只檢測飲用水標準的指定檢測項目,所有水中化學元素都要檢測出來。桃園縣環保局如此輕易就認定「沒有立即的危害」,簡直是拿村民的健康開玩笑,以重金屬含量「符合標準」的說法,是避重就輕的方式,還是專業能力有待加強。 公害事件如果像桃園縣環保局這種做法,加上環保署北區大隊又疏於督導的情況下,類似凌雲村民的案例可能會一再上演,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應變機制也許是環保單位必須重新省思的。 ●[活動]「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篇 --﹥ 時 間:10月1-12日 水族類生物在寵物市場中,具有與環境及造景上的應用及搭配,加上多樣化的動物組合,因此擁有許多飼養的愛好者,但過去曾有將琵琶鼠魚放到野外造成本土淡水生態系的負面衝擊的案例。而陸域無脊椎動物相較於其他類群寵物,屬於新興起的寵物類群,對於本土環境的影響尚屬未知之數。 本次問卷希望能藉由網路的訪查,了解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的飼養狀況,所得結果僅供協會進行外來種寵物現況研究與分析之用,歡迎大家來捧場! 活動網址 http://e-info.org.tw/activity/invasive/ifish/issue4.htm ●[活動]荒野台中分會7週年慶 拜訪茄苳老樹爺爺 --﹥ 時 間:10月17日 13:00-17:00 10月17日這一天,歡迎荒野的野人們來這裡一起同歡,義工們卯足全力,精心準備這次的慶祝活動,有精采如綜藝節目般的歌舞表演與園遊會跳蚤市場,這一天,你將感受到台中分會給你的誠意……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4/1017_1017tc7year.htm ●[課程]談先民與植物的融合應用──淺談植物與先民的關係 --﹥ 時 間:10月13日(三) 19:30-21:30 植物是自然界的生產者,所有生物均賴植物存活,人類當然也不例外。在交通貿易不發達、沒有多樣化石化製品的時代,先民都知道如何適時從生活周遭取材,並已具有永續利用的觀念。檢視當時食衣住行,無不與植物息息相關,例如五節芒掃帚、江某木屐,甚至木麻黃棺材……。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269 ●[研討會]2004國際河流會議──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 --﹥ 地 點:10月15日(五)台北/世新大學 在歷經了一個世紀的工業化發展,我們賴以維生的水與河流變成了年年困擾著我們的自然災害,嚴重的汙染、氾濫與缺乏,讓我們無法喚起河流與生活和生命之間的文化記憶。在面向新世紀,追求更美好的社會時,我們該試圖重新檢視我們對待河流、水與生命的態度,試著把河流從「開發」思維的禁棝中解放出來,共同來思考進步的、適當的對待水與河流的方式與行動。 詳情請參閱 http://61.222.52.195/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ACT-print.asp?ID=101367 播出日期:10月11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還我生存權 「還我乾淨的空氣、還我乾淨的水、請縣長救救我們...」龍潭鄉凌雲村與上林村的村民,站在桃園縣政府前,高聲吶喊出求救的心聲。潔淨的空氣與水是生存的基本權利,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求,將近三個月宛如煉獄般的生活,逼得他們走上街頭…… 【看守台灣】纜車的問號 今年年初,各地方都紛紛傳出纜車的興建計畫,包括花蓮的六十石山、南投九族文化村到日月潭、淡水觀音山、高雄跨港觀光纜車、以及爭議多年的台北市北投空中纜車。一時之間,台灣彷彿進入纜車的新時代,而觀光纜車也成為提振國內觀光產業的新興法門。究竟,纜車在為地方帶來人潮的同時,會不會成為破壞地方生態環境的另一種隱憂?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